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与护理方式,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40例的临床诊治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探讨分析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以及护理方式,总结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40例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感染败血症的原因有新生儿免疫力差、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差、医护人员与患儿接触频繁等。4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抢救成功38例,1例未愈,1例放弃治疗。结论:为了防止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应该从院内各方面的护理措施以及居住布局等加强预防管理,在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败血症之后,要给予及时的抢救,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感染疾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疗中,部分发展为新生儿肠源性败血症病例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7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监测胆红素(经皮测)数值变化,对退黄疗效不理想或黄疸不退反而升高,同时并出现相关败血症症状的及早寻找原因,必要时做相关检查以早期诊断肠源性败血症,及时采取措施。结果 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6例并发新生儿败血症,均是肠道菌,推测为肠源性败血症。结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细菌移位、肠源性败血症是本组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感染疾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疗中,部分发展为新生儿肠源性败血症病例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7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监测胆红素(经皮测)数值变化,对退黄疗效不理想或黄疸不退反而升高,同时并出现相关败血症症状的及早寻找原因,必要时做相关检查以早期诊断肠源性败血症,及时采取措施。结果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6例并发新生儿败血症,均是肠道菌,推测为肠源性败血症。结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细菌移位、肠源性败血症是本组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当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中并且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新生儿败血症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进展迅速,病情险恶成为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早产儿尤其如此。表现为进奶量减少或拒乳,溢乳、嗜睡或烦躁不安、哭声低、发热或体温不升,也可表现为体温正常、反应低下、面色苍白或灰暗、神萎、体重不增等非特异性症状。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观察是正确及时处置该病症的必要手段前提。我科通过年10年的监床观察,总结出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提出了治疗建议和护理意见。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败血症目前仍然是重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在农村发病率仍较高,占活产婴儿1—5.2%(注2)。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细菌种类众多,有致病力强的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致病力弱的细菌(四联球菌)。近来新生儿白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有增多趋势,我科于1985年1—11月收住新生儿败血症122例,其中白色葡萄球菌败血症20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文静  刘翠青 《河北医药》2011,33(16):2530-2531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生后4周以内发病具有临床感染症状和体征的菌血症。新生儿败血症可以按照发病时间在1周以内或以后而分类为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近年来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的病原菌构成不断发生变化,耐药菌株逐年增多。为了解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本文对我院NICU2009年1至12月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检出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陆达林 《安徽医药》1997,1(2):19-20
为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变迁与抗生素使用,本分析了1989年1月~1995年12月期闻,经血培养证实的6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  相似文献   

8.
败血症是新生儿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了解本病特点,本文将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的32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临床表现不典型,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我院1998~2003年收治的219例败血症中早期表现不典型的败血症50例予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舒蕾  窦颖 《云南医药》2007,28(6):560-561
新生儿败血症系指细菌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造成的全身感染。其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尤其是早产儿及长期住院者。为了解近年来本地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性、实验室检查等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对2005年7月~2007年3月我院新生儿收治的35例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院2006-01~2008—11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和细菌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两年来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住院的新生儿败血症以革兰阳性G^+球菌为主,占87.5%(28/32);革兰阴性G^-杆菌占12.5%(4/32);结论:加强妇婴围产期保健工作和宣传,以减少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陈霞 《中国医药指南》2013,(23):561-562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记录并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42例败血症新生儿的资料。结果经过积极治疗,本组42例败血症患儿中治愈31例,好转6例,死亡2例,转院或自动离院3例。结论新生儿败血症常病情严重,病死率高,但及时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全身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病原菌的变迁,新生儿白色葡萄球菌(简称白葡菌)败血症逐渐受到重视。由于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以至延误治疗。为提高诊治水平,现将我院1981年1月~85年1月的54例新生儿白葡菌败血症作一临床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34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败血症98例临床分析龙岩地区第一医院胡守诚,吴浩峰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在小儿败血症中又以新生儿发病率高。本组临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341例,占同期新生儿病例34.2%;经病原学确诊的新生儿败血症98例,现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一)病例...  相似文献   

15.
陈朝晖  郝丽红 《天津医药》2006,34(6):422-423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而严重的细菌性疾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约占活产婴儿的0.1%~0.8%,其预后与病原菌的种类及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有明显的关系,笔者对我院2003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181例败血症新生儿做血培养,检出菌株58株,对其主要病原、药物敏感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白细胞介素 6(IL 6)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可疑有早期败血症的新生儿及正常新生儿用ELISA法测定IL 6。结果 正常新生儿组IL 6的均值明显低于新生儿败血症组。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IL 6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白介素6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白细胞介素6(IL-6)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可疑有早期败血症的新生儿及正常新生儿用ELISA法测定IL-6。结果 正常新生儿组IL-6的均值明显低于新生儿败血症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IL-6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在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资料,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儿按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积极抢救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以及精心的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新生儿败血症病情隐匿性且病程发展快,病情较凶险,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儿病情,发现轻微异常,及时报告,及早对症处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抢救患儿的生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败血症明显增加,为探讨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1995年1月至2001年10月收治的70例新生儿败血症中由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48例败血症,并对其药敏试验及治疗的首选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6,(1):211-213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共5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共5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儿临床资料中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检测阳性率为84.6%,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为67.3%,明显高于对照组非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80.8%,均明显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灵敏度与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患儿血清中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明显变化,且通过检测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依据,降钙素原检测灵敏度与特异度高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