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TNF-α及脂联素的影响。方法正常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39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9)和造模组(n=30)。高脂喂养6周后尾静脉采血查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确定27只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建立。将胰岛素抵抗大鼠再随机分为3组:①模型组(n=9):给予高脂饮食;②二甲双胍组(n=9):在高脂饮食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300mg·kg-1·d-1);③奥美沙坦组(n=9):在高脂饮食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沙坦(3mg·kg-1·d-1)。干预6周后,测定FBG、FINS,计算ISI;测定TNF-α及脂联素水平。结果奥美沙坦组与模型组比较,TNF-α明显减低(P<0.01),脂联素明显增高(P<0.05)。结论奥美沙坦可能通过降低TNF-α,增高脂联素水平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缬沙坦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压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2012年1~12月在本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代谢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Ⅰ组(缬沙坦80 mg组)和Ⅱ组(缬沙坦160 mg组)各3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行动态血压监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查。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缬沙坦160 mg组较80 mg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前降低,但缬沙坦160 mg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对降低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压及改善其胰岛素抵抗疗效确切,并存在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对肾功能和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7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双盲法分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组(实验组)、单纯胰岛素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UAER、24h尿蛋白和胰岛B细胞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UAER和24h尿蛋白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OMA-B、HOMA-IR、1h INs/FIN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FINS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ISI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改善肾功能,是治疗糖尿病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并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使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使用替米沙坦40~80mg/d,治疗12w后,比较两组血压、空腹(FBG)及餐后血糖(2hBG)、空腹(FINS)及餐后血胰岛素(P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12w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空腹及餐后血胰岛素、HOMA-IR显著降低,ISI显著升高,TG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的敏感性具有增强作用,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降低甘油三脂,且优于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美沙坦,qd,起始剂量为20 mg/次,视降压情况,剂量可增加至40 mg/次,并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qd,5 mg/次;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qd,5 mg/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压(BP)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DBP、SBP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奥美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尚可。  相似文献   

6.
周晓明 《海峡药学》2012,(11):194-195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0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奥美沙坦组,两组连续治疗8周,观察治疗期间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浆炎症因子变化。结果治疗4周末和治疗8周末两组患者的SBP和DBP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沙坦组血压下降幅度略高于缬沙坦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8周末时,奥美沙坦组患者hs-CRP、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缬沙坦组(P<0.05)。结论奥美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良好,且能更有效的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4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血尿酸(UA)、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治疗后患者UA、FPG、2hPG、HbA1c、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SI明显升高(P<0.05),而FINS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基础胰岛素联合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2型糖尿病(T2DM)疗效和安全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T2DM患者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A组给予基础胰岛素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GLP-1受体激动剂(利司那肽)治疗,比较两组胰岛素功能[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血糖控制[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疗效、不良反应。A组和B组治疗后FINS、HOMA-IR、FBG、2hPBG、HbA1c明显低于治疗前,B组治疗后FINS、HOMA-IR、FBG、2hPBG、HbA1c明显低于A组,A组和B组治疗后HOMA-β明显高于治疗前,B组治疗后HOMA-β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胰岛素联合GLP-1受体激动剂可有效改善T2DM患者胰岛素功能、血糖控制效果,有利于提高疗效,且安全性好,可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联合α-硫辛酸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效果。方法 将62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联合α-硫辛酸干预治疗,均治疗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压、血脂等基础指标的变化情况,检测和计算两组患者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胰岛素、HOMA-IR和血脂以及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压有下降趋势,观察组虽更明显,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α-硫辛酸较单用格列美脲方案,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效应,且对血压等基础指标影响较小,安全性及耐受性较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奥美沙坦酯与依那普利对高晨峰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干预效应.方法 高晨峰型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2组各50例,A组给予奥美沙坦酯治疗,B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VST)、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心室质量(LVM)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等左心室结构参数.结果 A、B2组治疗6个月后血压晨峰(MBPS)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组MBPS降低的幅度较B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2组治疗6个月后各项左心室结构参数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项指标降低的幅度较B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沙坦酯比依那普利对高晨峰型高血压的左心室重构具有更显著的抑制和逆转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低血清尿酸(SUA)水平对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胰岛素抵抗(IR)、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无症状性H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低嘌呤饮食并口服别嘌醇治疗,对照组未接受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U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照组治疗前、后SUA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及组内治疗前、后其他观察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A降低SUA治疗并不能改善IR、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2.
