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齐晓涟  梁威妮 《中国药房》2005,16(11):852-854
目的:了解药品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方法:对我院1999年~2003年间收集到的154例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系统ADR占我院ADR总例数的14.27%;共涉及18类药品,包括抗感染用药、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及解热镇痛药等。结论:警惕、识别、避免药品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药品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探讨神经系统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87例神经系统ADR按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药品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神经系统ADR占我院ADR总例数的36.03%,共涉及14类药品,包括抗感染用药,生物制剂、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及解热镇痛药等。结论警惕药品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减少神经系统ADR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引起重视。方法对我院2007年至2009年各科上报的有关中药注射剂引起的62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其特点。结果 62例不良反应涉及17种中药注射剂,累及人体4个系统,主要发生在皮肤系统和神经系统,与年龄无关。结论正确使用中药注射剂,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瞿艳红 《中国药业》2012,21(17):49-50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报道的114份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居首位,共56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损害最多;不良反应药物以银杏达莫最多。结论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常见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提高中药制剂的合理用药。方法搜集我院中医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服用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引起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药物和反应类型,提高合理用药。结果 1不良反应的发生年龄段主要集中在70岁以上37.5%(12/32)、60~70岁28.1%(9/32)和50~60岁15.6%(5/32);2注射剂类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56.3%(18/32),其次为口服剂类型28.1%(9/32)和外用剂类型15.6%(5/32);3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类型主要为皮肤40.6%,其次为消化系统28.1%和神经系统18.8%。结论常见中药制剂的临床用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给药途径,熟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规律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200例不良反应中老年人和儿童明显多于青年人,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引发的居多,较多累及皮肤黏膜及神经系统,大多数为轻度。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仍普遍存在,应加强合理用药监管,以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2002~2003年4种药学类期刊药物不良反应报道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祝文兵 《医药导报》2006,25(2):170-171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2~2003年国内4种药学类期刊报道的371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1例药物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占34.77%,中药致不良反应占17.00%、神经系统用药占8.36%、心血管系统用药占7.01%、消化系统用药占5.93%。371例药物不良反应中,变态反应213例(占57.41%)。结论审慎合理用药,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某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预防措施。方法:对某院出现的17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174例患者受侵系统或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此外还有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各类皮疹、皮肤瘙痒、红斑、局部肿胀及顽固性药疹为主,部分患者有全身症状;造成不良反应的中药前六位依次为热毒宁注射液、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参穹葡萄糖注射液、肾康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患者不良反应多出现在首次用药后,联合用药占比47.7%,单一用药占比52.3%。结论:在临床中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遵循相应原则,严格辨证论治,在联合用药时注意不同药物间配伍的合理性,用药期间注意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从而促使临床用药安全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为老年患者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该院2017—2021年上报的老年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报告,根据数据绘制柏拉图,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品品种、患者年龄、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及合并用药情况。结果 119例不良反应中,男45例(37.82%),女74例(62.18%)。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前三位的药品为参麦注射液、丹红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患者年龄以70~74岁、75~79岁、80~84岁居多,不良反应累及以皮肤及其附件、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为主,不良反应多发生在1~7天(58例,48.73%),≥4种注射剂合用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73例,61.34%)。结论 老年患者选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时要有明确的用药指征,考虑患者年龄及合并用药情况,重点关注皮肤黏膜、胃肠道及神经系统症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28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4年4月 ̄2006年9月向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281例用于静脉滴注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发生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性。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主要品种为刺五加注射液22.42%、葛根素21.00%、β-七叶皂苷12.81%等14个品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反应(29.10%)、神经系统反应(21.40%)、注射局部损伤(16.39%)、心血管系统反应(13.38%)、全身性反应(12.37%)。70%ADR发生在用药24h内,其中31.67%发生在用药后的30min内。结论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增多,应注重对其不良反应的监测,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方氨酚烷胺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2例复方氨酚烷胺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多与患者超量用药有关,其次与患者高龄、饮酒相关.结论 应重视复方氨酚烷胺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加强对该类药物监管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临床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应用合理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贺州市中医医院中药注射剂用药不合理患者及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合理用药宣教、药品用量动态监控、临床监督指导、加强处方审核与点评等临床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应用合理性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2015-2018年中药注射剂用药不合理占比与不良反应占比逐年下降(P<0.05)。结论对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进行临床药学干预能有效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有毒中药不良反应的累及器官和发生频率,为临床不良反应有效监测提供文献数据支持。方法按中药类别对药典记载的83味有毒中药临床不良反应报道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结果各类有毒中药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皮肤及附件,依发生频率高低分析可见,神经系统最常见,占总发生率的23.6%,消化系统占23.3%,依次递减还累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皮肤等。结论有毒中药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其次为循环、呼吸、等系统;明晰有毒中药不良反应的常见累及器官和发生频率,对于临床合理使用上述药物以及有效防控其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近年来医疗机构中成药及中药饮片使用的安全性,发现其中规律,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检索2004年-2009年CNKI收载的中医学与中药学、药学类影响因子≥0.5的统计源期刊中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不良反应个案,收集药品、患者及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相关信息并分析评价。结果:共收集个案报道200篇,病例244例,涉及包括中药饮片在内的126个品种。女性人群,中药注射剂以及清热解表类、祛瘀类品种发生ADR/ADE几率较高;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和皮肤损害是最常累及的系统或器官。结论:应正视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的安全性,着重加强患者过敏史的了解和辩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唐洪梅  涂星  熊芬  王婷 《中国药师》2015,(7):1144-1147
摘 要 目的: 分析中药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现状及发生原因,提出应对策略。方法: 查询近年中药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经验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以皮肤及附件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最为常见,主要由中药药物因素(如品种混乱、产地差异、污染等)、使用因素(炮制不规范、用法用量疗程不当、辨证错误或配伍不当等)和机体因素等造成。结论: 应当重视中药不良反应,对中药材从生产到使用各环节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和监管,建立完善警戒系统和补偿救济法律法规,加强临床合理科学用药,从医疗机构和临床药师、医生角度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口服抗糖尿病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2004—2011年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检索出口服抗糖尿病药品不良反应病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其发生时间、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一器官、怀疑药品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符合条件的病例报告表1447例,其中男性846例,女性601例,超过半数的病例发生在用药l天之内。双胍类、磺酰脲类二代、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列怀疑药品类别前3位。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一器官主要有胃肠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所有病例经恰当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结论口服抗糖尿病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一器官较多,临床上要严格掌握适应征,注意合理的联合用药,关注少见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建立我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救济制度.方法 介绍国外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对比我国现有制度的不足,分析我国现阶段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现状及建立该救济制度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提出解决困难的建议.结果与结论 我国应加快建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救济制度,以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并能促进中药注射剂制药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近十几年的头孢他啶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头孢他啶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指出年老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易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使用该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郭秀秀 《北方药学》2014,(7):112-113
目的:研究影响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以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法:收集宿州市2013年喹诺酮类合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表进行汇总分析。结果:748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报表以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68.14%)。不良反应涉及器官或系统最主要表现在胃肠系统(42.80%)、皮肤(30.64%)、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5.73%)。结论:应加强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监测,提高合理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