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右旋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与单用罗哌卡因对骶管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18~5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择期行混合痔内扎外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用罗哌卡因组(A组)扣右旋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B组)各30例.A组患者经骶管使用0.375%罗哌卡因25 mL,B组使用0.375%罗哌卡因25 mL复合右旋美托咪定1 μg/kgn记录两组麻醉给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手术开始时间、感觉运动恢复时间、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结果B组麻醉起效时间较A组显著缩短(P<0.05),感觉恢复时问较A组显著延长(P<0.05),患者满意度较A组高(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骶管阻滞可缩短局部麻醉药起效时闻,延长其作用时间,可取得良好术后镇痛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小儿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择期腹股沟斜疝修补手术的患儿80例,ASAⅠ~Ⅱ级,年龄1~6岁,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150%。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骶管阻滞时仅使用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骶管阻滞时使用罗哌卡因和右美托咪定1μg·kg-1的混合液,局麻药的容量均为1 m L·kg~(-1)。罗哌卡因的初始浓度为0.2%,相邻浓度比值为1.2,根据阻滞是否有效决定下一例浓度。采用Dixon-Massey序贯法计算罗哌卡因小儿骶管阻滞EC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对照组罗哌卡因小儿骶管阻滞EC50为0.171%(95%CI:0.165%~0.178%),右美托咪定组为0.133%(95%CI:0.124%~0.148%),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混合使用右美托咪定1μg·kg-1能明显降低小儿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EC50。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中低位硬膜外麻醉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中低位硬膜外麻醉临床效果,分析两种不同给药途径的优劣点,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某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行中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组)、B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组)、C组(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组)。由专门的麻醉医师实施临床麻醉,监测记录患者麻醉实施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和感觉阻滞时间。于硬膜外给药后30 min时记录改良Bromage分级、Ramsay镇静评分。结果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好于其他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其他两组,VAS评分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能够提高镇痛效果,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入室后选择肌间沟入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待寻找到异感后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仅应用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结果 (1)在T1、T2、T3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MAP低于对照组,HR明显慢于对照组(P〈0.01)。(2)在T1、T2、T3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OA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显著缩短了局麻药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延长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增强了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同时无明显的呼吸抑制作用,使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时罗哌卡因溶液中复合微量右美托咪啶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进行下肢手术的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和对照组各41例。麻醉方法:观察1组患者15mL0.75%罗哌卡因和2μg右美托咪啶;观察2组患者15mL0.75%罗哌卡因和4μg右美托咪啶;观察3组患者15mLO.75%罗哌卡因和8μg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患者15mL0.75%罗哌卡因和1mL生理盐水。结果四组患者的血压从麻醉起效后均逐渐下降,并且观察3组患者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2组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明显高于其他组患者(P〈0.05)。结论微量右美托咪啶可以有效的增强罗哌卡因溶液的硬膜外麻醉效果,最佳用量为4μg。  相似文献   

6.
