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多杀菌素是一种由刺糖多孢菌发酵产生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是一种高效、安全且低毒性的新型生物农药.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方法来优化刺糖多孢菌发酵培养基,提高多杀菌素的产量.方法 本研究先后通过部分因子设计、最陡寻优和中心组合设计等几种统计学手段来优化培养基.结果 经初步优化后的培养基,其多杀菌素的产量达到180.6mg/L,较优化前的115.1mg/L提高了56.87%.结论 响应面方法是一种有效优化多杀菌素发酵培养基从而提高多杀菌素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诱变菌株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AEG3-1为试验株,研究山茶油对该菌株发酵生产多杀菌素的影响。方法 首先单因素实验筛选到最佳植物油脂,再利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对发酵培养基中最佳植物油脂、葡萄糖、糊精、棉籽蛋白4种成分进行优化,最后在5L罐进行验证。结果 最佳植物油脂是山茶油,在0h添加15.0g/L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获得优化发酵培养基(g/L):山茶油15.1、葡萄糖51.6、糊精19.73、棉籽蛋白21.8,其产量达318.25mg/L,提高了55.61%。在5L罐中,利用优化培养基,分批和补料发酵产量分别达到361.97和512.36mg/L。结论 通过添加山茶油,诱变株的多杀菌素产量显著提高,说明该生产工艺确实可行,可为多杀菌素大规模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优化竹黄菌CGMCC 2201发酵培养基提高竹红菌素产量。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培养基关键因素,利用中心组合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法获得关键因素的最佳浓度,结合植物油添加试验,获得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 葡萄糖、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是发酵培养基中的关键因素。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g/L):葡萄糖47.33,硫酸铵2.14,磷酸二氢钾2.87,硫酸镁1.68,豆油10。采用此发酵培养基的竹红菌素产量达257.66mg/L,与优化前培养基相比,提高了141.25%。结论 培养基是影响竹黄菌CGMCC 2201生物合成竹红菌素的重要因素,发酵培养基优化后显著提高了竹红菌素的发酵产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优化林肯链霉菌发酵培养基。方法 采用24孔板,对现有的两种发酵培养基中各因素进行考察,筛选出较优发酵培养基;在此发酵培养基基础上,采用L25(56)正交设计方法,对可溶性淀粉、葡萄糖、豆饼粉、硫酸铵、玉米浆和磷酸氢二钾这6个可能影响林可霉素发酵水平的因素进行效应评价。结果 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g/L):可溶性淀粉30,葡萄糖105,豆饼粉22.5,玉米浆1,氯化钠2.25,碳酸钙6,硫酸铵2.65,硝酸钾1,磷酸氢二钾0.5。结论 对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进行孔板发酵验证,林可霉素的平均发酵产量达到2288μg/mL,比未优化组提高了42.03%。  相似文献   

5.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45(7):660-665
优化竹黄菌CGMCC 2201发酵培养基提高竹红菌素产量。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培养基关键因素,利用中心组合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法获得关键因素的最佳浓度,结合植物油添加试验,获得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 葡萄糖、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是发酵培养基中的关键因素。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g/L):葡萄糖47.33,硫酸铵2.14,磷酸二氢钾2.87,硫酸镁1.68,豆油10。采用此发酵培养基的竹红菌素产量达257.66mg/L,与优化前培养基相比,提高了141.25%。结论 培养基是影响竹黄菌CGMCC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达托霉素的发酵培养基,提高达托霉素的发酵单位.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考察不同碳源、氮源对达托霉素发酵单位的影响,筛选出适用于达托霉素发酵的碳源和氮源;再采用均匀设计对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的配比进行优化.结果和结论:在备筛选的碳源中,最适用于达托霉素发酵的是糊精,最佳用量为20g/L;最优的氮源是黄豆粉和蛋白粉合用,用量分别为30 g/L和5 g/L.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可提高达托霉素发酵单位30%以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诱变结合抗性筛选方法选育多杀菌素高产菌株,并通过发酵培养基优化进一步提高多杀菌素产量。方法 分别确定链霉素、安普霉素和鼠李糖3种抗性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然后以S.s1-4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UV)结合链霉素、安普霉素、鼠李糖抗性因子诱变选育,在此基础上利用亚硝基胍(NTG)结合上述抗性因子诱变选育,并利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对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糊精、棉籽蛋白3种成分进行优化。结果 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照射30s,涂布于抗性平板上,筛选得到S.s2-21,S.s2-21再用NTG处理30min,涂布于抗性平板上,最终获得1株遗传性状稳定的菌株S.s3-37,产量为78.26mg/L,提高了45.71%;发酵培养基优化后,其产量达83.00mg/L。