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邓莉 《中国医药指南》2012,(31):639-640
目的探讨脑瘫儿童家长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60例脑瘫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进行评定,针对其心理状态,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并对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脑瘫患儿家长SAS总分及SCL-90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强迫症状等因素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非脑瘫患儿家长(P〈0.05或P〈0.01)。予与护理干预后,脑瘫患儿家长SAS总分及SCL-90中各因子分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瘫患儿家长存在抑郁、焦虑、躯体症状等负情感。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脑瘫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中心式护理对癫痫儿童家长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2例癫痫患儿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普通护理干预,实验组予以家庭中心式护理干预。采用中文版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干预前、干预2个月评定两组家长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干预前,两组的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中心式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儿家长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3.
学龄期肾病综合征患儿人格特征及心理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学龄期肾病综合征患儿人格特征及心理状态,为进一步给患儿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0例学龄期肾病综合征患儿及28例正常学龄期儿童进行个性心理调查,并进行统计对照。结果 学龄期肾病综合征患儿N、P、L量表得分较高,E量表得分较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焦虑值和抑郁值较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学龄期肾病综合征患儿存在着情绪不稳定、精神质、易掩饰、内向的不良人格特征,而且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应早期注重他们的心理卫生,积极给予干预,以达到综合防治肾病综合征、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作战部队基层官兵焦虑、抑郁情绪测查分析与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作战基层官兵整体及不同群体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制订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提高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某作战部队5个团旅1500名基层官兵做心理测定,获得完整有效资料1309份,与中国军人常模及国内普通常模比较,并根据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地域等之间进行比较。采取心理专家讲座,放松训练等干预措施后,复查以上测验。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阳性率19.79%,抑郁自评量表(SDS)阳性率60.66%,且不同地域团旅官兵之间有显著差异,兵种以装甲兵最明显,其次是炮兵,再次是步兵;与年龄、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心理干预治疗后,心理问题减轻,焦虑、抑郁阳性率减少(P〈0.05)。结论作战部队总体健康水平尚好,焦虑、抑郁情绪及躯体症状明显,偏僻、艰苦地域及压力大的兵种尤为明显,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予以心理干预及治疗,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婴儿肝炎综合征(IHS)患儿家长焦虑、抑郁情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72例IHS患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结果 72名IHS患儿家长的SAS评分为(60.52±5.67)分,SDS评分为(59.64±5.69)分,69名(95.80%)有不同程度的焦虑,64名(88.90%)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不同性别、学历、职业、家庭月收入、付费方式以及有无并发症的IHS患儿家长的SA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职业、家庭月收入、付费方式以及有无并发症的IHS患儿家长的SD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低学历家庭是影响IHS患儿家长SAS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男性照顾者、患儿无并发症是影响SAS评分的保护性因素(P<0.05).低收入家庭、家长无业或务农是影响SDS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付费方式为医保、患儿无并发症是影响SDS评分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IHS患儿家长焦虑、抑郁水平较高,心理压力较大,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患儿预后较差者尤为明显.重点关注此类人群,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改善其焦虑抑郁状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减少其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6.
葛仕花  葛琳 《淮海医药》2013,31(5):458-458
目的了解儿童烧伤对家长心理的影响,为心理干预及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57例由父母陪护的烧伤儿童的父亲或母亲,在伤后48~72 h之间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52份。结果患儿家长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71.15%、67.31%;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4.31±6.89和45.75±7.71,均高于国内常模(P<0.001)。结论烧伤患儿家长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在做好患儿护理的同时,需要给予患儿家长必要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心理特性及社会支持系统。方法 96例孤独症患儿父母作为研究组,正常儿童父母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所有儿童的父母亲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儿父母SCL-90、SAS、SDS的量表总均分及各分量表分与对照组儿童父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儿父母的P(精神质)和N(神经质)量表分高于对照组,而E(内外向)和L(社会掩饰性)量表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孤独症儿童给予关爱和治疗的同时,也要关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良心理状况。方法:采用一般调查问卷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208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约50.24%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焦虑,约57.14%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的焦虑,导致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因素排前三位的为:疾病疼痛、生活自理不能和药物副作用。结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多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应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对应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谷培利  胡婷婷  陈鹏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57+159-157,159
目的:探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心理状态影响因素及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方法,以深度交谈方式收集60例患者的资料,并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了解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的心理状态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调查。结果:DGF患者主要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通过心理干预,焦虑、抑郁逐渐缓解。结论:针对DGF患者的心理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治疗的信心,提高肾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乡镇医院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心理特点,探究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2例脑梗死患者,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自制心理状态调查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心理状态,并且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经自制心理状态调查量表评价显示,67例(65.7%)患者出现痛苦、烦躁以及不安心理,71例(69.6%)患者出现焦虑、抑郁和恐惧心理,56例(54.9%)患者出现失望和悲观心理。ADL 评分显示,患者打电话及服药可完全自理,其余项目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能完全自理情况。结论脑梗死患者心理问题较严重,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孤独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多功能发育障碍,目前尚无人能证明孤独症的确切病因,更无确切的临床治疗。近期的研究倾向于是生物基因因素所导致的脑功能普遍发育障碍。孤独症的心理理论与其言语、交往能力、社会功能以及想象力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回顾了儿童孤独症的发展历史和近期预后状况,最后着重从临床和应用角度,探讨心理理论有关的孤独症早期检测和训练问题,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帮助提高医务人员和家长对儿童孤独症的认识水平及帮助父母正确对待孤独症患儿,可预防孤独症的发生和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了解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9年4月~2010年5月住院的脑瘫患儿感染手足口病的28位家长进行了访谈,并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了解其父母的心理变化及家庭情况.结果: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增加了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也加重了经济负担.结论:针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压力,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家长不良心理情绪,积极配合患儿的治疗康复.  相似文献   

13.
