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靶标是药物治疗疾病的桥梁,是创新药物发现的源头。中药成分复杂,单味药或中药复方均是多成分共同作用于多靶点、多途径产生药效,其作用机制难以精确阐述。现代药学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是基于对靶点和受体的作用,不适合中药的复杂体系。近年来,多成分多靶点、组合靶点、组分中药等思想和研究方法的提出,从不同侧面描述了中药作用的特点,但仍不能反映中药的整体作用。由此,我们首次提出"药靶组学(Targetomics)"这一概念,即通过多组学融合等各种手段鉴定人体可用于药物作用并改善健康的所有效应分子的集合。以"明星"中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药靶组学"策略的指导下产出多药物作用于多模型动物不同时间点的多组织多组学数据,构建考虑结构和功能的药物作用动态分子网络,应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多组学数据融合等生物信息学技术识别中药作用的功能分子群及其相关通路和网络的变化规律,并对潜在"药物靶标"进行验证。从而形成一个具有靶标多样性并经过验证的药物"药靶组",为中药作用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途径。同时将这些药物多组学数据与疾病组学数据相融合并进行有效对接,也能够为疾病治疗提供重要靶点、用药指导等信息,为药物的快速研发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他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对生物的物质基础如核酸、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来阐明生命的分子基础,而探索生命的奥秘.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维护、修复、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因子通过促进血管生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动员干细胞等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等的治疗中发挥作用。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粒细胞克隆刺激因子等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细胞因子。应用外源性的细胞因子是心血管疾病"分子"水平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哈佛大学医学院科研人员曾成功利用小鼠为模型研究并揭示了多种肿瘤发病的分子机理和遗传学机制,包括白血病、淋巴瘤以及前列腺癌等实体肿瘤。最近,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研究小组又提出了一种关于信使RNAs如何转录假基因,以及长链非编码RNAs如何相互"交流"的新假说,将有助于癌症等疾病的分子机理解析。还提出了一个关于肿瘤抑制基因TSG功能的新模型,用以解释  相似文献   

5.
<正>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的思想最早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免疫学,是模仿"抗原-抗体"识别原理制造一种针对目标分子的"印迹材料",用于特异性识别目标分子。即以待测目标分子为模板,通过交联剂与功能单体进行聚合制备,得到单体-模板分子复合物,然后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除去目标分子,便得到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s,MIP),在这种聚合物中形成了与模板分子在空间和结合位点上相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位点的空间立体构型。利用这种空间构型能够选择/识别模板分子。自1973年,Wulff等[1]报道首次成功制备了MIP并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中医认为,草本药物的香气可通过口、鼻、皮毛等孔窍进入体内,影响五脏的功能,平衡气血,调和脏腑,祛病强身,这便是中医的芳香疗法。这个理论也得到了西医研究的证实,气味分子可以促进人体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提高身体抵抗力,同时能调节全身新陈代谢,平衡植物神经功能。中医的芳香疗法可分为嗅香法、佩香法、燃香法、浴香法、熏香法、饮香法和枕香法等。"佩香"防感冒香囊具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我国民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4):543-546
目的:介绍分子印迹技术(MIT)在中药化学成分富集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为天然药物化学成分靶向性富集分离提供借鉴。方法:以"分子印迹技术""中药""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Molecularly imprinting""Chinese medicine""Flavone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1年1月-2016年2月在Pub Med、Special Sci、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的制备原理和分类、制备方法及MIT在中药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400余篇,其中有效文献40篇。MIPs由交联剂、引发剂将特异性结合的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聚合,得到空白聚合物,其在空间和功能上与模板分子互补,能从复杂的成分中选择性地分离出目标分子。MIPs的制备主要包括共价聚合、半共价聚合和非共价聚合等;聚合物制备方法主要有本体聚合、表面印迹聚合、沉淀聚合、悬浮聚合等。MIPs可对目标化合物(目标分子)进行特异性识别,从而达到富集和分离目标化合物的目的。MIT应用在化合物分离、样品前处理、液相色谱等较为广泛,具有目标性强、性质稳定、溶剂消耗小等优点。利用MIT靶向性分离、纯化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将是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9,(11):1580-1584
目的:研究功能基修饰的脑靶向递药系统,为提高脑靶向递药系统的靶向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以"功能基""修饰""脑靶向""Functional group""Modified""Brain-targeting"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1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Elsevier、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功能基修饰的脑靶向递药系统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94篇,其中有效文献41篇。脑靶向包括受体介导(介导的受体如转铁蛋白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N-乙酰胆碱受体等)、转运体介导(介导的转运体如葡萄糖转运体、谷胱甘肽转运体等)、吸附介导。以上述受体、转运体的配体作为功能基,采用共价键结合或非共价键连接方法进行修饰,构建脑靶向递药系统;功能基通过与相应受体或转运体特异性结合,使药物跨越血脑屏障(BBB)并且在脑内病灶部位释药;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功能基带有的正电荷与BBB膜上的负电荷发生静电吸附作用产生非特异性的吸附,介导药物进入脑内。基于受体介导、转运体介导、吸附介导的靶向方式,有望提高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与受体介导、转运体介导、吸附介导相比较,双级靶向可同时修饰两种靶向分子(一种靶向分子靶向于BBB,另一种靶向分子靶向于病灶),有望提高脑部疾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药物在非病灶部位的蓄积,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手段。在后续相关研究中建议开发新靶点和新型靶向分子,进一步提高脑靶向递药系统的靶向效率,为开发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脑靶向递药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PCR英文全称: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意即聚合酶链式反应。它是一种特异性DNA序列的体外定向酶促扩增法。1985年美国人类遗传研究家Kary Mullus等人首创这一DNA扩增技术。PCR的诞生使曾流行一时的Southern印迹法、分子克隆、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相对逊色。这一成果不仅是分子遗传学的有力工具,而且对人类传染病遗传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检验、司法鉴定、分子肿瘤学等领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袁小红  徐筱杰  丘小惠 《药学学报》2007,42(11):1218-1221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ly imprinted technique,M IT)是一种对某一特定分子(模板分子)具有选择性的聚合物的合成方法,该聚合物称为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 IP)。当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接触时会形成多重作用点,通过聚合过程被记忆下来。除去模板分子后聚合物中就形成了与模板分子空间构型相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点的孔穴,对模板分子及其类似物具有选择识别特性。M IP的分子识别依靠其内部孔穴的形状、大小和化学功能基的分布,类似于酶和底物、抗体和抗原、受体和激素之间的作用,具有专一的选择性。由于M IP对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是一种重要的氧自由基清除剂。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它能催化超氧阴离子■歧化反应生成■近年来,国内外对它的理化性质、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通过计算机研究了牛Cu,Zn-SOD分子绘图、分子表面可及性、分子表面静电势的一些性质。从而得到了一些有关酶结构与功能关系、催化反应机理,以及二聚体相互作用等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正>1中西医结合势在必行20世纪,物质科学在微观、宏观和复杂系统3个基本方向上的研究进展,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21世纪,生命科学在分子、细胞、组织和宏观水平上基础研究,如"基因组与蛋白质组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与结构基础研究"、"细胞活动的分子网络系统与调控机理研究"、"脑研究"以及"生命起源和进化研  相似文献   

