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院1987年6月~1989年6月收治63例重症肝炎,急性重症肝炎16例、亚急性重症肝炎47例,存活组38例(占60.3%),死亡组25例(占39.7%),本文应用对比方法探讨存活病例临床特征。1.昏迷程度:46例昏迷病例中Ⅰ~Ⅱ度16例,存活16例(占93.8%),Ⅲ度以上30例,存活6例(占20%),X~2值19.99,P<0.05,可见昏迷程度深浅直接影响预后。2.肝脏大小:肝缩小24例,存活5例(占20.4%),肝正常或肿大39例,存活33例(占84.6%),X~2值26.25,P<0.05,动态观察肝进行性缩小至一肋间或浊音界消失者无1例存活。3.腹水形成:呈渗出液6例中存活1例(占16.6%),漏出液33例中存活19例(占575%),X~2值3.40.P<0.05,提示感染绝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肝昏迷是原发性肝脏疾病最常见的终末期表现之一,常见于肝硬化,其次为重症肝炎,少数见于肝癌,极少数为长期胆道梗阻,肝外门静脉阻塞,肝外肝静脉阻塞等疾病。此外,见于肝硬化病人门腔分流术后,以及急性中毒性肝炎.肝昏迷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肝昏迷在国内主要由暴发型肝炎引起。慢性肝昏迷主要与肝硬化有关.又可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84至1990年,抢救存活35例重症肝炎患者,并进行临床随访观察,提示重症肝炎虽然发病急病势凶险,如能度过肝功能衰竭期,预后仍属良好。兹将有关病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在极期入院。临床诊断按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重症肝炎诊断标准。35例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69岁;青壮年25例,占71.4%。9例行肝穿术(极期8例,恢复期1例)。病理证实急性重症肝炎1例,亚急性重症肝炎8例。8例急性重症肝炎(简称暴肝)出现肝昏迷Ⅱ°以上,27例亚急性重症肝炎(简称亚肝),意识障碍6例。ALT 及血  相似文献   

4.
黄仲德  张万增 《天津医药》1989,17(6):348-350
本文通过对56例重症肝炎及10例深度黄疸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表明急重肝和亚重肝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及95.5%。10例无昏迷、腹水等临床症状的深度黄疸患者,肝活检诊断5例为亚急性肝坏死,5例为慢活肝。以上提示临床诊断重症肝炎有明显局限性,原因主要是与亚急性肝坏死者临床表现多样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诱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 56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肝性脑病的诱因依次为上消化道出血23例次(41.1%),高蛋白饮食21例次(37.5%),感染19例次(33.9%),医源性因素(包括利尿、放腹水、药物)17例次(30.4%),电解质紊乱15例次(26.8%),肾功能不全9例次(16.1%),便秘5例次(8.9%);诱因的死亡率依次为肾功能不全(55.6%),各种感染(42.1%),上消化道出血(34.8%),电解质紊乱(26.7%),医源性因素(23.5%),高蛋白饮食(14.3%);诱因的多少与肝性脑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控制和预防肝性脑病的诱因可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积极去除和治疗诱因可降低肝性脑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58例肝占位性病变的色氨酸耐最(ITT)试验变化,发现16例原发性肝癌ITT 均异常,F>7μol/L,而F/T<0.14占81.2%(13/16),与肝炎后肝硬化结果相近。肝血管瘤25例、肝囊肿14例、继发性肝癌3例中,仅部分以往有肝炎史者异常(7/25,3/14,2/3),但无一例F/T>0.14。此系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常与肝硬化有关。本文结果提示ITT 试验F/T>0.14时,可做为原发性肝癌、特别是AFP 阴性者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伤后昏迷时间,将笔者所在科室2004年1月~2010年月6月收治的56例DAI患者分为轻、中、重、特重型,分析4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CT和MR)及治疗后的结果;并分析年龄、原发性昏迷、入院时GCS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特重型11例(19.6%),9例死亡,1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重型29例(51.8%),其中死亡13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2例,中残5例,预后良好者6例;中型10例(17.9%),CT扫描仅2例发现脑内点状高密度影,除中残2例外其余恢复良好;轻型6例(10.7%),CT扫描无异常发现,全部恢复良好。重及特重型入院时GCS明显低于轻度组,原发性昏迷持续时间亦显著长于轻度组。结论颅脑损伤后昏迷时间持续超过6h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病灶,可诊断DAI;年龄、入院时GCS原发性昏迷与分型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肝源性血糖异常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源性血糖异常与慢性肝病类型的关系及治疗结局.方法对肝源性血糖异常9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肝源性高血糖的发生情况:肝炎肝硬化>慢性肝炎>慢性重症肝炎>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肝源性低血糖发生情况:慢性重症肝炎>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肝炎;肝源性高血糖的发生率为19.3%(87/450),肝源性低血糖的发生率为2.4%(11/450);保肝及对症治疗后,肝源性血糖轻度升高和中度升高患者,血糖正常占74.2%,肝源性血糖重度升高和肝源性低血糖患者,血糖正常占12%和18.2%.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肝源性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肝源性低血糖;肝源性高血糖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肝源性低血糖多发生于重症肝炎患者;通过护肝治疗,血糖轻度升高和中度升高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血糖重度升高和肝源性低血糖患者,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重症肝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短期内大量肝细胞坏死致肝功能衰竭的一类综合征,包括黄疸进行性加深,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等,死亡率极高。病情发展迅速,凶险,临床预后差。我国以肝炎病毒(尤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为多,西方国家则以丙型肝炎。对于重症肝炎的命名也存在很多分歧,在复习了很多文献后,就重症肝炎部分问题综述如下:1命名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重症肝炎的命名存在很多分歧,亦较混乱,有“急性肝衰竭”、“爆发性肝衰竭”、“急性肝萎缩”、“急性致死性肝炎”、“急性肝坏死”等;发病较缓者称“亚急性肝萎缩”、“亚急性肝…  相似文献   

