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6 毫秒
1.
用细粒棘球蚴的原头蚴(人、牛、羊)和泡状棘球蚴生发组织及原头蚴接种试验动物304只(小白鼠243只、灰仓鼠40只、家兔6只、家犬5只、家猫1只、羔羊5只、金色地鼠4只)。细粒棘球蚴的原头蚴经腹腔接种小白鼠158只,感染率为28.5~93.3%,感染灰仓鼠40只,感染率为36~37.5%。6只家兔被感染3只,6只羔羊多次接种棘球蚴不被感染,不论用人、牛或羊的原头蚴,虽可感染某些试验动物,但不能在其体内发育为有头囊。用泡状棘球蚴的组织移植较悬液易于使小白鼠或灰仓鼠感染,并可随转种代数的增加其感染率也增高,发育速度也加快。新疆的灰仓鼠可作为泡状棘球蚴的良好宿主,棘球蚴可在其体内迅速发育,并可较长期的保存虫株,为一良好试验动物。  相似文献   

2.
鉴于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granulosus 简称 Eg)原头蚴在流行病学与病原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进入终末宿主肠内可发育为成虫,在中间宿主体内一旦棘球蚴破裂或手术时囊液外溢,则每个原头蚴又可能形成一个新的蚴囊),因此有关原头蚴超微结构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Morseth(1967)、Jha(1971)、Singh(1979)等曾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原头蚴的内部超微结构,迄今尚未见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外表微细结构的报导。现将我们在进行体外药物筛选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的 Eg 原头蚴结果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小鼠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 4周龄昆明种小鼠60只,分为细粒棘球蚴病组和多房棘球蚴病组(每组20只),并各设空白对照组(10只),均雌雄各半。分别腹腔注射人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或鼠源泡球蚴原头蚴混悬液0.2 mL(含庆大霉素250 IU.mL-1,原蚴头500个.mL-1),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0.2 mL,含庆大霉素250 IU.mL-1,PBS液。通过病检和腹外观察,了解小鼠包囊的生长情况、重量、数量、直径和不育囊率。结果两种包虫病的感染率均为100%。第350天剖杀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感染的昆明小鼠,不育囊率为100%,所有细粒棘球蚴包囊内未见原头蚴,雌、雄小鼠体内包囊的直径和数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第90天剖杀的泡球蚴感染小鼠动物模型不育囊率平均为15%,85%的感染泡球蚴病灶内含原头蚴。雌、雄小鼠体内泡球蚴包囊的体积大小和重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雌鼠对多房棘球蚴感染比雄鼠更敏感,多房棘球蚴在小鼠体内生长快,适宜保种;雌鼠和雄鼠对细粒棘球蚴的敏感性无明显区别,细粒棘球蚴在小鼠体内生长慢,不宜保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人工接种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感染法建立小鼠与兔包虫病动物模型。方法 6周龄昆明小鼠经皮穿刺腹腔内接种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新西兰大白兔于腹部手术后肝脏接种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接种原头蚴6个月后剖检动物,观察小鼠腹腔和新西兰大白兔肝脏内包虫囊生长情况。结果接种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6个月后,小鼠腹腔内包囊生成率为95%,新西兰大白兔肝内包囊生成率为50%。光镜观察见在小鼠腹腔和兔肝脏形成的囊泡具有与羊肝脏棘球蚴囊壁类似的类上皮细胞层和板层状结构。3种动物体内棘球蚴均有原头蚴。结论以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接种昆明小鼠腹腔和新西兰大白兔肝脏,可以建立小鼠和兔包虫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人工感染法建立包虫病动物模型。[方法]将藏羊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1ml(每ml悬液含4000个原头蚴,青霉素1000U,链霉素1000U)注射于50只(25♂♂25♀♀)4周龄ICR小鼠腹腔内,每周测体重与腰围1次;设空白对照组10只(5♂♂5♀♀)。[结果]接种第20天后,动物体重和腰围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的各项指标;第90天剖检动物,包囊生成率为96%(48/50),人工感染成功率为96%。[结论]绵羊源性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腹腔注射ICR小鼠建立包虫病动物模型的方法可为包虫病的防制研究工作提供简便、可靠和实用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小鼠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4周龄昆明种小鼠60只,分为细粒棘球蚴病组和多房棘球蚴病组(每组20只),并各设空白对照组(10只),均雌雄各半。分别腹腔注射人源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悬液或鼠源泡球蚴原头蚴混悬液0.2mL(含庆大霉素250IU·mL^-1,原蚴头500个·mL^-1),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0.2mL,含庆大霉素250IU·mL^-1,PBS液。通过病检和腹外观察,了解小鼠包囊的生长情况、重量、数量、直径和不育囊率。结果两种包虫病的感染率均为100%。第350天剖杀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感染的昆明小鼠,不育囊率为100%,所有细粒棘球蚴包囊内未见原头蚴,雌、雄小鼠体内包囊的直径和数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第90天剖杀的泡球蚴感染小鼠动物模型不育囊率平均为15%,85%的感染泡球蚴病灶内含原头蚴。雌、雄小鼠体内泡球蚴包囊的体积大小和重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雌鼠对多房棘球蚴感染比雄鼠更敏感,多房棘球蚴在小鼠体内生长快,适宜保种;雌鼠和雄鼠对细粒棘球蚴的敏感性无明显区别,细粒棘球蚴在小鼠体内生长慢,不宜保种。  相似文献   

