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不规则抗体在输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武  邢志伟  孙志平 《河北医药》2009,31(20):2826-2827
现代输血技术已将输血的疗效提高了一个层次,血液的配合型输注概念,不仅仅是ABO血型系统的配合,还有Rh等多种稀有血型系统的配合,血型鉴定误差引起的速发性溶血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由于输血或妊娠免疫而引起的迟发性溶血反应还时有发生。为避免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应为所有拟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及时发现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并鉴定[1],实现血液的配合型输注。  相似文献   

2.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瑾 《上海医药》2012,33(7):24-25
目的:探讨筛查不规则抗体对临床输血的意义,以保证输血治疗安全有效.方法:对2009年7月-2010年7月来本院拟输血的患者标本,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抗体筛检阳性者进一步行抗体鉴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 145例被检血清标本中,用微柱凝胶法检出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10例,阳性率为0.32%,其中,抗C 4例,抗D 3例,抗E 2例,抗Ec 1例,均属于Rh血型系统.结论:在输血前对受血者血液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输注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对确保输血安全及效果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范少英  杨君青 《河北医药》2010,32(16):2275-2276
红细胞ABO血型以外的不规则抗体是引起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血型鉴定困难及疑难配型等的主要原因[1]。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2]。本文采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和LIM抗人球法对献血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分布特点,并探讨筛查血型不规则抗体对于临床输血以及孕妇产前检查的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25211例,采用微住凝胶抗人球蛋白技术对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调查其检查率以及特异性分布,并配合盐水法对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本组25211例患者中,共有92例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36%(92/25211)。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有妊娠输血史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无妊娠、输血史者(P<0.05)。结论对有妊娠史、输血史者或者新生儿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特异性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8月。2012年8月本院1056份血清样本利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1056份血清样本中,88例筛查出不规则血型抗体,其中,抗D32例,抗E22例,抗DC15例,抗e19例。结论临床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能检测出不规则血型抗体,最大程度地避免临床输血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众多,在进行血液筛查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导致最终配血不合。在输血前的血液检测中,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是导致不配合的常见现象。有研究[1]对某医院输血科曾统计四年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129例阳性中发现同种抗体占大部分,以抗‐E较多,未发现抗‐G抗体。所以认为不规则抗体是引起临床疑难配血、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及血型鉴定困难的主要原因。本文拟就检测中发现的1例女性老年血液病患者血清中抗G抗体引起的配血不合进行报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不规则抗体及抗体鉴定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输血前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免疫试验检测不规则抗体,抗体阳性者进一步鉴定。结果在630例申请输血的患者中,检测出结合型不规则抗体3例,其中男1例,女2例;游离型不规则抗体2例,男1例,女1例。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的临床意义在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与凝聚胺法检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在输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医院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16312例住院患者血液标本采用微柱凝胶与凝聚胺法检测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比较两种方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差异性。结果微柱凝胶法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44例,阳性率0.270%。其中自身抗体16例,同种特异性抗体28例。凝聚胺法检出抗体阳性38例,阳性率0.233%。两种方法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P>0.05)。结论微柱凝集法与凝聚胺法在进行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时都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联合应用更能有效地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51例输血儿童的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样本的抗体鉴定结果,探讨输血儿童群体中不规则抗体的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深圳市儿童医院51例输血儿童的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样本并进行抗体鉴定,根据鉴定结果比较分析红细胞各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产生频率。结果51例样本鉴定出特异性抗体38例,占74.5%;自身抗体及冷抗体13例,占25.5%。在38例特异性抗体(有3例是含两个血型系统的组合抗体)中检测出Rh血型系统28例(抗-D 4例、抗-E 8例、抗-Ec 13例、抗-Ce2例、抗-c 1例),MNS血型系统10例(抗-M 8例、抗-S 2例),Kidd血型系统3例(抗-Jka 3例),分别占特异性抗体总例数的73.7%,26.3%,7.9%。结论 输血儿童群体中不规则抗体的产生以Rh、MNS等血型系统为主。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尤为重要,可避免输入不相容血液,防止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安全中的作用。方法:对21 044例拟输血治疗的患者应用卡式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类型鉴定。结果:21044例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71例,检出率为0.34%;其中男14例(0.12%),女57例(0.59%),不同性别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输血/妊娠史患者检出不规则抗体58例(0.67%),无输血/妊娠史患者检出13例(0.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例不规则抗体中,Rh血型系统47例,MNS血型系统9例,P血型系统6例,Lewis血型系统2例,非特异性抗体主要为冷抗体(2例)和自身抗体(5例)。结论:输血前行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和类型鉴定,对预防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和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9):133-136
目的对血型鉴定中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和处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拟输血患者中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一步展开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筛查、唾液血型物质测定、亚型检测,经ABO疑难血型3步分析法对不符的原因进行分析及鉴定。结果本次18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者中,有2例为人为因素造成,另外16例的原因包括有生理因素、自身抗体因素、血浆蛋白异常、不规则抗体以及血液疾病等因素,其中不规则抗体因素所占比例最高(P<0.05)。结论造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较多,在临床血型鉴定中应引起重视,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确诊试验,展开鉴定分析,ABO血型鉴定时选择正确辅助手段,进而提高血型鉴定准确性,以保证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董坤 《中国实用医药》2014,(22):120-121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24058例拟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并对抗体筛查阳性标本做进一步鉴定。结果7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中,男22例(29.73%),女52例(70.27%),不同性别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有妊娠或输血史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妊娠或输血史患者(P〈0.05);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 Rh血型系统28例, MNS血型系统16例, Lewis血型系统9例,冷抗体5例,自身抗体14例,药物抗体2例。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对确保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睿 《中国医药指南》2012,(31):188-189
目的探究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对选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1132例申请输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木瓜酶法、凝聚胺法、盐水法、抗人球蛋白试验测定不规则抗体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出抗体筛选阳性12例(1.06%),其中有5例同时检测出抗D、抗C两种不规则抗体。在12例不规则抗体患者中,有5例患者有输血史,7例有妊娠史。结论进行受血者不规则抗体检测,有利于选择正确相适合的血液输注,受血前需要将不规则抗体筛查作为输血前的必查项目,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19 164名献血者和1841名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明确太原地区人群中不规则抗体的比例、种类及分布规律,为建立真正的稀有血型供者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聚凝胺和经典抗人球蛋白法,用筛选细胞和谱细胞检测不规则抗体并鉴定.结果 19 164名健康献血者中共检出红细胞不规则抗体20例,阳性率0.104%.1841例受血者标本的研究显示,导致新生儿溶血、配血不合、引起血型鉴定困难的不规则抗体主要是抗-M、抗-D、抗-E、抗-c、抗-e等抗体.结论 在建立稀有血型供者库和筛查本地区不规则抗体时,应对抗-E、抗-Lea、抗-e、抗-D、抗-M、抗-c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输血前对患者常规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意义.方法 对5761例受检者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选阳性的标本进一步鉴定其特异性.结果 共鉴定确认为不规则抗体14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0.24%.其中,抗E抗体4例(28.57%),抗D抗体3例(21.43%),抗S抗体1例(7.14%),抗M抗体3例(21.43%),抗H抗体1例(7.14%),抗Lea抗体1例(7.14%),抗Ce抗体1例(7.14%).结论 对有输血史(尤其是多次输血者)、妊娠、正反定型不符、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和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避免血型抗体引起的溶血反应,从而保障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价值以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的2220份血清样本,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方法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结果本次研究中,筛查出的不规则血型抗体患者34例(1.53%),检测后的不规则血型抗体的特异性,其中抗Ce4例,抗C4例,抗E、c2例,抗D13例,抗E11例。其中34例阳性抗体中,女22例,10例有输血史、12妊娠史,9例合并妊娠史以及输血史,男12例,12例有输血史。结论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方法可准确筛查出不规则血型抗体,并能有效发现其中不常见的不规则血型抗体,可有效保证输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37例疑难配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中遇到的疑难配血问题,制定科学、有效和安全的输血措施。方法对临床输血过程中的疑难配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疑难配血病例中,ABO血型抗原减弱5例,抗A、抗B抗体减弱4例,自身冷抗体12例,患者有不规则抗体10例,献血员含有不规则抗体2例,ABO亚型3例。结论临床输血的血型鉴定必须正反定型联合使用,确保ABO血型准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型的鉴定和交叉配血应做自身对照,以便发现有无自身凝集;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患者输血时,需选择相应的抗原阴性、交叉配血相合的红细胞。  相似文献   