曾成姚 《北方药学》2014,(6):157-158
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康复期存在的心理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对策,提高生存质量。方法:以128例乳腺癌术后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黄铎香教授设计的心理健康调查表问卷调查,测定其心理状态。针对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干预,同时比较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患者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焦虑(80.5%),烦躁不安(47.7%)、悲观(64.8%)。给予心理干预后,患者抑郁、焦虑、疑病、神经衰弱评分明显低于心理护理前,经过t检验,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做好乳腺癌术后康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消除乳腺癌患者抑郁、焦虑等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保持良好心理、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乳腺癌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现代化疗技术运用。然而在化疗的过程中还会面临许多的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如帮助患者解决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的焦躁、恐惧心理有所降低,利于患者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地去配合各种化疗、治疗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现阶段黄埔街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晓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积极探索和改进现行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方法 采用统一问卷、整群抽样方法 对辖区2009年9-12月份门诊500名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平均为59.16%,家长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对预防接种知晓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健康教育的力度,提高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进一步提高群众积极参与预防接种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家庭环境与儿童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3月九江市某小学8~12岁的436例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所用调查表为Moss家庭环境量表和Achen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并从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健全家庭与非健全家庭儿童行为问题的比较以及父母文化水平等方面对两者关系作出评价。结果 436例儿童中有68例至少有1种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5.60%;非健全家庭儿童,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家庭矛盾较大,组织性或娱乐性较低的家庭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多与家庭、父母文化水平、家庭矛盾等有关,家庭环境的不同对儿童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刘婷  张松成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38-139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分析6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恐惧、烦躁、疑惑、自卑、绝望等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并观察其效果。结果患儿恐惧、烦躁、疑惑、自卑、绝望等心理问题普遍消除,患儿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出院后定期随访6个月,无一例患儿因情绪与心理问题而放弃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不同心理特征,应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对临床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哮喘儿童行为特征及家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哮喘儿童行为特征及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特点。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对92例年龄在7~14岁的哮喘儿童进行行为测试分析,与同年龄的正常健康儿童比较,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上述儿童家长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结果:哮喘儿童CBCL各因子分值均高于正常儿童,其中以躯体诉述、焦虑或抑郁、社交问题、注意缺陷、违纪行为得分最明显;哮喘家长SCL-90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以抑郁、焦虑、躯体诉述及恐怖网子得分最明显(P〈0.05)。结论:哮喘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其家长的心理健康问题亦不容忽视,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积极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9.
在对几种自闭症的治疗方式加以分析后,指出这些治疗方式在自闭症儿童治疗中的作用与不足,阐明融合教育对自闭症儿童治疗的必要性,探讨融合教育理念下的治疗。融合对自闭症儿童来说,不仅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训练背景,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是一种治疗。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how parents manage their child's postoperative pain at home following daycase surgery. The incidence of pain, different analgesics used and problems related to administering medications were the main interests of the study. A postal questionnaire was sent to the parents of 275 children who were under 8 years of age and had undergone an ear, nose and throat (ENT) daycase operation. The questionnaire was sent to the parents a week after discharge from hospital. Altogether, the parents of 227 children answered the questionnaire (response rate 83%). The study was divided into two phases (preintervention and postintervention), and incorporated a training program for doctors and nurses between these two phases. The training program aimed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practices of postoperative pain in children. Seventyeight per cent of the children in the preintervention study and 75% in the postintervention study experienced at least mild pain after discharge.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doctors and nurses affected the home treatment practices of postoperative pain. The proportion of parents treating their children increased from 68% to 80% after the training program (p=0.028). Many parents faced problems while treating their children; for example, 19% (n=30) of the children refused to take their medicine, and suppositories were regarded to be an especially unpleasant dosage form. However, no serious adverse effects were reported. We conclude that due to the pain experienced at home by the great majority of children following daycase ENT operations, parents need information on how to manage their child's pain. A training program for doctors and nurses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s pain even at home. Since some children dislike suppositories, it would be worth considering the use of small tablets or mixtures inste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