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骨科的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颈椎病患者,因这类眩晕的发生多与颈椎的退行性改变有关,故将其称为颈性眩晕.颈性眩晕的治疗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自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采用复方丹参联合利多卡因治疗颈性眩晕4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眩晕类型之一,多由于颈椎病或颈部软组织病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属于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现代医学是以药物、颈椎牵引、理疗等方法为主,一般疗程长且疗效欠佳,给患者带来精神负担与不便。传统医学在对本病的治疗上有其独特的优势。百会穴为治疗眩晕的要穴,临床上运用其治疗颈性眩晕的方法有很多,如针刺、压灸、温灸、化脓灸等,且疗效显著。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临床应用百会穴治疗颈性眩晕的多种疗法和作用机理,为临床工作者治疗颈性眩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手法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法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求颈性眩晕的病因,确立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手法、针刺穴位.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手法加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颈复康颗粒,每10 d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周,共治疗3个疗程,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70%,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30%和60%相比,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寰枢关节紊乱引起的椎动脉痉挛是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手法加针刺是治疗颈性眩晕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4.
颈性眩晕与中医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关节、肌肉、韧带病变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症状。其临床表现特点是发作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头痛、情绪异常等颈椎病的症状 ,眩晕与颈部活动有关 ,对颈部合理治疗后可减轻或消失。1 分型根据临床经验和研究 ,我们将颈性眩晕分为典型性颈性眩晕和非典型性颈性眩晕。1.1 典型性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1)眩晕伴颈肩痛或其它颈部疾患症状 ;(2 )眩晕的发生与颈椎活动有关 ,且呈间断性发作 ,并有明显的方位性 ;(3)临床检查可有颈椎病体征或X线的颈椎异常表现 ;(4 )排除内科及五官科疾患。1.2 非典型性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1)眩…  相似文献   

5.
颈性眩晕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克恭  唐毓金 《右江医学》2009,37(5):602-605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系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颈椎内外平衡失调而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眩晕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临床症状一般有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严重者可发生猝倒,但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其发病主要以老年人为主,近年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转变,青壮年颈性眩晕的发病也逐年增高。目前对于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既往文献亦鲜见关于本病病因和治疗的详细论述。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就颈性眩晕的病因病理机制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性眩晕是指南于颈源性因素所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症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眩晕多发生于头颈活动时。该病自1926年首次提出后,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是引起颈性眩晕症状的重要原因,而其病因可能是椎动脉受压或椎动脉受刺激引起痉挛。  相似文献   

7.
<正>颈性眩晕是指由颈源性因素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综合征[1],临床上常伴有颈肩部酸胀痛、头痛、呕吐等症状,是骨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理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目前也没有特异的治疗手段。笔者应用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联合颈椎间盘内臭氧注射治疗颈性眩晕66例,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由于近年来随着"低头族"的出现及长期伏案工作、睡眠姿势不正确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临床上颈性眩晕(Cevrical veirtgo,CV)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颈性眩晕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及诊断标准尚不统一,导致了治疗颈性眩晕方法的多样性。所以目前如何精准的诊断和治疗颈性眩晕是临床骨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文章参考既往大量文献,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就颈性眩晕的诊断以及治疗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探讨颈性眩晕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之一,是指颈椎及相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神经、血管、肌肉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所引起的眩晕,亦称Barre-Lieon综合征[1].该病以眩晕和颈椎疼痛为主要特征,其眩晕多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等,严重者可发生猝倒,但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2] .针刺是治疗颈性眩晕的常用方法.笔者自2004年2月-2006年8月,采用针刺方法对108列颈性眩晕患者治疗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薄氏腹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1-01~2013-01间收治的80例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使用薄氏腹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水平、眩晕程度、临床治疗效果、心理症状水平和生活质量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水平、眩晕程度、心理症状水平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薄氏腹针疗法可以有效提高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自研眩晕引颈试验在临床鉴别诊断颈性眩晕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时的效果差异,研发一种具有特异性的颈性眩晕诊断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7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部符合颈性眩晕或BPPV常规诊断标准的眩晕患者各50例.眩晕引颈试验前两组患者行眩晕残障量表评分(DHI),结果显示两组眩晕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再对试验前后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根据患者在试验中的反应及VAS评分判定诊断结果,对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试验前后颈性眩晕组VAS评分及试验后两组V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2)眩晕引颈试验与常规诊断方法对眩晕患者的诊断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自研眩晕引颈试验作为一种简便的体检方法,在颈性眩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作为颈性眩晕的一种诊断及鉴别诊断试验,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陈华德教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分析陈华德教授临床实践中对颈性眩晕辨证施治的要点和典型案例,阐述陈华德教授运用标本兼治及特色疗法治疗虚证颈性眩晕的临床经验。[结果]陈华德教授分别以疏经通络法、补肾益气法及特色疗法治疗虚证颈性眩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陈华德教授运用疏经通络法、补肾益气法及特色疗法治疗虚证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对针灸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综合方法治疗颈性眩晕.方法:分析75例颈性眩晕患者行综合方法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2个疗程的,临床治愈68例,显效3例,好转2例,无效2例,改为其他方法治疗.结论:综合方法治疗颈性眩晕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颈性眩晕是以眩晕为主证,伴颈肩疼痛、头痛恶心、耳鸣、视觉异常,甚至发生猝倒、昏厥等系列症状,而眩晕多与转头或体位的改变有关.笔者运用三步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颈性眩晕是颈部病变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的眩晕。人迎穴为多气多血足阳明胃经之穴,与多条经脉相通,联属各个脏腑,是重要的经穴之一。针刺人迎穴具有调整机体阴阳、疏通全身气血之效。且人迎穴具有复杂的治疗眩晕的生理解剖结构基础。临床应用治疗颈性眩晕疗效颇佳,其在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运用中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正>颈性眩晕是指椎-基底动脉颅外段受到颈部病变的影响,从而导致血流障碍,引起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颈椎病临床上主要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是较为常见的一型,而颈性眩晕系椎动脉型颈椎病最突出的表现。中药及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代临床大量研究[2-3]表明:中医中药及针刺治疗颈性眩晕  相似文献   

17.
颈性眩晕是指由颈部疾病引起的眩晕症候群.它并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名称,而是指由于某些病因引起为椎动脉颈段受颈部疾病影响造成血流障碍所致的一类中枢性眩晕,而所谓"某些病因"又以颈椎病最为常见."颈性眩晕"中医称"项痹"其有痹阻不通之意最突出的特点为体位性眩晕即当改变体位尤以扭转头部时眩晕加重,严重者可发生猝倒,但一般不伴有意识障碍.  相似文献   

18.
58例颈性眩晕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颈部原因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类中枢性眩晕称为颈性眩晕。自2000年以来,我们针对颈性眩晕的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以协定处方“颈眩宁汤”为主综合治疗观察颈性眩晕58例,兹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寰枢关节错位是导致颈性眩晕常见原因,从寰枢关节错位的角度,通过对颈性眩晕中西医治疗方法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对其治疗进行探讨,为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临床研究起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门诊2016年1月—2017年1月之间收治8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针灸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组治疗效果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 颈性眩晕患者接受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针灸治疗,有助于眩晕症状的减轻,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