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中医专科医师超声医学培训体系的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间在超声科培训的中医专科医师34名,按超声科培训模式培养,比较培训前后的笔试、操作技能及读图成绩,并与同期培训的24名西医住院医师比较。结果: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前后的各项成绩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专科医师与西医住院医师的各项成绩培训前大部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培训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医学培训体系可显著提高中医专科医师的超声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随机抽取在岗医师43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认知与发展调查问卷》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医务人员一般资料、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认知情况、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识和技能现状等,共回收有效问卷403份。结果 403名社区医务人员中,346名(85.9%)听说过中医"治未病",352名(87.3%)能正确理解中医"治未病"概念,276名(68.5%)认为实施中医"治未病"有必要,136名(33.7%)对实施中医"治未病"有信心,169名(41.9%)对中医"治未病"实施现状满意。不同职称及不同中医"治未病"理解程度、必要性认识、实施信心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治未病"知晓情况、必要性认识、实施信心及满意度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理解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学历、岗位、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知晓情况、理解程度、实施信心、满意度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必要性认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岗位、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必要性认识、满意度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实施信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必要性认识、实施信心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晓率、概念正确理解率及必要性认识均较高,但信心持有率和满意度较低,不同情况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认知情况不同。建议有针对性开展中医"治未病"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的技术现状,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随机抽取在岗医师43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上海市黄浦区社区医务人员中医"治未病"认知与发展调查问卷》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医务人员一般资料、医务人员对中医"治未病"认知情况、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知识和技能现状等,共回收有效问卷403份。结果 403名社区医务人员中,215名(54.8%)认为中医"治未病"知识和技能主要来源于继续教育,211名(52.4%)在工作中会使用中医"治未病"技术,254名(74.3%)认为中医"治未病"主要用途为预防保健,207名(51.9%)对自己的中医"治未病"理论知识感到满意,278名(69.3%)认为中医"治未病"技能有待提高,290名(72.0%)希望培养途径为继续教育和进修。近3年来,382名(94.8%)社区医务人员未接受过相关外出进修,329名(81.7%)未参加过相关学术会议,254名(63.0%)未参加过相关培训班,366名(90.8%)未参加过相关非学历教育。不同岗位、职业及不同中医"治未病"知晓情况、理解程度、必要性认识及实施信心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技能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社区医务人员的中医"治未病"技术有待加强,建议大力推广中医"治未病"技术,加强相关继续教育和进修培训,提升医务人员自身服务能力和服务素养,同时开发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21所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人力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市21所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的中医人力现状。方法采用书面问卷和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针对21所机构进行人力现状调查与分析。结果21所机构共有中医执业医师164名,占执业医师总数的19.32%,以初级职称、大专学历、41~51岁为主,中医执业医师城乡配置有一定差异。结论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中医类人力资源已有一定数量和规模,需要进一步加强郊区(县)中医药示范点的人力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医临床实习医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评估分析。方法采用SCL-90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958例中医临床实习医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中医实习医师的SCL-90各因子均分(除恐怖外)与国内正常人群的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女实习医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实习医师。958例中医实习医师中有324例可能有心理问题,占33.82%。结论中医实习医师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应给予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与适当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向来以其技术力量雄厚享誉佛山中医界。我们拥有一批热爱中医事业、医技精湛、深受佛山市民欢迎的老中医。近年来,我科在坚持中医特色的同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临床治疗手段不断发展和创新。科内现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副主任中医师5名、主治中医师4名、医师3名,博士1名,硕士2名,均"学有所长,业有所精"。科室开设中医呼吸、中医肿瘤、中医消化、中医泌尿、中医风湿病、中医乳腺病、中医妇儿、中医男科、中医内分泌、  相似文献   

7.
规范化"异地行医"利大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卓 《当代医学》2005,12(2):38-38
“异地行医”在医疗界直以来都是一个争议比较多的话题。去年11月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百名医学专家峰会上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210万执业医师中,有71.7%呼吁“医师职业社会化”。中国医师协会更是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出台“医师异地行医”法律法规,鼓励医疗资源社会共享,改变医学专家和先进医疗技术过度集中于大城市、大医院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临床医师对重点专科中医住院病历书写的认知与需求,寻求针对性解决方案,以便提高重点专科中医住院病案的管理质量。方法制定某医院重点专科中医住院病案质量评价调查问卷,于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对全院120名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进行调查,对结果分析汇总,了解临床医师对重点专科中医住院病案书写的认知与需求。结果超过60%的医师认为,虽然病案书写任务繁重,但应严格要求;超过90%的医师认为专科病案书写有助于诊疗思维的梳理与提高、对重点专科建设与优势病种的诊疗具有积极意义。超过66%的医师认为应在病案首程中病例特点、辨病辨证依据、鉴别诊断、诊疗计划、上级医师查房方面,突出专科及中医特色。书写难点主要集中在鉴别诊断、辨病辨证依据、专科查体、理法方药一致性。结论临床医师对重点专科中医住院病案书写的重要性认识统一、难点清楚、需求明确,可从加强信息化技术支持、提高一线医师的临床水平、加强病历书写专项培训方面,提高重点专科中医住院病历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中医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10年6月于本院中医骨伤科进行实习的70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带教模式组)35名和观察组(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组)35名,将两组学生带教前后的理论知识评分、护理操作评分、学习自主性、患者满意度及配合医师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评分、护理操作评分、学习自主性、患者满意度及配合医师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中医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明显较常规带教模式有优势,可显著改善各方面的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导师制-学长制"模式在肾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肾内科遴选出来的导师和在肾内科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根据师生双方的意愿,实行双向选择,分别分为导师制-学长制组(规培医师208名,导师4名)、导师制组(规培医师236名,导师3名)和对照组(规培医师122名,无导师)。对规培医师和导师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规培医师方面:和对照组相比,导师制-学长制组和导师制组在学生管理、临床工作、定期考核等方面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科研方面,导师制-学长制组和导师制组均优秀居多,两组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和导师制组相比,导师制-学长制组在科研活动和定期考核方面成绩更优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3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②导师方面:与导师制组相比,导师制-学长制组对导师的日常工作影响更小,科研产出增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师制-学长制"模式培养的规培医师工作积极性、学习计划、临床思维、动手能力均明显提高,带教能力得到锻炼,各项考核均取得好的成绩,导师科研产出也得到提高。"导师制-学长制"模式有望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