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血浆心钠素 (ANP)、内皮素 (ET)的动态变化及在脑血管痉挛 (CVS)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39例 SAH患者、34例健康对照者 ,采用放射免疫技术 ,测定血浆 ANP、ET含量。结果 :在 SAH的不同时期 ,ANP、ET呈动态变化 ,且二者呈正相关。SAH合并 CVS组 ANP、ET与正常对照组及未合并CVS组比较显著升高 (P<0 .0 1)。结论 :血浆 ANP、ET含量的测定 ,可作为评估 SAH后 CVS的发生程度与预后的参考指标 ,为 SAH后 CVS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本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32例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血浆和脑脊液(CSF)内皮素(ET)的含量,并与35例正常人和35例脑梗塞病人对照。结果发现:SAH 急性期患者血浆、CSF 中的 ET 含量明显升高(P<0.01),尤其是伴有脑血管痉挛者(CVS)升高显著(P<0.05)。说明内皮素在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今后寻找有效的 ET 转化酶抑制剂及特异性 ET 受体阻制剂,治疗 SAH 后 CVS 提供新的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之一,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 CVS)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防治脑血管痉挛及其继发的脑水肿、脑损害至关重要.已证实,血管活性物质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含量变化在脑血管痉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2],,CVS继发的脑水肿、Na 、K 、Ca2 异常导致的继发性损害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实践表明,30~35℃的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目前有关亚低温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资料很少,有研究显示这一疗法对治疗CVS是有效的.故本实验通过亚低温治疗SAH后急性CVS模型后测定NO和ET含量,并测量基底动脉的内径以及脑水肿程度、脑组织中Na 、K 、Ca2 含量,目的在于寻找防治SAH后CVS的有效措施并且探讨亚低温治疗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SAH后亚低温治疗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田有军  李耀金 《河北医药》2013,35(15):2346-2347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SAH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SAH后CVS的发生率为31.6%~66.1%,是SAH患者病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SAH发生后防治CVS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脑血管发生病变而致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进而引起剧烈头痛甚至意识障碍为SAH的临床表现[1],当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环绕于脑血管周围,脑血管受到氧化血红蛋白、血管内皮素等刺激而产  相似文献   

5.
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作用,探讨尼莫地平防治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作用机制。方法将SAH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不同时期血浆中ET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SAH对照组于用药前及用药7d、14d和4周血浆ET含量分别为(66.56±17.86)、(58.65±12.64)、(54.65±9.56)、(55.12±9.86)pg.ml-1;治疗组用药前及用药7d、14d和4周血浆ET含量分别为(65.68±16.09)、(48.30±14.47)、(42.76±12.54)、(44.52±10.52)pg.ml-1,与SAH对照组用药后同期比较,血浆ET含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用药不同时期血浆ET含量明显低于用药前水平(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明显降低SAH增高的血浆ET水平,从而预防和治疗SAH后CVS,保障脑组织的血液供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 采集35例SAH患者脑脊液标本,采集时间为入院后第1~3、7~9、13~15天,采用放免法检测脑脊液中内皮素1(ET-1)浓度.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结果 出血后第3天脑脊液中ET-1浓度即有明显升高,在出血后第7天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血管痉挛患者ET-1浓度明显高于未痉挛者.结论 SAH患者脑脊液中ET-1浓度的升高参与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其含量与病情演变、脑血管痉挛(CVS)程度有关,并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研究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重要并发症,其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不太一致。国外文献普遍认为,CVS以及继发的脑缺血改变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有作者报道,血管造影可发现70%的SAH患者出现CVS,而30%的患者继发缺血性脑损害。但从国内报道看,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CVS)和脑梗塞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防治CVS是治疗SAH的关键问题。SAH后CVS的发生率约50%,发生时间多在1~14d。近年来对尼莫地平治疗CVS报道较多,但山莨菪碱(654—2)治疗SAH后的CVS报道甚少。现将我们应用654—2与尼莫地平治疗SAH后的CVS的疗效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氟桂利嗪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作用,探讨盐酸氟桂利嗪防治SAH后脑血管痉挛(CVS)作用机制.方法:将SAH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SAH对照组24例,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治疗组不同时期血浆中ET含量,并与SAH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27例)比较.结果:SAH对照组于用药前及用药7,14 d和4周血浆ET含量分别为(68.38±15.42),(60.45±11.34),(56.83±9.31),(55.25±8.23) pg&#8226;mL 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2.12±6.35) pg&#8226;mL 1(P<0.01,P<0.05);治疗组用药前及用药7,14 d和4周血浆ET含量分别为(66.72±17.21),(42.30±13.43),(46.52±10.35),(48.31±9.16) pg&#8226;mL 1,与SAH对照组用药后同期比较,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组用药不同时期血浆ET含量明显低于用药前(P<0.01).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能明显降低SAH增高的血浆ET水平,从而预防和治疗SAH后CVS,保障脑组织的血液供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脊液和血浆中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62例SAH患者分成缬沙坦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病情况并了解脑脊液和血浆内皮素、CGRP含量的改变。结果缬沙坦组症状缓解较快,CVS发病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1周时缬沙坦组脑脊液、血浆内皮素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GR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周时2组脑脊液、血浆内皮素、CGRP含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能减少SAH患者CVS的发生,可能是通过阻止脑脊液和血浆内皮素含量升高及CGRP含量降低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患者术后1~2周开始行膀胱灌注.