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李益明  凡进  刘玉文  龙浩  余利鹏  殷国勇 《江苏医药》2013,39(13):1517-1519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对腰椎后凸Cobb角的影响。方法 47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分为椎间融合植入Cage组(A组,36例)和后外侧植骨融合组(B组,11例)。在侧位X线片上,按病变节段分别计算两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后凸Cobb角度及其差值。结果 A、B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不同病变节段的Cobb角度均大于术前(P<0.01);A组L4-L5和L5-S1的Cobb角度差值均大于B组[(3.86±2.11)度vs.(1.29±0.92)度和(3.72±2.08)度vs.(0.73±0.22)度](P<0.01)。结论椎间融合和椎体后外侧融合两种术式都能有效改善腰椎退行性病变时腰椎后凸Cobb角;椎间融合术式增大Cobb角和维持腰椎前凸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三种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9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组35例(A组)、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组32例(B组)、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组29例(C组),分别采用Suk标准及Nakai评分方法来分别判断临床疗效及骨性融合,并进行比较.结果 Nakai评分下A、B、C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2.9%、81.3%、79.3%(P>0.05),Suk标准评判下融合率分别为71.5%、91.8%、89.0%,B、C组的椎间隙高度要优于A组(P<0.05).结论 三组近中期随访疗效未见明显差异,但前路及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法在椎间隙高度维持及融合率优于后外侧植骨融合法,但腰椎滑脱症的病因和症状呈多样化,宜具体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后路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将9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A组(椎间植骨组157例和B组(横突间植骨组)39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好转率比较,差异尢统计学意义,两组骨融合情况比较,A组的融合率显著高于B组。结论: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均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术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融合率明显高于横突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单纯腰椎滑脱症11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狭部不连2例。结果 术后经6。12个月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92.3%(优80.8%,良11.5%),植骨融合率96%,短时神经功能障碍1例。结论 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下腰椎不稳或滑脱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经颈椎前路Cage植骨融合术与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4例,应用经颈椎前路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应用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前后JOA评分、术中情况、椎间融合率、术后症状缓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的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颈前路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症状缓解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故其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举 《中国医药指南》2012,(32):256-257
目的探究后外侧融合(PLF)与后路椎间融合(PLIF)两种椎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近年11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PLF(PLF组)50例,行PLIF(PLIF组)6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植骨融合及椎间隙高度改善情况。结果两组临床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LIF组骨融合率及椎间隙高度的改善均优于PLF组(P<0.05)。结论 PLIF骨融合率及椎间隙高度改善优于PLF,PLF更容易出现断钉,但临床上我们应根据腰椎滑脱症患者具体病情做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自体椎板棘突碎骨植骨与髂骨植骨在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33例)和对照组自体髂骨椎间组(B组,30例),研究组采用了腰椎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椎板棘突碎骨植骨融合术,而对照组采用了腰椎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髂骨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临床疗效、术前和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并于术前、术后3、6、12个月测定JOA(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评分。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1.5±3.2)个月,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椎间隙高度丢失(1.2±0.4)mm,B组椎间隙高度丢失(2.4±0.5)mm,两组椎间隙高度丢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组融合率为97.3%,B组融合率为98.4%,两组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之间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回收骨回植的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术可作为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优化方法,较取髂骨快植入法创伤小,简单,经济。  相似文献   

8.
吴建明  王卫国 《江西医药》2014,(11):1220-1221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9例下腰椎不稳症患者采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采用下腰痛JOA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评分,采用Macnab评分对患者术后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X线平片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JOA评分较高,与术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改善的总有效率为100%,Macnab评分的优良率为89.8%。所有患者在5-9个月内发生了骨性融合,且未发生钉棒折断、松动。结论脊柱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罗海茂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482+1484-1482,1484
目的 探讨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在腰椎滑脱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入院治疗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腰椎融合方式为标准分成后外侧植骨组(A)48例,椎间植骨组(B)44例,对骨融合率、卧床时间、椎间隙高度等方面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在骨融合率方面:A组骨融合率为56.5%,B组骨融合率为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卧床时间方面:B组卧床时间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椎间隙高度方面,B组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较之后外侧植骨融合率更高,椎间高度维持更好,卧床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后路椎体间隙颗粒骨打压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6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加椎体间隙颗粒骨打压植骨融合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手术前及随访时的椎间融合情况,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及疗效评价。结果获骨性融合59例(91.8%),融合失败行翻修手术2例(3.3%)。术后随访患者椎体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复位。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椎屈伸活动度均有显著改善。结论采用后路椎体间隙颗粒骨打压植骨可以提高植骨融合率,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后方韧带复合体(PLC)回植椎管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胸、腰椎椎管内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LC回植椎管成形术25例(A组),全椎板切除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20例(B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术中出血量少[(205.7±55.1)mLvs.