10.
严重肝病可能引起神经精神改变并进入昏迷,临床上称为肝性脑病,也称肝性昏迷。 肝性脑病的机理未明,其发病原因亦甚为复杂,常见者可归纳为两大类:(1)原发性或自发性或内源性肝性脑病;(2)续发性或诱发性或外性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大部分由慢性肝病即各型肝硬化引起,尤以肝炎后肝硬化最为常见,小部分系由重型病毒性肝炎、重症中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肝病所致的急性或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引起,少见的原因尚有原发性肝癌和妊娠期急性肝脂肪变性,偶见于原无肝  相似文献   

11.
肝性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性脑病 (hepaticencephalopathy)是由严重的急性或慢性肝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以代谢紊乱为基础 ,意识行为改变或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本病又称肝性昏迷。急性肝性脑病 (急性肝昏迷、急性肝衰竭 )在国内主要是由于暴发型肝炎引起 ,目前尚无很有效疗法 ,病死率高。慢性肝性脑病 (慢性肝昏迷 )主要与肝硬化有关 ,是各型肝硬化和门腔静脉分流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和病死原因。现就该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及预后加以简要概述。一、病因常见的病因为 :原发肝病有急性…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79~1986年共检测甲胎蛋白(AFP)4586例,高水平AFP(>400μg/ml)208例,其中166例确诊为慢性肝炎合并原发性肝癌,42例为高水平AFP的各型病毒性肝炎。42例中急性黄疸型肝炎4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例,慢性迁延型肝炎(CPH)1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17例,(CAH合)并肝硬化11例,瘀胆型肝炎2例,急性重症肝炎1例,亚急性重症肝炎5例。42例中AFP最高值>1000μg/ml者17例(40%),801~1000μg/ml者7例(17%);450~800μg/ml者1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肝脏损害的发生率、免疫学特点及病理学改变特点。方法对52例pS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损害发生率为26.9%,肝损害组与无肝损害组在年龄、性别、发病到确诊时间及ANA、抗SSA、抗SSB、RFI、gG阳性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γ-球蛋白升高在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穿刺活检组织学表现以胆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结论pSS肝脏损害可能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高度相关,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敏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肝性脑病60例诱因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性脑病的诱因,探讨其诱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0例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肝性脑病的诱因依次为医源性因素(包括利尿、放腹水、手术、药物)29例次(48.33%),感染21例次(35.00%),上消化道出血11例次(18.33%),肾功能不全9例次(15.00%),高蛋白饮食5例次(8.33%),便秘4例次(6.67%).诱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与肝性脑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积极去除诱因是治疗肝性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焦剑英  龚希平 《江苏医药》1992,18(6):315-316
本文对112例各型肝炎患者进行外周血 T 细胞亚群测定,认为 CD_4细胞百分比下降是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CD_8细胞百分比在慢活肝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恢复期仍升高,体内存在 T 细胞比例失衡;重症肝炎 CD_4及 CD_8细胞百分比明显异常是预后不良的指标。甲肝患者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近,似提示甲肝患者体内不存在 T 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病毒性肝病与低血糖反应发生之间的关系.及时诊断和治疗慢性肝病,并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84例次病毒性肝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及不同临床分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 低血糖发生情况为慢性重症肝炎>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结论 重症肝炎及重度慢性肝病并发低血糖多见,且预后不良.急性肝炎并发血糖异常较少见.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晚期急性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硬化晚期急性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6例肝硬化晚期急性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6例,男38例,女18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3例,肝性脑病26例,原发性腹膜炎12例,肝肾综合征12例,上消化道出血伴肝性脑病5例,原发性腹膜炎伴肝性脑病者7例;4种并发症同时存在者4例,治愈好转34例(60.8%)死亡22例(39.2%)。结论肝硬化晚期的急性并发症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早期预防和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炎常见的致病药物、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 对符合诊断标准的96例药物性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西药致肝损害60例(62.5%),中药致肝损害36例(37.5%);HBsAg阳性30例,其中急性黄疸性肝炎12例(40%),重型肝炎5例(16.7%),死亡2例(6.7%);HB8Ag阴性66例,其中急性黄疸性肝炎15例(22.7%),重型肝炎3例(4.5%),无死亡病例.结论 西药在损肝药物中所占比例较大;药物性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主要与人体对药物反应及患者自身健康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的变化.方法 选择急性肝炎组(31例)、慢性肝炎组(85例)、肝硬化组(38例)、本院健康体检职工为对照组(24例).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全血比粘度在不同切变率时均较对照组低,并随肝炎由急性向慢性和肝硬化发展时,血粘度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间无显著性差异;而肝硬化与对照组、与急肝组、与慢肝组间均有非常显著差异.对于早期诊断肝硬化及其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32例,采用放免法测定患者血清AFP水平,并根据具体病情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结果AFP〈130μg/L者10例中2例死亡,其余患者病情不同程度好转;AFP130~260μg/L者16例中死亡1例,其余患者不同程度好转;AFP〉260μg/L者7例无死亡病例,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重症肝炎患者存活与否主要取决于保留的能再生的肝实质的数量和肝细胞的再生能力。再生初期的肝细胞能产生AFP,在排除原发性肝癌和基它原因的情况下,AFP含量可以间接反映肝细胞的再生状况,对重型肝炎的预后有判断意义,血清AFP水平高者较血清AFP水平低者预后好,提示AFP水平与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