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 牛胎盘提取物(PE)中所存在的唾液酸为N—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ic acid),经一系列的化学上测定已得到了证实。该提取物对老鼠的毒性所表现出来症状与纯的唾液酸,即N-乙酰神经氨酸相类似,但PE的毒性大于纯化的唾液酸。PE略有增加被呼吸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中影响体内生物学活性的含唾液酸和去唾液酸的N-连接糖的糖谱.方法用肽糖苷酶F释放EPO中与天冬酰胺连接的寡糖,再用唾液酸酶脱去糖末端的唾液酸,采用荧光试剂APTS标记后,以毛细管凝胶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分离和检测糖的各种形态.结果 EPO样品含有大致相同的N-连接糖谱;去唾液酸后的N-连接糖组分的保留时间延长;体内生物学活性不同的样品,其N-连接糖也有差异. 结论此法可用于判断EPO产品的来源及批间差异,与肽图相结合可作为EPO的指纹鉴别图谱,用于 EPO的常规质检.  相似文献   

3.
在流感病毒表面的酶位点选择性释放一种聚合物,可以增加该聚合物防止病毒粘附于红细胞的能力,这项研究将设计出生物界面相互作用的有效抑制剂。目前研究集中于合成多价的聚丙酷胺,这种聚合物与覆盖于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蛋白质结合。其中绝大多数是血凝素,它与称为唾液酸的糖结合,而唾液酸是细胞表面受到病毒攻击的点;另一种蛋白质是神经氨酸青酶,可粘住唾液酸,使病毒通过粘液分泌(富含于唾液酸中),克服运行阻力,弓没感染效应;该酶还帮助新合成的流感病毒逃离受感染细胞,而去感染其他细胞。早期合成的聚合物与神经氨酸音酶和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糖基化与生物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苯二酚显色法测定rhEPO的唾液酸含量 ;网织红细胞法测定rhEPO的生物活性 ;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当唾液酸 EPO小于 8.2 8时 ,其生物比活性低于12 0 0 0 0IU mg。结论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的唾液酸含量高低与其生物比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r=0 .64 92 79)。  相似文献   

5.
在细胞生物反应器中,采用含有5%FBS的α—MEM培养基对CHO—EPO细胞进行培养10~12天后,转为无血清CHO专用培养基.继续培养30~40天。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采用流加的方式连续培养,通过控制转数、容氧、pH值、温度、收获液中葡萄糖含量等培养参数,对收获液进行纯化后得到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原液,测定其唾液酸含量高达11mol/molEPO。  相似文献   

6.
已知血清中唾液酸(Static acid)的主要形式为N-乙酰基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ic acid,NANA),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份,在细胞发育、分裂、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物效应[1,2]。现已证实癌患者由于肿瘤细胞的生长、代谢异常,可将含有唾液酸的糖蛋白复合物脱落进入体循环。因此,血液中NA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1~6]。NANA测定对肿瘤的辅助诊断和动态观察、化疗效果尤其是对肿瘤的复发、转移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关于唾液酸多种测定技术的报道[5、6],其中酸水解、比色法最为多用。但是由于以上方法中存在各种干扰物质(2-脱…  相似文献   

7.
促组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肾脏分泌的一种活性糖蛋白,能和表达于红细胞表而的EPO受体结合,刺激红细胞增殖、分化、成熟的造血因子.1983年分离克隆出人体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随后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大量促红细胞生成素纯品称为基困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糖基化与生物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间苯二酚显色法测定rhEPO的唾液酸含量;网织红细胞法测定rhEPO的生物活性;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当唾液酸/EPO小于8.28时,其生物比活性低于120000IU/mg.结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的唾液酸含量高低与其生物比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649279).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糖基化与生物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糖基化与生物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间苯二酚显色法测定rhEPO的唾液酸含量;网织红细胞法测定rhEPO的生物活性;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当唾液酸/EPO小于8.28时,其生物比活性低于120000IU/mg。结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的唾液酸含量高低与其生物比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649279)。  相似文献   

10.
在细胞表面抗原的掩蔽、细菌的受体活性以及有丝分裂原受体对某些植物血凝素的活性涉及细胞表面的生物现象中,细胞表面唾液酸(N-乙酰神经氨酸,NANA)起着作用。在细胞对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的其他社会功能中,已经假定它十分重要。研究经神经氨酸酶处理的细胞,表明细胞表面唾液酸的生成受抑,可使癌细胞的免疫学性质发生明显改变。此外,还可能改变细胞的转移行为,特别已指出用神经氨酸酶处理,可能影响细胞的“回归(homing)”,同时发现转移的细胞比未转移的细胞的表面唾液酸含量较高。用唾液酸生物合成的前体(如D-葡萄糖胺和D-甘露糖胺)的类似物来抑制其生物合成,一直在进行探索。而本文则旨在研究唾液酸基转移酶抑制剂,此酶与细胞表面唾液  相似文献   

