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类赖氨酰氧化酶1(LOXL1)在腹股沟直疝及斜疝患者腹横筋膜组织的表达,探讨腹股沟直疝的发病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在我院行疝修补术患者(直疝19例,斜疝23例)腹横筋膜组织中Fibrillin-1、TGFβ1及LOXL1的表达情况。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腹股沟直疝患者腹横筋膜组织Fibrillin-1、TGFβ1及LOXL1的含量显著低于斜疝患者(P<0.05);直疝腹横筋膜Fibrillin-1与TGFβ1(P<0.05),LOXL1与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腹股沟直疝患者腹横筋膜组织Fibrillin-1、TGFβ1及LOXL1存在异常表达,并且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腹股沟直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腹股沟直疝患者腹横筋膜MMP-2及TIMP-2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在腹股沟直疝患者腹横筋膜的表达,探讨腹股沟直疝的发病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疝修补术的13例直疝与17例斜疝患者腹横筋膜中MMP-2及TI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直疝患者腹横筋膜MMP-2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斜疝患者(P<0.05),TIMP-2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斜疝患者(P<0.05)。结论腹股沟直疝患者腹横筋膜MMP-2及TIMP-2蛋白的异常变化是其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弹性蛋白原(TE)、类赖氨酰氧化酶-1(LOXL-1)和弹性蛋白酶(Elastase)在腹股沟疝患者腹横筋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择期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分为腹股沟直疝组(A组)和腹股沟斜疝组(B组),每组30例;另外选取同期行腹部手术的30例患者(非疝、非炎性疾病)作为对照组(C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腹横筋膜中TE、LOXL-1和Elastase的表达。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均显示TE和LOXL-1在腹横筋膜中的表达为:C组B组A组(P0.05);Elastase在腹横筋膜的表达为A组B组C组(P0.05)。结论腹股沟疝患者弹性蛋白合成减少,弹性蛋白酶降解增强影响了腹横筋膜的强度,并进一步影响腹股沟疝的发生和发展,尤其在直疝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带蒂腹直肌前鞘片修复腹股沟斜疝腹横筋膜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种腹股沟斜疝腹横筋膜缺损的手术修复方法。方法 对 2 8例腹股沟斜疝腹横筋膜缺损明显患者采用带蒂腹直肌前鞘片修复内环及腹横筋膜缺损的方法。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为 65min ,术后第 1次下床时间平均为 3 4h ,所有患者伤口均一级愈合。随访 1~ 3年无复发。结论 采用带蒂腹直肌前鞘片修复腹股沟斜疝内环及腹横筋膜缺损 ,简单、经济 ,无复发 ,无异物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成人腹股沟疝患者腹横筋膜和腹外斜肌腱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外周血清中的含量变化与腹横筋膜和腹外斜肌腱膜组织中Ⅰ和 Ⅲ型胶原含量及其比值相关性.方法 切取40例开放式手术患者腹横筋膜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组织,其中腹股沟斜疝25例,腹股沟直疝15例,无疝患者10例,同时分别抽取其外周血...  相似文献   

