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响应面分析的方法对发酵生产替考拉宁的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其产量.方法 以一株替考游动放线菌SIIA 04-7-34为试验菌株,采用逐因子实验法确定替考拉宁合成考察因素的参考范围,再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进行培养基的优化.结果 13个实验因子中筛选到3个显著影响因子:葡萄糖、KH2PO4和接种龄.结论 综合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发酵条件后,替考拉宁发酵产量提高23.3%,实验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替考拉宁的层析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对层析用树脂的筛选和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上样pH值、洗脱液pH、洗脱液乙醇浓度等对替考拉宁提取比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适宜水平。在此基础上,使用Box—Behnken法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设计响应面试验,寻找最优条件。结果替考拉宁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上样pH6.45、洗脱液pH8.00、洗脱液乙醇浓度59%。在此条件下,替考拉宁的提取比为0.9487。结论经优化,替考拉宁分离纯化的提取比提高了10.23%,产品色素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替考拉宁,并对其分离条件进行优化。以替考拉宁发酵液提取粗品为原料,研究上样浓度、解吸剂、解吸剂pH、解吸剂浓度等因素对替考拉宁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对上样浓度、解吸剂pH、解吸剂浓度三个因素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替考拉宁含量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分离条件进行优化。在上样浓度为2500μg/mL、解吸剂pH2.0、解吸剂浓度40%的分离条件下,替考拉宁含量达90.8%。响应面法优化替考拉宁含量比优化前的单因素试验结果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5.
本文综述了近年临床上用于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糖肽类抗生素--替考拉宁的研究状况,其中包括其化学结构、产生菌的发现和高产菌株的不同选育方法、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前体物质的添加对替考拉宁各个单组分生物合成的影响以及替考拉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古霉素(图1)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糖肽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很窄,基本上局限于很小一部分革兰氏阳性菌的种及一些螺旋体.近年多重耐药肠球菌(粪肠球菌)的出现,恢复了人们对万古霉素及其结构类似物替考拉宁(图2)的强烈兴趣,替考拉宁的体外活性更强.万古霉素是推荐用来治疗耐甲氧西林(β_内酰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包括败血症、心内膜炎、组织和骨感染的药物.对青霉素类过敏的患者可以使用.万古霉素对链球菌也有作用,特别是当与一个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时效果更佳(协同作用).口服万古霉素对产毒的艰难梭菌有效,故可用来治疗由抗生素引起的伪膜结肠炎.因此,万古霉素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抗生素,不过常常被用作经β_内酰胺类抗生素或其它药物治疗失败后才使用的最后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单因素实验法建立和优化临床替考拉宁(TEC)HPLC分析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药动学研究提供检测方法。方法用甲醇沉淀处理血液标本,Waters ODS2(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为分析柱,利用单因素实验法优化色谱条件。实验设计通过改变柱温、p H、流动相的组成比例,验证每种条件对各成分分离度(R)、理论板数(N)和拖尾因子(T)的影响,并用所建立的方法研究TEC在大鼠肝脏和血清中的分布动力学。结果优化后流动相为0.05 mol·L-1KH2PO4缓冲溶液-乙腈(22∶78),用磷酸调p H至2.65,波长为200 nm,流速为1.2 m L·min-1,柱温30℃,进样量为100μL。TEC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1 mg·L-1,在0.2204.8 mg·L-1内线性较好(r=0.995 8),相对回收率为(98.66±8.38)%100.75±8.32%,平均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9.83%和9.87%,分离度(R)为1.5。以15 mg·kg-1单剂量静脉给药的大鼠,3 h后测得血清和肝脏中TEC质量浓度分别为(152.5±7.01)mg·L-1和(14.99±3.54)mg·L-1,21 h后得血清和肝脏质量浓度分别为(3.19±1.53)mg·L-1和(13.39±2.39)mg·L-1。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简便和特异性强且稳定可靠,适用于临床TEC血药浓度的监测及药动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法优化红霉素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响应面法对红色糖多孢菌产红霉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用Minimum Run Equireolicated Res Ⅳ设计对初始发酵培养基添加的6个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选择有显著影响的4个因素,即硫酸镁、甜菜碱、硫酸铜和氯化钴.再用最陡爬坡实验为中心组合实验确定最大响应区间,最后经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化结果,硫酸镁0.106%(w/v),甜菜碱0.0185%(w/v),硫酸铜0.106mmol/L,氯化钴0.0003%(w/v).优化后红霉素生物效价比优化前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9.
