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黄爱群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2):1380-1381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M)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97例患者同时检测HBV M和HBV DNA,HBV M检测用ELISA法,HBV DAN检测用PCR法。结果:HBV M的检测结果分为6组,每组HBV M组合都有一定的HBV DNA检出率。结论:说明HBV M只能作为乙肝病毒有无感染的一般性检测,而HBV DNA能检出复制病毒,但难以表达非复制状态的感染,所以两者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HBV感染者血清HBV标志物与HBV DNA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常见血清HBV标志物模式的临床意义及与血清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了270例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和HBV标志物。结果 270例HBV感染者中HBV标志物以HBsAg、HBeAg、HBcAb阳性,HBsAg、HBeAb、HBcAb阳性与HBsAg、HBcAb阳性三组最为常见,其构成比分别为0.3296、0.2963、0.3444。HBsAg、HBeAg、HBcAb阳性,HBsAg、HBeAb、HBcAb阳性与HBsAg、HBcAb阳性,三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86.5%、41.3%、37.6%。HBeAb和HBcAb阳性组及单-HBsAg阳性组亦可检出HBV DNA。结论 临床上常规测定血清HBV DNA对深入了解HBV标志物模式的意义及病情的发展与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BV感染的肝病患者血中HBV cccDNA、HBV DNA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微流芯片法检测105例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HBVccc DNA、白细胞中HBV cccDNA(3例进行肝组织HBV cc-cDNA检测),以6例非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6例非乙型肝炎患者HBVM、HBV DNA、HBV cccDNA均阴性;HBV感染者中41.9%(44/105)白细胞HBVccc DNA阳性,其中2例阳性PCR产物经基因测序得到验证;HBVDNA≥105copy/ml中HBV cccDNA阳性率57.4%(35/61)显著高于HBV DNA〈105copy/ml者20.5%(9/44,P〈0.01);18.9%HB VDNA〈103copy/mlHBV感染者HBV cccDNA阳性;抗病毒治疗的慢性肝病患者HBV cccDNA阳性率显著低于未抗病毒治疗者(5/25 VS 34/65,P〈0.01)。结论:HBV感染的患者外周血中存在HBV cccDNA;HBV DNA高浓度者HBV cccDNA检出率高;外周血白细胞HBV cccDNA、血清HBVDNA联合检测更能准确判断抗病毒治疗效果及提高HBV复制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对204例各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进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 M)及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检测,并探讨其关系及临床意义。受检者均为我院近两年门诊及住院患者,男143例,女61例,年龄10~65岁。 1.实验方法 HBV DNA检测采用PCR法;HBV M采用ELISA法(试剂由深圳市月亮湾生物工程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5.
对250例一般人群血清中HBV标志物类型与白细胞内HBVDNA存在的关系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显示:在HBsAg及HBeAg阳性9例中,4例白细胞内HBVDNA阳性,抗-HBe阳性的9例中仅1例白细胞内HBVDNA阳性。在HBsAg消失后产生抗-HBs的96例中有7例白细胞内HBVDNA阳性。血清HBV标志物全阴性而斑点杂交白细胞内HBVDNA阳性的2例,经原位杂交检测亦证实白细胞内有HBV阳性颗粒。提示:在人体HBV多器官感染中,白细胞亦是重要感染部位和潜隐场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在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的分布。方法选择广西桂北地区46例HBV感染相关性HCC患者,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者共90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HBV基因型。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理资料摘抄自患者病案。结果本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中基因型B占77.8%,基因型C占18.9%,非B非C占3.3%;HCC中基因型B占78.3%,基因型C占21.7%,慢性HBV感染者和HCC之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者之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感染者中基因型B、C比较,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中基因型B、C间HBV-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组和HCC组比较,ALT、AST、TBIL、ALB、年龄,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桂北地区的慢性HBV感染者和HBV相关性HCC以基因型B为主,基因型在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和HCC对比分布无差别。基因型C的HBV-DNA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7.
