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相应标准的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按就诊顺序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除对照组治疗外给予病人稳心颗粒进行治疗。结果:在血小板活化功能检查的比较上,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P0.05);在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的比较上,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P0.01),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疗效的比较上,在总有效方面,观察组要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显效情况方面,观察组更是远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且能够有效改善病人血清中CD63、CD42b、PAC-1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CHD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相应标准的86例病人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及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除对照组治疗外给予病人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共治疗4周。结果:在心律失常相关指标的比较上,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P0.05);在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的比较上,观察组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CHD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相应标准的74例PSD病人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舍曲林进行治疗,观察组除对照组治疗外给予病人脑电仿生电刺激进行治疗。结果:在5-HT、NE、BDNF水平、MADRS评分、CSS评分、BI评分的比较上,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大幅度的提高(P0.01),且观察组的提高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PSD的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并可有效改善5-HT、NE、BDNF等客观指标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电热灸法治疗颈源性耳鸣的疗效,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取颈源性耳鸣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电热灸法,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常规针灸的治疗效果是显效34例(43.04%),有效23例(29.11%),总有效率72.15%;治疗组患者接受电针联合电热灸法的治疗效果是显效48例(60.76%),有效24例(30.38%),总有效率91.1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电针联合电热灸法治疗颈源性耳鸣,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瞬时电针刺激联合地黄饮子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运动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针灸推拿科2015年10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恢复期脑梗死住院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管理血压、脑保护剂、改善患者脑血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性治疗。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及作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瞬时电针刺激联合地黄饮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8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4、8周后,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结论:应用瞬时电针刺激联合地黄饮子可显著改善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神经、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确切,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昔洛韦及七叶皂苷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6月间在某院诊疗的面神经炎患者80例,随机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肌电图改变。结果:House-Brackmann疗效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间比较有差异性(P0.05),肌电图提示2组CMAP波幅均较前恢复,R1潜伏期均较前缩短,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效果更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崔保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610-6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把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采用针刺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6例单纯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针刺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疗效好,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 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昔洛韦及七叶皂苷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昔洛韦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隔姜灸对骨科长期卧床老年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科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穴位按摩,观察组采用在神阙穴隔姜灸法,3d为一疗程。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7%)(P〈0.01),排便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隔姜灸对骨科长期卧床老年便秘患者的治疗有效且实用,简便易推广。  相似文献   

11.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采用口服泼尼松、烟酸、三磷酸腺苷及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取穴阳白、颧髎、四白、丝竹空、地仓、颊车、迎香、风池、翳风穴、合谷(健侧)穴。针刺得气后接G-6805-IA型电针仪,用连续波,每次20 min,每日1次;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3.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天数平均分别为(9.04±1.48)、(15.25±3.12)d(P〈0.05)。面神经功能TFC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FCS评分均有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TFCS评分提高,对促进面瘫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多功能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同时配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和94.74%,对照组为65.79%,8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和体征、面部表情自然程度、眼裂闭合程度、鼻唇沟变浅程度、口角歪斜程度额纹消失程度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好转,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功能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多功能生物反馈疗法还是不能代替传统的药物疗法,它只能作为治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行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和FMA对肩部疼痛程度以及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以及上肢功能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F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部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宋立新 《首都医药》2010,(22):27-27
目的观察灵孢多糖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面神经麻痹(FNP)的疗效。方法对照组患儿口服泼尼松并配合B族维生素、针灸等综合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接受泼尼松治疗基础上肌肉注射灵孢多糖,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及肌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获得明显改善,联合治疗4周后肌肉功能变化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组的泼尼松平均用量(1mg/d)显著低于对照组(2mg/d)。结论灵孢多糖注射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FNP,可在有效控制病情后减少泼尼松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电针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顽固性呃逆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电针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Bell)麻痹急性期的最佳针灸方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急性期以雀啄灸患侧面部穴位为主,配合针刺合谷、外关等治疗;恢复期加针刺患侧面部穴位;对照组恢复期起针灸治疗,取穴、手法、灸法同观察组,急性期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共观察三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及患者痊愈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33%,痊愈率81.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痊愈率61.67%,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雀啄灸患侧面部穴位为主治疗Bell麻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具有安全、见效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味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把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采用牵正散加味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38例单纯用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21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牵正散加味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疗效好,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我院门诊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实验组采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经过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明显,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钟华  陈莉 《中国药师》2013,16(9):1388-1390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34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激素、抗病毒、维生素、理疗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17例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30 μg,im,qd,甲钴胺注射液0.5 mg,im,qd.对照组17例给予甲钴胺注射液0.5 mg,im,q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7,14 d采用H-B分级、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价,采用面神经功能主观检测评分表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平均H-B分级和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4%,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弓绍华  聂晓南  王冉 《上海医药》2024,(3):38-42+63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联合电针治疗。观察2组肌力、下肢运动评分、下肢感觉评分、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 Ⅱ)、改良Ashworth量表(MAS)等级、步态参数、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肌力、下肢运动评分、下肢感觉评分、WISCI Ⅱ、MAS等级、步态参数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电针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疗效显著,能够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