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峰 《淮海医药》2002,20(4):274-275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0例确诊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保肝等对症处理,另外治疗组加用更昔洛韦,7.5mg/kg,q 12h,连用14d。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肝功能,黄疸消退差异有显性(P<0.05);治疗组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治愈率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性(P<0.01)。结论 更昔洛韦是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华峰 《儿科药学》2002,8(1):40-41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确诊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均给予保肝等对症处理,另外治疗组加用更昔洛韦7.5mg/kg,2次/日,连用4d。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肝功能,黄疸消退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愈率80%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更昔洛韦是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确诊为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采用更昔洛韦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静脉应用;对照组68例仅以更昔洛韦静脉应用。治疗14d后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CMV-DNA载量以及尿素氮(BUN)、肌酐。结果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组血清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但巨细胞病毒阴转率、BUN、肌酐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巨细胞病毒感染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要点。方法对55例经血清CMV-IgM抗体测定确诊CM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巨细胞病毒感染以1—2个月婴儿多见(20例),占36%。主要表现为肝脏损害39例(70%),心血管系统6例(16%),呼吸系统20例(36%),先天畸形4例(7%),脑部1例(2%),其他4例(7%)。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有效率达88%,只有2例出现转氨酶升高(3%),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CMV感染以肝脏损害最多见,可累及全身各脏器。ELISA法诊断CMV感染方便、敏感、有效。更昔洛韦治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口服清肝利胆口服液,同时静脉滴注更昔洛韦;对照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疗程4周。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r-谷氨酰转移酶恢复,肝脏回缩至正常,黄疸消退,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17例CMV—IgM转阴,对照组有16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能有效恢患儿复肝功能,降酶退黄,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但该治疗方法在CMV—IgM转阴上未见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婴儿巨细胞病毒 (CMV)肝炎的临床特征及更昔洛韦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0例婴儿 CMV肝炎的临床特征。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住院的 30例患儿单纯用保肝退黄治疗 14天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住院的 2 0例患儿除保肝退黄治疗外加用更昔洛韦诱导抗病毒治疗 ;分别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和肝酶 (AL T、γ- GT、 AKP)水平及肝脾大小的变化 ,同时观察更昔洛韦的不良反应。结果 婴儿 CMV肝炎大部分以黄疸为首发表现就诊 ,但也有以其它系统损害症状就诊者。先天性感染者易合并先天畸形 ,可导致胆道梗阻 ,预后差 ;一般的保肝退黄治疗婴儿 CMV肝炎效果差 ;加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 ,血清总胆红素、 AL T、γ- GT水平下降、肝脾回缩 ,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 .0 5 )。 1例患儿更昔洛韦治疗后出现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停药后很快恢复。结论 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临床表现多样 ,常合并其它系统和脏器的损害。先天性感染危害尤大 ,更昔洛韦治疗 CMV肝炎短期内较为安全有效 ,但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婴儿肝炎综合征是指一岁以内婴幼儿出现黄疸、肝脾肿大和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症候群.其发病因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而感染因素中以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最为常见.据国内报道,在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中,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为43.9%~78.3%不等[1].目前国内已较广泛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肝炎,治疗后患儿排出病毒明显减少[2].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治疗多沿用成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的方法,包括诱导、维持、巩固共三个阶段.本文动态定量分析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前后尿液CMV-DNA的含量,以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适宜疗程.  相似文献   

8.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巨细胞病毒肝炎的婴儿采用更昔洛韦诱导治疗和维持治疗共28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其肝功能和肝脏大小,CMV-IgM,部分检测CMV-DNA。结果:治疗后患儿肝功能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显著性降低,肝脏肿大明显缩小。治疗28d后CMV-IgM转阴率为69%,CMV-DNA转阴率为44%。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在恢复肝功能、缩小肝脏肿大和抑制病毒复制有一定疗效,副作用较小。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分组法将60名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2组均使用更昔洛韦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治疗。