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5—7月应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死亡教育需求量表和死亡教育需求调查表制作而成的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形式发放,对西南地区护理本科生的死亡态度、死亡教育需求及现状进行横断面调查,以期为引导本科护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完善死亡教育课程提供参考。调查显示,大多数西南地区护理本科生的成长环境中避讳死亡话题,从未接受过死亡教育,死亡态度总体为中性接受。各大高校应在借鉴其他国家死亡教育基础之上,结合我国有关死亡的历史文化背景、本科护生未来职业的特殊性以及不同学生的死亡态度和其死亡教育需求倾向建设并完善死亡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护生死亡恐惧及死亡教育需求现状,为进一步开展护生死亡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死亡恐惧量表(FODS)与死亡教育需求量表对282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护生死亡恐惧处于中等程度,死亡教育需求处于较高水平。护生死亡恐惧总均分为(3.737±0.320)分,死亡教育需求总均分为(4.008±0.490)分。结论:对护生开展死亡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死亡教育可使护生树立正确的死亡态度与观念,从而到达具备护理濒死与死亡患者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医学教育必须重视死亡教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老、病、死是每一个人生命过程中的必然规律,死亡是人生的自然归宿。怎样帮助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接受死亡,实施科学人道的死亡教育。目前,我国死亡教育尚属空白,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开展死亡教育的重要意义。作为直接面对死亡的医务工作者,迫切需要有关死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以帮助临终者消除痛苦,减轻焦虑与恐惧,满意走完人生旅途到达生命的最终点。因此,医学教育必须对学生开展科学人道的死亡教育。1死亡教育发展概况死亡教育是指引导人们科学、人道地认识死亡,对待死亡,以及利用医学死亡知识服务于医疗实践和社会的教育。20世纪50年代,…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本院244例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规律和特点,以提高医院急诊抢救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急诊抢救室的244例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史,发病时间、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结果 院前死亡142例,男91例,女51例,男女比例1.78,60~89岁是急诊院前死亡的高峰年龄段,其中70岁以前死亡病例男53例,女17例,男女比例3.12.有19例死亡时间记录不详,余123例显示0:00~6:00时间段死亡病例较少.创伤病例23例,男17例,女6例,男女比例2.82,以40~59岁为主要死亡年龄段,车祸11例,高空坠落6例,分列创伤死亡前两位.发病24 h内死亡102例,死亡原因中脑出血、创伤、晚期肿瘤分列前3位,60~89岁是院内死亡的主要年龄段.60~89 岁年龄段是急诊死亡的高峰年龄段,共死亡159例,占65.16%.结论 急诊死亡病例的年龄、死亡时间段、死亡原因已发生明显变化,要重视院前死亡.  相似文献   

5.
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探讨降低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 2 0 0 1~ 2 0 0 3年 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死亡占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 66 .67% ,其中早期新生儿死亡占 53 .33 %。 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 3位死因依次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肺炎和败血症。结论 降低新生儿死亡 ,特别是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是降低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郭魁  赵云龙  董全勇 《中外医疗》2012,31(36):75-76
目的探讨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原因和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59例死亡的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死亡原因,总结救治经验。结果脑干损伤和下丘脑功能紊乱死亡9例,严重脑挫裂伤死亡21例,复合伤及休克死亡8例,肺部并发症死亡14例,心肌梗塞死亡1例,肾功能衰竭死亡2例,颅内感染死亡1例,多系统器官衰竭死亡13例。结论导致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颅脑损伤过重,复合伤,并发症,原有基础性疾病,治疗不当,诊治不及时。仔细检查,密切监护,全面合理诊治,防止连锁病理反应是降低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奉贤区奉城医院178例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规律和特点,以提高院前及医院急诊抢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178例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户口所在地(本市或外省市)等。结果40~59岁是急诊死亡的高峰年龄段,男性(142例)死亡数明显多于女性(36例)。6:00-10:00和18:00-22:00时间段的死亡病例相对较多。院前死亡52例,占同期死亡总数的29.21%。急诊死亡原因中,心源性猝死、各种创伤和脑血管疾病分列第1、2、3位,创伤以车祸为主,儿童死亡以意外伤害为主。40~59岁年龄段患者的急诊死亡原因以各种创伤(42.31%)和心源性猝死(38.46%)为主,其中因创伤死亡的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多于本市人员。结论急诊死亡病例的年龄、死亡时间段、死亡原因已发生明显变化。要重视院前死亡。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成为意外死亡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死亡时间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平 《吉林医学》2010,31(16):2477-2478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死亡时间的规律,以便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85例神经内科住院死亡患者病历进行分析,统计出死亡人数、死亡疾病和死亡时间。结果:185例死亡病例中主要为脑卒中,共135例(72.98%);死亡时间主要集中于夜间,共134例(72.43%);其中死亡发生于3:00~7:0083例,占夜间死亡总数的61.94%。结论:脑卒中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主要死亡疾病,而死亡时间主要集中于夜间3:00~7:00,管理上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对策,加大护理人力配置,加强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减少患者夜间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合并症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症患者诊治资料.结果 76例患者中共死亡25人,其中肺部感染者死亡11例,占死亡人数的44%;上消化道出血死亡6例,占死亡人数的24%;心血管疾病死亡5例,占死亡人数的20%;并发高血糖者死亡2例,占死亡人数的8%;并发肾功能不全死亡1例,占死亡人数的4%.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症较多,因此合并症的正确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医院死亡病例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死亡病例信息管理水平。方法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死亡病例信息管理的业务流程重组。结果设计开发并实施了"死亡病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有效的死亡病例信息上报管理、"医学死亡证明书"的管理、死亡病例质量控制管理和死亡病例公共卫生管理。结论使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提升医院死亡病例信息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