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胰胃吻合术与胰空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7年7月—2011年6月期间32例壶腹周围癌患者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胰空肠吻合术和胰胃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胃吻合术后胰瘘,胆瘘,腹腔出血及死亡概率较胰空肠吻合术明显降低。而在吻合口出血,术后糖尿病及术后脂肪泻等并发症无差异。结论胰胃吻合术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一种可降低胰瘘发生率的消化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胃吻合与胰肠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5年1月选择在某院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胃吻合组与胰肠吻合组各39例,胰胃吻合组施行捆绑式胰胃吻合术治疗,胰肠吻合组施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治疗.结果 胰胃吻合组的胰胃吻合手术时间明显少于胰肠吻合组的胰肠吻合手术时间(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胃吻合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除胃管时间、进食半流质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胰肠吻合组(P<0.05).胰胃吻合组术后胃排空障碍、切口感染、胰漏、胆漏、消化道溃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胰肠吻合组(P<0.05).结论 相对于胰肠吻合,胰胃吻合具有简单方便的特点,能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胃吻合术及吻合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壶腹周围癌40例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18),均采用经典PD术式行脏器游离、切除.对照组行手工胰肠及胆肠、胃肠吻合;观察组采用捆绑式胰胃吻合术行胰液内引流,采用吻合器行胆肠、胃肠吻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比较两组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吻合时间缩短、术后住院天数减少(P<0.05,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胃吻合术及吻合器在PD中应用安全、易行,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胰胃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胰胃吻合术的24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术.术后监测血糖4.0~6.9 mmol/L.术后胰漏发生率为0.82%,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0.82%,腹腔积液发生率为1.22%,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04%,病死率为1.22%.结论 胰胃吻合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胰腺残端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5.
高新基  陈群 《福建医药杂志》2011,33(1):142-143,148
胰瘘是胰肠吻合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20%,与其相关的病死率高达20%-40%。广义上的胰瘘是胰液从破损的胰管漏出。多见于术后3 d,是胰腺外科的严重并发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我院在2005~2009年收治的12例胰腺手术患者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12例术后未发生胰漏与消化道出血,均无腹泻等胰腺外分泌不足表现,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能够有效地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正伦  崔专义 《河北医药》2003,25(8):605-606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2例 ,采用空肠粘膜空肠断端胰腺缝合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单纯捆绑式胰肠吻合术 ,无 1例发生胰瘘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2例中 ,男 10例 ,女 2例 ;年龄 44~ 65岁 ,平均 5 7岁。其中壶腹癌 3例 ,胰头癌 7例 ,十二指肠平滑肌瘤 1例 ,十二指肠腺癌 1例。1 2 手术方法  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均采用Child方式重建。吻合顺序为胰、胆、胃。空肠胰腺吻合及胰管的处理方法 :( 1) 5例行空肠粘膜胰腺缝合 ,空肠断端与胰腺缝合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手术步骤 :①断胰 :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方法。方法对2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重建作如下改进:妥善的胰管内支撑及胰液内引流,严密的胰断面缝合,“伞兵式”胰肠端端套入吻合,胰肠吻合口周置双套管引流,术后持续低负压吸引,胃管经胃肠吻合口引入空肠输入袢,到达胆肠吻合口下方并行负压吸引等。结果23例患者均未出现胰瘘,无围手术期死亡,恢复顺利。结论妥善而精确的胰肠吻合可有效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胰胃吻合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目前为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还原剂是治疗壶腹周围肿瘤最有效的方法,该手术在腹部外科领域具有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切除范围广,消化道重建复杂,对病人正常生理状况影响大,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随着近年来手术水平及围手术期处理的提高,手术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鉴于此.许多医生毁力于改进胰与消化道的重建方法。近年的献报告显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胰胃吻合术(pancreaticogastrostomy PG),术后某些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传统的胰肠吻合术(Panereagicojejunostomy PJ)。  相似文献   

10.
