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变化,探讨炎症反应对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比较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同对照组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各房颤组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组hs-CRP比阵发性房颤亚组高(P〈0.05),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亚组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组与对照组相比房颤患者hs-CRP增高,且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均高于阵发性房颤,表明炎症反应在房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孤立性房颤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患者分为对照组,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分析比较各组间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对阵发性房颤组及持续性房颤组的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组间NT-proBNP与房颤转律后窦性心律维持之间的关系。结果房颤可导致血清NT-proBNP水平的升高。结论 NTproBNP水平及左房内径(LAD)大小对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夏曙光  张桂新  徐禀起 《河北医药》2011,33(10):1493-1494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100例心房颤动(房颤组)患者血清CRP的水平变化;其中包括阵发性房颤55例,持续性房颤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75例比较,并对阵发性房颤组中房颤复发的机率进行比较。结果房颤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性房颤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CRP水平增加,房颤复发的机率也增加(P〈0.05)。结论房颤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对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和复发有直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的意义。方法对168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房颤组)、84例窦性心律冠心病患者(窦律组)及80例无冠心病和房颤的体检人员(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Hcy水平测定,并进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和窦律组血清hs-CRP、Hcy水平、IMT及斑块Crouse积分均明显升高;且房颤组明显高于窦律组,与阵发性房颤患者比较,永久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IMT及斑块Crouse积分均明显升高,永久性房颤组高于持续性房颤组;房颤组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与房颤发生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存在着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且随着房颤时间的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持续性房颤和阵发性房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38例,其中新发房颤55例,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分为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20例,阵发性房颤组35例,观察住院期间患者的年龄、肌钙蛋白Ⅰ峰值、Killip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及住院病死率。结果持续性房颤组在Killip分级、肌钙蛋白Ⅰ峰值均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持续性房颤组48h内心功能明显低于阵发性房颤组,而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持续性房颤预示心肌梗死面更大、心功能更差,住院病死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全球房颤第一患病大国,目前至少有1000万人罹患房颤,房颤是老年人群高发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但目前大家对房颤的危害认识还不足,大多数房颤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少稳教授作为国内最早提出应重视房颤的危害并合理治疗的专家,为我国房颤的规范治疗以及导管消融技术的开展和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B型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依据ECG将患者分为房颤组(59例)与无房颤组(53例),对患者的心电图、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对左室质量指数(LVMI)进行观察分析。测定两组患者的B型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B型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关系。结果 房颤组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各为21、16、22例。房颤组患者的B型利钠肽水平明显高于未房颤组患者,P<0.05;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患者B型利钠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永久性房颤患者B型利钠肽水平与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患者有明显差异,P<0.05。房颤组患者与未房颤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型利钠肽水平与高血压房颤发作有直接关系,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高血压患者出现房颤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心房纤颤简称为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分阵发性和持续性。阵发性房颤可见于正常人,持续性房颤见于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亢、心肌病等。多年来对房颤治疗主要包括3个方面:转复房颤,维持窦性心律;控制房颤时心室率;抗凝治疗,预防栓塞并发症。经上述治疗后,大多数房颤患者可以得到控制,而少数病难以取得满意效果,本文旨在讨论顽固性房颤的药物治疗,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对顽固性持续性房颤,其主要治疗目的在于控制心室率,保护心功能,预防栓塞。房颤时心房有效收缩消失,心排  相似文献   

9.
房颤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房颤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3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发现房颤组腔隙性梗死发生率低,大面积梗死发生率高,死亡率增加,存活者生活自理能力差。结论 房颤是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地高辛与美托洛尔对永久性心房颤动心室率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高辛与美托洛尔治疗永久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收治的96例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使用地高辛32例、美托洛尔31例、联合组33例(地高辛+美托洛尔)。治疗永久性房颤12周后评估心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控制房颤静息时心率地高辛优于美托洛尔,控制房颤运动时心率美托洛尔优于地高辛,二者联用优于单独作用。结论联合应用地高辛、美托洛尔对永久性房颤患者的静息心率、运动时心率均能满意控制。  相似文献   

11.