4周后复查血清TBIL、ALT、AST、TBA、γ-GT,观察肝脾回缩情况,并将2组患儿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血清TBIL、ALT、AST、TBA明显下降,γ-GT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肝脾回缩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更昔洛韦联合中药复方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好,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近4年治疗的巨细胞病毒性肝炎43例分为两组,治疗组患儿采用更昔洛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予以更昔洛韦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78.5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在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上的疗效。方法将69例先天性CMV感染患儿随机分成3组,更昔洛韦组及丙种球蛋白组各27例、对照组15例。更昔洛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诱导阶段:5mg/kg,静脉泵入,2次/d,连用14d,维持阶段:5mg/kg,1次/d,连用7d。丙种球蛋白组在常规治疗及应用更昔洛韦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400mg/kg,1次/d,连续应用3d。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对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更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2010年住院的60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联合薄芝糖肽;对照组单用更昔洛韦,两组其他辅助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AL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本院2010年2月~2011年12月应用更昔洛韦药物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9例患儿临床状况进行分析,对患儿进行观察,总结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与概率等,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更昔洛韦治疗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造成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少数患儿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或皮疹、静脉炎等。结论正确认识更昔洛韦的不良反应,在治疗中应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更昔洛韦及α-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疗效。方法将45例确诊为IM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应用更昔洛韦联合α-干扰素治疗,对照组18例单用更昔洛韦治疗,对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更昔洛韦联合旷干扰素治疗组总有效率96.2%,高于单用更昔洛韦治疗组总有效率94.4%,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肯定,联合应用α-干扰素并未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确诊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均给予保肝等对症处理,另外治疗组加用更昔洛韦7.5mg/kg,2次/日,连用14d。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肝功能、黄疸消退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愈率80%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更昔洛韦是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对照组单用更昔洛韦治疗,两组其他辅助治疗相同,疗程均为6周。详细记录治疗前后患儿症状、体征、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血尿常规,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肝功能生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生化指标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9.5%,对照组总有效率4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更昔洛韦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更昔洛韦(ganciclovir)具有广谱抗疱疹病毒活性,是第一个治疗人体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1988年首次在英国上市,至今已有静脉注射剂、胶囊、限内植入剂和0.15%眼膏等4种制剂被批准用于治疗CMV感染及疱疹性角膜炎。本文概述更昔洛韦的作用机理及其产生耐药性的机理,并论述静脉与口服给药的临床疗效。1作用机制更昔洛韦的化学结构与阿昔洛韦(aciclovir)相似。在体内可被转化为三磷酸更昔洛韦(GCV-TP),通过竞争性抑制三磷酸脱氧鸟苷嵌入延伸的病毒DNA,从而抑制单纯疱疾病毒(HSV)与CMV的DNA聚合酶;…  相似文献   

18.
丙种球蛋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爱琳 《海峡药学》2009,21(6):109-111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3组,3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降颅压、激素、改善脑代谢、营养神经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降温、止惊等对症治疗。更昔洛韦治疗组加用更昔洛韦;丙种球蛋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组在更昔洛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无丙种球蛋白和更昔洛韦治疗措施。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丙种球蛋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组治愈25例(50%),显效20例(40%)。无效5例(10%);更昔洛韦治疗组治愈15例(30%),显效10例(20%),无效25例(50%)。对照组治愈5例(10%).好转15例(30%)。无效30例(60%)。经统计学处理。3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组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好,无明显不良戽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临床特点及应用更昔络韦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0年1月-2001年12月诊断CMV肝炎的16例婴儿进行分析,总结特点。应用更昔洛韦对其中14例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婴儿CMV肝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临床主要表现为黄胆、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同时可累及其它系统病变,重者可发展至肝硬化、腹水;应用更昔洛韦治疗83%(10/12)和79%(1l/14)的病历黄疸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下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随访肝功能、肝脾肿大逐渐恢复。结论 CMV肝炎大部分预后良好,应用更昔洛韦抗感染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陈冬梅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7):1136-1137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确诊为IM的56例患儿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30例和病毒唑对照组26例,进行临床比较观察。结果更昔洛韦治疗组热程、咽峡炎、淋巴结、肝脾肿大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和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短期使用更昔洛韦,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