6.
Shouldice疝修补手术是基于疝的发生与腹横筋膜的薄弱及缺失密切相关,因此其规范化操作要点也就强调了对腹横筋膜的加强.1 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Shouldice疝修补手术适用于大部分直疝、斜疝、马鞍疝及复发疝.禁忌证:婴幼儿,仅行疝囊高位结扎即可;巨大疝;腹横筋膜严重缺损;>70岁的老年患者;合并心肺疾患、高血压、糖尿病、过度肥胖、长期便秘及前列腺肥大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腹横筋膜在腹股沟斜疝修补中的解剖和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总结我院患者35例以充分解剖内环及其周缘腹横筋膜为基础进行修补的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年~6年,无1例复发。结论充分解剖内环及其周围腹横筋膜对斜疝修补术临床意义很大,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改良Shouldice法修补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改良Shouldice法修补腹股沟斜疝58例,高位结扎疝囊后将腹横筋膜重叠缝合为第一道屏障修补,腹横筋膜内上叶与腹股沟韧带缝合为第二层加强后壁修补,再将腹外斜肌腱膜重叠缝合为第三层加强前壁修补.为了简化手术程序,术中不横断、剥离及切除疝囊.结果58例术后无1例切口区及阴囊血肿,亦无1例复发.结论改良Shouldice法强调加强腹横筋膜修补,从而有效地预防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通过改良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也防止术后切口区及阴囊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相同组织腹股沟斜疝修补的新手术方式。方法后壁重叠缝合腹横筋膜,前壁将腹外斜肌腱膜内侧缘与腹股沟韧带缝合,将腹外斜肌腱膜外侧缘与腹直肌前鞘缝合的200例行修补腹横筋膜改良福克森(Ferguson’s)斜疝修补术患者(B组),与180例行单补片修补后壁患者(A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2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访,A组的复发率为0.5%,B组的复发率为1.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修补腹横筋膜改良福克森斜疝修补术,是首发腹股沟斜疝修补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0.
曹卫良 《海南医学》2006,17(1):72-72,10
目的总结腹横筋膜在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1996年1月~2003年12月间以充分解剖内环及其周缘腹横筋膜为基础进行加强修补腹股沟斜疝78例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8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充分解剖内环及其周缘腹横筋膜并在直视下加强缝合在腹股沟斜疝修补中意义重大,较传统的方法更能有效地修补和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和内环,复发率低,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1.
年老体弱的巨大疝患者采用一般修补术式 ,复发率较高。笔者对本院近 10年的腹股沟斜疝患者进行术后随访 ,对巨大疝或复发疝 38例术式采取了Shouldice法修补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38例均为男性 ,年龄在 5 5~ 78岁 ,其中巨大斜疝 2 1例 ,复发疝 19例。本组 38例术后随访 5~ 10年 ,均无复发。2 方法行腹股沟上方斜切口 ,游离精索 ,高位结扎疝囊并悬吊 ,操作同一般疝手术程序。在完成以上步骤后进行腹股沟部修补操作 :(1)食指从内环口进入 ,向内下方钝性分离腹横筋膜与腹膜。 (2 )剪开腹横筋膜 3~ 5cm ,注意避免损伤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腹横筋膜修补后壁 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体会。方法:采用腹横筋膜重叠缝合修补后壁方法,治疗腹股沟斜疝68例。结果:68例均治愈,随访1-4年,无1例复发。结论:此术式能有效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和内环,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MP-8在腹股沟斜疝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及25例非疝患者腹横筋膜中MMP-8、胶原Ⅰ、胶原Ⅲ的表达。结果MMP-8在腹股沟斜疝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高于对照组的40%,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胶原Ⅲ在腹股沟斜疝患者中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MMP-8在腹股沟斜疝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宋斌  杨德庆  韩希望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7):806-807,810
目的:探讨腹股沟嵌顿疝腹横筋膜胶原蛋白的变化及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腹股沟嵌顿疝患者胶原蛋白代谢的影响。方法:32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按疝的类型分为两组:斜疝组、斜疝嵌顿组,以16例成人非疝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中腹横筋膜取材,进行测定胶原含量及观察rhGH对腹横筋膜内成纤维细胞生成胶原蛋白的影响。结果:三组间比较,胶原含量均差异显著,0.016g/LrhGH浓度下斜疝组、嵌顿疝组与对照组A值比较有显著差异,在0.160g/L、0.600g/L浓度rhGH下斜疝组、嵌顿疝组与对照组A值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低浓度rhGH具有促进腹壁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童建明 《浙江医学》2000,22(10):635-635,638
经典的Shouldice手术强调修补腹横筋膜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修补腹股沟管后壁[1]。但腹横筋膜的解剖与修补操作比较繁琐。本院于1988年起对Shouldice手术腹横筋膜的解剖与修补进行了改良,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82例中男80例,女2例;年龄38~86岁,平均58.6岁;斜疝76例(右侧52例,左侧24例,其中滑疝1例),直疝6例(右侧4例,左侧2例)。全组均为首次手术。2.治疗方法:常规腹股沟区斜行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至外环,保护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游离精索、打开…  相似文献   

16.
陈绍礼 《中国医刊》2002,37(9):43-44
目的:了解改良Shouldice法修补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改良Shouldice法修补腹股沟斜疝58例,高位结扎疝囊后将腹横筋膜重叠缝合为第一道屏障修补,腹横筋膜内上叶与腹股沟韧带缝合为第二层加强后壁修补,再将腹外斜肌腱膜重叠缝合为第三层加强前壁修补。为了简化手术程序,术中不横断,剥离及切除疝囊。结果:58例术后无1例切口区及阴囊血肿,亦无1例复发。结论:改良Shouldice法强调加强腹横筋膜修补,从而有效地预防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通过改良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也防止术后切口区及阴囊血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我院应用疝囊壁增强内环附近腹横筋膜治疗巨大腹股沟斜疝21例(22侧)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21例,男性20例,女性1例,年龄33~70岁。右侧斜疝14例,左侧斜疝6例,双侧斜疝1例。2例合并前列腺肥大,1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  相似文献   

18.
<正>小儿腹股沟斜疝在临床上甚为多见。我院从1989~1996年采用腹横筋膜重叠缝合修补小儿腹股沟斜疝108例,术后随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小儿腹股沟斜疝108例,年龄1岁以内9例,1~3岁62例,4~6岁23例,7~12岁14例。其中男102例,女6例。腹股沟右侧88例,左侧16例,双侧4例,其中嵌顿疝46例,均采用疝囊高位结扎加腹横筋膜重叠缝合修补后壁。 2.手术方法 本组手术采用腹股沟管斜切口法,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切开疝囊后于疝颈部高位结扎,远端疝囊止血后不切除,患儿常有腹横筋膜薄弱区,将腹横筋膜下方的腹膜外脂肪充分游离,用“1”号丝线将腹横筋膜的内侧片“U”字形缝合于外侧深面,再将外侧片重叠缝合在内侧片前面各2~3针,修补内环,使修补后的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腹横筋膜重叠缝合治疗腹股沟斜疝126例,其中,男121例,女5例,年龄为16-74岁,右侧76例,左侧34例,双侧16例;复发性斜疝6例;术后随访1-7年,仅有2例老年人复发腹股沟斜疝。1.2手术方法常规腹股沟斜疝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  相似文献   

20.
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病,疝重要的治疗方法是结扎疝囊和修补缺损的腹壁,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在某种意义上表明修补术的失败。我科2004年2月 ̄2005年4月治疗腹股沟斜疝58例,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49例,女9例,年龄在18岁 ̄80岁,平均52.2岁。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成人腹股沟疝分型方法,腹股沟斜疝Ⅰ型(疝环缺损≤1.5cm,约1个指尖,疝环周围腹横筋膜有张力,腹股沟管后壁完整)3例;腹股沟斜疝Ⅱ型(疝环缺损最大直径1.5cm ̄3.0cm,约2个指尖,疝环周围腹横筋膜存在,但薄、张力降低,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