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莉莉 《中国医药科学》2014,(20):153-154,16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全组患者9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及对照组48例。观察两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后营养指标以及NIHSS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1d后NIHS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脑血管病治疗中采取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态,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治疗重症脑卒中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IgA、IgM、IgG指标、NIHS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B组治疗后上述免疫功能指标明显高于A组,治疗后2周NIHSS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恢复其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内、肠外序贯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4年8月入院的9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5)行肠内、肠外序贯营养支持,对照组(n=45)行单纯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血浆谷氨酰胺、白蛋白水平,甘露醇/乳果糖(L/M)比值,并发症及预后。结果营养支持10 d后,观察组血浆谷氨酰胺及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M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肠外营养序贯过渡至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更好地预防感染、改善机体营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N)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情况、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影响。方法选择6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营养支持组给予早期EN治疗,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辅以鼻饲牛奶、米汤等,分别于治疗前、14d、21d抽取两组患者的静脉血进行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对照两组患者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营养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4d及21d后,营养支持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总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EN能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情况,减少感染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完全肠外营养和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对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所采用的营养方式分为对照组(n=38例)予完全肠外营养和观察组(n=42例)予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组。两组患者均连续营养支持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NIHS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PAB、Hb、ALB、TP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GCS、NIHSS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完全肠外营养和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对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脑出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所采用的营养方式分为对照组(n=38例)予完全肠外营养和观察组(n=42例)予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组。两组患者均连续营养支持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NIHS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PAB、Hb、ALB、TP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GCS、NIHSS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诊断为重症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以及传统的鼻饲营养供给干预(对照组),2周后分别测定其胃肠功能相关指标。结果2组患者发生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情况的患者比例,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间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分析表明,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其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补充,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胃肠功能改善、减少并发症以及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模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和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每组50例。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实施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则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CD4、CD8和CD4/CD8水平。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以及IgA、IgG和IgM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各指标水平优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21±1.41)、(12.21±1.21)d,均短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的(8.42±2.11)、(15.23±1.1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CD8和CD4/CD8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优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降低白细胞水平,改善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的营养指标与消化道并发症情况、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肌酐、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05),对照组肌酐指标和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改善(P 0.05),但血糖、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05);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重症脑出血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治疗有效率,具有突出的辅助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刘莹 《中国实用医药》2014,(34):104-105
目的 探讨和研究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于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00例胰腺炎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进行非手术或手术治疗,根据治疗后营养支持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通过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各项营养指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6/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0%(2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从两组营养情况来看,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及Hb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胰腺炎患者的几天营养状况,能够加速患者恢复正常饮食,促进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谷氨酰胺低热能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早期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应用谷氨酰胺(Gln)强化的低热能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72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n=36)于伤后72h内予Gln强化的低热能肠内营养。对照组(n=36)于伤后予低热能肠外营养,5d~7d后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观察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TLC)的变化,伤后1d、3d、5d、7d、10d测空腹血糖。结果研究组TLC经Gln强化的低热能肠内营养后,升高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糖控制好于对照组(P<0.05)。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严重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应用Gln强化的低热能肠内营养安全可行,临床效果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2.
谭一言 《河北医药》2016,(19):2945-2947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银杏达莫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血栓通,治疗组给予血栓通联合银杏达莫治疗,2组均治疗2个疗程(28 d)后评价疗效,分别于患者入院第1天和第10天对患者进行改良波士顿汉语失语症测试,用MMSE法来测定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与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进行评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吵.0%,优于对照组的72.0%( P <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第1天改良波士顿汉语失语症测试评分与对照组第1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第10天改良波士顿汉语失语症评分与对照组第10天评分计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1、3、6个月,1年MMSE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P <0.05),各个时间点治疗组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银杏达莫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利于患者的语言康复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后的认知能力,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高氧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86例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只给予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另给以高氧液500 ml静点,1次/d,持续2周.在治疗前、治疗后的第7、14天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BI)及治疗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测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第7、14天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均P<0.05);治疗组BI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M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高氧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持续滴注鼻饲法对脑出血高龄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持续滴注鼻饲对此类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住院高龄脑出血患者90例,根据鼻饲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按照不同时间进行鼻饲,观察组采用持续滴注鼻饲法,通过不同的鼻饲护理方式进行2周,观察并对比两组的营养学指标、脑出血治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营养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生发生率为8.44%、治愈率为93.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5.56%和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针对脑出血高龄患者采用持续滴注鼻饲法可以有效减少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临床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唐山康复医疗中心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注射粉剂,溶于无菌注射用水中,取其中的10%进行静脉注射,剩余的90%应在50 min内及时进行静脉滴注,使用剂量为0.6 mg/kg(最大剂量≤5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30 m L溶于250 m L生理盐水,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78.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MMSE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浆比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显著降低NIHSS评分,明显升高MMSE,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4例为观察组,同期行普通营养干预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3例为对照组;从营养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免疫功能方面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者患者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TP和ALB水平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M、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A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起效快,效果好,可显著改善患者体质,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杜蛭丸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次,同100 mL生理盐水配伍,1次/d,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杜蛭丸,5 g/次,2次/d。两组均治疗2周后进行效果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评分、血清学因子、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85%,显著低于治疗组(97.87%,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降低,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蒙特利尔认知(Mo CA)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IM评分、Mo CA评分、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 VCAM-1)、半乳糖凝集素3(Gal-3)、趋化因子CXCL12(CXCL1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内皮素-1(ET-1)显著降低,但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 NOS)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v WF、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而e NO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杜蛭丸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效果良好,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可有效改善机体血清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调节血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第1~2天,阿加曲班注射液60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 L,24 h持续泵入;其后5 d,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 L,3 h持续泵入,2次/d,第8~14天,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滴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 m L/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08%、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HCT)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RF)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Barthel指数均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2周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2周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丁苯酞能否通过调节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而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选择急性LAA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丁苯酞组予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次,2次/日,连续14 d),序贯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日,连续11.5个月),对照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次,2次/日,连续14 d)。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检测血清Lp-PLA2水平;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测IMT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Lp-PLA2水平比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丁苯酞组Lp-PLA2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12个月后,丁苯酞组患者IMT值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但丁苯酞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 丁苯酞治疗可以降低血清Lp-PLA2水平,进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改善急性LAA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