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h内行早期动脉溶栓,已成为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溶栓治疗可导致致命性再灌注脑损伤或脑出血,因此护理上把握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我科28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69例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病症越重、医院感染发生越多;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的的发生机率越大;泛用抗生素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结论 对于脑血管病患者,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加强护理,增强病人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正确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郑虹 《云南医药》2002,23(2):160-163
鼻咽癌主要治疗手段是放射治疗 ,疗后 5年生存率约 4 3%~ 5 3%。随着生存时间延长 ,少部分病人受照射正常脑织组后可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放射性脑损伤 ,极大的影响病人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1930年Fischer和Holfelder首次报道了脑损伤 ,根据放疗后症状出现时间分为 3期 :1 急性脑损伤多发生在放疗后几天至 3周内 ;2 早期延迟性脑损伤指放疗后几周至 3月内 ;3 晚期放射性脑损伤 ,发生在放疗后几月至数年或 10年以上。前 2种情况发生较少 ,通过积极处理病情可改善 ,预后良好。晚期放射性脑损伤常是难以逆转 ,预后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亢性肝病的相关因素。方法从372例新诊断甲亢患者中筛选出甲亢性肝病116例,通过样本率的χ2检验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甲亢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病情越重甲亢性肝病的发生率越高(P<0.01);合并甲亢心力衰竭患者甲亢性肝病发生率较非心力衰竭患者明显增高(P<0.01);甲亢性肝病发生率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甲亢性肝病的发生与年龄、病程、病情及有无合并甲亢心心衰密切相关,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主要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MI)溶栓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以找到更有效的防治方案。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3月入本院治疗的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然后观察患者心肌酶谱、心电图变化情况以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类型及症状。结果:溶栓后冠脉再通的患者有47例,再通率为85.45%,再通时间为(53.0±17.1)min,其中40例患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大多数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属于单纯室早,少数为房室传导阻滞、室颤和短阵室速。结论:患者在实现冠脉再通以后,胸痛症状明显缓解,但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成功后大多会发生心律失常,所以应该保持对患者持续的血压和心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超早期进行静脉溶栓,一般在治疗时间窗内3h进行[1],可使闭塞的血管再通,也是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的有效手段。但在治疗中对病情观察的预见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因为静脉溶栓治疗可导致再灌注脑损伤或脑出血,要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病情观察主要靠护理。我科38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使用瑞替普酶(爱通立)在治疗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肯定,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研究大鼠急性前脑完全性缺血不同灌流期脑皮层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再灌流1h后,病变以膜结构损伤为主,表现为内质网和核膜扩张,轻度线粒体肿胀;(2)再灌注2h后,除去述病变进一步加剧外,并出现染色边集和线粒体皱缩,提示膜结构病变是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的早期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l)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溶栓治疗的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23例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19例患者冠状动脉再通,再通率82.6%.溶栓后冠脉再通时间为47~72 min,平均时间(53.6±15.7)min.冠脉再通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及其类型:19例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的19例患者中17例(占89.5%)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多在0.5~2 h内,平均时间(1.2±0.74) h.再灌注心律失常类型:12例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持续3~18rain后绝大多数自行缓解,2例转为室性心动过速,静脉推注利多卡因后缓解,其中9例为前壁或前间壁心肌梗死,3例为下壁心肌梗死;2例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出现下壁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2例,发生在下壁心肌梗死,对症处理后缓解;室颤1例,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00 mg后转复窦性心律.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与心肌梗死的部位有关,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24例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抢救配合成功的病史资料。结果 24例(16.4%)患者急诊PCI术中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升压药、提升心率药物应用及临时起搏器安装及电除颤等抢救措施及护理后,除1例死亡外,均顺利完成PCI手术,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结论 PCI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抢救成功率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术中护理人员的抢救意识、细致观察及周到护理关系密切,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陈芬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724-272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方法。结果78例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类型:室性早搏29例、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16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0例、房室传导阻滞4例、窦性心动过速8例、窦性心动过缓9例、心室颤动2例。其中心律失常发生于溶栓后2h内患者67例(85.9%),发生于溶栓2h后11例(14.1%),77例经抗心律失常治疗后转为窦性心律,1例死亡(死于心室颤动)。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有预见性的护理,可以提高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淡冰  易勇  曾义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2569-2570