替考拉宁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替考拉宁(teicoplanin)是一个新的糖肽类抗生素,主要由5个结构近似的化合物(TA2-1、TA2-2、TA-3、TA2-4、TA2-5)组成的混合物.第 6个活性组份(TA3-1)在发酵液中未发现,但在粗品及精制品中有少量存在,该化合物是TA2的降解(水解)产物,另外替考拉宁还存在有两个亲脂性较大的类似物(RS-1,RS-2)及两个亲脂性较小的类似物(RS-3,RS-4).由于替考拉宁复杂的化学组成,建立准确、简便、快速的HPLC分析方法难度较大,有关的HPLC分析方法报道较多,以下将对HPLC分析方法有关的实验条件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获得一株稳定遗传的高产新菌株,并提高替考拉宁产量。方法 以替考拉宁产生菌游动放线菌T19为出发 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ARTP)诱变技术,获得一株具有稳定遗传性的高产新菌株,并对转速、接种量、温度和pH等发酵 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从而提高了替考拉宁的产量。结果 诱变后菌株的发酵效价水平较出发菌株提 高了42%;在转速为220 r/min,接种量为7.5%,温度为28℃,pH为6.5时,该菌株发酵效价水平比出发菌株提高了80%。结论 ARTP诱变技术可有效用于游动放线菌的诱变选育,可大幅度提高替考拉宁的产量,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法优化那西肽发酵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优化活跃链霉菌NXT-NA10摇瓶发酵生产那西肽的发酵条件.方法 首先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筛选出影响发酵的显著因素,再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显著影响因素参数.结果 Plackett-Burman设计法筛选出4个显著影响因素为酵母粉、黄豆粉、NaCl和接种量,响应面法优化出它们的最佳数值分别为酵母粉0.31%、黄豆粉6.42%、NaCl 0.41%、接种量5.5%.结论 在此优化条件下,摇瓶效价达到(1121.28±26) μg/mL,比优化前提高了10.9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响应面法优化一株凤丹优势内生真菌发酵工艺。 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设计,对凤丹优势内生真菌发酵工艺进行优化。 结果 最优发酵工艺为蔗糖含量20 g·L-1,酵母浸膏含量5 g·L-1,KH2PO3含量1.00 g·L-1,K2HPO3含量1.00 g·L-1。在该条件下,发酵所得的菌丝体实际生物量为1.647 g。 结论 实验所得数据的多元回归模型与实际情况较好拟合,表明该优化工艺稳定可靠,通过响应面法最终获得了凤丹内生真菌最优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45(10):994-999
目的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中的无机盐成分,提高他克莫司产量。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对他克莫司产量有显著影响的无机盐因子,利用最陡爬坡试验为响应面分析确定中心区域,利用中心组合(central composite)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法获得关键因素的最佳浓度组合。结果 磷酸氢二钾、硫酸铜、氯化钠和硫酸镁对他克莫司的产量有显著影响,最优无机盐组成为:磷酸氢二钾2g/L,硫酸铜0.02g/L,氯化钠1.81g/L,硫酸镁0.82g/L,在原有培养基上添加该无机盐最优组合,他克莫司产量从586mg/L上升到1037mg/L。与优化前培养基相比,产量提高了77.0%。结论 经响应面法优化,添加最优无机盐组合使他克莫司产量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中的无机盐成分,提高他克莫司产量。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对他克莫司产量有显著影响的无机盐因子,利用最陡爬坡试验为响应面分析确定中心区域,利用中心组合(central composite)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法获得关键因素的最佳浓度组合。结果 磷酸氢二钾、硫酸铜、氯化钠和硫酸镁对他克莫司的产量有显著影响,最优无机盐组成为:磷酸氢二钾2g/L,硫酸铜0.02g/L,氯化钠1.81g/L,硫酸镁0.82g/L,在原有培养基上添加该无机盐最优组合,他克莫司产量从586mg/L上升到1037mg/L。