张家书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18-3219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加二甲双胍对肥胖高血压病人的疗效.方法:肥胖高血压病人50例为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加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氨氯地平治疗.两组均不使用其他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胰岛素(HINS)、餐后2h胰岛素(P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两组SBP和DBP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SBP和DBP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FBG、PBG、HINS和PINS均明显降低(P<0.05);ISI均升高(P<0.05),IR均下降(P<0.05),观察组ISI升高和IR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合用二甲双胍治疗肥胖高血压病人的疗效优于单独用氨氯地平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肥胖高血压病患者瘦素水平与代谢紊乱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建学  王绍欣 《中国医药》2008,3(3):137-138
目的探讨肥胖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肪组织中瘦素水平与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选取腹部手术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肥胖高血压痛患者(肥胖高血压组)及单纯肥胖患者(单纯肥胖组)各24例,测定血压、体质指数、腰围臀围、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以及血清和大网膜脂肪组织瘦素水平。结果肥胖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清瘦素、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均显著高于单纯肥胖组(P〈0.01),血清胰岛素敏感指数、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单纯肥胖组(P〈0.01)。肥胖高血压组患者大网膜脂肪组织瘦素水平与单纯肥胖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瘦素与性别、体质指数、腰臀比、收缩压和舒张压、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呈显著正相关。脂肪组织瘦素水平与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与肥胖程度、血压、胰岛素抵抗存在相关性;脂肪组织瘦素水平与血清瘦素水平、肥胖高血压患者的代谢紊乱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3年诊断并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使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使用对照组加倍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和肾功能变化,并分析血压变化与肾功能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和舒张压(24h D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变异度(24h SBPV)、平均舒张压变异度(24h DBPV)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昼夜变异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肾功能均改善,观察组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 SBPV、24h DBPV与Scr、BUN呈正相关(r=0.21、0.26,r=0.19、0.23,P〈0.05),与Ccr呈负相关(r=-0.27、-0.25,P〈0.05)。结论使用加倍剂量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异度和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杨璇  李长江  武越 《中国医药》2013,8(2):159-161
目的比较奥美沙坦酯联合氨氯地平与奥美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206例2—3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奥美沙坦酯联合氨氯地平)和对照组(奥美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每组103例,监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24h动态血压,分析2组间降压效果及血压变异的差异,并观察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白昼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133±9)mmHg(1mmHg=0.133kPa)比(166±10)mmHg,(73±8)mmHg比(96±9)mmHg;(134±9)mmHg比(164±9)mmHg,(76±8)mmHg比(100±8)mmHg;(120±9)mmHg比(158±11)mrllHg;(72±7)mmHg比(94±8)mmHg。对照组:(130±7)mmHg比(164±11)mmHg,(75±7)mmHg比(97±8)mmHg;(131±8)mmHgI;L(164±10)mmHg,(79±7)mmHg比(101±8)mmHg;(129±8)mmHg比(160±9)mmHg,(80±8)mmHg比(102±8)Inlll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昼和夜间血压变异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7.1%(100/103)和96.1%(99/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联合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较好,疗效相当且安全,奥美沙坦酯联用氨氯地平在血压变异性上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16.
何金波  焦俊芳  王超 《河北医药》2012,34(8):1130-1132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通心络组(治疗组),每组60例,另60例健康人为正常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多普勒超声测定3组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肱动脉充气加压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血管内径的变化。用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的数值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血清胰岛素、HOMA-IR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2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改善作用更为明显(P<0.05)。结论通心络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8例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C-肽(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治疗后2组的FPG、2hPG、HbA1c、FINS、C-P、HOMA-IR、HOMA-β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PFG、2hPG、HOMA-IR下降指数较对照组明显,FINS、C-P、HOMA-β升高指数较对照组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利于改善血糖和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空腹血糖受损(IFG)与糖耐量受损者(IGT)胰岛素抵抗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不同。方法参照2003年ADA专家委员会建议标准,选择正常糖耐量者(NGT)51例,空腹血糖受损者30例,糖耐量受损者27例。测身高、体质量、血压、血脂及OGTT5点血糖值及胰岛素值。采用HOMA-IR评价IR,HBCI、△I30/△G30、MBCI分别评价基础状态下及糖负荷后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校正年龄、性别、BMI后,IFG、IGT组HOMA-IR均明显高于NGT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HOMA-IR与IFG组比较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等因素后,IFG组HBCI较IGT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MBCI较IFG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I30/△G30与IFG组比较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与糖耐量受损人群均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主要表现为基础胰岛素分泌缺陷,而糖耐量受损人群为胰岛素早期分泌受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国产混合重组人胰岛素30/70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初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国产混合重组人胰岛素30/70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代血红蛋白(HbA1c)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各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FPG、HbA1c、TG、TC、LDL-C、HOMA-IR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PG、HbA1c及HOMA-I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混合重组人胰岛素30/70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疗效较满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病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两组患者血糖及生化指标,血压,血肌酐(SCr)、血尿酸(UA),微量白蛋白尿(MAU)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前后FPG、2h PG、Hb A1C、TG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预后研究组的FPG、2h PG、Hb A1C、TG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压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AU,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皆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血压、血糖、血脂等作为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必须及时检测并采取相应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