目的:探讨和分析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在急性颅脑损伤中的发生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我院2007年3月~2009年10月收治的326例颅脑损伤病人(伴有复合伤除外)的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时CT扫描结果确定有无TSAH,并分为有13AH组和无SAH组,探讨TSAH与不同年龄、性别、致伤原因、GCS评分、CT评分、合并原发性脑损伤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147例发生TSAH(45.09%).随着年龄的增加,TSAH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组20岁以下和20~60岁的发生率分别为17%和66.6%;致伤原因中以车祸伤和高处坠落伤多见,分别为66.6%和14.2%.TSAH常合并的脑损伤是脑挫裂伤和硬膜下血肿(48.7%和42.9%);随着病情的加重,TSAH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预后越差.结论:TSAH在急性颅脑损伤中常见.伤情越重,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眼病的药物治疗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发生糖尿病眼病就会引起患者视力减退甚至失明,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致盲性眼病。几乎所有的眼病都可能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如角膜病变、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等。而且糖尿病病情越重、年龄越大发病的几率越高,糖尿病患者发生眼病的几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因此,糖尿病患者决不能忽视眼部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组,对照组75例为非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患者,观察组75例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患者,比较分析临床特征、病变部位及多因素分析结果。结果两组病史(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血压、心绞痛、休克)、Killip分级、病变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卒中病史与心肌梗死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性别、年龄、心力衰竭病史、心绞痛、Killip分级及梗死部位均为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手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因素较多,明确相关因素并尽早畅通闭塞血管可保证心肌有效再灌注,通过积极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吴炎 《中国医药科学》2012,(13):188+19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PCI术中出现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特点进行分析,观察患者心肌梗死的类型、部位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46.4%,其中单支血管病变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68.2%,多支血管病变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30.0%,右冠状动脉与回旋支病变易发生缓慢心律失常,前降支病变易发生快速心律失常。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中有很高的发生率,应积极采取各种方法预防及控制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与脑损伤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新生儿低血糖持续时间、症状性低血精及糖尿病母亲婴儿与其发生脑损伤的关系.结果:反复发作性、症状性低血糖、糖尿病母亲妊娠期血糖控制不满意与脑损伤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低血糖的持续时间和反复出现有症状性低血糖与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严格控制母亲孕期血糖水平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减轻脑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自立  邓爱琼 《淮海医药》2002,20(3):201-202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理以及诊断与防治。方法 对40例并发于急性脑血管病后神经源性肺水肿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对其好发时间、与原发病病情的关系、诊断以及病情转归作初步分析与总结。结果 40例中大部分并发于急性脑血管病后48h内,原发病越重,并发率越高,且愈后差,死亡率达70%。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起病急,病情重,愈俞差,死亡率高,应早期诊断,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镁离子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42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随机分治疗组20例,对照组22例。42例均在应用脲激酶的同时,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两组同时用心电监护或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4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有17例发生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其中治疗组4例占20%,对照组13例占5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补镁能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静脉内给尿激酶溶栓、方法简便易行,常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措施。再灌注性心率失常特别是快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液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是心性猝死的原因之一,所以密切监护心电的变化,争分夺秒的抢救,医护患之间默切配合对降低病死率,提高溶栓成功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991年~1996年我们收395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其中行溶栓治疗286例,抢救再灌注心律失常245例,死亡12例,未出现心律失常27例。下面把抢救要点及监护体会简单的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男186例,女100例,年龄22~82岁,均为急性心肌梗。其中前壁、高侧壁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青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5):385-386
超早期脑梗塞的静脉溶栓治疗是在发病6小时内给予溶栓药物。目的是早期再通闭塞的脑血管,使局部缺血脑组织在出现不逆性损害之前获得再灌注,以期迅速改善症状,减弱病残程度,两年多来,我们对8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获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86例病人溶栓前均由MRI或CT诊断为脑梗塞,其中男55例,女31例,年龄32—76岁,神志清晰77例,模糊5例,嗜睡4例,肌力0~3级。2 给药方法 选用尿激酶作为溶栓药物。2.1 大剂量冲击给药:入院后立即给予尿激酶100万U—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最佳诊断方法与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21例急性梗阻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急性梗阻性胰腺炎患者术前与术后诊断相一致。梗阻性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诊手术治疗6例,择期手术2例,1例死亡,本组治愈率87.5%。非梗阻性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择期手术11例,2例保守治疗期间出现病情加重给予急诊手术,治愈率100%。结论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应选择高敏感度的检查项目进行检查,不但可以提高诊断率,还可以减轻病人负担。梗阻性应近早解除胆道梗阻;非梗阻性宜先行保守治疗,待症状和体征缓解后再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