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伍锦凤  桂照华  吴景  李晓洁  何杰 《安徽医药》2015,19(12):2326-2329
目的:分析研究骨膜骨肉瘤( periosteal osteosarcoma,POOS)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骨膜骨肉瘤( POOS)进行常规病理观察及影像学分析。结果该例POOS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块伴有疼痛;影像学显示骨皮质表面软组织阴影,不侵犯骨髓腔。镜下由中等分化的软骨母细胞构成,呈分叶状排列,小叶被有一定异型性的梭形细胞分割,细胞间可见少量肿瘤性骨样基质形成。结论骨膜骨肉瘤是发生于骨表面的罕见骨肉瘤,伴发髓腔浸润者极少见,诊断时需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特点做综合判断,需要与骨膜软骨肉瘤、普通骨肉瘤、高级别骨表面骨肉瘤、骨旁骨肉瘤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R和PACS影像工作站联合应用诊断皮质旁骨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皮质旁骨肉瘤的DR扫描后经PACS影像工作站处理后影像特点。结果 20例皮质旁骨肉瘤术前19例符合诊断,1例诊断为骨化性肌炎,诊断准确率95%,发病部位以膝关节周围最多见65%(13/20),多数病例为附着于干骺端骨皮质表面的宽基底蘑菇状骨样密度肿块影,肿块内可见低密度间隔,邻近骨皮质增厚,很少有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结论 DR和PACS工作站联合应用可全面清晰地显示肿块的部位、大小、密度、边缘、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以及对骨皮质的侵犯的细节,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3.
袁武  熊萍香 《江西医药》2011,46(9):855-856
目的探讨皮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皮质旁骨肉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X线主要表现为干骺端骨皮质表面的团状和菜花状不规则致密肿块影,4例骨皮质与肿瘤骨间有一透亮带;CT显示象牙质样肿瘤骨包绕或部分包绕骨皮质周围,3例局部骨皮质侵蚀及软组织肿块影;MRI证实4例骨髓受累及。结论皮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综合检查分析对临床诊断和手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赖中伟  严俊峰  周雄明  熊欣 《江西医药》2021,56(11):1888-1890,1899
目的 探讨颌骨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8年9月间于我院诊治的8例颌骨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佂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0.5~8年,治愈7例,复发1例.结论:颌骨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临床上较少见,影像学检查对本病诊断有较大帮助,但确诊仍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其为非转移性肿瘤,但有侵袭性特征,治疗以开放性手术为主,手术范围宜广,范围较大者可行腓骨瓣修复重建术.  相似文献   

5.
骨膜骨肉瘤是发生于骨膜的恶性肿瘤,较一般骨肉瘤生长相对缓慢.临床上少见.我们复习近20年的骨肿瘤资料,仅得骨膜骨肉瘤3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本文将着重探讨其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皮质旁骨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天朗  梅炯 《淮海医药》2006,24(3):256-258
皮质旁骨肉瘤分为经典型(conventional parosteal,c-POS)和去分化型(dedifferentiated parosteal dd-POS),最初由Gesckickter[1]于1951年报告,当时称之为"骨旁肉瘤",Jaffe和Selin[2]称之为"皮质旁成骨肉瘤",Dwinnell等[3]称之为"骨旁成骨肉瘤"此外,尚有人称之为"骨化性骨旁肉瘤"和"骨旁和骨膜骨化型纤维肉瘤"等不同名称[4].WHO在1972年骨肿瘤分型命名中正式将其命名为"皮质旁骨肉瘤",目前被广泛采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本例镜下见肿瘤细胞大小一致,为小细胞,细胞质稀少,核膜和背景不清楚,呈明显的纤维状和网状。间质中有丰富的血管,肿瘤细胞被间质分隔成团。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K(+),EMA(+),Syn(+),NSE(+),LCA(-),CK5(-),CK7(-),NF(-)和Melan A(-)。结论 嗅神经母细胞瘤非常罕见,提高对该病临床病理特点的认识,临床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陈其春 《安徽医药》2014,35(12):1657-1660
目的 探讨骨肉瘤不同亚型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提高对骨肉瘤亚型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种 亚型11例骨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本组11例患者中毛细血管扩张型3例,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病灶内多 发囊变,呈分房状,其内常见液-液平。皮质旁型2例,表现为骨表面的高密度肿块伴瘤骨形成。骨膜型2例,表现为骨表面密度 不均的肿块,可见放射状分布的肿瘤骨,骨膜反应明显,髓腔未受累。小细胞型2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虫噬状破坏,骨膜 反应及软组织肿块形成。颌骨型1例,表现为以颌骨为中心的软组织肿块,伴肿瘤骨形成。多中心型1例,表现为多发病灶,主病 灶呈典型骨肉瘤表现,周围伴多发子灶形成。结论 骨肉瘤亚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 对4例甲状腺髓样癌的病例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4例镜下病理学特点为:低倍镜下肿瘤细胞巢状排列,有不等量的纤维组织分隔,细胞融合成片,分界不清,间质内有淀粉样物沉着;高倍镜下细胞圆形或卵圆形,不见核仁,胞质丰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alcitonin、Syn和Cg A表达均阳性,TG表达阴性。病理诊断为甲状腺髓样癌。结论 甲状腺髓样癌较少见,易误诊,因此提高对甲状腺髓样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认识,对避免误诊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是一种发生在肺实质的少见肿瘤,术前确诊较困难,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最后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本院近期收治1例PSH患者,其PSH直径超过8.0 cm,现就其临床诊断、病理结果及外科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以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与诊治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张畅  李小双  廉凯  徐进  李晶 《河北医药》2024,(2):223-226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1(GFRA1)、原纤维蛋白-1(FBN1)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住院手术的66例骨肉瘤患者治疗精细切除骨肉瘤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同时收集整理其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FRA1、FBN1蛋白表达;骨肉瘤组织GFRA1、FBN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骨肉瘤组织中GFRA1、FBN1阳性表达率明显较高(P<0.05)。GFRA1、FBN1的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是否发生肺转移、软组织是否浸润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位置无关(P>0.05);骨肉瘤组织GFRA1、FBN1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FBN1阴性表达患者(P<0.05)。GFRA1、FBN1阳性表达、肿瘤转移、软组织浸润是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GFRA1、FBN1的表达与骨肉瘤患者...  相似文献   

12.