张露江  李菊香 《现代临床医学》2021,47(4):305-306,312
电复律是目前无创性非药物转复房颤节律的方法之一.目前,双相直流电复律是房颤复律治疗的常用方式,但其对房颤复律的初始能量选择尚无明确定义.本文对房颤双相电复律的初始能量选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转复房颤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房颤)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都较高,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房颤防治尤为重要。本研究观察厄贝沙坦对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复发的影响,发现厄贝沙坦有预防房颤复发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占住院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三分之一。心力衰竭、血栓栓塞和死亡是房颤患者面临的主要风险[1]。根据房颤发作特点,把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其中阵发性房颤约占三分之一。根据是否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心脏瓣膜置换,把房颤分为瓣膜性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以非瓣膜性房颤多见,占所有房颤65%以上。瓣膜性房颤的卒中风险高于非瓣膜性房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的基础疾病、并发症及抗凝治疗情况。方法选取1993年1月到2006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房颤患者18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与房颤相关的病因谱发生明显变化:风湿性瓣膜疾病已由第1位下降,而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成为房颤的主要相关疾病;栓塞性疾病是房颤的严重并发症;华法林使用比率很低。结论房颤的防治应引起临床关注,尤其应加强对房颤诱因的监测和治疗,以及房颤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5.
房颤患者233例抗凝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了解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233例住院房颤患者治疗的回顾性调查,观察并分析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差异性。结果心脏瓣膜病性房颤与心脏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亚组分析显示在心脏瓣膜病性房颤与心脏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人群中,其抗凝达标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而在心脏瓣膜病性房颤抗凝治疗人群中,曾经行瓣膜置换手术与未行手术的患者之间,其抗凝达标率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结论抗凝治疗与医生的抗凝意识有关,也与患者的接受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人群患病率接近1%,房颤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患病率可高达6%[1].房颤引发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心脑血管引发的病死率增加2倍,中风及血栓栓塞事件是非房颤者的5倍[2].研究老年房颤患者的诱发因素,对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148例老年房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房颤的诱发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检测房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意义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房颤患者76例,按房颤持续时间的不同分为阵发性房颤组30例,持续性房颤组46例。持续性房颤组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4个亚组。同时选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对照组。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血浆D-dimer、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持续性房颤组D-dimer、hs-CRP浓度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③持续性房颤4个亚组,随着心功能级数的增加D-dimer、hs-CRP浓度逐渐增高。D-dimer、hs-CRP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成正相关,与LVEF成负相关,D-dimer与hs-CRP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炎症与凝血共同参与和促进了房颤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房颤患者联合检测D-dimer、hs-CRP有助于预测血栓性疾病及近期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在不同类型心房纤颤中的变化。方法选择住院心房颤动患者85例,其中持续性房颤53例,阵发性房颤32例。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测量。结果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血清IL-6和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的血清IL-6和hsCRP浓度增高与房颤的发生可能相关,而hsCRP的水平与心房颤动的持续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9.
房颤是常见而顽固的房性心律失常,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房颤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房颤的病因也在变化,高血压和冠心病已经取代心脏瓣膜病成为房颤的主要病因。房颤患者因各种不适反复住院,引发心衰、卒中、猝死使房颤患者病死病残率高,远期预后较非房颤患者差。房颤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脑卒中是房颤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是非房颤患者的5.6倍,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比窦律患者更是高出17倍。房颤患者一旦发生缺血性卒中,则致死致残率剧升,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本文就非瓣膜性房颤的抗凝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用  邢玉龙 《安徽医药》2013,17(3):492-493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将该科52例诊断为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胺碘酮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房颤复发、转为持续性房颤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能够很好的维持窦性心律,1年内房颤复发及转为持续性房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阵发性房颤具有显著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