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2009年—2013年就诊的28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0例,对照组为无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6例。分析两组患者24 h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血压变异系数等。结果:两组对比分析,患者的收缩压、脉压、血压变异系数等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结论: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特点有动脉压差增大、血压变异系数降低等,可早期通过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高血压患者血压,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与缺血性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单纯高血压病组和60例高血压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组的老年患者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LVM)和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并行头颅CT检查。结果 单纯高血压组合并缺血性脑卒中10例(16.67%),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合并缺血性脑卒中32例(5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者较单纯性高血压病更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3.
<正>本研究对脑梗死患者出院后应用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情况进行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其二级预防应用阿司匹林影响因素,寻找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阿司匹林用药依从性的解决办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选标准:①所有入选患者均符  相似文献   

4.
由于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处于高压力状态,高血压是脑出血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已被医学界所公认。日本研究显示,动脉硬化的严重程度与高血压有密切相关性,说明高血压病患者易并发缺血性脑卒中。MacMahon等研究发现,脑中风的发生率随血压的增高而增加。而缺血性脑卒中占整个脑卒中的一半以上,表明高血压亦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信息化延续护理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设立延续护理中心,构建出院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管理模型,使用信息化平台对283例出院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监测,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按照8项Morisky量表总分分级标准分为低、中和高用药依从性组3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口服降压药的患者、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的患者、服药频次较高的患者及有较长随访周期的患者具有较高的用药依从性。(2)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药频次、文化程度、随访周期、有无合并高血压是影响接受访问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接受访问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受随访周期时长、文化程度、服药频次及有无合并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可针对以上影响因素进一步开展干预研究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压特点。选取绵阳市中心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624例,按照年龄分为青年(年龄≤44岁)缺血性卒中172例和老年(年龄>60岁)缺血性卒中患者452例。分别在青年组和老年组内按照有无高血压分为合并高血压及非高血压。并测24 h动态血压,分别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生化指标及收集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食特点等流行病学资料。高血压病为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较多,有高血压患者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男性多于女性,血压以夜间升高为主,并具有盐敏感性。青年缺血性卒中有其自身特点,应根据这些特点对缺血性卒中进行研究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左心房(left atrium,LA)大小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18例心房颤动患者,按有无缺血性脑卒中分成两组:A组(单纯房颤组):有房颤无缺血性脑卒中;B组(卒中组):有房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超声心动图指标等,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房颤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A组与B组比较,两组左心房大小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LA水平明显高于A组。左心房大小、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心房增大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给予积极干预,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伴发缺血性脑卒中将患者分为观察组(缺血性脑卒中,共计70例)与对照组(非缺血性脑卒中,共计50例),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46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17例为软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65.71%,软斑块比例为36.95%;对照组中有20例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2例为软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40.0%,软斑块比例为10.0%,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和软斑块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斑块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性的重要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会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需引起临床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高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稳定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中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变化与老年高血压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早期干预、防治老年高血压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69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69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空腹肘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测定血浆中sTM的水平。结果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浆sTM水平比较,实验组(50.21±11.56)ng/mL,对照组(13.26±2.9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按照高血压分级进行t检验,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和3周进行比较,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sTM可作为老年高血压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皮损伤的观察指标,对防治老年高血压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无缝隙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及康复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某院收治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硬币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与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再次中风率与再次住院率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无缝隙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后不仅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更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降低了再次中风、再次住院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对脑卒中发病影响的相关性分析。方法:以2012年卫生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为基础,选择40岁以上既往已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5例为卒中组,随机抽取该地区该项目中查体的40岁以上非缺血性脑卒中人群315例为对照组,分为香兰镇和永安社区两个亚组。评价三个卒中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心脏病等十项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一般情况。数据输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三个卒中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2单因素分析:三个卒中组和对照组十项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有显著性差异(P<0.01)。3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卒中组和对照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明显超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香兰镇卒中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脏病、颈动脉斑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永安社区卒中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外,颈动脉斑块、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明显超重也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2香兰镇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外,心脏病、颈动脉斑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尤为重要;3永安社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外,心脏病、吸烟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病。方法老年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120例患者,观察缺血性及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比例为5.29:1。结论高血压机餐后三酰甘油升高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348例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了348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指标与360例非进展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指标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糖、血脂和纤维蛋白原指标也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郝羽 《临床医药实践》2011,20(10):723-72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比进行对比研究,收集病例和对照各206例,调查研究对象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环境因素等资料,采用SP SS 13.0统计软件对研究因素进行L og 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体育锻炼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性因素,OR值为0.116;高血压、高血糖、体重指数(BM I)和吸烟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392,2.768,3.568,4.826。结论:及时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原发病,积极控制体重和吸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控制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我医院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访谈形式,收集因IS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出院1年来二级预防用药情况。结果 81例我院IS患者中,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药的依从性分别为72.8%、49.3%,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降压、降糖药依从性分别为77.6%、70.6%。结论 IS患者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降脂、降压、降糖药物的应用都未达标,其中降脂药依从性依从性最差。医疗付费方式是影响我院IS患者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微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续性收治的21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和实验室及影像学数据,CMBs的诊断采用MRI 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检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测定尿酸和脑微出血的独立相关性.结果 94例(44.3%)患者发现存在CMBs.与未出现CMBs患者相比,发生CMBs的患者平均年龄更大、尿酸值更高,合并高血压病、既往脑卒中病史、WMLs分级及高总胆固醇几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尿酸水平第1分位数组相比,尿酸水平第4分位数组的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以及心脏疾病及发生CMBs的几率更大、体重指数更高(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脑卒中病史、SBP、DBP、WMLs分级和尿酸与CMBs的发生有关(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尿酸、WMLs分级、脑卒中病史、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均为CMB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且尿酸水平的OR值显著高于其他指标(P<0.05).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MBs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中山市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分型的亚型分布,为脑卒中预防、治疗方法的选择、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CISS分型对中山市人民医院133例出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及发病机制分型.结果 中山市人民医院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占62.4%,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是主要病因,与其他病因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发病机制中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占50.6%,为主要发病机制,与其他发病机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动脉粥样硬化依然是最主要的病因,其次为穿支动脉疾病,心源性并不少见.以载体动脉阻塞穿支动脉为主要的发病机制.高血压、吸烟、高血脂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需重视加强高血压病管理及注意筛查糖尿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探讨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疗效,对比患者术前及出院时的NIHSS评分,评估预后情况。结果 35例患者中24例成功获得血管再通;出院时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90 d,有16例患者达到良好临床预后。结论机械取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的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7,(8):154-156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8月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出院后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出院前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出院前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