张恩军 《江西医药》2014,(5):449-45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45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对照组(C组)。D组以0.37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1μg/kg共20ml,C组以0.375%罗哌卡因20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30min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OAA/S及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C组比较,D组T1-T3时HR、MAP降低,OA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升高,麻醉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延长,患者满意度升高(P〈0.05),心动过缓、恶心及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较单纯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显著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镇静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会阴肛门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会阴肛门成形术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患儿给予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 μg/kg(泵注时间大于10 min),Ramsay评分3~4分时左侧卧位下骶管穿刺注入0.2%罗哌卡因1 mL/kg,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2~1 μg/(kg·h)维持Ramsay评分3~4分。C组患儿静脉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左侧卧位下骶管穿刺,成功后注入0.2%罗哌卡因1 mL//kg。记录2组患儿入手术室时(T0)、手术开始时(T1)、肛周固定时(T2)、手术结束时(T3)、出手术室时(T4)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手术室内低氧血症发生情况,术中、苏醒期及麻醉复苏室(PACU)停留期间呼吸抑制、呼吸暂停、呛咳、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及骶管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相比,D组T1、T2、T3、T4时心率降低,平均动脉压升高,T2、T3时血氧饱和度降低(P<0.05)。D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与C组相比,D组苏醒期间呼吸抑制/暂停、呛咳、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及PACU停留期间呼吸抑制/暂停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镇静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会阴肛门成形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患者神经阻滞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接受上肢手术患者6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应用信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应用罗哌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试验组30例,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麻醉方案,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成功后感觉及运动神经起效时间及阻滞时间情况。结果实验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提高臂丛神经麻醉起效时间,并延长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临床麻醉效果优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儿骶管内复合右美托咪定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40例6个月~6岁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静脉麻醉后利多卡因6 mg/kg,罗哌卡因2 mg/kg,容量0.75 m L/kg行骶管阻滞:A组局麻药中不加其他药,B组局麻药中加入右美托咪定2μg/kg。采用FLACC疼痛评分表进行评分,记录镇痛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B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2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6 mg/kg,罗哌卡因2 mg/kg,容量0.75 m L/kg行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好,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关节腔内给予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n=30):罗哌卡因组(R组)给予0.25%罗哌卡因19 mL+1 mL生理盐水;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给予0.25%罗哌卡因19 mL+1 mL右美托咪定(100 mg)。记录患者术后VAS评分,以及术毕至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术后24 h镇痛药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8 h,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罗哌卡因组(R组);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明显长于罗哌卡因组(R组);术后24 h镇痛药芬太尼用量,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明显少于罗哌卡因组(R组);不良反应两组无区别。结论:关节腔内给予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可提供膝关节镜术后良好镇痛,延长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减少术后24 h镇痛药芬太尼用量并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椎旁阻滞在开胸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开胸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例。对照组诱导前椎旁给药及术后镇痛仅用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剂量1组(Dex1组)、右美托咪定剂量2组(Dex2组)、右美托咪定剂量3组(Dex3组)诱导前椎旁给予0.35%罗哌卡因0.3 mL·kg~(-1)和右美托咪定1μg·kg~(-1),术后椎旁患者自控镇痛(PCA)使用0.2%罗哌卡因和右美托咪定1、2、4μg·kg~(-1)。必要时静脉给予地佐辛,维持术后48 h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3分。记录各组阻滞后30 min,术后24 h,PCA结束后12、24 h的感觉阻滞节段数;术后48 h内PCA按压次数及地佐辛用量。比较各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阻滞后30 min及术后24 h Dex1组、Dex2组、Dex3组感觉阻滞节段数多于对照组(P<0.05);PCA结束后12、24 h,Dex2组与Dex3组感觉阻滞节段数多于Dex1组及对照组(P<0.05)。Dex2组与Dex3组术后PCA按压次数及地佐辛用量少于Dex1组及对照组(P<0.05)。Dex2组与Dex3组各时点感觉阻滞节段数、术后PCA按压次数及地佐辛用量无显著差异(P>0.05)。Dex3组心动过缓、嗜睡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椎旁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可增加阻滞范围,增强镇痛效果,其中右美托咪定2μg·kg~(-1)混合罗哌卡因术后持续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对缓解止血带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78例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的断指再植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39例.两组均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40μg右美托咪定,观察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100μg右美托咪定,并均应用止血带压迫2h,统计两组在止血带压迫2h时止血带疼痛程度,并记录两组止血带耐受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止血带压迫2h时疼痛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带耐受率(92.31%)高于对照组(64.10%),窦性心动过缓、高血压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100μg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可有效缓解患者止血带疼痛,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石君 《上海医药》2014,(21):37-38,45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连续静脉泵入联合罗哌卡因治疗顽固性晚期癌痛的疗效。