与优化前培养基相比,产量提高了77.0%。结论 经响应面法优化,添加最优无机盐组合使他克莫司产量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设计优化盐霉素发酵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AS,Minitab和Design-Expert软件,采用Placket-Burman设计和中心组合设计对盐霉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运用响应面方法对盐霉素发酵条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根据建立的多元二次方程确定其最佳水平,得到最佳的培养基:糊精4.5%,玉米浆0.6%,黄豆粉0.3%,氯化钾0.3%,硝酸铵0.3%,磷酸氧二钾0.04%,豆油10%,碳酸钙0.1%.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pH 7.0,摇床转速为250r/min,培养周期10d.在此最优化条件下得到盐霉素发酵单位比优化前的产量提高了44%.  相似文献   

16.
以林可霉素A(Lin A)产量提高以及林可霉素B组分(Lin B)含量降低为目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林可链霉菌18-8菌株的含硫前体物质(硫酸钠、甲硫氨酸、半胱氨酸)与戊糖磷酸途径(HMP)的关键前体(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钠)以及相关醇类、离子(肌醇、氯化钴)等物质进行组合优化。首先对7个因素进行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得到3个显著性因子:葡萄糖酸钙、肌醇和氯化钴。再通过Box-Behnken设计3因素3水平实验,利用Design-Expert 8.5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佳优化条件为:氯化钴7.97mg/L、葡萄糖酸钙6.0g/L、肌醇0.42g/L。摇瓶验证Lin A液相效价为5210mg/L,比优化前提高21%,Lin B含量为4.3%,比出发菌株的Lin B含量(6.0%)降低39.5%;在15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实验,Lin A液相效价可达8980mg/L,比对照(6630mg/L)提高35%,Lin B含量在90h达到最低含量2.4%,相比对照Lin B含量(4.8%)降低50%,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运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多拉菌素生产菌的发酵培养基。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发现正效应因子;接着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确定了黄豆饼粉、麦芽糊精和MgSO4是影响多拉菌素产量的显著因素;然后利用最陡爬坡试验分别找到3个因素的合理浓度范围;并进一步利用中心组合设计优化了黄豆饼粉、麦芽糊精和MgSO4的最佳浓度配比。筛选并优化得到了最适的培养基浓度为黄豆饼粉17.30g/L,麦芽糊精77.30g/L,MgSO4 1.50g/L,基于此,效价达到了589.43mg/L,验证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基本吻合,优化后的培养基工艺能够提升多拉菌素发酵单位20.37%。5L反应罐上发酵过程生理代谢参数变化表明:优化的培养基能够加促菌体的比生长速率,维持较高的氧消耗速率和产物合成速率,大幅度提升了多拉菌素的发酵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45(11):1121-1131
运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多拉菌素生产菌的发酵培养基。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发现正效应因子;接着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确定了黄豆饼粉、麦芽糊精和MgSO4是影响多拉菌素产量的显著因素;然后利用最陡爬坡试验分别找到3个因素的合理浓度范围;并进一步利用中心组合设计优化了黄豆饼粉、麦芽糊精和MgSO4的最佳浓度配比。筛选并优化得到了最适的培养基浓度为黄豆饼粉17.30g/L,麦芽糊精77.30g/L,MgSO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