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卢江  柳长凤  刘聿迪  祖金祥  刘树民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3,I0001,I0002
目的建立一套完善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方法以肺炎链球菌诱导的肺热证候模型为切入点,在常规模型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代谢物组学平台,通过对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尿液的代谢指纹数据及模型组不同时间段尿液的代谢物组进行分析,探讨动物模型的评价方法。结果大鼠在经鼻给予肺炎链球菌后,模型组体温变化和白细胞计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病理改变明显;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尿液的代谢轮廓发生改变并且在得分图中代谢物组发生明显偏移,代谢组学研究结果与肺热证候的宏观体征及病理生化指标结果相符。结论代谢组学可用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2.
构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进行中医药研究比较理想的技术平台。目前,诸多学者在现代医学疾病动物模型基础上结合病因制作病证动物模型,制备了适宜的相应的肠易激综合征病证结合模型,体现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辩证优势,促进了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的发展,但仍存在着对证候评价主观性、重病轻证等问题。因此在病证结合模型复制、筛选、评价方面,在不断深入疾病发病机制及中医证候研究基础上,通过方证相关结合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进行深入中医证候内涵相关研究,改进病证模型的研究、构建方法,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备思路更成熟,以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证候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多年来,诸多学者对证候实质及其标准化做了大量研究。代谢组学的在体观察、代谢产物检测及动态观测等方法与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具有吻合性,是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的重要技术方法。以代谢组学为技术手段,以病证结合的方式对小儿病毒性肺炎相关证候进行比较研究,有望建立基于代谢成分表达差异的小儿病毒性肺炎及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化"特征谱库",并为类似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血热证小鼠模型上评价紫草清热机理。方法 综合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成药性分子,构建2,4-二硝基苯酚(2,4-Dinitrophenol, DNP)诱导的血热证小鼠模型及高温联合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血热证小鼠模型,评价药效并分析关联靶标和相关因子。结果 收集紫草素相关靶标277个,主要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反应和凝血反应等生物过程。代表化合物紫草素显著改善血热证小鼠的主要证候,降低两种模型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减少氧化损伤指标LPO、MDA含量;抑制NF-κB p65的表达,上调Nrf2蛋白是主要作用机制。结论 紫草素通过抑制炎症和提高抗氧化能力发挥防治血热证的药理作用,提供了紫草防治血热症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参照临床诊断标准,对现有的肾病综合征动物模型进行探讨,并对动物模型与临床症状的吻合度进行评价,发现已有动物模型均以明显蛋白尿、血清蛋白降低、高血脂或肾功能异常、肾组织病理改变等为主要标准,与初步临床诊断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诊断标准基本相符。且现有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中医证候的模拟因素大致符合临床证候的发病因素,能较好模拟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中医证候,但存在“病”“证”分离及证候类型过少等问题。因此希望未来聚焦完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继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机制探索和新药评价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柴胡静脉乳剂的解热、镇痛作用。方法分别采用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模型、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及小鼠热板致痛模型,研究柴胡静脉乳剂的解热、镇痛作用。结果柴胡静脉乳剂可以降低由2,4-二硝基苯酚引起的大鼠体温升高,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及提高小鼠热板试验痛阈值。结论柴胡静脉乳剂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黄连口服液的解热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法研究双黄连口服液的解热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法研究双黄连口服液的抗炎作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双黄连口服液能显著降低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模型的体温(P<0.05),并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炎症反应(P<0.05).结论 双黄连口服液具有显著的解热、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研制进展与中药药效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是建立最早的中医证侯动物模型,近50年来人们相继运用药物、激素、手术等方法建立了基于西医病理和中医病机的两大类多种肾阳虚动物模型。现有模型研究尚不能完全反映中医肾阳虚证的本质,且造模方法不规范,缺少模型方法学、造模影响因素、造模机理等方面的系列研究,继而影响了温补肾阳药物的合理评价。为了更好地研究肾阳虚证的本质和提供更好的温补肾阳药的评价工具,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临床肾阳虚证的表现为依据,结合现代病因、病机研究,研制更符合临床实际和中医理论的肾阳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代谢组学在中医气虚体质及其治疗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近年来代谢组学在气虚研究中的运用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代谢组学的研究思路与中医学相似,在中医气虚治疗研究中通过分析代谢产物对相关疾病标志物进行筛选,可为新药的研究提供潜在治疗靶点。对气虚患者用药前后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可明确药物作用机制并科学地评价药效。在中医证候诊断研究中,代谢组学在认识虚证本质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人参对气虚证有显著的疗效,但人参对气虚体质的调节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结论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可寻找气虚体质人群经干预后特异代谢产物的变化,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通过调节体内代谢达到预防、治疗疾病以及相关药品的开发等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藏药玛奴西汤颗粒的解热作用.