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中医药学始于农耕文明,直至当今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国民健康提供着有力的保障。作为国学重要分支的中医药学能绵延至今,在于它囊括国学的精髓,符合国人的思维。因此,弘扬原创思维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前提。结合国学理论对中医原创思维之"意象思维"溯源和梳理,重新认识意象思维启发下司外揣内的思维方法,目的不在比较中医学与他学之间的优劣,重在阐释"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中医证候理论的本源。同时以中医学形神共俱、君相互感心身医学模式为切入,阐释意象思维在中医临床中的实践体现。  相似文献   

2.
形神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学说而受到哲学与医学的广泛重视,它不仅包括形与神何者为先,何者为主的世界观问题,也是医学中形与神俱,形神合一思想重要的理论依据.神与形是生命机体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从本质上说,神生于形,神依附于形;但从作用上说,神又是形的统率,是人体生命活动最高主宰.这一形神思想广泛地体现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断与治疗中,成为中医学重要的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医养生理论历史悠久,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提出调节情志、注重养生的观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加。遵循中医养生理论,只有顺应四时阴阳变化,适应自然环境,使身体与自然相协调,才能达到身心健康;把握"少欲""守中"原则,保持健康平稳的心态,当产生不良情绪时要学会自我调节,不要过悲过喜过怒;适度用神,避免过度熬夜劳作,方能使神气充足,精神内守而提升自身应对能力;合理饮食,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形神兼养,达到形充神养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4.
形神兼养理论是中医养生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内经》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 ,试从辨证的形神一体观和具体的形神兼养大法两个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全面的探讨和总结 ,使之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 ,并阐述了它的现实意义。为医学模式的转变提供理论依据 ;为现代心身医学的建立和养生保健提供宝贵经验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形""神"作为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最基本的两个方面,《黄帝内经》对二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各自的内涵、机能,彼此之间的联系,"形神合一"等理念。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身心医学应运而生,而与此必不可少的两个概念,"体质"与"人格",作为其最基本的两大要素,也不容忽视。以中医体质与人格心理对比"形""神"理念,从双方内涵的相通性和共同点入手,并立足中医整体观,逐步探研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内经》养神以全形、养形以全神和养神与养形相结合三方面阐述形神俱养的基本原则,不仅注重神的调摄,而且注意形体的保养,认为养形可以全神,养神则形体不敝,从而把养神与养形结合起来,使得精神充沛,形体健壮。  相似文献   

7.
"调神与调形针法"是马铁明教授基于传统中医整体观念的"形神一体观"提出的针刺方案,在调节患者精神状态的"神"的同时,也调节由组织结构改变的"形",从而达到形神共调、内外和谐、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符合现代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文章旨在对马铁明教授从"形神一体观"角度用针灸治疗疾病的思路及具体方法进行分析和阐述,通过细毫针调神,粗毫针调形,将"形神一体观"在针具针法的应用上进行了新的尝试,为针灸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综合治疗方案,对现代心身医学的发展以及指导临床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内经》及先秦诸子的养生、康复思想主要有二:一是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二是人体本身,即“形与神俱”的整体观。为此提出“形神共养”应是中医养生和康复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包括养神和养形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发"形与神俱"的由来、内涵及其科学、哲学实质。[方法]用人体发生还原论的方法,通过分析《内经》对人体生命双结构先天"形"和后天"神"的阐述,以及道生太极体系对生物的生成、发育成长过程,寻找"形与神俱"这个人体生命存活唯一条件的科学和哲学实质。[结果]从"形与神俱"的合一形成、发展过程,发现万物演化的道生太极体系规律,以及合二为一、一分为二的辩证统一规律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的普适生命规律,从而解开"形与神俱"的科学和哲学实质,说明哲学理论来源于基础科学知识。[结论]"形与神俱"的科学和哲学实质,是万物演化的道生太极体系规律,以及合二为一、一分为二的辩证统一规律。  相似文献   

10.
形神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形是指物质形体,人的身体等,神是指精神、灵魂等.唯心主义思想家和宗教神学家鼓吹"神"是第一性的,"形"是第二性的.如庄周说:"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认为形体是从精神产生的,而人的精神又是"道"产生的(客观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