辛同令  丁婷 《中国医药》2012,7(1):108-10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腺十二指肠和壶腹周围恶性肿瘤及良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5%~35%,主要包括胰瘘、胆瘘等.胰瘘是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 ~25%,术后胰瘘的病死率为50%.胰腺残端的处理在预防术后胰瘘的发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7月采用胰胃嵌入式吻合有效地防止了术后胰瘘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卓雅  何伟明  林智超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415-341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和护理体会。方法对6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20例,发生率为30.8%;常见并发症有胰瘘、胆瘘、出血和腹腔感染等;导致患者死亡的因素有胰瘘、出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胰瘘、胆瘘、出血和腹腔感染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术后密切的护理观察和积极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原位脾切除术与托出式脾切除术的疗效。方法人选的62例脾切除患者为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行原位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32例设立为A组,行托出式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30例设立为B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以及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出现脾窝脓肿、脾热、感染(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胰瘘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住院时间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脾窝脓肿,发生脾热、感染、胰瘘等并发症发生率合计13.3%,虽然低于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5.6%),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出式脾切除术的疗效明显优于原位脾切除术,具有操作迅速、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优点,且并发症少,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但要求严格掌握好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国产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在下呼吸道腹腔胆道感染中进行随机对照观察,其中治疗组54例,对照组52例;另58例接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治疗的下呼吸道、尿路、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败血症例系开放组。治疗下呼吸道、腹腔胆道等感染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为4.5g q8h静脉滴注,尿路、皮肤软组织感染为4.5g bid静脉滴注,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均为每次3.2g q8h静脉滴注。结果: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和腹腔胆道感染的疗效与对照药相仿,但其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优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P=0.02),细菌清除率两组相仿,两组中均无不良反应者。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包括治疗组和开放组)治疗上述感染的总有效率为92.0%(103/112),细菌清除率97.3%(103/11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112),分别为腹泻及ALT升高各1例。结论:国产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治疗常见性细菌感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其疗效较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相似或略优,安全性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相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无T管外引流胰胃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胰胃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无T管外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和同期20例应用T管外引流胰胃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对照,比较不同引流方法在术后恢复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18例患者术后均无胰漏胆瘘发生,2周左右出院。对照组1例术后胰瘘,冲洗引流后治愈,所有患者3~4周出院。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患者首次肠道排气时间观察组(4.05±1.06)d,对照组(5.10±1.12)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患者术后第6天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无T管外引流胰胃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无增加,降低患者炎症反应,并有助于缩短排气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源于本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7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监护时间、住院天数,观察腹腔感染、胆瘘、胃排空障碍、胰瘘、胆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监护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3.32±1.87)d、(24.67± 9.8)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腹腔感染、胆瘘、胃排空障碍、胰瘘、胆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8.3%、13.9%、5.6%、5.6%和2.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的实施有利于加快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9例PD术后有并发症22例(28例次),占31.9%。4例患者发生两种或以上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胰瘘5例次,胆瘘3例次,出血3例次,切口感染6例次,腹腔感染4例次,肺部感染2例次,皮下血肿1例次,肝衰、肾衰、心衰、乳糜腹各1例次。死亡9例,病死率13%。结论 预防是关键,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处理均要周到,术前尽早应用营养支持,纠正贫血,防止水电解质紊乱,改善重要器官功能和凝血功能,术中仔细解剖和精细操作,防治低血压,术后妥善处理才能降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吴媛  操云芳  赵解 《安徽医药》2018,22(1):111-1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放置引流管对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搜集行LC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分为观察组48例,术后均未放置腹腔引流管;对照组42例,术后常规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住院时间、术前诊断、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住院时间、术前诊断、合并症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术后1、4、8、12、24、48及72 h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如尿潴留、腹胀、胆瘘等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手术放置腹腔引流管应根据术中情况严格掌握指征,不放置引流管具有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更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116例实施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62例和传统组54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术后感染、术后出血、胆汁瘘、阻塞性黄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术后感染、术后出血、阻塞性黄疸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胆汁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