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论》黄疸病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对黄疸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言:“溺黄赤,安卧者,黄瘅。’,“目黄者,曰黄瘅”;《灵枢·论疾诊尺第七十四》曰:“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瘅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其形成机制、症状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发热症首载于《内经》,散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热论》、《素问·刺热篇》、《素问·评热病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素问·至真要大论》以及《灵枢·论疾诊尺篇》、《灵枢·热病篇》、《灵枢·刺节真邪篇》等篇。  相似文献   

3.
五子衍宗丸的用药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祖国医学认为阳痿、性功能减退主要病因为房室太过或少年误犯手淫,以致精气虚寒,命门火衰.《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景岳全书·遗精》曰:“因梦而出精者,谓之梦遗,不因梦而精自出者,谓之精遗……情动者当清其心,精动者当固其肾,滑精者无非肾气不守而然…….“……  相似文献   

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提出了“清阳”与“浊阴”共同构成了人体的生理基础。东垣在《脾胃论》中则着重提出了“升清降浊”之法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脂肪肝是现代社会常见病,近年来对该病的中医诊治理论研究层出不穷。笔者拜读先贤著作,结合临床实践,对“升清降浊”理论与脂肪肝的关系略有感悟。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中医文献没有此病名.对类似此病症状的记载大多散见于眩晕、头痛等篇中,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明确指出春脉太过所致,眩晕、头痛、眼花、耳鸣、健忘等头部症状。《灵枢·口问篇》又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呜,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素问·至真要大论》强调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也即内风理论。《素问·玄机原病式》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火,有“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的论述。眩晕和头痛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互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治痿独取阳明”语出《素问·痿论篇》,这是痿证的重要治疗原则。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如《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中言:“痿,谓手足痿弱,无力以运行也。”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含也。”《素问·六节藏象论》也有“肾者主蜇,其实在骨……”。《素问·痿论篇》:“肾气热则腰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历代医家都同意“肾主骨”的理论,认为肾对骨确实起着主宰作用。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的生长发育以及修复均依赖肾脏精气的滋养和推动。《素问·宣明五气篇》也有:“五脏所主……肾  相似文献   

8.
解 一词首见于《内经》中,《素问》五则、《灵枢》二篇录之如次,意当纲审。 一、《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曰:“尺脉缓涩,谓之解协。”(王冰注:尺为阴部,腹肾主之,缓为热中,涩为无血;热而无血,故解 ,并不可名之。然寒不寒,热不热,弱不弱,壮不壮,伫(守)不可名,谓之解协也。《脉要精微论》日:“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则腹肾主尺之义也。) 二、《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谓:“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日:太过则令人解 ,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若饥,耻不清,脊中痛,少腹满,小…  相似文献   

9.
《内经选渎》中的各类虚词,虽用法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仍有规可循,如以下这些虚词: 【以】在《内经选读》诸篇中主要用作介词,其次也作连词用,如: 《素问·脉要精微论》:“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把这些情况互相参合,来判断死与生的分别。)其中介词“以”,表示所用的对象,译作“把”或“拿”。《素问·痹论》:“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比者为筋痹。”(在冬季得病的是骨痹,在春季得病的是筋痹。)其中介词“以”,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认为阳痿、性功能减退主要病因为房室太过或少年误犯手淫,以致精气虚寒,命门火衰。《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景岳全书·遗精》曰:“因梦而出精者,谓之梦遗,不因梦而精自出者,谓之精遗……情动者当清其心,精动者当固其肾,滑精者无非肾气不守而然……。”五子衍宗丸主治肾虚遗精、阳痿、早泄,小便后余沥不清,久不生育及气血两虚致须发早白。笔者运用本方治一神经衰弱兼性功能减退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黄疸一病首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日:“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日黄疸。”又《灵枢·论疾诊尺》篇说:“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临床诊断依据,中医辨证分为阳黄、阴黄两型。笔者自1998年至今,诊治黄疸病数例,随症加入附子、丹参,每获良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血液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种营养物质。《内经》对血液生成的部位、来源以及影响因素作了概括的论述。如“肾主骨”、“肾生骨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等。祖国医学的这些论述,虽然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但以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理解,仍觉其精辟绝论。骨:《素问·宣明五气篇》曰:“肾主骨”。肾是通过什么方式促进骨生长发育的呢?《素问·六节脏象篇》指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充在骨”。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肾精充足,骨骼得到肾精的充分滋养而坚固有力。  相似文献   

