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院心外科自 1994年 6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实施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10 5 3例 ,其中室间隔缺损 (VSD)合并中重度肺高压(PH)者 13 0例 ,死亡 1例。现将 13 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高压手术前后处理体会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 0例中 ,男 78例 ,女 62例 ;年龄 3个月~ 16岁 ,平均 (4 .68± 3 .2 )岁。体重 3 .5~ 3 9kg ,平均 (17.5±8.73 )kg。全组患儿术前均有发育不良、反复呼吸道感染、气急、多汗、心功能不全等表现。胸骨左缘第 2~ 4肋间闻及收缩期杂音 ,肺动脉第 2心音明显增强。心电图示左、右室大 ,或左…  相似文献   

2.
张俊芳  高卫国 《天津医药》2005,33(12):782-782
我院开展心脏外科手术后。对200余例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超声心动检查对比。在术后发现2例除存在室间隔膜部缺损(已修补)、肺动脉高压外,还合并有室间隔肌部缺损。  相似文献   

3.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CHD)之一.因缺损的位置和缺损过大,很早便出现临床症状,尤其合并肺动脉高压(PH)后需要及早外科手术治疗.1998年10月~2003年12月,作者对60例VSD合并PH患者行体外循环(CBP)VSD修补术,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单向活瓣补片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双向分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5月-2008年8月应用单向活瓣补片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26例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肺部感染1例,无1例死亡。结论单向活瓣补片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 1988年 2月至 2 0 0 3年 3月 ,共手术治疗大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 38例 ,全部成活。现将手术时机、围术期处理等问题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 2 2例 ,女 16例 ,年龄 3~ 18岁 ,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短、心前区隆起 ,胸骨左缘 3、4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6岁。因劳累后胸闷、气短2个月入院。入院前曾发生两次晕厥及咯血。无蹲踞及静息发绀史。入院查体:BP140/55mmHg(1mmHg=0.133kPa),有股动脉枪击音及水冲脉。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3~4/Ⅵ级双期粗糙的连续性杂音,肺动脉听诊区第二心音(P2)亢强。心电图示I度房室传导阻滞。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脏各房室腔均不同程度扩大,主动脉及肺动脉均增宽,相当于半月瓣上方、肺动脉近端,主肺动脉间隔中断,缺损约10mm,彩色血流示此通道内呈五彩色连续分流。  相似文献   

7.
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仝国林 《中国医药》2008,3(8):505-506
目的探讨总结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4例,右心室双腔心2例,房间隔缺损2例,均同时矫正。结果全组27例痊愈,1例死于术后并发低心输出血量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随访3个月-2.5年,患儿症状明显减轻,营养发育状况明显改善。结论完善术前准备、彻底矫正畸形、加强心肌保护及术后管理可使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提高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效果,分析总结103例患者的手术经验.方法 1998年1月-2006年7月我科连续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纠治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103例,其中21例为重度肺动脉高压,年龄6个月~27岁,平均年龄(9.5±1.2)岁,合并房间隔缺损17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6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55例.结果 103例患者中死亡3例.肺炎、肺不张7例,室性心律失常3例,血红蛋白尿5例,切口感染1例,经过处理后均痊愈.结论 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掌握好适应症,手术时机和正确的术中术后处理直接影响到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肺循环血供和相应的治疗对策.方法 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患儿术前均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确定侧支血管起源及走形路径,计算McGoon比值及Nakata指数.结果 48例患儿中,肺循环血供主要来自于动脉导管16例(33.3%),粗大的体肺侧支动脉14例(29.1%),动脉导管与体肺侧支共存18例(37.5%);McGoon比值为(1.2±0.4),Nakata指数为(130±88) mm2/m2.术式包括侧支汇聚术2例,体肺分流术29例,双向格林术13例,体肺分流加腔肺分流术4例.术后早期死亡2例.结论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肺动脉血供及解剖形态复杂多样化,多排螺旋CT结果结合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综合评价肺血管情况及心内畸形可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心血管造影对右心室双出口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1例右心室双出口患者的临床及心血管造影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行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的心血管造影诊断与术后诊断完全相符,符合率为100%.11例主动脉、肺动脉同时显影,两大动脉起自右心室.8例室间隔缺损,3例心内膜垫缺损.其中5例室间隔缺损位于肺动脉瓣下,同时并右冠状动脉异位开口;3例室间隔缺损位于主动脉、肺动脉之间,同时合并左右心房互换、永存左上腔静脉;2例室间隔缺损远离肺动脉和主动脉,肺动脉发育差.另1例心内膜垫缺损合并二尖瓣、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结论 心血管造影对右心室双出口及合并畸形可做出较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7个月,体重5kg。反复肺炎、心衰1个月。人院查体:VI唇轻度发绀,无杵状指(趾),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2/Ⅳ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X胸片示:两肺多血,心影增大,心胸比0.7,心腰突出,心尖圆钝。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心脏彩超示:室间隔膜部巨大缺损1.6cm,房间隔缺损1.0cm,肺动脉压估测50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12.
<正> 我院自1985年以来,对47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分别采用经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径路修补缺损。现就三种不同径路做一简单比较。临床资料 47例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4~12岁,平均7.26岁。均经临床体格检查、心脏三位片、心电图及二维超声检查确诊,术前无症状者18例,心功能Ⅰ级者13例,Ⅱ级者12例,Ⅲ级者4例。均可在胸骨左缘3~5肋间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有34例心前区可触及明显震颤。心脏片示左右心室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及肺心增多,21例有肺动脉段突出,心胸比率为0.52~0.65。缺损类型:室上嵴下  相似文献   

