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sv)对咪喹莫特(IMQ)诱导的银屑病样皮肤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Rsv组、模型(IMQ)组、Rsv治疗(IMQ+Rsv)组,每组6只;涂抹IMQ诱导BALB/c鼠耳部银屑病样皮肤损伤模型,连续8 d,同时涂抹20 mg Rsv予以治疗;观察红斑及银屑的多少、游标卡尺测量耳厚度;HE染色观察组织改变;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组织角蛋白17(K17)、IL-17A、IL-19及IL-23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K17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Rsv治疗组小鼠红斑面积明显减少,表皮鳞屑减少,耳缘厚度显著降低;HE染色结果表明,Rsv治疗组耳缘组织表皮厚度明显减轻,炎细胞浸润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K17、IL-17A、IL-19及IL-23 mRNA水平、K17蛋白表达明显升高,Rsv治疗后K17、IL-17A、IL-19 mRNA水平、K17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白藜芦醇通过抑制K17及炎症分子表达,改善IMQ诱导的银屑病样皮肤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土大黄提取物对咪喹莫特(IMQ)诱导实验性银屑病模型小鼠皮肤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神经纤维蛋白-1(NR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IMQ乳膏涂抹BALB/c小鼠背部皮肤建立银屑病动物模型,观察土大黄提取物不同剂量(1,2,4 g/kg)对小鼠背部皮肤TGF-β1和NRP-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IMQ诱导银屑病小鼠模型组比较,土大黄提取物低剂量组(1 g/kg)小鼠背部皮肤TGF-β1和NRP-1表达升高或增强(P> 0. 05);中剂量组(2 g/kg) TGF-β1和NRP-1表达升高或增强(P <0. 05);高剂量组(4 g/kg) TGF-β1表达升高或增强(P> 0. 05),NRP-1表达升高或增强(P <0. 05)。结论土大黄提取物能使TGF-β1和NRP-1表达升高或增强,从而可能促进或增强Treg细胞功能,恢复Th17/Treg细胞失衡,调节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小鼠模型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 (IL-17)轴,从而改善银屑病表皮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龙珠软膏对咪喹莫特(imiquimod, IMQ)诱导的银屑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35 mg·d-1)及龙珠软膏高、中、低(40,20,10 mg·d-1)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向小鼠剃毛处均匀涂抹IMQ(35 mg·d-1),正常组均匀涂抹凡士林(35 mg·d-1),连续涂抹7 d,从第4天开始给药,连续3 d。从第5天开始记录小鼠自发挠痒行为60 min,连续录像3 d,统计小鼠挠痒次数。根据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ASI)评分、小鼠行为学和皮肤形态学评价龙珠软膏的治疗效果。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中的Th17细胞比例,RT-qPCR检测小鼠颈部皮肤组织中IL-17、IL-23等主要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颈部皮肤中p-Erk、p-P38、p-STAT3、IL-1R1的蛋...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咪喹莫特(IMQ)乳膏涂抹诱导产生银屑病样皮损的小鼠模型,观察人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其整体和局部作用效果。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hUC-MSCs组,模型组和hUC-MSCs组每日定时在小鼠裸露背部涂抹5% IMQ乳膏62.5 mg,对照组涂抹凡士林。在开始涂抹前1天(0 d)和涂抹后的第6天,对照组和模型组sc 200 μL的生理盐水,hUC-MSCs组每只小鼠sc 2×106个hUC-MSCs。采用银屑病样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指数(PASI)评分标准观察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变化情况;通过HE染色观察表皮层厚度,角质层角化程度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采集小鼠的静脉血,试剂盒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评估小鼠炎症反应。结果 hUC-MSCs组与同期模型组比较,皮损症状轻,通过PASI积分趋势图可见,hUC-MSCs能延缓皮损出现,同时减缓皮损严重程度,加快皮损部分的恢复;HE染色显示,hUC-MSCs组角化不全的细胞明显减少,红细胞外溢真皮层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造模后6 d表皮层厚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hUC-MSCs组血清IL-6浓度在造模后的第12天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 银屑病样小鼠模型sc hUC-MSCs后能延缓银屑病的发生,并减轻银屑病症状,加快银屑病样皮损部分的恢复,可能通过调节IL-6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9,(9):1187-1191
目的:对咪喹莫特诱导建立小鼠银屑病模型进行改良,建立银屑病持续时间更长、特征更典型的银屑病动物模型。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涂抹凡士林)、模型组[涂抹咪喹莫特乳膏60 mg/(2×3 cm~2·d)]和改良组[涂抹咪喹莫特乳膏60 mg/(2×3cm~2·d)+皮下注射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12(rmIL-12)和脂多糖(每周1次)],连续21 d,每组10只。从造模第1天起每日观察小鼠造模部位皮肤,对类似银屑病样皮损的红斑、鳞屑、增厚等症状进行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造模21 d后处死小鼠,取皮损部位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计算脾指数,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皮肤中IL-17A、IL-12的含量。结果:自给药第3、2天起,模型组和改良组小鼠皮肤分别出现红斑、鳞屑、增厚等类似银屑病样皮损,均在第12天PASI总分达到峰值;改良组从第11天起,小鼠皮肤红斑、鳞屑、厚度较模型组更明显,且连续9 d PASI总评分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皮肤组织病理学观察到模型组和改良组小鼠均出现Munro微脓肿、棘层肥厚及真皮层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改良组小鼠脾指数更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改良组小鼠皮肤中IL-17A、IL-12含量均升高,且改良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的改良模型银屑病典型特征维持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穿心莲内酯(Andro)调节GMP-AMP合酶-干扰素基因刺激物(cGAS-STING)信号通路对银屑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90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穿心莲内酯低、中、高剂量组(Andro-L、M、H组,10、30、50 mg·kg-1·d-1 Andro)和穿心莲内酯高剂量+STING激活剂DMXAA组(Andro-H+DMXAA组,50 mg·kg-1·d-1 Andro+5 mg·kg-1·d-1 DMXAA)。除Control组外,其余组小鼠背部施用咪喹莫特(IMQ)建立银屑病小鼠模型。观察小鼠银屑病面积并进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IL-23、IL-17A、干扰素(IFN)-γ和IFN-β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测定表皮厚度和肥大细胞数,免疫荧光染色检...  相似文献   

