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颅内大动脉和颈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在我国高达33%的脑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病变引起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其预后较差。长期以来抗血小板、调脂等内科疗法一直被认为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严重颅内动脉狭窄,即使予以正规的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仍然很高。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cerebral infraction)是指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发生疾患所导致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缺血性脑卒中不是独立的单一疾病,而是有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脑卒中(neonatal stroke)又称新生儿脑梗死(neonatal cerebral infarction),通常指生后28 d内新生儿的脑血管一个或多个分支因各种原因发生梗塞,导致脑组织相应供血区域的缺血性损伤.由于新生儿脑卒中在出生时多无特异临床症状,往往于生后数月才出现运动或认知功能障碍,因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治疗往往滞后,对新生儿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4.
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cerebral infraction)是指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发生疾患所导致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缺血性脑卒中不是独立的单一疾病,而是有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脑部损害程度、临床表现及转归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近年来中药制剂被广泛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金纳多注射液是近年临床常用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功效,金纳多注射液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必备急救中成药.  相似文献   

5.
刘志通 《河北医药》2012,34(1):104-104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ischemic stroke),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而急性脑梗死是脑梗死中发病最多且危险性最高的一类.急性脑梗死多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其中缺血后一系列炎症级联反应可能是导致进一步脑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1].本文报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分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动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脑组织缺血坏死或灌注失效所致.其发病机制包括心源性或主动脉源性栓子、颅内或颅外动脉源性栓子栓塞于脑内,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少数情况下可由颅外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造成脑组织缺血坏死或灌注失败所致.近年来,观察脑苷肌肽注射液(凯洛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ACIS)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脑血管疾病,该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致死率高的特点,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国内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200万人,而每年死于脑卒中患者在150例,而ACIS抢救成功患者中大多数会伴有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不仅对患者自身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同时  相似文献   

8.
郝若飞  田菊 《药学服务与研究》2013,(6):404-404,432,46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亦称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也是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由上述3种疾病引起的ACI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致残率较高,近年其发病率仍在上升,且好发于中老年人  相似文献   

9.
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又称边缘带脑梗死或交界区脑梗死,其发病率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0%[1].但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一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为血流动力学紊乱、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微栓塞等.颈动脉或颈内动脉系统的血管狭窄因脑血管解剖学的关系在头颅CT或MRI上出现特征性的分水岭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脑分水岭梗死的影像学的充分认识是临床神经内科医师特别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完全中断,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崩解,包括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我国目前完成的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显示,脑血管病已跃居居民死因的首位,幸存者中有70%~80%的患者遗留有瘫痪、失语、情感及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后遗症。脑卒中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国家、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医疗、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正>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进而对脑内的毛细血管、小静脉、小动脉等产生影响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通常较轻,但严重者可出现认知功能下降、大小便失禁、走路不稳,或出现抑郁等情感障碍[1]。而缺血性CSVD是由于血液成分改变、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引起,同时,缺血性CSVD也是急性脑梗死(ACI)的重要危险因素。ACI占脑卒中的约70%,其发病率、致死率均较高,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均带来了严重影响[2]。本研究旨在探讨缺血性CSVD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对A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在超重或肥胖患者的发病特点及相关指标。方法提取所有9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等超重与肥胖相关指标。结果在BMI、WC、WHR、WHtR中,大于等于相关指标的患者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均高于小于相关指标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且其发病率对应比较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超标患者发病率均低于女性超标患者发病率,比较结果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重或肥胖均可能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itochondria-associat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membranes,MAM)是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膜与线粒体外膜紧密连接的特化部分,构成ER和线粒体之间通讯的物理基础,并在Ca~(2+)稳态、氧化应激、炎症、线粒体形态功能调控、脂质代谢、细胞凋亡、自噬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发现,MAM功能与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机制高度相关。另一方面,多种具有明确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药物或化合物通过影响MAM相关蛋白发挥作用。该文就MAM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其作为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药物靶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卒中(IS)是指由于脑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其为发达国家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小胶质细胞及众多炎性因子参与了炎症反应,根据IS炎症反应的机制可采取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治疗。本文就缺血性脑卒中的炎症反应机制及抗炎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曲克芦丁是一种半合成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有效的药理活性,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痔及微循环回流障碍等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曲克芦丁主要药理活性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探讨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意义和前景。  相似文献   

16.
张曦  陈安强 《贵州医药》2010,34(1):32-34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常见、最主要的病因。文献报道,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DSA证实约80%存在颅内或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若及早诊断颅内外血管病变,适时实施内膜切除术或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或脑卒中的再发。目前认为DSA是诊断颅内外血管狭窄的金标准。本文总结了我院2004-05—2009—081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以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医源性因素的关系。方法 以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观察近10年来明确诊断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医源性因素,并分析其机制。结果 血压、血糖及利尿脱水剂是部分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相关因素。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过分积极地降血压、血糖调节不当及过早或过量使用利尿脱水剂可能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门诊登记情况及资料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该院门诊确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对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患者脑卒中后痴呆的发生率、缺血性卒中后发生痴呆的危险因素及改良分型等进行分析。结果经门诊确诊和统计,共确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9例;脑卒中后发生痴呆19例(27.54%);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既往所患的高血压或糖尿病等方面的因素;改良分型情况为:经过K-TOAST分型之中比例最高的亚型为动脉粥样硬化型,然后是小动脉疾病、原因不明型、心源性栓塞型及其他病因型。结论通过对门诊缺血性脑卒中的登记,可准确地将缺血性卒中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其加以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北海地区中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综合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纳入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志愿者600例展开研究,按照是否患有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分组,以187例中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以非脑卒中健康体检者41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并进行综合干预,分析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病史、血压、血脂、颈动脉狭窄症、心电图ST-T段改变等比例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史、吸烟、BMI为中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87例中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综合干预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根据北海地区中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为以后预防或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钟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51-15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例以及同期收治的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进行SBP、DBP、FBS、TG、TC以及FIB、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比较。结果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SBP、DBP、FBS、TG、TC以及FIB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性,而在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比较中,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作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