杨策军  刘亮  张娟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8):1178-1179
目的 探讨影像学、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对骨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例骨原发性ALCL的影像学特点、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髂骨2例,股骨1例;术前误诊为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误诊为感染性肉芽肿2例.影像学检查病灶区呈溶骨性破坏,HE染色示肿瘤细胞弥漫浸润骨组织,细胞高度异型,核分裂象多,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D30为阳性.结论 骨原发性ALCL十分罕见,影像学诊断对该病有一定诊断价值,但明确诊断还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本例镜下肿瘤细胞呈巢状条索状生长,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玻璃样变,血窦丰富,中央以主细胞为主,外周以支持细胞为主,瘤细胞胞浆丰富,核圆形、椭圆形,染色质细腻,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Syn (+)、CgA (+)、CD56 (+)、S-100(支持细胞+)、EMA (-)、FVIII (+)、AE1/AE3(-)、D2-40(-)、Desmin(-)、Vimentin(+)、CD34(血管+)、GFAP(-)、NSE(+)、Ki-67(index<5%)。结论颈动脉体瘤非常罕见,提高对该病临床病理特点的认识,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6例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复习其临床资料,并行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染色及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6例均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T细胞型,其中2例为中大细胞型,4例为小细胞型。结论肠道T细胞淋巴瘤较少见,尤其是中大细胞型T细胞淋巴瘤,其临床病理表现较特殊,预后差,可能与EB病毒密切相关,临床诊断较困难,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胃肠道非上皮源性的间质肿瘤,临床较少见.此类肿瘤细胞主要为梭形细胞,具有多种病理学形态,GIST症状隐匿,术前确诊困难,故正确认识该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GIST的病理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通常联合检测CD117和CD34的表达为GIST诊断和危险度判定提供了重要依据.现对我院23例GIST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本氏甲状腺炎(桥甲炎)合并甲状腺癌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报道9例,就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肾嗜酸细胞腺瘤3例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本组中肾占位2例,肾上腺占位1例。镜下可见肿瘤细胞排列呈实性巢索状、乳头状或呈腺泡结构,胞质丰富,嗜酸,间质少,伴透明样变性;瘤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细胞核圆形规则,染色质分布均匀,核仁位于中央,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显示CK、EMA表达均阳性,Vimentin、Hale胶体铁表达均阴性。病理诊断肾嗜酸细胞腺瘤。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较少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避免误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乳腺浸润性筛状癌(ICC)较为少见,Page等[1]于1983年首次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加以描述。2003版《乳腺及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首次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乳腺上皮性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予以确认[2]。本文报道一例乳腺ICC病例,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供临床该类型乳腺癌诊治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莹  刘俊茹  杨建柱  高峰  王冬 《河北医药》2008,30(2):161-162
目的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4例病变部位2例为上肢,1例为下肢,1例为椎体。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局部疼痛;3例摔伤后意外发现,X线表现为溶骨性骨破坏,2例伴有病理性骨折;组织形态学特征肿瘤多呈分叶状,上皮样瘤细胞形成较原始的血管腔,呈条索状、巢状或不规则形分布于透明变性的粘液基质中;4例肿瘤均表达CD34、FⅧRAg和Vimentin,Ki-67( ~ );随访结果3例未见肿瘤复发,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原发于骨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需与转移癌、骨上皮样血管瘤和上皮样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20.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SPB)为浆细胞瘤的一个亚型,是一种少见肿瘤,约占恶性浆细胞病的5%以下[1],常与骨巨细胞瘤,转移瘤,骨肉瘤等混淆,术前CT诊断较困难。收集我院2008年至2012年经证实髂骨SPB 6例,以进一步提高髂骨SPB的CT诊断认识和鉴别诊断的能力。1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2年间,我院发生于髂骨经住院手术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