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出台,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及时发现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以引起临床对安全用药的重视,将有利于提高医疗水平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医疗费用。笔者对我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以来,收集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引起ADR的药物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资料来源与方法笔者对我院收集的65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最新ADR报表逐项登记患者年龄、性别、ADR发生时间、引起ADR的药物及主要症状、可能引起ADR的合并用药,…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60年代沙利度胺事件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对人类的危害日益为人们重视。显然,在医疗过程中,注意收集不良反应并分析其原因以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有利于提高医疗水平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医药费用。我院自2000年开始收集和统计不良反应,现对2004年收集到的115例不良反应作一回顾性分析,为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院219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自60年代沙利度胺事件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对人类的危害日益为人们重视.显然,在日常医疗活动中发现以往未能发现的ADR及其临床表现及时报告,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以引起临床医师注意,有利于提高医疗水平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医药费用.对ADR的收集、鉴别和分析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我院自80年代中期开展ADR监测工作,1998年12月上海市ADR监察中心在我院挂牌,进一步推动了ADR监测工作的开展.下面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1年4月收到的ADR报告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对我院药物不良反应中心2010年收集的680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1]。旨在了解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医护人员防范药物不良反应提供参考;同时发现在基层ADR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ADR的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药物在对人类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ADR)事件,使病人的身体和精神受到一定的危害。ADR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自2003年12月徐州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成立以来,开展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培训,建立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全市有多家医疗机构参与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为了更好地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对一个时间段,即2004年徐州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ADR病例155份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根据2004年徐州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的ADR报告表158…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到的206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2年的ADR报告共涉及88个品种,较严重ADR48例,死亡1例。引起ADR前5位的药物分类依次为抗微生物药物、中药注射剂、大输液、循环系统用药及解热镇痛类药。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损害。结论重视并加强ADR监测与报告,定期分析报告数据,为临床及时提供合理用药信息,可减少和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2010年基本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锡亮  修佳 《中国药房》2011,(44):4190-4191
目的:为临床合理、安全应用基本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郑州市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各级医疗单位、经营企业上报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特点和一般规律。结果:2010年ADR监测中心收集到完整报告共计10252份,其中国家基本药物所致ADR报告共计3021份(占29.47%);注射剂及静脉滴注最易引发ADR,各占62.31%、51.53%。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随着基本药物的推广使用,尤其应加强基本药物注射剂及静脉滴注给药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8.
杨句容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650-3651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与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AD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58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ADR病例报告中涉及28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曲松钠(37例),青霉素(20例)和头孢噻肟钠(12例).A型不良反应33例,B型不良反应125例,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居多(115例).反应程度绝大多数为轻、中度反应,重度反应7例,无死亡病例报告.结论:应加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理使用,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监测制度在我国的不断规范,ADR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带来的危害亦受到普遍重视。在临床上对ADR的临床表现及时报告,并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达到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降低医疗费用。本文就我院2005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45例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院收集的不良反应(ADR)报告中,头孢菌素类位居第一。现将我院2006—2010年间头孢菌素类药物导致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0年ADR报告,对其中由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的ADR报告共43例,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以卫生部ADR监测中心制定的因果关系标准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我院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与药物的关系,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收集的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抗微生物药和循环系统用药是引起ADR高发的药物种类。结论ADR的发生率与抗微生物药的滥用有关,临床医师应合理使用,以减少ADR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本院2008年1月1日~2010年8月28日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了解本院2008~2010年ADR报告情况,探讨ADR的发生及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0年8月ADR报告,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年1月1日~2010年8月28日共收到报告126份,引起ADR的主要药物为抗菌药,占总报告数的65.87%,其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抗菌药的46.03%;中成药占总报告数的7.94%。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症状。用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点滴和口服。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上半年厦门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2006年上半年药品不良反应报表412份,对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评价。涉及ADR药物256种,报告例次572次。1资料来源收集2006年1~6月我市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病例419份,其中省ADR监测中心未评价7份,合格共有412份。其中单一药物305份,含怀疑两种或两种以上、并用药品有107份,涉及药品256种。按患者性别、年龄、报告类型、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系统分类和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如下。2结果2.1报告单位情况及ADR报告级别412份ADR报表中,市级医院7家共上报284份,占总数的68.93%;报告人职业分布为: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我院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 对我院自2006年9月至2007年10月收集的81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ADR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中药注射剂、静脉注射给药、患者年龄有较大关系;ADR中,过敏反应居多,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损害43.21%。结论 应注意抗感染药物、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并加强ADR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5.
2009—2011年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确保医院安全用药的重要措施。我院2004年建立ADR监测中心,现就我院2009-2011年收集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60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某县各医疗单位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集到的60例小儿ADR报告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60例ADR中男性多于女性;1~6岁患者比例最高占60.0%;静脉给药引发ADR占80.0%;中药制剂所致ADR居多,占45.0%。ADR的主要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50.0%。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24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2010年5月收集并上报的240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中抗菌药物居首位(47.92%),中药制剂居第2位(20.42%);不良反应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胃肠道损害。结论:我们必须加强对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ADR观察,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对医院2013年1~12月收集的31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人群发生的ADR为98例(占31.41%);静脉给药引起的ADR255例(占81.73%);引起ADR的药品共15类115种,抗菌药物居首位,为137例(占43.91%);ADR类型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21例,占38.78%);严重ADR 27例,占8.65%。结论临床重视和加强ADR的监测工作,能有效的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药物在正常剂量和正确用法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或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1] .随着国家ADR报告制度的实行,ADR的报道在逐年增加,为了解我院门诊ADR发生情况,探讨ADR诱因,促进合理用药,现对2004年收集的门诊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唐荣  孟祥林  刘佳  梁鹦 《中国药业》2014,(13):46-48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并预防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方法将医院2013年收集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应用Office 2007 Excel软件。结果 ADR的常发人群为老年人;药物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皮肤及附件损害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结论临床、护理及药学人员应加大配合力度进行ADR报告的收集工作,且工作重点在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引起ADR的根本原因,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