孕妇HBV携带与胎儿HBV宫内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状况与胎儿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2 0 0 3年7月至2 0 0 4年6月在我院产检时检出HBs Ag阳性的孕妇共76例,嘱再次抽血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两对半)及HBV- DNA定量,待孕妇分娩时收集其胎儿脐带血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两对半)及HBV- DNA定量,将孕妇血清与胎儿脐带血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组4 0例,其胎儿HBV宫内感染15例,感染率为37.5 % ;HBV-DNA阴性组36例,其胎儿HBV宫内感染6例,感染率为16 .7%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 1)。孕妇血清单HBs Ag阳性组4 4例,其胎儿HBV宫内感染6例,感染率13.6 % ;HBs Ag、HBe Ag双阳性组32例,其胎儿HBV宫内感染15例,感染率4 6 .9%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 1)。结论:孕妇HBs Ag、HBe Ag双阳性和(或) HBV- DNA阳性是胎儿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孕妇HBV感染状态和HBV—DNA与母婴HBV传播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进一步探讨HBV感染状态与母婴HBV传播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192例不同HBV感染状态孕妇和59例乙型肝炎五项血清学标志阴性的孕妇做了母血、乳汁和脐血中HBV-DNA检测。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实验组(192例)孕妇血清、乳汁及脐血中HBV-DNA阳性率分别有56.6%、23.4%和31.3%,不同HBV感染状态孕妇期对应脐血中HBV-DNA阳性率有较大差异,母血为“HBsAg  相似文献   

9.
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 DNA的存在及其与血清HBV DNA的关系。方法:用PCR法及斑点杂交法对50例HBsAg(+)的感染者PBMCs HBV DNA进行检测。同时用PCR法检测感染者血清HBV DNA。结果:PCR法和斑点杂交法分别从35份和32份PCMCs检出率均为60.0%左右。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36.0%。结论:H  相似文献   

10.
我院为二级甲等医疗机构,于前年5月与中国健康扶贫工程组委会、乙肝防治项目管理办公室签订在我院开展乙肝防治项目《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的协作医院。通过临床应用证明,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抗HBV治疗性疫苗疗法)对HBV携带者有抗乙肝病毒(HBV)的作用,其HBsAg、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HBVDNA消失百分率均较高,本文选择HBV携带者300例做为实验对象,观察其HBsAg、HBeAg阴转率,抗-HBe、抗-HBs阳转率、HBVDNA消失百分率的变化情况,为HBV治疗性疗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院为二级甲等医疗机构,于前年5月与中国健康扶贫工程组委会、乙肝防治项目管理办公室签订在我院开展乙肝防治项目《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的协作医院。通过临床应用证明,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抗HBV治疗性疫苗疗法)对HBV携带者有抗乙肝病毒(HBV)的作用,其HBsAg、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HBVDNA消失百分率均较高,本文选择HBV携带者300例做为实验对象,观察其HBsAg、HBeAg阴转率,抗-HBe、抗-HBs阳转率、HBVDNA消失百分率的变化情况,为HBV治疗性疗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HBV M)与HBV DNA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HBV 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HBV DNA用荧光定量探针PCR法检测.结果急慢性乙肝HBV DNA阳性率与乙肝肝硬化患者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HBsAg、HBeAg、抗HBc( )组的HBV DNA阳性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结论HBV DNA可以更为清楚地反映乙肝患者的病毒活动程度及更真实地反映HBV的感染和复制情况,与HBV M联用对乙肝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设计和药物疗效观察,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慢性HBV感染者HBV准种特性.方法 选择5例维吾尔族慢性HBV感染者(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与未治疗)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HBV RT区为研究靶区.采用克隆-测序方法进行准种研究.使用BioEdit 和NCBI-BLAST工具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 治疗的患者(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4.
胸腺肽对HBV转基因小鼠表达HBV DN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胸腺肽对HBV转基因小鼠进行腹腔内注射(3mg/只)连续3个月,同时设促肝细胞生长素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定期取血检测HBVDNA,结果发现胸腺肽组HBVDNA阴转率为22%~55%,停药22d后阴转率为22%,而对照组小鼠HBVDNA无阴转,结果提示胸腺肽对HBV转基因小鼠表达HBVDNA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250例一般人群血清中HBV标志物类型与白细胞内HBV DNA存在的关系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显示:在HBsAg及HBeAg阳性9例中,4例白人HBV DNA阳性,抗-HBe阳性的9例中仅1例白细胞内HBV DNA阳性。在HBsAg消失 后产生抗-HBs的96例中有7例白细胞内HBV DNA阳性。  相似文献   

16.
