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阳倩  刘丹彦△ 《天津医药》2020,48(9):866-870
摘要:目的 探讨单肺通气前低氧预处理(HPC)对肺叶切除术患者氧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本院择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麻醉诱导插管对位后在行单肺通气(OLV)前,处理组缺氧使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降至0.90,随即复氧使SpO2回升至1.00后持续通气3 min,重复2次,每次SpO2为0.90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SpO2由1.00降至0.90的缺氧耐受时间。对照组实施常规通气。2组均在麻醉前(T)、OLV前(T0)、OLV 30 min(T1)、OLV 60 min(T2)、OLV 90 min(T3)抽取桡动脉及颈内静脉血测血气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同时在T0、T1、T2、T3时刻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记录OLV时间、术中各时刻的生命体征及气道压(Peak)。结果 2组OLV各时点平均动脉压 (MAP)、SpO2、心率(HR)、Peak、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pH、血红蛋白(Hb)、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次HPC过程中,缺氧耐受时间由(6.9±1.3)min延长至(7.9±1.1)min(P<0.05),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OLV后2组动脉血氧分压 [p(O2)]水平较OLV前明显下降,但对照组各时间点p(O2)较处理组下降更明显,OLV后2组Qs/Qt较OLV前升高,对照组各时间点Qs/Qt较处理组升高更明显(P<0.05或P<0.01)。2组PLT、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肺通气前对患者行低氧预处理是安全的,可以降低患者OLV期间肺内分流率、提高氧分压、改善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氧合,其作用与血小板计数及功能的关系不明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口服白令胶囊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48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支气管扩张剂等基础治疗,并给予治疗组口服白令胶囊,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PaO2以及6 min步行距离测试(6MWT)。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肺功能、血气分析及6MWT(m)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白令胶囊能显著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PaO2以及6MWT。  相似文献   

3.
吴克宏 《北方药学》2011,8(6):15-15
目的:观察艾贝宁用于全身麻醉患者气管拔管过程中的气管拔管、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需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住院患者6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艾贝宁组(A组)和对照组(N组),每组30人,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微泵注射艾贝宁0.5μg@kg或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麻醉前、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3、5、10min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躁动率以及拔管时呛咳等不良反应。结果:①与麻醉前相比,N组在吸痰拔管时及拔管后3、5minMAP均明显升高,尤以拔管时明显;HR加快。A上升幅度较小,10min后基本恢复至拔管前水平。②与对照组比较,A组吸痰拔管时和拔管后3、5minMA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拔管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A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更低,拔管后有2例患者呼吸减浅SpO2一过性下降,面罩给氧后缓解。结论: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微泵注射艾贝宁0.5μg@kg可减轻全麻患者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同时降低患者全身麻醉的术后躁动率,可以安全地用于全麻患者气管拔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麻醉药加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婴儿普外、泌尿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5d~12个月内的婴儿手术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静脉用药配方:Ⅰ组,咪唑安定0.1mg/kg、氯胺酮2mg/kg;Ⅱ组,丙泊酚1~1.5mg/kg、氯胺酮2mg/kg;Ⅲ组,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2~3μg/kg。手术消毒时3组均面罩吸入1%~3%七氟醚,氧流量1.5~2.5L/min维持麻醉,术中根据手术时间、麻醉深浅,患儿生命体征调节七氟醚吸入浓度。观察记录麻醉后5min、结扎疝囊时、手术结束时的HR、MAP、SpO2、RR变化,术毕清醒时间、哭闹、呕吐情况。结果:组内比较,用药后5min、结扎疝囊时与用药前比较,Ⅰ组HR、MAP显著增高(P〈0.01);Ⅱ组仅HR增快(P〈0.05);Ⅲ组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Ⅰ组HR、MAP均明显高于Ⅱ、Ⅲ组(P〈0.05);呼吸频率Ⅲ组低于Ⅰ、Ⅱ组(P〈0.05);SpO23组均保持在96%以上。清醒时间,Ⅱ组为(7.3±3.4)min,Ⅰ、Ⅲ组分别为(10.2±4.6)、(10.7±5.2)min(P〈0.01);呕吐,Ⅲ组6例(20%),Ⅰ、Ⅱ组分别为3例(10.0%),2例(6.6%)(P〈0.01);哭闹,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辅以七氟醚吸入有协同效应,可明显减少静脉用药量,降低不良反应,术毕清醒迅速、平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50例择期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Ⅰ组在手术结束后即刻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Ⅱ组予生理盐水10ml。所有患者均连续监测ECG、HR、MAP和SpO2。观察并记录给药前即刻(T0)、给药后3min(T1)、5min(T2)、10min(T3)、吸痰拔管前即刻(T4)、拔出气管后即刻(T5)、拔管后1min(T6)、3min(T7)、5min(T8)和30min(T9)时的MAP、HR和SpO2。结果 T1、T2、T3、T4、T5和T6时刻Ⅰ组MAP和HR低于Ⅱ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使全麻患者拔管过程的血液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I或Ⅱ肠镜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50例)和对照组(B组50例)。观察组先缓慢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1ug/kg,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对照组单独静脉2.5mg/kg。两组丙泊酚静脉注射速率为200mg/min,必要时追加异丙酚,记录麻醉前,注药后2min,苏醒时HR、SpO2,SBP;麻醉起效时间;低SpO2(SpO2〈90%)持续时间;唤醒时间;麻醉效果分级;麻醉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A组唤醒时间长于B组(P〈0.05),注药后2min两组SpO2,BP均低于麻醉前,HR均慢于麻醉前(P〈0.01)。且A组SpO2,Bp低于B组(P〈0.05)。A组麻醉效果优的频率高于B组(P〈0.05)。B组低SpO2(SpO2〈90%)持续时间关系于A组(P〈0.05)。术中呼吸暂停和唤醒后10min头晕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苏醒时躁动发生率明显B组高于A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麻醉效果满意,安全但有呼吸抑制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气腹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0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75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5例,Ⅰ、Ⅱ、Ⅲ组瑞芬太尼剂量为2、4、6ng/mL;每组复合丙泊酚剂量均为2μg/mL。采用静脉注射麻醉,记录插管前10min(T1)和建立气腹前(T2)、后5min(T3),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T1的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3组患者HR和MAP较T1均下降,Ⅰ组MAP下降更明显,Ⅲ组HR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3组患者HR和MAP较T2均上升,Ⅰ组MAP上升更明显,Ⅲ组HR上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剂量为4、6ng/mL时,比2ng/mL可以明显地减弱气腹时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8.