13.
心脏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当出现双向分流时,往往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前对肺动脉压控制及右心功能改善,术中麻醉的用药和管理、满意的畸形纠治,以及术后的呼吸管理和防治心功能不全,一直是临床致力解决的问题。现将32例此类病例的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12月患者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4个月~12岁,平均4.3岁,体重4.5~27kg,平均9.6kg,≤2岁者18例,>2岁者14例。单纯室间隔缺损(VSD)16例,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ASD)5例,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VSD ASD PDA3例,完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用超声心动图(UCG)测量右房-室平面位移来评价高血压患者右室舒张功能。材料和方法对象:高血压无左室肥厚(NLVH)组25例,符合WHO标准,男12例,女13例,年龄54.96士ic.7岁;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52.l士10.3岁。符合下列条件一项以上者为左室肥厚:(l)左室后壁厚度>12mm;(2)室间隔厚度>12mm;(3)左室重量指数男>134g/m’,女>1109/m’。对照组健康者25例,均经临床体检、胸片及ECG检查排除心肺疾患,男12例,女13例,年龄52.2士10.4岁。三组性别、年龄、体重、心率无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均经螺旋CT、核磁共振(MR)及手术证实],对其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看右心、室间隔和右室壁的厚度及运动,观察右心系统、主肺动脉及左右分支处是否有血栓状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的血流情况。结果16例患者,超声检出肺动脉血栓直接征象9例,右心房内检出条索样活动性血栓4例,肺动脉主干及左肺动脉血栓3例,右肺动脉近端腔内示2例微动血栓,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6例患者三尖瓣不同程度反流,12例肺动脉收缩压6.93-12.40 kPa。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快速、便捷、无创的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方法,在肺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估。方法总结我院2005年7月-2009年5月共有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其中室间隔缺损(VSD)(膜部)8例,房间隔缺损(ASD)(继发孔型)6例,动脉导管未闭(PDA)6例。结果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一例室间隔缺损行左心室造影示缺损小于3mm,终止介入治疗;一例室间隔缺损行左心室造影示两个小缺损,面积共4mm,后转心胸外科行室缺修补术;余18例皆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成功率为90%。有一例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术后第五天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立即行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地塞米松10mgIV3天后CAVB恢复正常,其他患者无不良并发症发生。随访2月~4年,无不良并发症。结论国产封堵器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儿童右室双出口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右室双出口(DORV)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DORV病儿 63 例,年龄2个月~13岁,平均(4. 25±3 .46)岁,体重5~44 kg,平均(14. 3±7. 46) kg。室间隔缺损(VSD)位于主动脉瓣下44例,肺动脉瓣下4例,靠近主、肺动脉开口 14 例,远离主、肺动脉开口 1 例。肺动脉高压(PH)19例,肺动脉狭窄(PS)41 例和肺动脉闭锁(PA)3 例。合并双 VSD 3 例,房间隔缺损 10例,冠状动脉畸形4例,左肺动脉狭窄3例,二尖瓣病变3例,动脉导管未闭6例,无脾综合征1例,主动脉弓缩窄2例,右位心3例,左心发育不良4例,无顶冠状窦 1 例,室壁瘤/胸腹壁缺损 1 例。结果一期根治手术51例,分期手术12例。手术死亡6例,病死率9. 52%。随访1个月~12 年,2 例有轻度流出道残余梗阻,2例VSD残余漏,其中1例死亡,余生存良好,仍在随访中。结论 认清病理解剖关系,采取合适的手术方法,尽量在幼儿期行根治手术,加强术后监护,是取得 DORV良好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正> 我院心外科1987年10月至1989年2月期间,为4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及1例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缝闭动脉导管手术,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就手术方法、术后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1例,女4例。年龄7~33岁,平均15.6岁。症状:5例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活动后心慌、气短,心功能均属Ⅲ级。杂音:胸骨左缘2~3肋间,Ⅲ级收缩期杂音2例,连续性杂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 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本科共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205(男107,女98)例,年龄1.5岁~3岁,体质量15~28(平均18.5)kg。术后返回ICU病房的患儿均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1993年9月开始用深低温微流量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行动脉导管闭合术治疗11例 ,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例 ,其中重症单纯动脉导管未闭9例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 ;男7例 ,女4例 ;年龄7~34岁。患者均自幼发现心脏杂音 ,经常呼吸道感染 ,听诊闻及以收缩期为主的连续性杂音及触及震颤。胸片示 :肺血多 ,肺动脉段凸出 ,心胸比在0.45~0.58之间 ;术前心脏彩超示导管直径在0.8~1.0cm ,9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者均合并肺动脉高压。经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在深低温 (19℃ )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行动脉导管结扎术 ,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