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治中  李金萍 《云南医药》2005,26(5):429-430
大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一种少见的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的以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病变。可发生在大肠、回肠、十二指肠、食管,甚至胆囊[1]。但临床以大肠黑变病较常见。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在1246例结肠镜检查中发现黑变病13例,占1·04%,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2.
大肠黑变病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一种少见的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的以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病变,可发生在大肠、回肠、十二指肠、食管,甚至胆囊[1]。但临床以大肠黑变病较常见。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在1246例结肠镜检查中发现大肠黑变病13例,占1.0%,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MC患者,男性4例,女性9例,年龄35~70岁,其中60岁以上10例,占76.9%。有便秘史9例(69.2%),便秘与腹泻交替2例(15.4%),腹胀、下腹部隐痛1例(7.7%),大便带血1例(7.7%)。其中10例(76.9%)长期或间断服用番泻叶、麻仁胶囊、排毒养颜胶囊、果导片、大黄苏…  相似文献   

3.
大肠黑变病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变病(MC)是种较少见的疾病,可发生在大肠、回肠、十二指肠、食管、甚至胆囊。临床上较常见的是大肠黑变病。自1999年1月~2004年1月应用纤维结肠镜共检出大肠黑变病2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肠黑变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98例大肠黑变病患者。结论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可逆性疾病,发病与性别、年龄有关,多累及右半结肠;病因主要为长期便秘和服用蒽醌类泻药;合并息肉、结肠癌的检出率高于正常人;对于大肠黑变病的治疗应寻找病因,消除病因,并定期肠镜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大肠黑变的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肠黑变患者的临床表现、肠镜下表现及受累肠断、病理检查和治疗。结果213例大肠黑变患者均有长期服用果导片、大黄、牛黄解毒丸、排毒养颜胶囊、番泻叶、芦荟胶囊等药物史。肠镜下以肠黏膜色泽改变为主,伴有颗粒增生和息肉。病理可见结肠黏膜固有层内有大量密集或散在分布的含有色素颗粒的单核巨噬细胞。经适当治疗患者0.5—1年后复查肠镜,大肠黑变基本消失。结论大肠黑变病主要由慢性便秘长期口服泻剂引起,病变多集中于近端结肠,有癌变的危险,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342例便秘病例的初次结肠镜检查结果,并对其中148例进行结肠镜追踪检查,探索便秘和肠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342例便秘病例的结肠镜检查资料及其中已行1~3次结肠镜复查的148例病例的追踪资料。记录接受首次及追踪结肠镜检查的便秘病例的年龄、性别、镜下发现的大肠疾病;记录便秘病例中发现大肠息肉的病理类型、直径、数目。观察不同时间段结肠镜复查时大肠疾病的检出情况,分析便秘与肠道疾病的关系。结果①342例已行结肠镜检查的便秘病例的常见大肠疾病为大肠炎症、大肠息肉、结肠黑变病及大肠癌。②大肠息肉、大肠癌及结肠黑变病在60岁以上病例组检出率高于60岁以下病例组(P<0.05)。③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中腺瘤性息肉26例(66.67%),男性便秘病例大肠息肉、大肠癌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④148例接受结肠镜追踪检查的病例中,便秘病程大于5年组大肠息肉、大肠癌及结肠黑变病检出率高于病程小于5年组(P<0.05)。结论①便秘病例的相关大肠疾病发病率依次为大肠息肉、大肠癌和结肠黑变病。②与60岁以下病例组相比,60岁以上病例组大肠息肉、大肠癌及结肠黑变病发生率较高。③与便秘病程小于5年组相比,便秘病程大于5年组大肠息肉、大肠癌及结肠黑变病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正>职业性黑变病是经常接触沥青或反复发生急性沥青皮炎之后所造成的色素沉着,现在随着采矿业不断发展与开采,部分采矿工人也表现出黑变病的皮肤损害,现将我科于2010年6月~2013年6月门诊治疗的35例职业性黑变病分析如下。一般资料1.35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人,  相似文献   

8.
大肠黑变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29年Cruvcilherir首次将一个慢性腹泻患者的大肠粘膜描述其黑得像中国墨一样,当时并未命名,直到1857年德国病理学之父Dr.Rudofvirchow首次将其命名为大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MC是一种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的色素沉着为特征的大肠粘膜病变,表现为大肠粘膜呈棕色、褐色或黑褐色,其间可见灰白色网状、条纹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结肠黑变病(MC)的病因、预后与大肠肿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88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便秘患者58例(65.91%),其中长期服用泻药患者43例(48.86%),无明确服泻药史患者15例(17.04%);合并结肠息肉25例,其中管状腺瘤性息肉12例,增生性息肉5例,炎性息肉8例;合并结肠癌1例。结论结肠黑变病可能与长期便秘及服用泻药有关,泻剂中多为蒽醌类。结肠黑变病与结肠肿瘤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结肠黑变病的病因、镜下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30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表现、电子结肠镜检查、病理诊断资料。结果男6例,女24例,年龄18~81岁,平均50.6岁。镜下表现为:黏膜色素沉着,病变范围不等。病理检查见结肠黏膜固有层含色素颗粒的单核吞噬细胞沉积;6例伴发息肉,1例合并结肠癌,1例合并溃疡性结肠炎。结论结肠黑变病是良性可逆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与便秘,服用泻药有关,它能否导致结直肠肿瘤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的病因、临床与内镜特点及其与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的关系。方法对我院电子内镜中心于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确诊的MC47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4%患者有便秘病史,21.3%的MC患者表现为便秘和腹泻交替。72.3%的MC患者有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的病史。30岁以下年龄组女性MC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55岁以上组的MC检出率显著多于30岁以下(P〈0.05)。MC患者的大肠腺瘤检出率显著高于同期镜检的非MC患者(P〈0.005),而大肠癌的检出率在同期检查的MC和非MC患者中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便秘和长期口服蒽醌类泻药是MC发生的主要原因,MC好发于青年女性和老年人,且易伴发大肠腺瘤而与大肠癌无关。  相似文献   