7.
贺勤  李慎秋  帅俊  陈加媛  李青  徐娟  王京 《医药导报》2012,31(7):898-900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白细胞介素(IL)-17表达的影响. 方法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6例,口服白芍总苷胶囊(每粒0.3 g,含芍药苷≥104 mg)0.6 g,tid. 服药4周为1个疗程. 用药初始和4周末查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同时采集15例患者正常皮肤作为对照组. 采用银屑病皮损程度(PASI)评分判定白芍总苷对银屑病的临床疗效;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区IL-17mRNA的表达. 结果治疗组寻常型银屑病总有效率为76.92%. 治疗前银屑病皮损区角质形成细胞中IL-17mRNA相对量为(1.256 8±0.196 4),治疗后为(0.640 8±0.101 0),对照组为(0.451 6±0.157 3). 治疗后银屑病皮损中IL-17mRNA的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皮损IL-17mRNA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白芍总苷能降低银屑病皮损中IL-17的含量,其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可能涉及对患者皮肤Th17细胞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G蛋白αq亚单位(Gαq)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mRNA表达水平,阐明Gαq与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或疾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4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10 mL,采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法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以46例匹配的正常人为对照.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中Gαq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清炎症指标CRP.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Gαq的mRNA水平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中重度银屑病的活动度(PASI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等于-0.515和-0.458).结论 Gαq可能作为负调节因素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白头翁皂苷B4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模型小鼠的炎症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对小鼠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56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阿维A胶囊组(6 mg/kg),白头翁皂苷B4低、中、高剂量(5、10、20 mg/kg)组,白头翁皂苷B4乳膏组(20 mg/kg),每组各8只。通过局部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各组小鼠口服或涂抹相应药物,14 d后通过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PASI)评价小鼠皮损程度;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学形态;血常规检测血液中免疫细胞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剂(ELISA)检测小鼠皮肤中白细胞介素(IL)-6、IL-12、IL-17、IL-1β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阿维A胶囊组,白头翁皂苷B4 5、10、20 mg/kg组,白头翁皂苷B4乳膏组小鼠皮损组织棘层厚度减小,真皮层炎症细胞浸润减少,PASI评分、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及皮肤组织中IL-6、IL-12、IL-17、IL-1β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 白头翁皂苷B4对5%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皮损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L-6、IL-12、IL-17、IL-1β等细胞因子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颖鹏  刘志刚  任诗峰  曾磊 《江西医药》2012,47(11):944-946
目的 探讨姜黄素治疗银屑病疗效及其对核因子-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姜黄素治疗银屑病30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详细记录皮损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进行PASI评分.提取皮损组织的mRNA,以RT-PCR法检测标本中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 采用姜黄素治疗2个月后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明显降低,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且姜黄素能显著抑制银屑病皮损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结论 姜黄素治疗银屑病安全有效,可能通过抑制NF-κB表达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和厚朴酚达到血药稳态浓度后,对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阳性组、脂质体溶剂对照组及和厚朴酚高、中、低剂量组。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ASI)评分观察疾病进展,HE染色观察皮肤细胞形态学改变,测量皮肤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半定量分析IL-17、IL-23、JAK、STAT3、NF-κB、TNF-α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皮肤肥厚,长出鳞屑,表皮出现棘层增生变厚,真皮层出现炎症性浸润和微脓肿,IL-17、IL-23、JAK、STAT3、NF-κB、TNF-α均比正常组表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和厚朴酚能减轻表皮厚度,减少炎症性浸润和微脓肿,降低IL-17、IL-23、JAK、STAT3、NF-κB、TNF-α的表达,并且有剂量依赖性。结论和厚朴酚能通过抑制IL-17/IL-23炎症轴,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变化。  相似文献   

12.
