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最近报告说,该小组研究人员发现寒埔寨的一些疟原虫对现有青蒿素类药物表现出抗药性迹象,这为世界防治疟疾敲响了警钟。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报道,这个由英国、泰国、柬埔寨等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小组在泰柬边境地区各选择一座城镇开展了试验。  相似文献   

2.
一种全合成的新化合物在小鼠中显示出惊人的抗疟疾活性。有可能在明年进入Ⅰ期临床试验研究。这种“过氧化物”只须单个剂量就能迅速治愈小鼠的疟原虫血症 ,其速度与目前最快的药物青蒿素一样。但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疗后 ,几天内会复发 ,必须多剂给药或联合用药。而这一新化合物只须一次给药 ,就能使疟原虫下降水平保持 6 0d以上。内布拉斯加大学的Vennerstrom使用德国Karlsruhe大学Griesbaum发明的新合成法合成了这一化合物 ,并合成了一系列衍生物。Vennerstrom正率领国际研究小组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青蒿素是从我国中草药成分里通过化学提炼开发出的有价值药物成分,在治疗疟疾方面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鉴于世界卫生组织已开始重视疟原虫耐药性的严重性,青蒿素类药物在其他领域的临床应用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包括抗寄生虫、抗肿瘤、抗孕等方面的预防和治疗进展,将为其今后的发展前景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WHO的疟疾报告,2017年,估计在87个国家中存在2.19亿疟疾病例;死亡人数估计为43.5万例。每2分钟就有1名儿童死于疟疾。中国自2016年8月以来,未发生1例本土疟疾病例。青蒿素类药物对全球疟疾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现有的最佳治疗方法,特别是恶性疟治疗方法,仍是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青蒿素全新的化学结构,改写了只有含N杂环的生物碱成分抗疟的历史。但青蒿素类药物的抗疟机制目前仍是久而未决的问题,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一些地区也出现了青蒿素耐药性现象,WHO因此发起了"紧急应对青蒿素耐药性"行动。深入探讨青蒿素类药物抗疟机制,不仅可以加深对药物的认识,而且对于指导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疗效、防止抗药株的产生、发现新的青蒿素抗疟组合以及拓宽其应用范围都有重要意义。青蒿素抗疟机理解释的难点可能在于青蒿素是原药(本身活性不强),激活和靶标都不确定。目前有关青蒿素类药物抗疟机制主要有以下假说:碳自由基假说、血红素靶标假说、肌内质网Ca~(2+)-ATP酶(钙泵)假说、线粒体靶标假说和血红素激活的多靶标假说。另外也有研究证明疟原虫的膜系结构、血红素聚合产物、一些特定蛋白、诱导疟原虫环状体休眠/沉默、自噬相关蛋白18(ATG18)都可能是青蒿素类药物的作用靶标。但这些假说尚不能单独、完全解释青蒿素的抗疟机制。由于疟原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期。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除进一步证实上述假说外,可以根据青蒿素选择性杀灭处于红内期的疟原虫、针对疟原虫的膜系结构(表膜-线粒体功能)、疟原虫顶质体内的"蓝藻型"铁代谢通路、染虫红细胞表面膜蛋白、染虫红细胞表面膜离子通道和染虫红细胞改生物力学特征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应用同步化程度较高的体外培养人恶性疟原虫进行试验,测定了不同生长期的红内期疟原虫对青蒿素的药物敏感性。在疟原虫不同生长期分别用药处理且药物作用时间不同的条件下,通过比较^3H-次黄嘌呤掺入疟原虫核酸中放射量的变化,测量青蒿素的抗疟作用。试验中发现,体外培养人恶性疟原虫的滋养体期对青蒿素的作用最敏感,早期环状体对青蒿素最不敏感。晚期环状体和裂殖体期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敏感性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本试验结果表明,青蒿素的这种对红内期疟原虫不同生长期的选择性作用有与其干扰疟原虫的蛋白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6.
青蒿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新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的抗疟疾的活性成份,目前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疟疾。近些年研究发现青蒿素不仅可以抗寄生虫,包括疟原虫、血吸虫,而且具有显著的抗炎、调节免疫和抗肿瘤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本文在介绍青蒿素抗疟疾作用、应用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青蒿素类药物的其它主要生物学作用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张森 《国外药讯》2007,(8):26-27
一项针对每天一次口服治疗疟疾的药物Pyramax(pyronaridine artesunate,pyronaridine青蒿琥酯)(Ⅰ)的关键Ⅲ期试验已经开始,据报道该药相对于传统的基于青蒿素的联合治疗来说具有更长的保存期。(Ⅰ)被开发用于治疗不复杂的恶性疟原虫疟疾和间日疟原虫疟疾,每天服药一次,共用3天。新的试验目标是确认该药物针对全年龄段,  相似文献   

