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跃华  杨玉辉  李曦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059-3060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下肢DVT患者76例(患肢81条)的临床资料,均为彩超检查明确发现DVT及其部位、范围,治疗采用抗凝、溶栓、祛聚及对症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疗效满意,54例下肢肿胀、疼痛症状缓解,复查彩超提示深静脉再通,18例症状明显减轻,复查彩超提示深静脉部分再通;2例发生股青肿,转入上级医院安置下腔静脉滤器并手术取栓;2例因晚期肿瘤和脑出血死亡.均随访6个月~2年;结论:下肢DVT患者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通过抗凝、溶栓、祛聚等综合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赵茂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4):542-543
目的:探讨阿坝(海拔2700~3800m)地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治方法。方法:采用低分子肝素、华法令、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结合选择性溶栓治疗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30例患者均于治疗后3~5天,下肢肿胀、疼痛明显减轻:1个月后复查彩超,部分再通;2个月后复查彩超全部再通。无严重肺梗死和下肢坏死。结论:下肢DVT形成患者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采用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以更好地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对我院于2008年9月至2011年11月各类骨科手术后出现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预防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本组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甚至消失,疗效满意,均未出现肺、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结论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需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时规范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动静脉插管双路冲击溶栓治疗的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7月间,选择明确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并且无介入溶栓禁忌证患者18例,在介入溶栓治疗前先于下腔静脉植入下腔静脉过滤器,再行患肢髂总动脉置管结合患肢足背静脉用尿激酶冲击溶栓治疗。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18例均成功,其中溶栓治疗效果显著15例,血栓溶解完全,无肺动脉栓塞症及严重出血发生,下肢肿胀症状消失,2例血栓溶解不完全,但下肢肿胀症状明显缓解,1例疗效不明显。结论动脉置管结合静脉双路冲击溶栓治疗DVT作为一项先进的介入溶栓手段,为DVT患者提供了安全、高疗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本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共9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情况。结果:本组96例除2例因外院治疗3个月以上,其余均取得一定疗效。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绝大多数患者会得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重复肾 输尿管畸形1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DVT75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26例对照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清D-二聚体测定用于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寻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警指标。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以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收治入院的265例患者,分别对其进行血清D-二聚体测定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对检查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65名疑似DVT的患者中,出现217例血清D-二聚体阳性,其中193例经超声确诊为DVT,48例D-二聚体阴性的患者均经彩超检查排除DVT。D-二聚体检测用于诊断DVT的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65.75%,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8.94%和100%。全部265例疑似DVT者平均D-二聚体值为(1654.78±872.40)μg/L,彩超证实DVT组平均D-二聚体值为(2305.26±1237.65)μg/L,正常对照组平均D-二聚体值为(137.62±104.72)μg/L。疑似DVT组与彩超证实DVT组相比,D-二聚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彩超证实DVT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二聚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血清D-二聚体测定具有方便、经济、快捷、无创、可动态监测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治疗不及时,50%患者易发展为血栓后综合征,影响生活质量,导致肺栓塞并可危及患者生命。早期诊断对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技术对40例下肢DVT进行超声检测,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显像诊断下肢DVT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结果发生DVT后尽早治疗,主要采用溶栓治疗。结论高危患者手术前后应采用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乔林生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160-161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钠、尿激酶结合血塞通、丹参治疗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17例患者中,基本治愈14例,有效3例,无效者。达到临床治愈时间平均为11.2(7~14d)。3例急性血栓形成,治疗后血管再通。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争取做到早诊断、早期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尿激酶结合血塞通、丹参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因素、诊断、治疗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15例患者均治愈,其中1例出血,1例反复。无肺栓塞及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结论对存在高危因素患者注重预防,低分子肝素、尿激酶和改善循环的中成药对DVT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治疗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泗水县人民医院7例妇科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结果辅助诊断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为最佳。对于DVT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结论术前纠正贫血,术中操作精细,减轻对髂静脉及其属支的刺激,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中  李志群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0):1181-118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方法,对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53例患者,男27例,女2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8例,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右侧下肢受累12例,左侧下肢受累41例。彩超检查均可探及典型声像图特征,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创、实时、安全可靠的特点,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psis,DVT)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率逐年增高。据文献报道,下肢DVT治疗的最佳时间是6~8h,〉8h以后,由于血栓机化、溶栓疗效并不十分满意,血栓形成〉3d,应采用手术取栓。李春恒等认为下肢DVT的早期诊断与否对于临床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院近几年来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诊断为下肢DVT者予以归纳、总结,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DVT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急性肺栓塞(APE)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4例APE合并下肢DVT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抗凝治疗、经导管尿激酶溶栓治疗及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结果 3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肺动脉血栓部分溶解2例,完全溶解32例;下肢DVT部分溶解6例,完全溶解28例。经溶栓治疗后,下腔静脉滤器永久性留置6例,取出28例。4例患者出现血尿,未见合并其他不适反应及合并症。出院后对入选患者进行持续电话随访2~18个月,在此期间未见有再次出现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现象。结论在急性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DVT患者中左侧发病率明显多于右侧,栓塞段及其远端静脉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其二维图像(2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脉冲多普勒(PW)均有明显差异。结论高频彩超可以准确、及时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目前使用最广泛、方便的无创检查手段,为临床医师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评估疗效、判定预后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妇科手术后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 8例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7例患者经抗凝、祛聚、溶栓治疗1个疗程,病情均明显好转,继续口服华法林3-6个月后治愈。1例因早期家属不配合治疗,1周后转上级医院血管外科,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给予抗凝、祛聚治疗好转,2周后取出下腔静脉滤器,继续给予口服华法林6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应高度重视妇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积极做好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外科下肢深静脉置管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有效防治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8例神经外科下肢深静脉置管患者,其中3例并发下肢DVT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偏瘫及长期卧床、下肢长期深静脉置管等是神经外科并发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经抗凝、抗血小板凝集和扩血管等内科综合治疗,均临床治愈。结论神经外科下肢深静脉置管后存在并发DVT的诸多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盆腔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sis.DVT)的发生逐渐增多。由于DVT治疗不当可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影响下肢的功能,少数形成致死性肺栓塞。我们对17例盆腔肿瘤术后DVT的患者实施了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产后DVT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产褥期DVT的形成与其特殊的生理与病理因素有关,如:增大的子宫压迫髂静脉、妊娠期诸多并发症、剖宫产手术等.辅助诊断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为最佳.治疗采用祛聚、抗凝和溶栓等手段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产褥期DVT的病因是多因素的.高危患者应强调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