银屑病是一种与免疫相关的慢性炎症疾病,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A(IL-17A)等炎症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能促进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免疫细胞浸润,而这些细胞因子目前已经成为银屑病治疗的靶点,文章总结了近年来银屑病生物治疗新靶点及相关药物,为研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CK(ginsenoside metabolite compound K,GCK)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随机将咪喹莫特(imiquimod,IMQ)诱导的银屑病模型小鼠分为:模型组、GCK(14、28、56、112 mg·kg^-1)组、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2 mg·kg^-1)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5 mg·kg^-1)组,连续灌胃给药7 d。同时设正常对照组,灌胃等量溶媒。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评价皮损严重程度;HE染色观察皮肤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分析皮损处细胞核增殖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角蛋白1(cytokeratin-1,K1)的表达及JAK1、JAK2、p-JAK1、p-JAK2、STAT3、p-STAT3的表达;ELISA检测小鼠皮损处IL-23、IL-17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GCK降低PASI评分,改善皮损病理变化,减少PCNA的表达,升高K1的表达,降低IL-23、IL-17水平,抑制JAK1/2-STAT3磷酸化。结论GCK对小鼠银屑病模型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IL-23/IL-17-JAK1/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18(IL-18)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其中进行期42例,静止期19例,退行期47例)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17、IL-18水平,并与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进行期、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退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进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静止期和退行期(P<0.01);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退行期(P<0.01)。(3)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与PASI评分值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1);进行期、退行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与PASI评分值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P<0.05),但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和IL-18水平与PASI评分值间无线性关系(P>0.05)。结论IL-17和IL-18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进程,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新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2):141-143,273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皮肤间充质干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的mRNA表达,以了解银屑病皮损局部血管形成异常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扩增银屑病皮损及正常皮肤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GFBP5 mRNA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皮肤间充质干细胞IGFBP5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皮肤间充质干细胞IGFBP5 mRNA表达降低可能与皮损局部血管形成增加及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活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药实践》2018,(4):259-261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3(AQP3)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1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寻常型银屑病组),取材部位为非曝光部位典型银屑病皮损处;另外选择18例整形外科手术患者(正常对照组),取材部位为非曝光部位正常皮肤。先用无创性皮肤生理功能测试仪检测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含量及经表皮水分流失(TEWL);再用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皮肤中AQP3 mRNA的表达量。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组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经表皮水分流失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寻常型银屑病组AQP3 mRNA的表达量为(0.154±0.091),正常对照组为(0.401±0.121),寻常型银屑病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AQP3表达下降可能是银屑病皮损干燥、皮肤屏障破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Ki67核增殖抗原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分布特点,探讨Ki67核增殖抗原检测增生性瘢痕中细胞增殖的可行性及其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结果Ki67核增殖抗原在基底层的表皮角朊细胞与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中出现阳性定位表达;其阳性表达量表现为:增生性瘢痕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Ki67核增殖抗原可用来检测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细胞增殖状况,是一个客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necrosis factor(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在寻常型银屑病和健康人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 PCR方法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上考察TRAIL的表达变化。结果银屑病皮损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表达低于健康人皮肤。结论TRAIL水平的降低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联合消银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来周口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98例,按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口服消银颗粒,1袋/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疏风解毒胶囊,4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指数(PAS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4%、8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4、IL-17、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NF-α、IL-4、IL-17、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联合消银颗粒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PASI评分和相关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运用牛皮癣药浴Ⅰ号去治疗其血热型银屑病在临床上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64例血热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而观察组予以牛皮癣药浴Ⅰ号进行相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治疗前后PASI评分及血清指标(血清Toll样受体-9、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皮损PASI评分及血清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皮损PASI评分及血清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牛皮癣药浴Ⅰ号治疗银屑病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