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杨晓杰  冯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03-204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方法我院采用头孢曲松钠静脉注射进行抗感染治疗的1126例患者,其中18例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18例患者中,12例患者于用药后5min~1h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10例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4例患者于用药后2~24h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1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为呼吸系统,1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为神经系统;2例患者于用药后1~2d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不良反应为心血管系统。结论头孢曲松钠在用药过程中可能造成患者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密切观察和合理用药,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腔科口腔内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与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1日~2012年10月30日期间住院和门诊患者的口腔内局部用药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例口腔内用药不良反应涉及5种药品;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占75%;单项用药占88.57%;85.71%的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3天内;不良反应主要有18种临床表现。结论口腔内用药有局限性,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相对较轻,虽然安全性较高,但应注意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剂患者的完整住院病历,对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不同性别不良反应有差异,男性高于女性(P〈0.05),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和合并用药均对不良反应发生有影响(P〈0.05)。结论应注意双黄连注射剂能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使用左氧氟沙星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20例,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分析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及不良反应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用药剂量主要集中在400 mg/d,用药时间主要为用药过程中发生,临床症状主要为皮肤及附件症状。结论临床应用左氧氟沙星时,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性时间调整用药剂量及方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双黄连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剂患者的完整住院病历,采用logistic回归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 不同性别不良反应有差异,男性高于女性(P<0.05),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和合并用药均对不良反应发生有影响(P<0.05)。结论 应充分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注重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用药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探讨合理用药的对策。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188例患者,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别和药物品质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出优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用药的对策。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用药后临床可见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18种不良反应,其中抗高血压类药物使用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37.77%(71/188),显著高于其他药物使用后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用药后所致的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如果不加以预防和控制会严重降低用药安全性,并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以预防进而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分析泮托拉唑钠在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以及合理应用的措施。方法选取本院使用泮托拉唑钠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72例进行研究,观察分析患者的用药方式、发生的不良反应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症状等。结果所有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较多的时间段为1~7 d,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在20~60岁,其中2例大量用药,12例联合用药,其余均用量相同且固定。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皮肤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损害。结论泮托拉唑钠在临床中运用,如果对患者实施不合理用药,则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在临床中规范化、合理性用药,进而有效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科临床常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儿科接收接受药物治疗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应探讨儿科常见药物合理用药措施。结果所有患儿中共13例患儿出现用药后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1例,肝功能损害3例,皮疹6例,肾脏损伤患儿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其中造成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主要因素与患儿用药途径不同、用药剂量过高以及抗菌药物使用不良具有较大联系。结论临床儿科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途径不同、用药剂量过高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有关,针对性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用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探讨规范临床用药的对策。方法:纳入注射中药注射剂后发生不良反应的96例患者,观察临床表现、一般资料、用药情况,总结不良反应特点,制定规范临床用药的对策。结果: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具有多发性、普遍性、不可预知性、发病部位多样性,最易发生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剂为注射用双黄连。临床应制定严格的中药注射剂质量管理制度,用药前详细评估患者的机体状况,做到针对性、个体化给药,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结论: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规范临床用药,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住院期间发生的西药不良反应患者150例。对用药的类型、方式等进行分析,并对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用药类型方面神经系列药物、抗菌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用药方式方面静脉注射方式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诱发老年人发生西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身体药动学和药理作用两个方面发生变化。结论老年人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多,应在临床上加强用药指导,加强对联合用药的监督,有效地降低老年人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类型及特点,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统计136例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类型及临床特点。结果: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主要类型包括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药品误服和不合理用药,涉及的药品以解热镇痛用药、抗微生物用药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呕吐和肝肾功能异常等。结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药物误服和不合理用药是儿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类型。国家监管部门、企业、医务人员和患儿家长应共同努力,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保障儿童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统计临床正常使用药品治疗疾病后,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与滴注速度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年小现药品不良反应的时间、滴注速度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分析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时间和滴注速度的关系。结果有些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时间无关、与滴注速度有关。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用药时,要合理用药,正确用药,护理人员要规范操作,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要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正确设定药物的滴注速度,加强用药监控,有效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消化内科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降低临床不良反应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2年8月消化内科650例患者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资料,对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研究临床应对措施。结果:所有128例(19.7%)单独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出现药量过大106例(82.8%),抗生素使用不当22例(17.2%);522例(80.3%)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药量过大229例(43.9%),联合药效拮抗184例(35.2%),联合药物抑制32例(6.1%),抗生素使用不当74例(14.2%),重复用药3例(0.6%)。结论:消化内科患者出现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不良反应以药量过大、药效拮抗为主,外加联合药效抑制与重复用药情况,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主张医师加强专业学习,总结临床用药经验,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率,努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孢类抗菌药物合并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集的头孢类抗菌药物合并用药不良反应241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合并用药的药品种类及合并用药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主要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剂、抗病毒类药物、中药注射剂、激素类药物、其他抗菌药物等;头孢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用药前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其他药物使用过程中也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临床使用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合理用药与不良反应相关性的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80例小儿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不合理用药与不良反应关系。结果联合用药占比45.00%,主要临床表现在皮肤及附件反应,占比56.25%,给药方式主要集中在静脉滴注,占比78.75%,不良反应程度主要为轻度,占比47.5%。结论小儿用药不良反应要做好药敏试验,做好合理规范性用药,深入了解药理知识和患儿药物过敏史,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剂患者的完整住院病历,采用logistic回归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性别不良反应有差异,男性高于女性(P〈0.05),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和合并用药均对不良反应发生有影响(P〈0.05)。结论应充分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注重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任海霞 《中国药房》2012,(30):2868-2869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临床不合理用药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总结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3次药品不良反应前后的用药经过,分析药物与不良反应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致不良反应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患者住院期间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3次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可疑药物的应用存在因果关系。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合理用药,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亚平 《中国药房》2007,18(23):1813-1816
目的:重视和了解临床治疗中局部用药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方法:汇总分析1998~2006年国内文献报道的有关局部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文献。结果:局部用药在一般情况下不易出现不良反应,但对过敏体质及对某些药物有特异性过敏的患者,仍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结论:局部用药时,也应警惕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浅谈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方法复习文献资料,主要通过抗生素和药品因素两方面,综述药品不良反应及危害。结果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强医学生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知识培训的方式和方法。方法根据医学生药品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知识与能力的现状,提出提高医学生药品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知识与能力的建议。结果提高医学生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知识和能力,应采取学校理论教学和教学基地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增加理论培训课程与临床实践带教的方法,使医学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知识与能力得到切实提高。结论加强医学生药品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值得医学教学管理者和临床教学基地领导者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