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盐酸纳美芬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15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盐酸纳美芬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5、15、20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后世界卫生组织与健康有关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评分、BI指数。结果治疗后5、15、20 d,两组GC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GCS评分均不断上升;治疗后5、15、20 d,研究组患者GCS评分(4.6±0.5)、(8.7±1.5)、(14.8±0.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7±0.7)、(7.2±1.3)、(12.9±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15、20 d,两组NIHS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NIHSS评分均不断降低;治疗后5、15、20 d,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躯体、情感评分及B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盐酸纳美芬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能够改善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2.
王博 《中国药业》2013,(23):14-15
目的 探讨纳美芬对脑肿瘤术后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葡萄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脑肿瘤术后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纳美芬,比较两组术后1,2,4,6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葡萄糖水平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 治疗组术后1,2,4,6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葡萄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美芬可显著降低脑肿瘤术后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葡萄糖水平,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欧阳锦华 《中国医药》2010,5(9):833-834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外,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2组患者分别在人院时、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NIHSS为(18.34±5.79)分,治疗结束时为(8.76±6.15)分、治疗结束后14 d为(4.31±5.82)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6.57±6.72)分、(14.32±6.53)分、(10.08±6.49)分.2组患者治疗前NIHS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14 d 2组患者NIHSS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时P<0.05,28 d P<0.01).治疗组基本痊愈12例(30.0%),显著进步14例(35.0%),进步9例(22.5%),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基本痊愈6例(15.0%),显著进步10例(25.0%),进步8例(20.0%),总有效率为60.0%.2组患者治疗前BI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结束时BI评分为(47.47±10.26)分,治疗结束后14 d为(53.67±8.03)分;对照组分别为(35.15±11.83)分,(41.19±8.92)分](P>0.05),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14 d 2组患者BI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结论 依达拉奉是治疗急性脑梗死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盐酸纳美芬在治疗颈髓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将64例颈髓损伤患者完全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给予纳美芬0.3mg,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d;对照组给予盐酸纳洛酮2mg,静脉滴注,3次/d,连用14d.结果 治疗组于治疗后3、6、9个月JOA评分增加值分别较对照组治疗后3、6、9个月后的JOA评分增加值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6.1±0.5)分比(3.4±0.6)分;治疗后6个月:(7.3±0.8)分比(4.1±0.6)分;治疗后9个月:(9.0±0.6)分比(4.6±0.7)分;P<0.05].结论 和纳洛酮相比,作为新一代阿片受体拮抗剂的纳美芬具有更强的阿片受体亲和性、更长的半衰期、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更高的安全性,可更好地用于治疗脊髓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急性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调控血压、改善微循环及保护脑细胞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益气复脉,5.2 g/d静脉滴注,共10 d.治疗前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8.4±2.5)分比(13.2±2.3)分,对照组(9.6±3.2)分比(13.4±2.7)分],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0%(34/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 (26/40)(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益气复脉治疗分水岭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评价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分成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肽原酶0.15 PNA,1次/d,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14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入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13.3±5.3)分和(13.1±4.9)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别为(5.7±2.2)分和(7.8±2.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为(7.1±1.6)分,对照组为(5.4±2.1)分,治疗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1%(60/74),对照组为53.5%(46/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纳美芬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62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纳美芬组30例.2组患者入院后,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而纳美芬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静脉注射盐酸纳美芬0.5 mg/d,连用14 d治疗.观察患者2周、3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的神经功能改善,比较二者的疗效.结果 纳美芬组和对照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在治疗后2周分别为11.6±4.6 和8.4±3.6,3个月后分别为19.0±5.7和15.3±4.7,6个月后分别为25.7±5.5和21.9±4.9,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的痛觉评分在治疗后2周分别为8.1±3.0和6.6±3.2,3个月后分别为14.3±3.9和9.6±3.6,6个月后分别为16.3±3.8和11.7±3.9,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的触觉评分在治疗后2周分别为6.7±2.8和4.8±2.4,3个月后分别为9.1±2.7和7.8±2.3,6个月后分别为11.2±3.2和9.2±2.6,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纳美芬能够促进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纳美芬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加用纳美芬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神经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经过两周治疗,观察组CSS评分及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对于脑梗死患者具有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超  牟善玲  张玉海  王云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468-1469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重度颅脑外伤(SHI)患者预后及血浆8-表氧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的影响.方法 68例SHI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入院序号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治疗14 d.观察比较两组血浆8-iso-PGF2α水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预后分级评分(GOS)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第7、14、30天时,治疗组血浆8-iso-PGFF2α水平分别为(18.84±3.96)、(14.21±3.67)、(12.98±4.03)n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53±4.01)、(21.08±3.40)、(16.64±3.78)ng/L(t=7.56、6.98、8.54,均P<0.05).治疗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GCS评分分别为(4.49±1,21)分、(12.34±2.47)分,对照组分别为(4.36 ±1.13)分、(10.45±1.65)分,两组治疗14 d后GCS评分与其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3、7.21,均P<0.05),两组治疗14 d后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4,P<0.05);治疗组3个月GOS评分为(4.76±1.5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1±1.33)分(t=5.32,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良好16例、中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5例,对照组分别为9例、7例、5例、2例、11例,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11.21,P<0.05).结论 应用依达拉奉可显著降低颅脑外伤患者血浆8-iso-PGF2α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骆杭丽 《中国医药》2014,(2):188-191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的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根据病情给予甘露醇及甘油果糖脱水降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糖、降压、降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0.2g空腹口服,每日3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采用欧洲脑卒中量表分别进行神经功能(E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并评价其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2、4周后的E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47±6)、(51±10)分比(37±7)分;观察组:(50±7)、(64±8)分比(3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E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4周后的Barthe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40±10)、(56 ±8)分比(30±6)分;观察组:(45±19)、(66±9)分比(31±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40/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9% (2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秦静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10-21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依达拉奉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组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连续14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ET、MMP-9及NSE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依达拉奉组血清hs-CRP、ET、MMP-9及NSE水平明显降低(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ET、MMP-9及NSE水平升高,依达拉奉可以降低它们的水平,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2.
龚玲  付蓉  孙萍  赵晶 《贵州医药》2010,34(6):501-504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9(MMP-9)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5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HBO治疗组(HBO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住院第1天、第5天和第10天时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清MMP-9,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固相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NSE浓度的动态变化,MRI测定比较各组患者的脑梗死灶体积。并于入院时及住院第10天、30天采用FMA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HBO组和对照组各检测指标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下降,但HBO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BO组梗死体积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HBO组FMA评分明显增加(P〈0,05)。结论HBO辅助治疗能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MMP-9和NSE的水平,缩小梗死灶体积,可有效促进其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HBO可能通过影响Hs—CRP、MMP-9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灯盏生脉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二级预防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的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Qn)、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行二级预防治疗措施。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片(10mg,Qn)、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灯盏生脉胶囊(540mg,Ti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内卒中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脂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IHSS评分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脂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脂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用于脑梗死二级预防,不但能够降低脂蛋白a水平、 C反应蛋白水平,还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卒中患者再次发病,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rt-PA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1、7、14 d的NIHSS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14 d的NIHSS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治疗1、7、14 d的NIHSS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采用rtPA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溶栓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NIHSS评分及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1)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总体疗效分别为93.8%(45/48),75.6%(34/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arthel指数、NIHSS及ADL评分均显著升高,在统计学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Barthel指数、NIHSS及ADL评分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症状及临床指征,两药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协同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