蓝春娣 《海峡药学》2016,(10):113-115
目的:对比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80例择期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1μg· kg -1联合丙泊酚2mg· kg -1静脉泵注麻醉,研究组行舒芬太尼0.2μg· kg-1复合丙泊酚2mg· kg -1静脉注射麻醉。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给药后2min、手术开始后10min及手术结束后10min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呼吸( R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变化情况、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Ramsay镇静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综合比较。结果给药后2min,两组患者的MAP、HR、RR、SpO2均较给药前下降,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结束后10min,研究组MAP、HR平稳,较对照组优(P<0.05);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Ramsay镇静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V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效果确切,较瑞芬太尼能更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反应,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观察瑞马唑仑联合丙泊酚在面部整形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自愿实施鼻部整形手术的女性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马唑仑组(RM组,瑞马唑仑联合丙泊酚麻醉)和丙泊酚组(PR组,单纯丙泊酚麻醉)各40例。两组患者分别按相应方案完成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丙泊酚使用后1 min(T1)、丙泊酚使用后3 min(T2)、苏醒睁眼时(T3)时的收缩压(S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Nacortrend指数(NT值)变化,记录两组患者麻醉中丙泊酚用量、静脉麻醉时间、局部麻醉注射时间,以及麻醉中体动和呼吸情况(呼吸频率、呼吸道梗阻、SpO2低于90%和麻醉中辅助呼吸情况)。结果:麻醉后各时点,RM组患者的SpO2及NT值,PR组患者的SBP、HR、SpO2及NT值均较T0时明显降低(P<0.05),但RM组患者T1、T2时点的SBP、HR及SpO2均高于PR患者(P<0.05),变化幅度较小。RM组患者丙泊酚使用量显著少于PR组,麻醉时间及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R组,呼吸道梗阻及SpO2低于90%的患者比例均低于PR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呼吸频率均较前显著降低(P<0.05),但RM组患者呼吸频率明显高于PR组(P<0.05)。结论:面部整形麻醉中实施瑞马唑仑联合丙泊酚麻醉,能显著降低对患者呼吸系统的抑制,减少丙泊酚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与东莨菪碱比较。方法二尖瓣狭窄患者50例,心功能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东莨菪碱组(A组,n=25)和戊乙奎醚组(B组,n=25)。记录2组在基础值、静脉给药10 min、20 min、气管插管后5 min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2)及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给药前、气管插管后5 min、气管插管后15 min、气管插管后30 min的呼吸力学参数变化。结果 HR、MAP和胸肺顺应性(Comp)在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O2、p(CO2)和气道阻力(Raw)在不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MAP、SpO2和Comp不同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p(CO2)和Raw不同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MAP和Comp在时间与药物之间存在交互效应,而SpO2、p(CO2)和Raw在时间与药物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比东莨菪碱更适合作为二尖瓣狭窄患者手术的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法舒地尔治疗组与对照组,连续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心率、舒张早期左心室充盈峰速度(E)、心房收缩期左心室充盈峰速度(A)、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血浆BNP、CRP、IL-6、IL-10、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EF改善显著(P<0.05);6MWT显著增加(P<0.05),收缩压、舒张压降低(P<0.05),及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血浆BNP、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法舒地尔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疗效,可能与其降低血压和干预炎症细胞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6min步行试验(6MWT)、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将7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缬沙坦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常规治疗组用强心剂加利尿剂。对患者进行4周的治疗观察。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脑钠肽(BNP)、6min步行距离(6M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6MWT)、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6min步行试验(6MWT)、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这些指标能很好地反映、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病情程度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运动疗法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作用的影响。方法:纳入冠心病PCI术后1个月内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A组、治疗B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A组在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并联合运动疗法、B组在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照组仅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观察期为6个月。监测3组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6MWT)的距离、6MWT时的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经(LVESD)、左室间隔厚度(LV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正常舒张功能的比例。结果:组内比较:与治疗前相比,3组的6MWT的距离明显增多、6MWT时的心率明显降低、正常舒张功能的比例明显升高并且LVEF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A组分别与B组及对照组相比,6MWT的距离明显增加、6MWT时的心率明显降低、正常舒张功能的比例明显升高且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B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LVEF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6MWT的距离、6MWT时的心率及正常舒张功能的比例两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运动疗法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效果优于常规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4.