结论 利用紫外和NTG结合抗性复合诱变选育获得多杀菌素高产菌株是有效的,通过发酵培养基优化,其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54.55%,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SIPI-669-3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选育和发酵培养基优化,以提高杆菌肽产量.采用硫酸二甲酯(DMS)、紫外(UV)及钴-60(60Co)γ射线对SIPI-669-3进行诱变选育,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高产菌株发酵培养基.经过连续复合诱变,筛得高产突变株SIPI-γ93-14,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81.4%.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碳、氮源为淀粉5.71%、豆粕10.0%和硫酸铵0.15%,此条件下杆菌肽产量较优化前提高14.5%.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响应面法对酿酒酵母菌发酵生产S-腺苷蛋氨酸(SAM)的培养基进行优化,提高S-腺苷蛋氨酸发酵单位.方法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法进行培养基优化,对8个因素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酵母粉,葡萄糖,丝氨酸的浓度对S-腺苷蛋氨酸产量的影响最大.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及Box-Behnken设计对3个显著因素进行寻优,并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二次回归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酵母粉、葡萄糖和丝氨酸的最佳浓度分别为39.5、73.4和6g/L.经过3次试验所测得的数据8402.6、8600.0和8357.9mg/L.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度比较高,模型具有显著性,比优化前提高了53%.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替考拉宁发酵培养基,并对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来提高其发酵产量。方法 以游 动放线菌TC19-3p-103为试验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考察因素的参考范围;利用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响应面试验 的中心区域;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确定了发酵培养基中的有机氮源最佳浓度组合;并对起始搅拌转速与通气量这两个 发酵工艺参数进行单因素考察;在发酵过程中,采用流加技术控制碳源浓度。结果 经优化的发酵培养基,其摇瓶产量提高了 31.6%;50L罐发酵工艺参数优化后,发酵水平达到8558 mg/L。 结论 优化后的发酵工艺,显著提高了替考拉宁的产量,为其 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夏洁敏  朱澄 《上海医药》2017,(15):88-90
为选择适合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延长培养基的有效期,通过初筛(性价比、溶解性和澄清度)和培养基适应性的持续稳定性考察,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品牌.  相似文献   

15.
16.
17.
《Nanotoxicology》2013,7(3):144-154
Our laboratory has reported that rat bronchoalveolar lavage (BAL) fluid is an effective nanoparticle (NP) dispersant. However, its utility is constrained by its cost and the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to control for intra- and inter-laboratory variability in BAL fluid.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the efficacy and biocompatibility of a dispersion medium (DM), which is a ‘lung fluid mimic’. In vitro studies, which used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determined that ultrafine titanium dioxide and ultrafine carbon black are equally well dispersed by DM or BAL fluid. We also determined that DM was effective at dispersing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In vivo, when used as a vehicle, DM per se did not elicit toxicity and did not influence or alter toxic responses to crystalline silica in either the lung or brain. Overall, these studies indicate that DM is an effective, biocompatible, and economical vehicle for nanotoxicolog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中度近视是否与遗传有关及其遗传方式,笔者对鸡西市50例中度近视者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度近视遗传为(50.78±7.62)%。同样的环境因素,一级亲属中有近视者,更容易发生近视,对这样家庭的儿童,更应注意保护视力。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