8.
疟疾是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在全世界普遍流行,2020年,全世界估计发生2.41亿例病例,疟疾死亡人数估计为62.7万人。非洲区域占总病例人数95%和死亡人数96%。5岁以下儿童占该地区疟疾总死亡人数约80%。镜检是疟疾诊断的金标准,抗原快速诊断方法也可作为诊断方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法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治疗疟疾的首选用药。重症疟疾首选高效快速的青蒿琥酯或蒿甲醚注射剂型进行抢救,病情好转且能进食后,续用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法(artemisinin combination therapies,ACTs)口服3天方案。尽管一些地区的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敏感性下降,但大多数患者通过延长药物治疗时间仍可治愈。全球防控疟疾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现在每年仍有近2.5亿疟疾病例见诸报道,死亡人数超过80万,其中大多数死亡者是5岁以下儿童。疟疾寄生虫镰刀形疟原虫以精于产生抗药性而著称,所以迫切需要新药。本期Nature上的两篇研究报告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希望:通过识别数以千计能够抑制红细胞中无性阶段镰刀形疟原虫生长的化合物,也许可以找到青蒿素的替代药物,它们很多在结构和机制上都与目前的药物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0.
漫话青蒿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蘋 《中国药业》2005,14(12):16-16
20世纪70年代,我国药物学家从中药黄花蒿中提取了名为"青蒿素"的新化合物.由于青蒿素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杀灭疟原虫、消除高热,因此成为疟疾的克星.在世界上每年仍有200万人死于疟疾的今天,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治疗疟疾的最大希望".  相似文献   

11.
谷文莉 《抗感染药学》2021,18(4):463-466
疟疾是一种全球传播和流行的寄生虫疾病,严重威胁和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感染此类寄生虫而发生疟疾者约2亿例,其病死例数近44万例.医药科研人员一直认为,治疗疟疾患者、降低其临床病死率的最有效的办法是"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青蒿素是从我国传统药用植物黄花蒿中提炼精制而成的,由于其在治疗恶性疟、间日疟等疟疾中有着比较突出的疗效及其使用价值,已经成为医药科研人员的重要研究对象,经历了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本文中综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类药物的发展进程、青蒿素类药物的抗疟机理、青蒿素类药物代谢以及青蒿素类药物抗疟疾临床治疗等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非洲恶性疟疾110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安 《河北医药》1996,18(1):11-11
非洲恶性疟疾110例治疗体会050011石家庄市国棉二厂职工医院驻刚果中国专家组张金安疟疾(maiaria)俗名打摆子,恶性疟疾是感染恶性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全世界普遍流行,赤道两侧各15纬度,为恶性疟疾流行带,刚果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上。北部系雨淋气...  相似文献   

13.
1971年我国再次发现青蒿有抗疟作用,并证实乙醚提取物对数种疟原虫有活性,包括啮齿动物的伯氏疟原虫(P.Bershei)。青蒿的许多化学成分早已被证实,但1971年我国科学家从这植物中又分离出7种倍半能化合物,其中一种是以前未阐明的晶状物,这一物质已命名为青蒿素,主要有抗疟作用。青蒿素在体外对fowleria纳氏阿米巴原虫、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与华技军吸虫均有活性。本文主要介绍其抗疟作用。1早期药物的发现1971年再次发现青蒿素后不久,经动物试验证实,青蒿素对啮齿动物、鸟与猿猴等疟疾模型中的无性生殖期疟原虫有活性,此种抗…  相似文献   

14.
叶向锋 《国外药讯》2004,(12):22-22
目前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青蒿素(artemisinin)(Ⅰ)是合成抗疟药如青蒿琥酯和蒿甲醚的基础,但由于其提取过程昂贵使得治疗费用很高。如果国际科学家小组能够成功开发出一种低廉的合成替代品,那么无疑会是疟疾治疗的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5.
青蒿素是我国科学家从植物中提取的新一代抗疟疾药物,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青蒿素类药物除了具有抗疟疾作用外,还具有抗肿瘤、抗血吸虫、抗结核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但其药理机制却不全明确。大量研究证实Fe^2+在青蒿素类药物的药理机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深层次研究Fe^2+是如何在青蒿素类药物的药理机制中发挥作用,对于进一步揭示青蒿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及寻找其可能靶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蕾  李晓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81-2282
青蒿素(artemisinin)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其治疗作用显著并确切。近年来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关于青蒿素抗肿瘤作用机制,以及能否将其开发为抗肿瘤新药的研究已成为青蒿素研究领域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疟疾主要是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一类可致命传染性疾病,与艾滋病、结核病一起被认为是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临床上使用的抗疟疾药物如喹啉类和青蒿素类尽管对药敏型疟疾依然高度有效,但随着耐药疟疾的不断涌现和广泛传播,现有抗疟疾药物的疗效呈逐年下降之势。因此,亟需开发新型抗疟疾药物。四氮唑作为羧基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可用来取代药物中的羧基以提高药物分子的脂溶性、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降低毒副作用,故四氮唑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类化合物。本文将着重介绍近年来四氮唑杂合体在抗疟疾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讨论此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新过氧化物的抗疟疾作用美国johnsHopkins大学研究开发出一系列结构与青蒿素相似的双球内过氧化物(endooeroxide),它与药物前体(prodrug)的作用类似,并被疟原虫血液中的铁活化,抗疟作用相当于青蒿素的15%。研究人员正设法通过增...  相似文献   

19.
WHO建议各国加速获得二线抗疟疾药物,通常为奎宁(quinine),直到含青蒿素(artemisinin)的复方蒿甲醚/苯芴醇(artemether/lumefantrine)(Ⅰ)的供应短缺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0.
青蒿素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疟疾药物之一,但对最需要的贫困患者来说仍过于昂贵。美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地用转基因酵母合成了青蒿素的前体物质——青蒿酸,有望大幅增加青蒿素产量、降低治疗疟疾的费用。青蒿素从菊科蒿属植物青蒿中提取,是中国科学家开发出的强效抗疟药物。在非洲和亚洲许多地区,疟原虫已经对其他多数抗疟药物具有抗药性,这些地区对青蒿素类药物的需求格外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