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何瑜  明兵  贺国庆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016-3018
目的:探讨局灶型Castleman病的特征性CT表现。方法: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局灶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结果:6例病灶位于胸部,2例位于腹部,2例位于颈部。CT平扫示病灶呈单发软组织肿块,2例可见分支状钙化,增强扫描示9例透明血管型病灶呈明显持续强化,1例浆细胞型病灶呈中等度强化。结论:局灶型Castleman病大多为透明血管型,其特征性CT表现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通过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Castleman病的病例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32~51岁,平均38.6岁。临床上4例为局灶型、1例为多中心型。组织病理学分型:透明血管型2例,浆细胞型3例。结论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良性疾病。其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形态,并须结合其临床资料。治疗方面,手术切除是首选,应用干扰素类抗病毒药物,有助于控制本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全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结淋巴组织增生症,系一种临床罕见、容易误诊误治的疾病,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血管瘤性淋巴样错构瘤、淋巴结错构瘤、良性巨淋巴结瘤、巨大出血性淋巴结等,由Castleman在1956年首先总结报道此病而得名.很多临床医护人员对该病缺乏认识,又因此病缺乏症状特异性,在遇到相关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时很难想到此病并加以鉴别,我院在2013年3月为1例胸腔内Castleman病单中心型(LCD)患者进行了全肺切除手术,经过1年的随访,患者治疗效果满意,未复发,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Castleman病(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或巨大淋巴结增生,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956年由Castleman首先报道1例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giant lymphnode hyperplasia)。1972年,Keller和Castleman等根据81例CD的病理学研究将该病分为透明血管型(hyalinevasculal,HV)和浆细胞型(plasma cell,PC)。  相似文献   

5.
Castleman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反应性淋巴结病之一,临床上可分为局限型和多中心型,其中局限型多见,常发于胸腔,易误诊为肺癌或结核球,本例患者彩超示双侧附件区包块,CA125高,易误诊为卵巢癌伴肺转移,现将我院收治的局灶型Castleman病1例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20岁。已婚。以"产后2个月,下腹痛1周"为主诉入院,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2.56×109/L、血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病理学、临床表现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确诊为Castleman病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采用HE切片光镜观察。结果局灶型9例,多中心型6例。结论 Castleman病的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形态,临床误诊率高,其特征性表现为淋巴组织增生性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7.
杨倩  赵玺龙  王丽  陈玥 《云南医药》2010,(3):266-268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表达及基因重排特征。方法Castleman病组织共13例,分别进行常规HE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结果13例Castleman病按组织学分类为透明血管型11例,浆细胞型1例,中间型1例;按临床表现分类为孤立性10例,多中心性3例。13例IgH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均提示病变为多克隆性B淋巴细胞增生。结论Castleman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表现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其本质为B淋巴细胞多克隆性增生病变。  相似文献   

8.
井丽萍  梁勇  张凤奎 《天津医药》2004,32(9):579-580
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是一种不典型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根据患者淋巴结受累程度不同,分为单一淋巴结受累的局灶型(Localized CD,LCD)和多个淋巴结同时受累的多中心型(Multicentric CD,MCD)2种类型。其中MCD症状相对重,病程进展迅速,预后差,早期诊断尤为重要。鉴于MCD较为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并常误诊,笔者回顾分析1993年-2002年收治的5例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局限型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局限型Castleman病的病例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5例位于纵膈,4例位于后腹膜腔,1例位于盆腔。CT表现:7例病变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影,3例伴有中央区分支状或点状钙化。增强扫描9例增强呈较均匀显著强化,另1例轻度强化。病理表现:透明血管型9例,镜下示滤泡生发中心形成,滤泡间大量增生的毛细血管,透明血管变性;浆细胞型1例,镜下示滤泡生发中心正常或增大,滤泡间大量浆细胞浸润。结论局限性Castleman病绝大多数表现为孤立的明显强化的或伴有中央分支状、点状钙化的肿物,CT增强扫描对于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Castleman病(简称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巨大淋巴结增生、血管瘤淋巴结错构瘤,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本病临床上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出现误诊、漏诊,延误疾病的诊治。我院2005-2010年收治5例,均经手术活检和病理确诊。回顾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合文献报道,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tic features of giant lymph node hyperplasia or Castleman’s disease found in rare locations.

Methods

Two cases of Castleman’s disease (1 abdominal and 1 retroperitoneal) were confirmed histopathologically. The clinical and medical imaging features were described and relative literatures were reviewed.