12.
大肠黑变病8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黑变病(MC)内镜下的表现,以及与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关系。方法:选择从1996~2005年我院经大肠镜检查的5328例中诊断的MC86例,观察其内镜下表现。对确诊MC的患者,要求每6~12个月随访1次。结果:内镜对86例MC病例中78例患者进行了6~60个月随访。其中随访期≥36个月47例,大肠镜下MC病变处黏膜的颜色较前有所变浅,随访期≥24个月20例,大肠镜下MC病变处黏膜的颜色较前无变化或有不同程度的加深,病理改变仍完全符合MC特点。随访期6~12个月11例,大肠镜下MC病变处黏膜的颜色较前有不同程度的加深。所有患者的病理改变仍完全符合MC特点。本组中有8例并发大肠息肉,无1例发展为大肠恶性肿瘤。结论:MC的诊断主要是依靠大肠镜检查,对早期或可疑病例可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张淑英 《天津医药》2000,28(9):561-562
大肠腺瘤性息肉是大肠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大肠癌主要的癌前痫变。我院从1988年1月~1998年12月经内镜摘除和(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大肠腺瘤性息肉96例。现总结分析本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探讨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6例中男50例,女46例,男女之比1.09:1。年龄9~84岁,平均47岁。病程1周~半年。临床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MC)的相关致病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经电子肠镜检出6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资料、镜下表现及病理。结果 6例MC均有便秘、服用泻药史,并发大肠息肉2例,大肠癌1例。结论 便秘与滥用泻药为MC的主要病因,MC可能与结肠息肉、大肠癌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1例老年大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合并晚期直肠癌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例MC合并晚期直肠癌的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并进行文献学习。结果:术前个体化综合评估,加强肺功能锻炼,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充分的肠道准备。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实施多模式镇痛策略,加强管路护理、注重黑变结肠造口护理,密切观...  相似文献   

16.
结肠黑变病是大肠粘膜表面有褐色素沉着,镜下表现为粘膜下巨噬细胞质中含褐色质颗粒。随着结肠镜的广泛应用,对该病的报道日趋增多,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结肠镜检查1160例,检出13例结肠黑变病,检出率1.1%。  相似文献   

17.
结肠黑变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淑芬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3):65-65,67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发病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与肿瘤的内在联系。方法对55例结肠黑变病患者进行分析,并把小于40岁、40~60岁、大于60岁分三组,观察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检出率的异同,以及结肠黑变病与肿瘤的关系。结果本组2923例肠镜检查中,发现结肠黑变病55例,检出率1.88%;男女检出率无明显差异;60岁以上检出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患者;结肠黑变病有同时伴有结肠肿瘤的可能。结论结肠黑变病的发生率与性别关系不明显(P〉0.05),与年龄关系明显(P〈0.01)。结肠黑变病与肿瘤发生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18.
黄芸  龙晓英  杨平 《贵州医药》2002,26(12):1141-1141
结肠黑变病 (melanosiscoli,MC)是以大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点的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 ,其病因与便秘和滥用蒽醌类泻药密切相关[1 ] ,近年来随着电子大肠镜的广泛开展 ,该病的报道有增多趋势。我院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8月间 ,行电子大肠镜检查 2 10 0余例 ,发现MC 14例 ,检出率为 0 .6 7%。我们对其中 9例患者进行了护理治疗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护理1 1   病例资料  9例中男 6例、女 3例 ,平均年龄为 5 2岁。有便秘、排便困难、腹胀不适服用泻药者 7例 ,有便秘腹泻交替出现者 1例 ,无便秘有腹…  相似文献   

19.
<正>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建平县医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1564例,其中诊断为黑变病15例,总结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35~79岁;病史0.5~20年。12例有长期服用泻药史。15例均以腹痛、腹部不适、腹胀、便秘或腹泻就医,在结肠镜检查中诊断结肠黑变病。  相似文献   

20.
结肠黑变病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结肠黑变病的病因,肠镜下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肠镜诊断的21例结肠黑变病进行阿顾性分析。结果 男10例,女11例,年龄24-72岁,平均58岁;均有便秘史,81.0%(17/21)的患者有服用泻药史;2例患者为结肠癌术后。镜下表现为:粘膜色素沉着,可见黄色网格,呈虎皮花斑状弥漫分布于结肠粘膜上,表面光滑,整个肠腔变暗,10例全大肠黑便,11例病变局限于左半结肠;4例伴发息肉,1例合并结肠癌,3例合并结、直肠炎。结论 结肠黑变病是良性可逆性疾病,与便秘、服用泻药等因素有关,应定期随诊:去除便秘的病因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