13.
正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日"。在这一天,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将组织一系列活动,今年是第23个"世界老年痴呆日",而我国老年痴呆的防治现状却令人堪忧。所谓老年痴呆,是由于大脑病变、大脑功能衰退造成,表现为记忆力、理解能力、语言能力、判断能力及抽象思维等功能减退,患者甚至连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4.
<正> 随着对生物分子蛋白质、核酸等结构与功能认识的深化,在微观的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学、发病学和治疗学已成为热门课题。自由基的致病作用、灭活剂的抗病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使人们在分子病理学与分子药理学的领域中,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自由基的概念自由基(Frcc radical)是一些带有未配对电子的  相似文献   

15.
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s,MIPs)是一种对模板分子具有高度特异选择性的聚合物。分子印迹聚合物在空间结构和功能基位置上与模板分子高度吻合,可以从复杂样品中对模板及其结构类似物进行记忆性识别。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原理是当模板分子与聚合物单体接触会形成多重作用点。通过聚合过程,这种作用就会被记忆下来,当模板分子去除后,聚合物中就会形成与模板分子空间结构相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点的空穴,这样的空穴将对模板分子及其类似物具有选择识别特性。因此,MIPs对模板分子有记忆功能,对其具有高度选择性和专一性。  相似文献   

16.
病原体、肿瘤细胞在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中 ,为求生存可建立一系列免疫逃避机制以抵抗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其中对MHC- I类分子限制性抗原呈递途径进行干扰则被认为是内源性抗原 (肿瘤抗原、病毒抗原等 )逃避免疫识别免遭清除的主要机制之一。该机制中 ,针对抗原加工转运蛋白 (TAP)的干扰是一关键环节。因此 ,本文就 TAP结构与功能及其在病毒、肿瘤免疫逃避中所扮演的角色作一综述。1  TAP分子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1.1  TAP基因及蛋白结构 :TAP分子发现于 2 0世纪 80年代 ,随着研究深入人们对 TAP基因及蛋白结构和功能有了较为详尽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从分子、细胞水平上对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浸润和转移等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也随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分子靶向治疗是通过着眼于阻滞特定的靶分子而达到抑制细胞增殖和稳定细胞的作用,它有别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治疗是在于其具有非细胞毒性和靶向性。这一特点使得分子靶向治疗具有常规治疗(放疗、化疗)所不具备的优势,开辟了肿瘤治疗中一片全新的领域。分子靶向药物的分类通常把癌细胞异常增殖、进展过程中的靶分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癌细胞表达的异常靶分子,包括增殖因子及…  相似文献   

18.
以3,5-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为结构单元设计合成了取代的酰芳胺、芳酯和查尔酮类化合物,模拟全反式维甲酸的分子形状、长度和功能基的空间配置,并研究对细胞诱导分化的活性。结果表明分子一端的疏水性基团,另一端羧基的存在以及分子的共轭性,是呈现诱导分化活性的必要和充分的因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则失去活性,而且分子的构象、形状和基团的配置也起关键作用。芳酰胺类的N-甲基化产物的稳定构象是两个芳环呈顺式排布,使分子成弯曲状,而不呈反式的伸展形式,以致与全反式维甲酸分子的伸展形状不同,这是它失去活性的原因。本工作发现化合物No 4f,4g,7,13,32,37和38等具有显著的细胞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呼吸系统疾病,多种因素介导该病的发生与发展,其中尤以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的异常表达最为关键。研究发现,Ecad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黏附分子,其主要功能在于维持细胞之间的结构完整性以及参与改善气道的重塑和免疫功能的修复。进一步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气道上皮细胞其粘膜屏障功能常常遭受破坏,且黏膜分子E-cad的表达明显降低,这表明E-cad的异常表达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该文对近年来E-cad的异常表达与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对E-cad异常表达介导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行概述,并对靶向E-cad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策略进行探讨,为临床的后续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门分子识别技术,由于其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目标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的功能,在中药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特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