13.
《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风寒湿邪侵犯人体,除外界因素外,还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治疗风湿病不能一味地祛风,应当从整体出发,“有诸内必形诸外”,故历代有“筋痹”、“脉痹”、“肌痹”、“皮痹”、“骨痹”的说法。兹就风湿病与五脏的关系及其辨证思维简述如下。1风湿病与肝的关系《内经》云:“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五脏生成论》),“膝为筋之府”(《灵枢·经筋》),“肝主身之筋膜”(《素问·痿论》),“肝主筋”(《素问·宣明五气篇》)。筋即筋膜,为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肌肉的一种组织。筋和肌…  相似文献   

14.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素问·生气通天论》善言天者,必应于人。《素问·气交变大论》  相似文献   

15.
《素问·痹论》 :“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帝曰 :其有五者何也 ?岐伯曰 :以冬遇此者为骨痹……骨痹不已 ,复感于邪 ,内舍于肾……所谓痹者 ,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凡痹之客五脏者……肾痹者 ,善胀 ,尻以代踵 ,脊以代头”。“尻” ,指脊骨的尾端 ,即尾骶部。“踵” ,指脚后跟。“尻以代踵” ,当理解为脚无力而不能行走 ,用尾骶部来着地移行。“脊” ,指脊背部。“脊以代头” ,当理解为头部无力而下垂 ,脊背高耸来代替头的位置。从原文看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在冬季感受风寒湿邪而发病为骨痹。骨痹不已 ,又反复感受风寒…  相似文献   

16.
浅谈淋证从胃治疗史嘉林《素问·水热穴论》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论也。”笔者遵循这一理论,淋证从胃治疗收效良好,愿与同道共讨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阳明司天之政…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小便黄赤,甚则淋。”“热至则身热…淋闷之...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过敏性疾病的国家,远古时代的神农氏就曾告诫孕妇“不要食鱼虾之类食物”,认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导致“恶疮”;2000多年前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已有许多过敏性疾病的记载,《素问·阴阳别论》说:“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喘鸣与现代所说的‘支气管哮喘’相似。此外,《素问·气支变大论》所载“鼽嚏”与过敏性鼻炎相似;《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之“瘾疹”与今之“荨麻疹”相似。  相似文献   

18.
血痹是风邪侵袭人体,血液凝涩于肌表,以致肌体局部麻木不仁的一种疾病。其始见于《内经》。《素问·痹论》云:“皮肤不营,故为不仁”。《灵枢·九针论》云:“邪入于阴,则为血痹”,即病邪入于阴,阴盛则寒,寒使血液凝涩,而致血痹。《素问·五脏生成篇》“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更进一步阐明了血痹的成因是“卧出而风吹之”.而仲景所论血痹,亦宗《内经》之旨,并结合临床实践,将其作为具有特定涵义之病名,而专篇论述,为后世辨治血痹奠定了基础。但仲景叙证简略,治法尚未完备,故对血痹还有深入研究之必要。一、关于血痹之成因对于本病的产生,仲景指出:“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  相似文献   

19.
奔豚之名,最早见于《内经》、《难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难经·五十六难》:“肾上积,名曰奔豚”。本篇所论当与《灵枢》含义相同,而与《难经》“肾积奔豚”有别。杨玄操注《难经》亦云:“又有奔豚之气,非此积病也”。  相似文献   

20.
泻下通腑法是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实者,散而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其下者,引而竭之”。为原则。该法具有通导大便、荡涤实邪、攻逐痰饮、通泻腑气、畅其经隧的作用。故而在临床中可治疗诸多急性疼痛病症。如能施之得法,常可使病痛得以迅速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