张俊波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9):1287-1288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诊治进行探讨.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1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109例COPD合并慢性左心功能不全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9例COPD合并慢性左心功能不全均表现气喘、呼吸困难,肺部均有干湿啰音,予平喘及纠正心功能不全治疗,患者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COPD合并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上易漏诊漏治,如精心观察,及时诊治,均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吸入噻托溴铵联合比索洛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肌功能相关指标、运动耐力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9例 COPD 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在基础治疗上吸入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口服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心肺功能、呼吸肌相关指标、运动耐力及用药安全性;随访12个月,记录急性发作次数、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和呼吸肌功能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脑钠肽、吸气时间比例和急性期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最大吸气压力、最大呼气压力、呼吸浅快指数和6 min 步行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心力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吸入噻托溴铵联合比索洛尔用于COPD 稳定期治疗能够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呼吸肌耐力和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的血压及心室肥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31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成2组。I组(n=159)予以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Ⅱ组(n=159)只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2组均在给药前和给药6个月后分别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冈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SBP、DBP,IVST、LVPwT、LVDd、LVMI明显低于治疗前,且I组低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和左旋氯地平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不仅能很好的控制高血压,而且能够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予以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康复干预对其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CHF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运动康复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率水平以及6 min步行试验(6MWT)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LVEF(46.14±6.62)%高于对照组的(38.72±5.94)%,LVESD(38.70±5.32)mm以及LVEDD(50.25±6.32)mm小于对照组的(44.20±6.05)、(56.20±5.6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6MWT(196.96±32.45)m长于对照组的(114.20±29.86)m,心率(76.14±6.35)次/min低于对照组的(88.96±6.94)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CHF患者运动康复干预能改善其心功能,提升其6 min步行距离,降低其心率水平,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8.
李杰  许军  金子安  李璇  张华涛  张立平  陈阳 《安徽医药》2018,22(6):1155-1158
目的 探讨贝前列素钠对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常规组)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贝前列素钠治疗(贝前列素钠,口服,每次40μg,每日3次),疗程12周.对所有患者进行基线评估,包括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6 min步行距离(6MWT)、Borg呼吸困难评分、心肺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脑钠肽(BNP)等,治疗随访12周后重复上述检查.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贝前列素钠组治疗12周后NYHA功能分级、6MWT[(350±106)m比(320±101)m]、Borg呼吸困难评分[(3.0±2.4)分比(3.8±2.6)分]、肺动脉收缩压[(56±13)mmHg比(67±15)mmHg]、平均肺动脉压[(33±6)mmHg比(40±8)mm-Hg]和肺循环阻力[(3.5±1.5)WU比(4.6±1.6)WU]及肺毛细血管楔压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贝前列素钠组用药初期1例患者有头痛伴面部潮红,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均可耐受,1周后症状消失.结论 贝前列素钠可改善慢性左心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运动耐力、心肺血流动力学参数和临床症状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6rain步行距离的影响。方法对武汉市第一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量(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及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搏出量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P〈0.05),血浆BNP水平显著下降(P〈0.05),6min步行距离明显延长。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前列地尔辅助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卡维地洛与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汪周艳  周月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041-2043
目的 比较卡维地洛、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80例CHF患者分为卡维地洛组(40例)、比索洛尔组(4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卡维地洛和比索洛尔,观察治疗前后心率(HR)、血压(BP)、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距离(6 min walk)等指标.结果 卡维地洛组和比索洛尔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8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8,P>0.05);治疗后两组HR、SBP、DBP、LVEDD、LVESD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LVEF和6 min walk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 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疗效相似,均能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