(506.6±187.8)mL],术后引流量少[(136.0±31.6)mLvs.(211.0±26.5)mL](P<0.05).两组术后7 d和末次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A组ODI评分低于B组[(20.2±2.4)分vs.(22.9±2.9)分](P<0.05).A组发生脑脊液漏3例;B组发生脑脊液漏5例,其中合并感染3例.结论 PLC回植椎管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管内原发性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全椎板切除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比较,有利于远期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手术,行椎管彻底减压,利用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取三面带皮质骨的髂骨行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36例。结果复位满意率为91.7%,椎体间高度恢复正常,术后平均改善率(JOA评分)为85.3%,临床疗效优良率(Asher疗效评定)为94.4%,所有患者获骨性愈合,未见假关节形成及断钉等。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应用经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患有腰椎滑脱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8例患有腰椎滑脱症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经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腰椎滑脱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时间和腰椎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经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患有腰椎滑脱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有限减压手术与扩大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将94例75周岁以上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5例采用单纯有限减压手术,B组49例采用扩大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系统于术后3个月评定临床疗效.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2组疼痛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2组病例均手术顺利,无手术期间及住院期间死亡,A组并发症发生率4.4%,B组并发症发生率10.21%,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较A组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多,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晚,住院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优良率80.00%,B组79.59%,2组术后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3个月患者腰腿痛均较治疗前减轻,VAS评分下降,生活能力提高,功能障碍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术后6个月及1年,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VAS及ODI功能障碍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限减压手术对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安全性高、术后疗效确切的优点,对无需过多劳动的高龄患者能够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融合节段曲度及并发症等方面分析评价钛网植骨与取自体髂骨块植骨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83例,其中应用钛网植骨(A组)40例,取自体髂骨块植骨(B组)43例。所有病例在术后第1天、4周、12周、6个月和12个月时摄X线片,测量椎间高度及融合节段曲度(Cobb角),了解植骨融合情况及内固定物状态。使用JO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平均随访13.5个月(1218个月)。所有病例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临床疗效(改善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在术后6个月、12个月时植骨融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椎间高度丢失、融合节段曲度(Cobb角)变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2例患者发生钛网下陷。B组2例患者发生髂骨取骨区血肿;1例患者发生取骨区疼痛。结论在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方面采用钛网植骨与取自体髂骨块植骨相比无明显差异,而在维持椎间高度及融合节段曲度方面钛网植骨优于取自体髂骨块植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椎间盘摘除联合外侧融合术治疗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腰椎有无失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100例术前无腰椎失稳、退变性滑脱,研究组患者100例合并腰椎失稳、退变性滑脱或椎管狭窄,对照组给予患者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椎间盘摘除联合外侧融合术治疗,应用JOA、ODI、LBOS、VAS评分表进行评分并记录手术优良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JOA、ODI、LBOS、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优良率为88%高于对照组的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根据病情不同给予针对性治疗,椎间盘摘除联合外侧融合术可改善椎间盘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老年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患者47例均施行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情况,随访复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10~245(121.0±30.1)min;失血量278~1200(415±75.2)ml。单纯硬脊膜撕裂2例,术中给予修补。术后卧床期间并发肺部感染1例,给予治疗后痊愈。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21.5±9.8)月,术后1年X线片显示47例滑脱复位满意,Ⅰ度滑脱者8例复位达100%(8/8),Ⅱ度滑脱者33例复位达90.9%(30/33),Ⅲ度滑脱者6例复位达66.7%(4/6)。47例中钉棒系统位置满意,Cage无下沉及移位。椎旁植骨融合中,有3例不融合。术前JOA评分8~15(12.3±2.6)分;术后JOA评分19~26(23.1±3.2)分;改善率57%~84%,平均改善率(71.3±6.8)%。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横突间植骨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 scoliosis, DS)采用经后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对腰椎功能、Cobb角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DS患者49例,患者均接受经后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腰椎功能、Cobb角及疼痛程度。结果 术后6个月经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评分(21.19±1.43)分,比手术前显著增高(P<0.05),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20.51±2.06)分,比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患者侧凸Cobb角及后突Cobb角分别为(16.45±4.57)°及(18.36±4.57)°,比手术前显著减少(P<0.05);手术前患者VAS评分为(7.78±1.25)分,术后6个月VAS评分为(2.01±0.31)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自体棘突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在椎弓根钉复位后,应用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自体棘突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32例。结果于术后1年及2年复查。本组获得随访26例。随访期间未发现融合器下沉、移位、脱出或假关节形成等。未发生椎弓根钉断裂、脱出等。均获得骨性融合。按邱海航等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19例,良7例。结论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自体棘突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腰椎间盘突出伴有腰椎不稳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有腰椎不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全椎板切除术+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合并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29.7±10.5)h短于对照组的(91.6±17.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4%明显低于对照组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选择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伴有腰椎不稳患者进行治疗,表现出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对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以及术后能够快速恢复等系列的优点,最终显著改善合并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