治疗组用30 mg THP加入5%葡萄糖溶液40 mL,对照组用30 mg丝裂霉素(MMC)加入0.9%氯化钠溶液40 mL中充分溶解.常规消毒后,置导尿管入膀胱,排空尿液后注入灌注液.治疗组又分为两亚组,一组为保留药物30 min,另一组为保留药物60 min.对照组保留药物60 min.结果:治疗组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率为16.1%,明显低于对照组33.3%(P<0.01),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THP两亚组之间疗效及副作用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疗效比MMC好,副作用相似,疗效和副作用与保留时间的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方法:应用脑底动脉环血管内穿刺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SO组)、SAH组和SAH L-Arg组。动态检测24h内项叶皮层局部脑血流量(rCBF),测量基底动脉(BA)管径,并测定不同时点脑组织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假手术组对各项指标无显著影响。SAH组术后rCBF迅速降低,并持续24h;SAH后BA管径明显缩小;脑组织ET-1含量逐渐增加。与SAH组比较,SAH L—Arg组rCBF下降的速度减慢、程度减轻,BA管径缩小的程度减轻,脑组织ET—l含量增加的幅度减小。结论:L-Arg通过增加NO产生、抑制ET—1生成而缓解SAH后CV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新型内皮素受体拮抗剂CPU0 2 1 4与正常大鼠心肌内皮素 (ET)受体结合特点 ,对血管收缩的拮抗作用及对高血压大鼠血压的降低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配体竞争抑制结合法和ET 1引起的胸主动脉环收缩法分别研究CPU0 2 1 4与正常大鼠心肌ET受体结合的特性和对血管收缩功能的拮抗作用 ;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观察注射醋酸脱氧皮质酮 (DO CA)和饮用盐水造成的高血压模型大鼠的心肌ET受体的改变及其股动脉平均动脉压的变化 ,研究CPU0 2 1 4的降压作用。结果 CPU0 2 1 4在正常心肌膜上竞争性结合1 2 5I ET1 ,其IC50 为1 6nmol·L-1 ;抑制ET 1所致胸主动脉环收缩。DOCA 盐型高血压大鼠表现内皮素受体的Bmax值和Kd 值升高 ;CPU0 2 1 4使清醒高血压大鼠的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 ,在 6 0~ 90min时最为明显。结论 CPU0 2 1 4在正常大鼠竞争结合内皮素受体、拮抗血管收缩 ,在内皮素异常高血压大鼠可降低其血压 ,表明CPU0 2 1 4对治疗高血压有良好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内皮素及其受体拮抗剂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内皮素系统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为内皮素受体成为抗肿瘤药物新的作用靶点提供依据,同时为抗肿瘤药物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检索2000—2010年国内外医学期刊中内皮素系统与肿瘤发生发展及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与肿瘤治疗的资料,综述内皮素及其受体拮抗剂与肿瘤的关系。结果内皮素受体是抗肿瘤药物新的作用靶点。结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将成为肿瘤治疗中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15.
内皮素受体阻滞剂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素是目前已知的缩血管活性最强的生物活性肽之一,通过与内皮素受体结合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内皮素的异常表达与肺动脉高压、前列腺癌、慢性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又有大量研究证实内皮素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内皮素受体阻滞剂可能成为糖尿病并发症治疗的新型药物。现综述内皮素受体阻滞剂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Clazosentan (Ro 61-1790, VML-588 or AXV-034) is under study in clinical trials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by Actelion Pharmaceuticals. It is a synthetic endothelin (ET) A receptor antagonist that decreases and reverses cerebral vasospasm after experimental SAH. Remarkable dose-dependent effects were observed on angiographic vasospasm in the CONSCIOUS-1 human clinical trial, supporting proceeding with a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This study (CONSCIOUS-2) will enroll approximately 765 patients randomized 2:1 to clazosentan 5 mg/h intravenously or placebo. All patients will undergo neurosurgical aneurysm clipping and outcome will be assessed primarily based on mortality and vasospasm-related morbidity.  相似文献   

17.
王中  周岱  鲍耀东 《江苏医药》2000,26(11):849-85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痉挛与血管壁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既往Willis环处二次注血方法加以改进,在每次注血后行脑膜和颅骨修补,通过脑血管造影测定基底动脉的直径来评价脑血管痉挛程度,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基底动脉壁ICAM-1的表达。结果 此模型产生了明显的脑血管痉挛效,应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后7天时最明显,11例有脑血管痉挛血管壁全部有ICAM-1的表达,且随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加重血管壁ICAM-1的表达也随之增强,而4例无脑血管痉挛仅1例有轻度表达。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程度与血管壁ICAM-1表达程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提示免疫炎症反应在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内皮素受体拮抗剂马西替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与内皮素受体结合后,可以抑制由内皮素引起的血管收缩,同时还可减轻由内皮素活化造成的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纤维化,从而达到治疗与内皮素相关疾病的目的.马西替坦是由瑞士Actelion公司研发的新型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具有组织靶向性,对ETA受体、ETB受体具有双重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等疾病,在一系列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前景,且安全性及耐受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9.
内皮素受体及其受体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在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生理病理中的作用,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新药合成和发现提供参考。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报道,并对临床研究和作用机制进行讨论,重点强调了内皮素受体,尤其是ETB受体在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学应答机制,发挥不同生理学作用。结果内皮素受体在CVD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是,临床治疗CVD的潜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