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现状,探讨和研究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有效治疗方案及临床分析。方法将120例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的患者分成三个观察组,每组40人。第一组患者使用伊曲康唑治疗;第二组患者使用氟康唑组治疗;第三组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组治疗。对三个观察组患者的致病因素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及时分析。结果 120例患有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的感染部位多为呼吸道感染(70.83%)和肠道感染(18.33%)。应用氟康唑组治疗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低于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组;应用两性霉素B组治疗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于氟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结论应用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组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比较明显,氟康唑组的治疗安全性优于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组。  相似文献   

2.
李超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127-128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每组各40例,对两组真菌感染率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真菌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伊曲康唑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真菌感染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国产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27例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治疗组静脉滴注伏立康唑4mg/kg,1次/12h,对照组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从5mg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为1mg/kg,1次/d,两组均于用药2周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8.57%和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57%、69.23%,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伏立康唑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较两性霉素B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药物治疗方案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90例,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A、B、C 3组,每组各30例。其中A组患者使用伊曲康唑治疗,B组患者使用氟康唑进行治疗,C组使用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将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发现,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A组和C组;C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且组间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效果显著,且伊曲康唑不良反应较少,故更适合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探讨其危险因素,总结伊曲康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铁岭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9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真茵感染发生率为15.3%,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使用广谱抗生素,伊曲康唑的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的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伊曲康唑是经验性治疗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研究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案及临床分析。方法将84例于2006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恶性血液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平均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28例患者。A组患者使用氟康唑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C组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组进行治疗。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氟康唑组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率明显低于伊曲康唑组和两性霉素B组;伊曲康唑组和两性霉素B组并没在脂质体疗效上有显著的差异;两性霉素B组的不良反应率都要比伊曲康唑组和氟康唑组明显的高很多。结论使用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十分显著,但与这两种药物相比较,氟康唑的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预防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4例血液肿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伊曲康唑口服液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任何预防性抗真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真菌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与真菌感染发生率为46.9%和28.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真菌感染发生率为71.9%和6.3%。两组治疗有效率和真菌感染发生率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运用伊曲康唑可有效减少真菌感染发生情况,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周小艳 《海峡药学》2013,25(2):218-219
目的分析和探讨氟康唑联合伊曲康唑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氟康唑单用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氟康唑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在治疗的同时严格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40%,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80.36%,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2.1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14%,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氟康唑与伊曲康唑联合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并进行积极的护理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伊曲康唑在预防及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方面的运用,据此研究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132例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伊曲康唑和氟康唑防治侵袭性真菌病,对比两组调查结果和防治结果.结果:血液病患者发病率最高为急性白血病(50%),发病率最低为系统性红斑狼疮、骨肉瘤、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各0.76%);在诊断驱动治疗率、曲霉菌属感染率、目标治疗率、真菌感染相关死亡率方面,观察组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传统氟康唑药物,伊曲康唑在防治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及其相关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15例患者并发真菌感染,对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化疗期间15例并发真菌感染,其发生率为15.0%.年龄和应用广谱抗生素是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并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15例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经过伊曲康唑治疗后,13例有效,有效率为86.7%,治疗期间出现2例胆红素升高、心功能不全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经过相应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容易并发真菌感染,伊曲康唑治疗疗效显著,成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30例,应用伊曲康唑序贯治疗。第1-2天200mg/次、2次/d静脉注射,第3-14天200mg/次、1次/d静脉注射,有效者第15天起改用伊曲康唑口服液200mg/次、2次/d,总疗程14~90d。结果痊愈8例,显效11例,进步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3.33%(19/30);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5/30),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皮疹、水肿,均为一过性。结论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卡泊芬净和伊曲康唑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9月-2011年8月入住呼吸科并诊断为IPFI的患者病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身体体征和临床表现的变化过程及不良反应,比较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卡泊芬净组36例,有效率为58_3%,伊曲康唑组31例,有效率为38.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泊芬净组和伊曲康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和54.8%;卡泊芬净组和伊曲康唑组因毒性反应停药的病例数分剐为0例和4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时,卡泊芬净比伊曲康唑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需合理使用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柴国伟 《中国基层医药》2014,(14):2102-2104
目的探讨静脉序贯口服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合并患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88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使用常规抗感染药物基础上,加用伏立康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70.45%)(x^2=5.906,P〈0.05),感染控制时间、持续用药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2.019、1.987,x^2=4.062,均P〈0.05)。结论静脉序贯口服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王琼  张誉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48-50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老年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24例(n=24),根据诊断分为临床诊断病例(n=14)、拟诊病例(n=4)、疑似病例(n=6)。分别给予卡泊芬净治疗,根据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评价标准,判定卡泊芬净对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有效率。同时观察该药的安全性及用药相关不良反应。结果:24例患者中,所有患者总的有效率为75.0%(18/24),其中临床诊断病例有效率为78.6%,拟诊病例有效率为50.0%,疑似病例有效率为83.3%。各组病例治疗过程中安全性好,无一例出现严重的药物反应或治疗相关意外。结论:卡泊芬净对高龄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旭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33-34
目的:比较米卡芬净和伊曲康唑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PF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7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80例IPF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米卡芬净组和伊曲康唑组,米卡芬净组38例,伊曲康唑组42例,15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伊曲康唑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米卡芬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曲康唑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氟康唑在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者粒细胞缺乏期预防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的58例初治AL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氟康唑胶囊100mrCd,口服.自化疗开始至脱离粒细胞缺乏时停止;对照组未常规应用预防性抗真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真菌感染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化疗后并发真菌感染率为7.4%(2/27),对照组并发真菌感染率为29.0%(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预防性治疗对于预防初治AL患者真菌感染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本院2007年12月~2008年10月收治46例甲真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及对照组(23例)。观察组采用特比萘芬治疗,而对照组采用伊曲康唑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近期治愈率及远期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均疗效满意,安全性高,临床上应选择两者中更为经济的药物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5mg·kg-1d-1)并对症补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1·d-1)并对症补液治疗。2组病例均在初治和治疗5~7d后检查和复查心肌酶谱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心肌酶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除乳酸脱氢酶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有明显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朱爱江  徐磊 《中国药房》2009,(26):2047-2049
目的:比较卡泊芬净与氟康唑治疗重症监护病房严重肺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重症监护病房确诊的严重肺部真菌感染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卡泊芬净组(18例)首剂使用70mg,以后50mg.d-1,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时间>1h,治疗时间14d;氟康唑组(18例)400mg.d-1,静脉滴注,治疗时间14d。观察2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卡泊芬净组有效率达1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氟康唑组有效率为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2%。2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卡泊芬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氟康唑组(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严重肺部真菌感染,卡泊芬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优于氟康唑。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疗程4周)为对照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300mg/次、1次/d、疗程4周)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1.4%)高于对照组(60.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9%)高于对照组(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大剂量阿司匹林(300mg,d)的疗效好于小剂量(100mg/d),临床指标可得到明显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