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AMI)对应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国内外学者已报道。本文将1989~1991年收治31例AMI中18例对应导联ST段压低临床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性别与年龄:男性22例,女性9例,男女之比为2.44:1。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58.74岁。1.2 对应导联ST段压低与梗塞部位:AMI31例中前壁梗塞13例(41.93%),其中对应导联ST段压低6例占46.15%;前间壁梗塞3例占9.67%;侧壁梗塞2例占6.45%;后壁梗塞1例占3.22%;下壁梗塞12例占  相似文献   

2.
本文收集我院自1978~1990年资料较完整的6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塞(简称AMI)52例,作一临床小结,旨在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一、老年人AMI症状常不典型,容易误诊。本组临床表现分为有胸痛组、无胸痛组与非典型组。60~69岁组,典型心绞痛者26例(占76.5%),无胸痛者7例(占20.6%);70~79岁组有胸痛者7例(占43.8%),无胸痛者9例(占26.7%);80岁以上有胸痛者1例(占33.3%),余2例无胸痛(占66.75)。其  相似文献   

3.
李松  李廷辉 《河北医药》1992,14(1):17-18
随着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急性心肌梗塞(AMI)治疗存活率显著提高,因而复发性心肌梗塞亦相应有所增加,故预防复发性心肌梗塞已成为降低心肌梗塞病死率的重要因素。本文总结了我院1980~1988年住院的21例再发性心肌梗塞(简称再发心梗)并与同期住院的195例初发性心肌梗塞(简称初发心梗)进行比较分析。资料与方法 1980年~1988年我院共收治AMI患者216例,其中初发梗塞195例(占90.2%),再发梗塞21例(占9.7%),其发生率略高于国内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AMI)常累及心包。其表现形式有三种,即早期梗塞后心包炎、心肌梗塞后综合征(Dresseler综合征)及心包填塞。本文收集我院收治的308例AMI合并心包疾患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308例中男248例,女60例:年龄45岁~72岁,平均56岁;其中Q波梗塞(QMI)246例占79.9%,非Q波梗塞(NQMI)62例占21.1%;前壁梗塞205例占66.6%,其它部位梗塞(包括  相似文献   

5.
正确判断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梗塞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Artery,IRA)对于选择积极的治疗策略,以获得心肌再灌注和减少梗塞面积是至关重要的。现多认为冠状动脉造影(CAG)是判断急性心肌梗塞(AMI)时梗塞相关动脉(IRA)的金标准。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取首次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68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53.7±9.4岁。根据临床诊断确诊为AMI,发病36h以内就诊并行CAG者。除外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除外合并陈旧性心肌梗塞者,除外合  相似文献   

6.
我院从1988年3月~1996年3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24例,其中10例非典型心肌梗塞因各种原因在院内、外误诊,现将误诊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66岁,平均57.5岁。梗塞部位:下壁心肌梗塞4例,广泛性前壁梗塞1例,广泛性前壁合并下壁梗塞3例,前间壁梗塞1例,下壁合并右室梗塞1例。全部病例经确诊后立即按AMI治疗。结果:治愈3例,死亡7例。死亡原因:死于致命性心律失常4例,脑、肺栓塞1例,心脏破裂1例,心力衰竭1例。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8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住院期间34例发生梗塞后早期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心电图以及心肌酶学特征,并与52例同期入院的老年(>65岁)急性心肌梗塞后无早期心绞痛患者对比,以探讨老年AMI后心绞痛的临床特点。1 资料和方法 自1990年1月至1996年6月的86例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患者,依据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确诊。本文根据老年人胸痛不典型  相似文献   

8.
<正> 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arct)又称腔隙卒中或微梗塞,为脑血管疾病中的多发病。由于CT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腔隙梗塞的报告愈来愈多,现将我院近几年来经CT证实的60例腔隙梗塞—纯运动性偏瘫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60例患者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34~40岁2例,41~50岁8例,51~60岁23例,61~70岁24例,>70岁3例。50岁以上占83.3%。既往病史:高血压史43例(71.6%),冠心病史7例(11.6%),动脉硬化史46例(76.6%),糖尿病史8例(13.3%)。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绞痛与再梗塞、梗塞延展二者的发生率、并发症、病死率及相互关系。方法 13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4周内观察其症状、体征、心电监测、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结果 134例AMI患者4周内发生梗塞后心绞痛38例(28.4%),发生再梗塞和梗塞延展9例(6.7%)。梗塞后心绞痛患者发生再梗塞和梗塞延展显著多于无心绞痛患者(15.8%与3.1%,P<0.05);梗塞后心绞痛患者并发心功能不全显著多于无心绞痛患者,再梗塞和梗塞延展患者并发心功能不全及室性心律失常显著多于无再梗塞和梗塞延展患者,P<0.05;4周的病死率,在梗塞后心绞痛组及再梗塞和梗塞延展组均增加,分别为15.8%和22.2%。结论 梗塞后心绞痛是再梗塞和梗塞延展高危者;梗塞后心绞痛及再梗塞和梗塞延展的发生使并发症增加,病死率增高。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本文报道表现为单纯性中枢性面瘫的腔隙性脑梗塞4例,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56~78岁,平均64.5岁。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者3例,1例常有头痛头晕史。就诊时血压18.7~22/12~14kpa。均为突然发病,出现言语含糊、流涎、单眼闭合不全,双侧额纹等深,口角歪斜及咽反射消失。无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经CT或MRI检查为腔隙性梗塞。经抗凝、扩血管及控制血压等治疗,均在2~3周内痊愈。 2 讨论 2.1 腔隙性梗塞并非少见,国外有报道占一组脑血管病的18%,占脑部尸检的10%。国内有报道占一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组缺血性心脏病症候群。它常是急性心肌梗塞或严重心律失常以至猝死的先兆,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很有必要。现将我院自1970年至1980年收治的21例小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1例中,男16例,女5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42岁,平均54岁。既往有心绞痛史10例,心肌梗塞史3例。其发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19例,糖尿病2例,高脂血症8例,肥胖12例。发病前有过劳、饱餐者6例,有精神紧张因素者10例。二、本组病例系入院前4周内新发生心绞痛,或以往有心绞痛最近增剧,或卧位(包括睡眠)发生心绞痛者。其发作频度,每日1次1例,每日3~6次12例,不规则者6例,持  相似文献   