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与HBV DNA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HBV DNA含量对HBV宫内感染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3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含量,发生宫内感染的为病例组,余为对照组,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30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中,有22例发生宫内感染。其中HBsAg阳性7例,HBV DNA阳性18例,HBsAg和HBV DNA均阳性的3例,总的HBV宫内感染率为9.6%(22/230)。(2)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仅HBV DNA浓度分级有统计学意义,OR为1.57(1.12.2.21)。(3)230例HBsAg阳性孕妇中HBV DNA阳性者119例,发生宫内感染18例,感染率为15.1%(18/119),并且当孕妇血清HBV DNA浓度≥10^7copies/ml时,HBV宫内感染率显著增加,(χ^2=-7.92,P〈0.05)。结论 孕妇血清HBV DNA浓度分级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且当HBV DNA浓度≥10^7copies/ml时,其宫内感染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前,尽管用HBsAg,抗HCV和ALT检测筛选献血者,但输血后乙型肝炎时有发生,我们在1995年2月对牡丹江市部分献血者进行乙型肝炎标志物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的结果报告如下:1 检测对象与方法1.1 检测对象:本文对牡丹江市94名献血者进行乙型肝炎标志物和HBV~DNA检测.1.2 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和ELISA法均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表达人类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3C(A3C)的复制缺损型HBV载体质粒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 利用PCR技术和基因重组方法构建表达A3C和人绿色荧光蛋白(hrGFP)的FIBV载体质粒pcH-LJ3-A3C、pCH-LJ3-hrGFP.分别与野生型HBV质粒pCH-3093共转染HepG2细胞,提取细胞裂解液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病毒颗粒DNA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提取细胞裂解液中核心蛋白相关的HBV DNA,PCR扩增,克隆,测序.结果 pCH-LJ3-A3C对细胞浆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病毒颗粒DNA具有抑制作用,使细胞浆内HBV DNA减少31%,使上清液中子代病毒颗粒HBV DNA减少40%;对HBV DNA具有编辑作用,50个克隆测定HBV DNA序列,36克隆出现G-A突变,G-A突变总数量982位点.结论 pCH-LJ3-A3C可以抑制HBV复制,pCH-LJ3-A3C对HBV DNA的编辑作用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pCH-LJ3-A3C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病毒制剂治疗HBV感染.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 replication-defective hepatitis B virus (HBV) vector plasmid expressing A3C on HBV replication in vitro. Methods The HBV vector plasmisd pCH-LJ3-A3C and pCH-LJ3-hrGFP expressing A3C and hrGFP were constructed using PCR and gene recombination technique. The two 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 separately cotranfected into HepG2 cells along with the wild-type HBV plasmid pCH-3093. The HBV DNA in the cell cytoplasmic lysates and in the cell culture supernatant was extracted for Southern blotting, and the nucleocapsid-associated HBV DNA were amplified by PCR, cloned and sequenced. Results pCH-LJ3-A3C showed obvious inhibitory effect on HBV DNA in the cytoplasmic lysates and cell culture supernatant, causing a reduction of the HBV DNA by 31% and 40%, respectively. The pCH-LJ3-A3C plasmid was capable of editing the HBV DNA. Among the 50 sequenced clones, 36 clones had G-A mutations, with a total of 982 such mutations. Conclusion pCH-LJ3-A3C can inhibit the replication of HBV primarily by editing HBV DNA. The pCH-LJ3-A3C plasmid may serve as a new antiviral agent against human HBV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8岁。因蛋白尿伴水肿10个月于1998年6月20日入院。1997年8月患者因咳嗽、发热、水肿,查尿蛋白(+++),给予青霉素后症状好转,但水肿不退。1997年9月曾短期使用雷公藤、泼尼松,以后一直服用中药,尿蛋白波动于(++~+++)。1998年2月外院查24h尿蛋白16.29g,血A/G为26/24,予泼尼松20mg,3次/d(6周后减至10mg,3次/d),环磷酰胺0.8g,静滴,1次/3周,共4次,治疗期间查24h尿蛋白4.76~7.56g,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  相似文献   

20.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幼儿和高危人群(医务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职业献血员等).接种程序为全程接种3针,按照0、1、6月间隔程序,即第1针后,间隔1个月和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要求于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