方法 建立干酵母和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模型,观察灌胃给药玛奴西汤颗粒高、中、低剂量与阿司匹林后,1、2、3和4h内的体温变化.结果 与干酵母致热模型组相比,玛奴西汤颗粒高、中剂量组给药后2~4 h大鼠体温显著下降(P<0.05),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给药后1~4 h大鼠体温显著降低(P<0.01);与 2,4-二硝基苯酚致热模型组相比,玛奴西汤高、中和低剂量组给药后2h大鼠体温显著下降(P<0.05),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给药后1~4 h大鼠体温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玛奴西汤颗粒对干酵母和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发热模型均有一定的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作为功能性胃肠病,中医临床通过病症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将其分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肝郁脾虚证、肝郁气滞证等证型。FD动物模型的构建依据证型特定的发病机制来模拟人体症状,检测指标常采用行为学、胃肠动力学及相关蛋白水平等评估模型与FD患者的相似度。符合病症的动物模型是开展药效研究和药效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对FD中医证型的造模方法及检测指标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完善和优化动物模型,为后续的药物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刘亚欧  黄利  李利民 《中国药房》2014,(23):2134-2136
目的:研究芩术颗粒的解热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干酵母或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模型,观察芩术颗粒对模型大鼠的解热作用;通过热板法及小鼠醋酸致扭体反应,观察芩术颗粒对模型小鼠疼痛的影响。结果:40、20、10 g/kg芩术颗粒对模型大鼠体温有降低作用;40、20 g/kg芩术颗粒可明显延长模型小鼠疼痛潜伏期及减少其扭体反应次数。结论:芩术颗粒具有一定的解热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发热一是指体温≥37.3 ℃,超出正常范围;二是虽体温<37.3 ℃,但自觉身热或发烫等不适表现。本文系统总结了应用中医药诊治发热的经验,临证以高热和低热为凭,再结合主要伴随症状为辨证论治提供证候依据,进而运用以经方为主的高效处方。  相似文献   

14.
刘婷  侯连兵 《中国药业》2011,20(8):19-21
目的综合分析近年来中医药动物模型制备的依据与方法。方法从病因模拟、症状模拟、客观指标和药物反证4个方面分析中医药动物模型建立的依据,从病因造模和病理造模两个方面分析了以往中医药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结果与结论该文较为客观地阐述了中医药动物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动物模型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遗尿症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项目《儿科系列常见病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之一。其目的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主要是在病证结合模式下,重点讨论具有遗尿症疾病、儿童和中药特点的临床定位、试验设计与实施等相关问题,为中药治疗儿童遗尿症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提供思路和方法。制定过程中先后成立指南工作组、起草专家组和定稿专家组,采用文献研究和共识会议的方法,最终形成指南送审稿定稿。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临床定位、试验总体设计、诊断标准与辨证标准、受试者的选择与退出、治疗观察方法、试验流程、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观察、试验的质量控制、伦理学要求10部分,以期为申办者或合同研究组织、研究者在儿童遗尿症中药临床试验及上市后临床有效性再评价方案设计中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医儿科临床应用现代诊断手段,拓展传统中医四诊,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有助于理解中医证候,全面了解疾病和判断预后,具有优化治疗方案的优势,还可开拓中医科研思维,同时指出对诊断不明确、疗效不确切的疾病适宜中医辨证论治。旨在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如何取长补短,让患儿获得更好的疗效,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抽动障碍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项目《儿科系列常见病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之一。其目的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在病证结合模式下,讨论具有抽动障碍、儿童和中药特点的临床定位、试验设计与实施等相关问题,为中药治疗抽动障碍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提供思路和方法。制定过程中先后成立指南工作组、起草专家组和定稿专家组,采用文献研究和共识会议的方法,最终形成指南送审稿定稿。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临床定位、试验总体设计、诊断标准与辨证标准、受试者的选择与退出、干预措施、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观察、试验流程、试验的质量控制9部分。希望其制定和发布,能为申办者/合同研究组织、研究者在中药治疗抽动障碍的临床试验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肠-关节”轴为切入点,探讨金藤清痹颗粒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按体质量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双氯芬酸钠组以及金藤清痹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胶原诱导法进行造模,设计金藤清痹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6.30、3.15、1.58 g/kg;双氯芬酸钠组给药剂量为3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ig等量生理盐水,给药4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大鼠踝关节部位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相关炎症指标,16S rDNA分析盲肠内容物中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金藤清痹颗粒可明显降低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肿胀度,减少踝关节炎性细胞浸润,同时可显著降低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C反应蛋白(CRP)水平(P<0.05、0.01);16S rDNA结果显示,金藤清痹颗粒6.30 g/kg可增加Cyanobacteria、软壁菌门、疣微菌门、梭杆菌门、毛螺菌科NK4A136群和Ruminiclostridium 5等菌群的相对丰度,以及降低变形菌门、乳杆菌属和瘤胃球菌属1等菌群的相对丰度。结论 金藤清痹颗粒可能通过调控“肠-关节”轴发挥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