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足细胞是一种高度特异的终末分化的上皮细胞,与肾小球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共同构成肾小球滤过膜。很多肾小球疾病都存在着足细胞的损伤。最近的研究发现,足细胞存在一种抑制素依赖性的内吞作用,而特定的短片段干扰RNA(siRNA)又可以特异性的调节足细胞的基因表达。因此,通过激活足细胞的内吞机制,建立一种siRNA的定向  相似文献   

2.
王秀丽  张秀香 《河北医药》2013,35(11):1615-1617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贝那普利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大鼠neph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通过单侧肾切除+腹腔注射链脲佐菌(STZ)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将鼠模分为糖尿病(DN组)、缬沙坦和贝那普利联合干预组(CT组)。8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nephrin表达指数及形态学观察,同时电镜观察肾小球足细胞病理情况。结果与NC组比较,DN组大鼠肾组织nephrin表达明显下调(t=13.40,P<0.01),CT组轻度下调(t=2.53,P<0.05),CT与D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0,P<0.01);NC组与CT组nephrin免疫组化形态及肾小球足细胞病理大致相同,而DN组形态学及肾小球足细胞病理改变明显。结论缬沙坦与贝那普利联合应用能提高nephrin的表达,促进足细胞损伤修复,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液中足细胞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中的意义,贝那普利、氯沙坦对DN大鼠足细胞的表达及排泄的影响。方法:32只DN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B组:贝那普利组;C组:氯沙坦组;D组:贝那普利 氯沙坦组。腹腔注射链佐脲菌素诱导DN大鼠模型。实验12周时检测24h尿蛋白定量(TP),总胆固醇(TC)。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尿沉渣足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podocalyxin以检测尿液足细胞(UPC)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肾小球上皮细胞蛋白-1( GLEPP1)的表达。结果:A组UPC、TP较B、C组明显升高(P<0.01),TC亦较B、C组升高(P<0.05)。B、C组UPC、TP、TC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C组相比,D组显著降低TP(P<0.01),UPC及TC(P<0.05)。病理组织肾小球荧光染色示GLEEPP1在A组呈节段性明显缺失,B、C组缺失较轻,D组无明显缺失。UPC与TP正相关(r_s=0.54,P<0.05),而与TC无显著相关性(r_s=0.35,P>0.05)。结论:尿液中脱落足细胞检测可作为判断DN病情活动性的标志之一。贝那普利、氯沙坦均可减少DN大鼠蛋白尿,降低胆固醇,减少足细胞脱落及尿液足细胞的排泄,且两者效果相似,而两者联用较单用一种可显著减少足细胞排泄,降低蛋白尿及胆固醇,肾保护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DN组)和雷帕霉素治疗组(R组)各8只。R组大鼠给予雷帕霉素灌胃。观察各组大鼠血糖、24h尿蛋白及肾脏病理改变,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的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C组相比,DN组大鼠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增加(P<0.01),肾脏病理可见肾小球肥大,电镜下可见肾小球足细胞足突增宽、融合,基底膜节段性增厚;R组大鼠尿蛋白较DN组降低(P<0.01),肾组织病理改变减轻。结论雷帕霉素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肾脏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改善足细胞超微结构,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尿蛋白排泄率逐年增加、肾功能持续减退至终末期是其主要临床特点。附着在肾小球基底膜(GBM)上的肾小球上皮细胞(又称足细胞,podocyte)是肾小球血液滤过屏障重要的细胞结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l,TGF-β1)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大多数细胞内起着调节生长、分化和凋亡的作用,糖尿病时高血糖和血管紧张素Ⅱ是TGF-β1的主要刺激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TGF-β1介导的足细胞损伤在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发生、发展及肾小球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足细胞是分布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表面的具有极性的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足细胞在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早期就可以受到影响,作用于足细胞的胰岛素信号,对于维持肾小球的正常功能是十分重要的。由Slo1基因编码的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通道)表达于足细胞,与肾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终末肾病和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DN的发生、发展机理目前尚无定论。肾小球内皮细胞是肾小球固有细胞之一,作为肾小球滤过膜的第一道屏障,可直接与血液及血液中的循环物质接触,较易受到血糖、血脂及炎症因子的损伤。持续高糖环境下肾小球内皮细胞可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产生大量活性氧族损伤肾小球内皮细胞,进而促进DN的发生、发展。本文就高糖环境下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与DN的关系作一综述,以期为DN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吕飞  唐丽琴 《中国药房》2010,(18):1706-1710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肾小球高滤过、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微量白蛋白尿滤出、肾功能下降至肾衰竭,已成为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DN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确切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由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本身引起的肾脏损害.其肾脏病理改变以肾小球肥大、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足细胞(podocyte)为高度特异性的终末期分化细胞,当其在出现损伤、凋亡,进而坏死、脱落、缺失,就会引起细胞数量减少和密度降低,导致肾小球进行性硬化,最终导致肾功能丧失。随着近年对肾脏足细胞损伤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多种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肾小球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足细胞损伤后数量减少和密度减低,使肾小球硬化进程发展至终末期,足细胞的损伤性疾病先后在大鼠与人类足细胞的抗原相关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足细胞的损伤并与几类常见疾病密切相关,故本文就足细胞在膜性肾病,肾小球硬化和糖尿病肾病以及肾小球纤维化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132例糖尿病(DM)、糖尿病肾病(DN)、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等患者尿液中的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胱抑素C(CysC)、肌酐(Cr)、脲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等项目定量检测和分析比较,了解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在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定量检测各组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尿液中的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和血液中各肾功能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X与CysC、Cr、BUN、β2-MG呈正相关,高血压组和糖尿病(DM)患者PCX阳性率为11.7%、12.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肾病(DN)、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组患者PCX阳性率分别为66.7%、100%、100%,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POX在诊断肾小球早期损害中是一项较为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孙铸兴  缪建萍 《江苏医药》2003,29(4):310-310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肾脏并发症,但糖尿病患者所有的肾脏疾患并非都是DN,相当部分糖尿病患者可伴发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如伴发原发性肾小球肾炎。NDRD的治疗及预后与DN显著不同,本文通过对我院近4年收治的16例2型糖尿病伴发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分析,以期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喇万英  顾敏 《河北医药》2007,29(11):1249-1251
糖尿病肾病(DN)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特点是以肾小球血管受损,硬化为主,形成结节性病变.早期表现为尿中排出微量白蛋白.有关资料提示糖尿病病程2年以上,临床虽无肾病表现,而肾小球基底膜已有增厚,糖尿病10~20年,DN的发病率为30%~50%.  相似文献   