12.
梗塞后心绞痛是指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后24小时至1个月以内的心绞痛而不伴有新的心肌梗塞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的升高。本文就我院1985年8月至1994年7月收治的梗塞后心绞痛43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讨论,旨在探讨梗塞后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贵阳市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患病情况,由市区内10所省、市级医院组成协作组,对近10年来因AMI住院的233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患病人数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但1975~1979年国内其它地方资料比较,AMI的发病远较天津、上海低,比昆明亦少,贵阳属于AMI低发区。233例AMI中,男性179例,女性54例。男女之比为3.3:1。平均年龄62.4±10.4岁(35~98岁)。男性平均61.5±9.97岁,女性平均65.5±11.0岁。60岁以上的患者占143例(61.2%)。女性90.7%的患者发生于50岁绝经期以后,且随年龄有递增趋势。本组患者既往病史中以高血压(49.8%)、吸烟(48.5%)和心绞痛(29.6%)最常见。常见的诱因是劳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AMI),依据心电图(ECG)有无病理性 Q 波出现,可分为有 Q 波心肌梗塞(QMI)和无 Q 波心肌梗塞(NQMI)。现将我们近年来收治的AMI 患者117例,根据 ECG 有无 Q 波出现分为两组,进行临床分析,现总结如下。一、病例选择在117例 AMI 中,QMI 95例(占82%)其中男8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8岁(30~80岁)。NQMI 22例(占18%),其中男14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992~1997年我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两病之间的关系及死亡原因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9.8岁。均为Ⅲ型糖尿病(根据WHO1980年关于糖尿病的分类及诊断标准)。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死12例,占20%,心绞痛26例,占43.3%,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1例,占35%,本组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占36.7%,疼痛部位不典型者4例,占6.7%。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89年1月至1993年12月收治右室壁梗塞29例,占同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13.2%,误诊14例,占急性心肌梗塞误诊的53.2%。为提高右室壁梗塞(RVI)的诊疗水平,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 误诊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年龄19~82岁,平均67岁。单纯右室壁梗塞1例,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伴梗塞前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及造影特点,并评价梗塞前心绞痛对直接PCI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连续观察247例行直接PCI的AMI患者,根据AMI前2周内有无心绞痛分为梗塞前心绞痛组和非梗塞前心绞痛组,分析其临床和造影特点,并评价其对直接PCI近期疗效的影响。结果梗塞前心绞痛组共107例(43·3%)。与非梗塞前心绞痛组比较,梗塞前心绞痛组年龄较大(分别为62·3岁和60·8岁),左室射血分数较高(60·8%:57·2%,P=0·043)。两组间住院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死亡、再梗塞、急诊CABG、心源性休克、术后室颤需电复律的联合终点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塞前心绞痛对AMI直接PCI近期疗效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AMI)前,部分病人可有心绞痛发作。以往的研究认为:梗塞前数天反复发作心绞痛可能与多支血管病变和侧支循环形成有关。或认为短暂反复的心肌缺血可累加损伤而致心梗。最近的研究提示:梗塞前数小时反复发作心绞痛其临床意义为具有一定心肌保护作用的缺血预适应(IP)。本文通过比较梗塞前6小时内是否有心绞痛史的AMI病人的肌酸激酶(CK)峰值,心  相似文献   

19.
黄进  段宝祥 《江苏医药》1997,23(10):737-737
本文报告和分析我院近6年多来收治的168例6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80例非老年AMI进行比较,旨在探讨老年人AMI的临床特点。资料与分析1990年1月~1996年6月我院共收治248名AMI病人,均符合WH()的诊断标准。男194例、女54例,年龄18~93岁,平均68.2岁。其中老年组(>60岁)168例,占68.5%,年龄60~69岁86例、70~79岁68例、>80岁14例;男134例、女34例,男:女一3.9:1,较非老年组男性比例(l二7。1》明显增多。梗塞范围、部位见表1,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梗塞范围广,合并右心室梗塞为…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为了防止漏诊,提高诊断率,应对高龄病人除心电检查外,进行心肌酶学检查。现对我院1992-OI-1998-of年收治的6O岁以卜急性心肌梗塞(A-M!)84例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如下.l临床资料!l诊断标准技WHO标准.由于老年入AMI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诊断上要依据心电图演变和心肌酶学检查.1.2一般资料男56例,女28例,年龄60-84岁。60-70岁52例,对岁以卜32例。首发AMI80例,再发AMI4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2例,糖冰病史8例,心绞痛史4例,吸烟史72例,脑血管病史16例.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