18.
郭文敬  刘燕明 《中国医药》2012,7(8):972-974
目的 研究Lewis血型系统抗原、抗体血型血清学鉴定的方法,对含有抗-Lea、抗-Leb抗体和自身抗体患者的输血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按照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患者进行1ewis血型鉴定,由血型室筛选与患者相合的血液给予患者输注,同时严密观察患者输血情况,评估其输注效果.结果 患者ABO血型为A型,Rh血型系统表型为CCDEe,Lewis血型系统表型为Le(a+b-);血清中不仅含有抗-Lea和抗-Leb抗体,同时存在自身抗体.经治疗,对患者输注经血型室筛选且配血相合的红细胞、同型血浆和机采血小板,逐步达到预期输血效果,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相对稳定.结论 通过对患者进行抗体筛检及Lewis血型抗体鉴定,筛选出与患者配血相合的血液成分进行输注观察;抗-Lea、抗-Leb抗体和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输注血液成分后临床效果极差,经过治疗后可使输血效果逐步好转,血红蛋白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输血中,Rh血型系统的意义仅次于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的抗体,绝是通过输血或妊娠免疫产生的,且大多为IgG性质[1],红细胞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会导致输血反应:轻者引起寒战、发热;重者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是很必要而且必须的。现将一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时交叉配血不合,临床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患者女42岁;因发热重度贫血入院。病史,该患者2007年确诊为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五年来先后9次因贫血加重入院接受治疗并多次输血,配血相合无不良反应。1.2本次入院查体:WBC3.7×109/L,HGB52g/L,  相似文献   

20.
血型鉴定是安全输血的重要前提,如今血型鉴定已经从单纯的鉴定ABO血型发展到ABO基因技术、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技术、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技术以及血液制品的安全检测等,现就临床输血相关技术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为未来的临床安全输血工作提供更先进可靠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