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血脂异常是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一种好的胆固醇)水平的降低。前三者的水平升高和后者的水平降低,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又称为冠心病的保护因子,甚至被称为长寿因子。  相似文献   

2.
许多糖尿病患者化验血脂时,会发现血甘油三酯明显升高,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会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常有偏低。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多有这些血脂异常呢?这是因为人体内的糖代谢与脂代谢关系密切,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发生问题时,就会影响体内脂质的正常合成和分解,使体内脂质的合成增加,而分解则减慢,其结果是引起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3.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的证据表明,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水平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实际上,不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三酰甘油(TG)水平的增加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降低也被认为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危险的可依赖指标。新型的降脂药物应该是既能降低LDL—C,又不能升高TG水平。目前,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主要包括胆固醇合成抑制剂(如他汀类)、苯氧酸类(如贝特类)、胆汁酸螯合剂(如消胆胺)及其它(如烟酸类似物)。  相似文献   

4.
近年我国人群血脂异常的患者明显增多,主要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TC)升高和/或甘油三脂(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及早发现血脂异常并加以治疗,不但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应用调脂药物治疗后,在调整血脂异常——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同时,还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事件和死亡率,降低脑卒中发生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同时大大减少冠心病患者需做介入和搭桥治疗的需求。因此调脂药物,特别是他汀类药物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等)的重要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虽然他汀类降脂药在脑血管疾病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有研究证实该类药物剂量加倍后疗效提高非常有限.且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加呈线性增长。而且,他汀类降脂药降低总胆固醇(TG)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作用较弱。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单纯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远不能避免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为此在脑梗塞患者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中,联合应用降脂药以同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TG,升高HDL—C已经成为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中的新热点。有报道称,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2012,(2):174-174
R(呼吸)E(嗜酸粒细胞)PLT(血小板)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R(心率)H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V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P(血压)TG(甘油三酯)RBC(红细胞)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似文献   

8.
武悦  张洪珠 《黑龙江医药》2009,22(5):762-762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作为冠心病、动脉硬化、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的血脂异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已得到公认,高甘油脂血症,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各地区人群生活条件、饮食结构、气候条件的差异,其血脂水平也有差异,为此我们对来我院健康体检的1018名中老年人的TC、TG、HDL—C、LDL—C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番茄红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番茄红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再给予番茄红素治疗,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或组织中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胆碱酯酶(CHE)的活性或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与自然恢复组比较,番茄红素给药组血清AST及ALT的活性显著降低;肝组织中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血清中TG,CHO,LDL—C及FFA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血清及肝组织中的CHE活性降低;肝脏脂肪沉积减少,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显著。结论番茄红素能够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变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其所具有的调血脂及抗氧化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冠心病(CHD)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检测411例临床怀疑CHD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浓度。计算non—HDL—C及LDL—C/HDL比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偏相关分析non—HDL—C与CHD的关系。结果CHD组与非CHD组相比,血浆non—HDL—C[(3.40±1.01)mmol/L比(308±0.65)mmoL/L,P〈0.05]、LDL—C[(2.63±0.84)mmol/L比(2.40±0.54)mmol/L,P〈0.05]、TC[(4.48±1.07)mmol/L比(4.23±0.69)mmol/L,P〈0.05]及LDL—C/HDL比值[(2.52±0.96)比(2.21±0.74),P〈0.05]均显著高于非CH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on—HDL—C是唯一与CHD存在相关性的血清学指标。偏相关分析提示non.HDL.C与冠脉病变支数(r=0.250,P〈0.01)及冠脉病变积分(r=0.116,P〈0.05)正相关。结论non—HDL—C是CHD独立的危险因子,且能反映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一、血脂和血脂异常的概念 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其主要成分为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磷脂及游离脂肪等,通常所说的血脂是指血浆中的三酰甘油和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胆固醇不能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必须以脂蛋白的形式才能在血液中被转运。临床主要检测血浆脂蛋白中所含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各类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注:LDL—C是通过Friedwald公式计算而得)。  相似文献   

12.
这是高血压病人非常关心的问题。 血脂异常通常包括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下三种情况,对于这三种情况都应进行治疗。然而,现有的证据表明,降低总胆固醇(或LDL-C)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美FDA批准盐酸考来维仑治疗青少年杂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第一三共有限公司2009年10月7日宣布,美国FDA已批准其盐酸考来维仑片剂(colesevelam hydrochlorjde/Welchol)一新适应证,即用作饮食和运动疗法的附加疗法,单用或与他汀类药物联用以降低对饮食疗法没有适当响应的10~17岁杂合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男孩和已经历月经初潮女孩的升高了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相似文献   

14.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2):3480-3480
胎牛血清(FBS)磷酸盐缓冲液(PBS)变异系数(CV)磁共振成像(MRI)血红蛋白(Hb)核因子-κKB(NF—κB)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脏监护病房(CCU)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固醇和总胆汁酸的检测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平价的I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期健康体检者92例作为对照组。酶(CHOD-PAP)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循环酶速率法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缩暴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总胆汁酸(TBA)明显升高(P〈0705)。观察组中与A级患者相比,B级和C级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明显升高(P〈0.05)。与此同时,与B级患者相比,C级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总胆固醇和总胆汁酸的检测,可以有效评价其肝功能水平,对于肝硬化患者的监测病情发展、预后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1.临床客观需要有合并疗法 许多冠心病(CHD)患者单用他汀类药物疗法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不能完全满足治疗需求。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家组Ⅲ(NCEPATPⅢ)”也已承认正有更多证据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症和CHD间的独立关联,同时它还通过发布指南形式要求将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作为具高甘油三酯(TG)水平人群的第二治疗靶的。而之所以这样建议,可能与某些种类的富含TG脂蛋白、尤是小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中间密度脂蛋白质粒的致动脉粥样化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7.
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降脂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8例门诊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予晚问服辛伐他汀,剂量10mg,共8周,观察用药前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肌酸磷酸肌酶(CPK)水平以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TC、LDL—C均较前显著下降(P〈0.01),8周后HDL—C显著上升(JP〈0.01),TG浓度明显下降(P〈0.05)。总有效率92.11%。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CPK无明显变化,仅1例出现轻微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占2.7%,停药后1周复查恢复正常。不良反应轻微,能持续用药。结论辛伐他汀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降脂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南  程蕴林 《江苏医药》1998,24(4):248-249
用辛伐他丁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进行治疗。发现其具有明显降低血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服药前后无明显变化。提示辛伐地丁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非诺贝特非调脂作用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诺贝特(fenofibrate)是第3代苯氧芳酸类调脂药,具有显著降低血中升高的三酰甘油(TG)、降低血中总胆固醇(TC)及中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等调节血脂异常的作用。该药最先由法国Foumier公司于1975年开发上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贝特类药物,可作为仅次于他汀类的二线调脂药而主要用于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第4外显子XspI住点多态性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125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和1200例健康体检者LDL.R基因第4外显子的XspI酶切位点多态性;按基因型分组,用动态定时散射比浊法检测各基因型Hs—CRP的浓度,对两者关系进行分析;同时检测各组的血脂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高胆固醇血症组血清Hs-CRP明显升高,HDL-C降低(P均〈0.05);根据LDL—R第4外显子处是否有XspI酶切位点,分为X+X+、X+X-、X-X-3种基因型,X-X-组、X+X-组、X+X+组血清Hs—CRP水平依次升高(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基因型和胆固醇水平是Hs—CRP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LDL-R基因X+X+基因型Hs—CRP水平升高,LDL-R基因第4外显子的XspI位点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Hs-CRP水平促进高胆固醇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