14.
黄松明  赵云峰  郭梅  费莉  黄文彦  陈荣华 《江苏医药》2003,29(8):564-566,F001
目的 探讨CD44在大鼠进行性肾小球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及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观察柔红霉素所致的大鼠进行性肾小球硬化模型不同时相肾组织中CD44及其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进行性肾小球硬化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关系。结果 大鼠肾小球硬化过程中肾小球内CD44及其mRNA表达增高,主要位于内皮细胞、足细胞、肾小囊上皮细胞以及系膜细胞。肾小球内细胞平均CD44阳性面积和肾小球内CD44 mRNA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增高,且均与肾小球硬化指数正相关(r1=0.754,r2=0.744)。结论 CD44高表达可能在促进肾小球硬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糖尿病诊治水平的提高,病人生存时间延长,糖尿病肾病(DN)巳成为糖尿病最主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巯甲丙脯酸是血管紧张素Ⅱ转换酶抑制剂,它有保护和改善肾功能作用,可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减少蛋白漏出,抑制肾脏细胞增生,阻止肾小球硬化过程。因此本文用巯甲丙脯酸治疗糖尿病肾病50例,以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IgA肾病细胞增殖与凋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IgA肾病(IgAN)是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的免疫复合物肾小球肾炎,是我国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类型。研究表明,在病理情况下,肾小球内增殖的固有细胞和浸润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的形式被清除[1],肾小球内系膜细胞和浸润的白细胞参与吞噬清除凋亡细胞的过程[2]。因此在肾小球增  相似文献   

17.
<正>大鼠阿霉素肾病(adriamy cin-induced nephropathy,ADN)是通过阿霉素及其代谢产物诱发肾小球上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破坏肾小球滤过膜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滤过屏障的通透性而引起蛋白尿[1]。近年来研究证实Podocin是与足细胞裂孔隔膜(sli tdiaphragm,SD)结构功能相关的重要蛋白分子,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对阿霉素(ADR)诱导的阿霉素肾病小鼠肾小球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ADR诱导产生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肾病模型,1周后用补肾活血方治疗(治疗组),持续6周。并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收集各组血、尿及肾组织,检测其体质量、右肾质量、血清白蛋白(ALB)、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改变;免疫荧光测定小鼠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的表达;RT-PCR检测各组肾组织nephrin mRNA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UACR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组,体质量和ALB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均P<0.01);对照组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免疫荧光呈连续性表达,治疗组呈轻微缺失,模型组呈少量点状或片状表达,较对照组和治疗组表达强度明显减少。模型组nephrin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结论 补肾活血方能减少阿霉素肾病小鼠的蛋白尿,可能与改善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过表达C3a受体(C3aR)的肾小球足细胞株,为探讨C3aR在肾小球足细胞中的确切生理和病理意义提供细胞模型。方法设计合成人C3aR 表达单元,将其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6.3-MCS-IRES2-EGFP的多克隆位点,构建成C3aR表达载体pLenti6.3-C3aR-IRES2-EGFP;将pLenti6.3-C3aR-IRES2-EGFP和包装质粒共转染293 T细胞,包装成C3aR表达重组慢病毒LV-C3aR;以LV-C3aR感染人肾小球足细胞系HPC,根据LV-C3aR上带有杀稻瘟菌素抗性基因的特点,以杀稻瘟菌素筛选稳定转染细胞克隆;利用荧光定量PCR和细胞免疫化学分析方法对稳定转染细胞克隆的C3aR表达水平进行分析,从中鉴定出稳定过表达C3aR的人肾小球足细胞株。结果成功构建了C3aR表达载体pLenti6.3-C3aR-IRES2-EGFP;得到了高滴度的C3aR表达重组慢病毒LV-C3aR;成功构建了过表达C3aR的人肾小球足细胞株HPC-C3aR。结论成功构建C3 aR表达载体和过表达C3 aR的人肾小球足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C3 aR过表达在人肾小球足细胞中的病理意义提供了很好的细胞模型,也为进一步开展C3 aR在其他细胞中的生理、病理意义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联合氯沙坦钾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球足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氯沙坦钾治疗,50 mg/次口服,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来氟米特治疗,前3 d剂量为50 mg/次,1次/d,之后减量至20 mg/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6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蛋白尿定量、尿足细胞数及其标志蛋白(PCX)。结果 治疗前,两组Scr、BUN、24 h蛋白尿定量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Scr、BUN、24 h蛋白尿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尿足细胞数和PC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尿足细胞数和PC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氯沙坦钾治疗DN的疗效较好,可有效减少肾小球足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