方法:将98例顽固性晚期癌痛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选用盐酸右美托咪定连续静脉泵入联合罗哌卡因镇痛,对照组选用单纯盐酸右美托咪定连续静脉泵入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在给药后的镇痛效果及满意度,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2%和8.16%(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3%( 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连续静脉泵入联合罗哌卡因对顽固性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进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132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实验组,n=66)与罗哌卡因组(对照组,n=66)。实验组注射含有右美托咪定1μg/kg的30mL 0.4%罗哌卡因。对照组注射30mL 0.4%罗哌卡因。记录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与MMSE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期间患者的麻醉恢复室的停留时间与喉罩拔除时间,采用FLACC疼痛评估量表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以RASS量表评价患者的躁动发生情况。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身高、ASA分级、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性别、体重、MMSE评分、手术时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麻醉恢复室期间,实验组苏醒期躁动(EA)发生率显著降低,镇痛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进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以使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儿童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径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拇长屈肌腱腱鞘炎松解术1~3岁患儿10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臂丛神经阻滞药物:C组采用0.25%罗哌卡因,D1组采用0.2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75μg/kg, D2组采用0.2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0μg/kg, D3组采用0.2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25μg/kg。记录麻醉诱导前(T0)、切皮(T1)、松解肌腱(T2)、缝皮结束(T3)和包扎完毕(T4)时的HR、RR、SpO2和MAP,记录手术时间以及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观察神经阻滞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相比,四组T1~T4时HR、RR和MAP降低,SpO2升高(P<0.05);D3组T1时HR低于T2~T4时(P<0.05),且低于其余三组(P<0.05)。与C组相比,D1组、D2组和D3组麻醉起效时间缩短,感觉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延长(P<0.05)。四组间手术时间、神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硬膜外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行骨科下肢手术的患者,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分为A,B 和C 3组各20例。A组:0.25%罗哌卡因150 ml;B组:0.15%罗哌卡因150 ml;C组:右美托咪定1.0 mg/kg+0.15%罗哌卡因150 ml。观察患者术后4、12、24、48 h VAS镇痛、镇静以及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记录术后24 h运动阻滞程度和术后恶心、呕吐、尿储留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 h组间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24和48 h A组和C组VAS疼痛评分低于B组(P<0.05);术后运动阻滞程度评分A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0.15%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疗效好,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局麻药引起的下肢神经麻木,运动障碍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王崇  张乐  王琰 《安徽医药》2023,27(8):1672-1675
目的 分析喉罩全麻复合右美托咪定及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小儿隐匿性阴茎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行小儿隐匿性阴茎手术病儿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喉罩全麻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观察组给予喉罩全麻复合右美托咪定及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病儿手术情况和麻醉药用量;比较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即刻(T2),术中15 min(T3),术毕时(T4)病儿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情况;比较术后即刻(T1’)、术后30 min(T2’)、术后60 min(T3’)儿科临床镇静评分系统(Ramsay)镇静评分和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量表(CHEOPS)镇痛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25±9.56)min比(42.05±10.25)min,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足月单胎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右美托咪定组采用0.1%罗哌卡因+0.5μg·m L-1右美托咪定100 m L硬膜外分娩镇痛,舒芬太尼组采用0.1%罗哌卡因+0.5μg·m L-1舒芬太尼100 m L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各组产妇镇痛效果、产程时间、生命体征,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等。结果两组产妇产程时间、Bromage评分及分娩方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产妇镇痛后疼痛VAS评分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右美托咪定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氧分压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但两组血氧分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优于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且不影响产程,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盐酸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择期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依托咪酯组(A组)和氯胺酮组(B组)。A组给予0.25%盐酸罗哌卡因1ml/kg骶管阻滞复合依托咪酯3mg/(kg·h)静脉麻醉。 B组给予氯胺酮组0.5~1.5mg/(kg·h)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儿在麻醉前、术中探查时、收缩压(SBP)、心率(HR)的变化,术后并发症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术后烦躁的发生率和术毕苏醒时间。结果:B组在术中探查时SBP、HR明显高于A组(P<0.01),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术后烦躁哭闹发生率高于A组(P<0.05),术毕苏醒时间明显比A组延长(P<0.05)。结论:盐酸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依托咪酯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是一种镇痛好、循环稳定、苏醒快、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经肌间沟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6例行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经肌间沟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复合右美托咪啶.对比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以及对麻醉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8.70%)以及对麻醉的满意度(95.65%)均优于对照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34.78%)以及对麻醉的满意度(69.5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经肌间沟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