Results

One patient had no clinical symptoms and the other had epigastric discomfort. The location of the benign tumor was retroperitoneal and left adrenal gland, respectively. Both cases were of solitary tumor, 1 was a hyaline-vascular type and the other was a mixed type with plasma cell and hyaline-vascular type. Both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surgical excision.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and 4 years respectively with no signs of recurrence on CT imaging.

Conclusions

Abdominal Castleman’s disease lacks specific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efinitive diagnosis requires histologic examination and excisional surgery is the method of choice fo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2.
康馨丹  张宁  陈卫刚  郑勇 《安徽医药》2016,20(12):2290-2293
目的 探讨1例腹膜假性黏液瘤(PMP)的误诊经过,以减少临床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PMP临床资料。结果 结合该患者确诊过程并参考相关文献,总结该类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年龄、好发人群、确诊方法、治疗预后),得出通过一些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可以提示,但需要病理及免疫组化进行确诊,减瘤术与热灌注治疗相结合被认为是治疗此疾病最佳方案。结论 PMP临床罕见、早期临床症状不具特异性,易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3.
姚文君  郑穗生  杨硕 《安徽医药》2012,16(7):951-952
目的探讨腹膜后局限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临床及影像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该院收治的2例腹膜后局限型Castleman病的CT特点,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腹膜后局限型Castleman病均为透明血管型,CT平扫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动态增强CT扫描,多数肿块动脉期明显强化,在延迟期均表现为持续强化,强化程度邻近动脉相仿。结论腹膜后Castleman病较为少见,但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8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临床资料。结果 58例中55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全部治愈。1例手术治疗,另2例在非手术治疗期间放弃治疗。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一个较明显的临床特点,即患者术后可能有一过性少量的排气或排便。非手术治疗大多有效,手术治疗极为困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9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on,EPISBO)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为该病的正确处置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本院2009年2月~2011年3月发生的9例腹部术后致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患者疑肠坏死立即实施手术并行粘连松解小肠排列术,余8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获得成功。结论: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以保守治疗为首选,有效的胃肠减压、肠外营养和促进肠管炎症水肿消退药物的运用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自发性结肠穿孔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波  倪怀坤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088-2090
目的:探讨自发性结肠穿孔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自发性结肠穿孔病人临床资料。结果:10例自发性结肠穿孔病人7例有便秘史,穿孔位于降结肠1例,乙状结肠3例,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6例,术前仅1例确诊,术后3例死亡。结论:自发性结肠穿孔多见于老年人,确诊率低,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和合适手术方式是改善预后关键,高危病人应注意该病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下腹包块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9例右下腹包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39例病例,术前明确诊断16例,术后明确诊断23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重视右下腹包块的诊断,不能明确诊断的,应早期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8.
副肿瘤性天疱疮伴发Castleman病三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副肿瘤性天疱疮伴发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副肿瘤性天疱疮伴发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结果副肿瘤性天疱疮多由Castleman病诱发,其临床表现、皮损和肿瘤的病理学特点、CT及免疫学特点较特殊,易于明确诊断,切除肿瘤对治疗副肿瘤性天疱疮伴发Castleman病、降低术后呼吸道症状的出现、使患者早日康复是有益的。结论由于Castleman病直接产生抗体致副肿瘤性天疱疮,因此早期诊断、早期切除肿瘤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如果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预后较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9.
徐傲  陈柯  王琦  顾萍 《安徽医药》2017,21(9):1632-1636
目的 研究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病理科2003年1月-2016年6月诊断的Castleman病45例.结果 45例Castleman病中,透明血管型 39例,浆细胞型6例.39例透明血管型滤泡生发中心可见嗜伊红无结构基质,小淋巴细胞围绕成层状"洋葱皮"样结构;滤泡间毛细血管增生可见血管植入生发中心,形成"棒棒糖"结构,6例浆细胞型的生发中心萎缩及套区增宽不明显,无典型的洋葱皮样结构及血管植入现象,滤泡间大量浆细胞浸润,可见毛细血管增生,无明显玻璃样变性.29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4~127个月.结论 Castleman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病因尚不明确,预后较佳;该组研究中,未获得死亡病例的记录.  相似文献   

20.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1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行手术治疗,9例存活,5例死亡;保守治疗1例成活.结论 选择性血管造影对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早期切除坏死肠管及术后抗凝治疗是防止复发、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