11.
血清总唾液酸微量检测在癌症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唾液酸,即N-乙酰神经氨酸是人类细胞膜成分特有的残基。据研究它位于细胞膜外侧与邻近细胞膜上,其糖基移换酶的亲和力很高,参于细胞间的交联粘着和接触抑制。当患恶性肿瘤时癌细胞表面精蛋白和糖脂质的结构和含量发生明显改变,大量糖蛋白和糖脂质唾液酸脱落进入血循环,致使血中的唾液酸含  相似文献   

12.
N-乙酰-D-神经氨酸是一类特殊的氨基糖的重要代表,有重要的医药应用价值。本文从大肠埃希氏菌中克隆N-乙酰-D-神经氨酸醛缩酶基因,并得到高效表达的醛缩酶。经纯化后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醛缩酶可将N-乙酰-D-甘露糖胺高效率地转化为N-乙酰-D-神经氨酸,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本工作为N-乙酰-D-神经氨酸酶的大规模催化合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唾液酸(Stalic acid,SA),又名N-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ic acid,NANA),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是细胞膜的组成成份之一,除了少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外,其余均与糖蛋白和糖脂,主要为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g)结合,后者即为脂质结合唾液酸。SA在血液、粘液及乳汁中存在较多,也广泛分布于各实质脏器及组织内。为了探索血清唾液酸(TSA)测定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临床意义。1989年至1990年,我  相似文献   

14.
燕窝中唾液酸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燕窝中唾液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制定燕窝的质量标准。方法燕窝经过磷酸水解,其中的唾液酸(即N-乙酰神经氨酸)从唾液酸糖蛋白的结合状态游离出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以唾液酸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选出最佳的水解条件。结果唾液酸浓度在20~33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4%,RSD为1.02%(n=6)。结论此法具有稳定性及重复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特点,能够准确地检测出燕窝中的唾液酸含量。  相似文献   

15.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Human Erythropo ietin,hEPO,EPO)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能刺激骨髓生成红细胞的糖蛋白激素,含166个氨基酸残基.天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分子量为18400,用基因重组方式制备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含16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0.4kPa,比天然 EPO 要大,说明有少量低聚糖化,但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与天然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相同.  相似文献   

16.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商品名为EPREX,系能刺激红细胞生成的纯化精蛋白,通过基因工程,用人红细胞生成素插入哺乳动物的基因编码中而获得,其分子量约为30,000道尔顿。红细胞生成素是刺激红细胞生成的内源性糖蛋白激素,它主要产生于肾脏,肾脏对  相似文献   

17.
唾液酸(sialic acid)包括乙酰神经氨酸、羟乙酰神经氨酸等,广泛分布于生物膜、血液及乳汁中,它结合于糖蛋白或糖脂的寡糖链中且多在末端,唾液酸分子中含有羧基,解离后使连接有此成分的物质荷负电。我们曾测定白血病患者血清中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入,因此测定白血病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可以作为诊断辅助指标。但白血  相似文献   

18.
糖工程:糖基化对治疗蛋白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疗蛋白革命性地改变了很多疾病的治疗结果,但体内活性低和快速的消除限制了其使用。糖工程是最近采用的一项新技术,通过改变与蛋白相连的糖类来改变蛋白质的药代动力学性质。这一技术已运用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研制出一种促红细胞生成素高糖基化类似物DA(darbepoetinalfa),它含有2个附加的N-连接糖类。在血清中的半衰期增加了3倍,与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比较,体内活性增加,提高了蛋白质的稳定性、可溶性,并且减少了免疫原性。本文讨论了糖基化对蛋白质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体内外活性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EPO)体内外活性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说明体内外活性测定对rhEPO质量控制的意义。方法采用59Fe摄入法、网织红细胞法和ELISA法测定rhEPO制品的体内外生物学活性。结果59Fe摄入法和网织红细胞法测定结果一致 ,与rhEPO唾液酸含量具有相关性。当rhEPO唾液酸含量较低时 ,ELISA法与体内活性测定结果有较大差异。结论rhEPO体内外活性测定方法可以相互补充 ,均是保证rhEPO质量不可缺少的质控手段。  相似文献   

20.
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在贫血性疾病中的应用李栋邱丽宋秀玲(山东省肥城市人民医院肥城271600)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能刺激红系细胞增殖、分化及成熟的造血因子。近年已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出人类基因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