7.
1981年12月至83年7月,以腹腔内注射法接种羊源(E:肝,肺)和人源(E′:肝)细粒棘球蚴原头蚴分别感染35只昆明型雌、雄小白鼠,E感染率78.57%(11/14),E′感染率57.14%(12/21),P>0.05,两者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合计感染率65.8%(23/35),23只阳性小白鼠的棘球蚴见于肝、脾、肠壁、肠系膜、腹后壁、膈肌和(或)腹腔;其中10只出现多个生发囊和原头蚴,孕  相似文献   

8.
人肝细粒棘球蚴的原头蚴,经口人工感染野生红狐(Vulpes vulpes)。118d后解剖小肠壁附着有成熟的细粒棘球绦虫。虫体染色后,对其形态特点作了描述。与人工感染犬细粒棘球绦虫作了形态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认为新疆北疆地区,野生红狐也可能作为细粒棘球绦虫的自然终宿主。这种潜在宿主的存在在包虫病的防治及流行病的研究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在观察1950~1984年采自华北及新疆十个县市的细粒棘球绦虫(582条),细粒棘球蚴(hydatid cyst)及泡状棘球蚴(alveolar hydatid cyst)232个的形态中,发现新疆北疆北部及沿天山地区存在不同的细粒棘球绦虫虫株。人与动物的棘球蚴及原头蚴在某些形态上极为相似。细粒棘球蚴在人体内的发育存在差异。角质层可有多种不同形态的结构。用人体肝泡状棘球蚴感染动物,其发育速度可随转种代数增加而促使其迅速发育成囊。~(60)钴500~2500rad照射不能杀死羊肝内原头蚴。  相似文献   

10.
吡喹酮治疗人体包虫病的结果表明,用药剂量偏小或疗程短难以取得满意疗效;为此,我们给小白鼠胸、腹腔接种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造成继发性包虫囊肿,然后应用较大剂量和较长疗程的吡喹酮进行治疗,同时对其形态上的改变作了动态观察。材料与方法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取自经手术完整摘除的人肺包虫囊肿,经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三次后备用。选取体重12~15克的健康雌性小白鼠50只,每鼠胸、腹腔各接种1000±300个原头蚴,于接种6个月后开始给药。给药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服药组,各25只,服药组按300mg/kg/日,分二次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等量溶媒(PEG400)灌胃,分别于治疗开始后4天、8天、16天、30天、60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体外观察细粒棘球绦虫重组铁蛋白(Eg.ferritin)抗血清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PSC)的杀伤作用。方法用纯化的Eg.ferritin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抗血清,以不同浓度的抗血清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体外共培养,光镜观察培养不同时间点细粒棘球原头节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原头节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抗血清组的原头蚴的死亡率及破坏程度与抗血清的浓度呈正相关,与对照组相比,抗血清对原头节有杀伤作用(P<0.01)。在20%抗血清组中,原头节内部被大量空泡及髓样结构代替或无结构。结论细粒棘球蚴重组铁蛋白抗体对细粒棘球绦虫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筛选合适的内参基因以检测细粒棘球绦虫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 of Echinococcus granulosus,EgAQPs)基因在原头蚴发育为棘球蚴过程中的转录表达水平.方法 通过geNorm软件分析5个候选内参基因(ND1、ATP6、elp、actin和Act Ⅱ)在原头蚴成囊过程中的稳定性,并运用RT-qPCR方法检测体外培养原头蚴及原头蚴在小鼠体内囊化形成的继发棘球蚴中EgAQPs基因转录表达量.结果 actin和Act Ⅱ、ATP6和ND1分别为检测体外培养原头蚴和原头蚴囊化形成的继发棘球蚴囊壁生发层细胞EgAQPs基因转录表达状态的理想内参基因.EgAQP3和EgAQP9在体外培养第3天的原头蚴中转录表达量最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转录表达量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且不同培养时间转录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gAQP4在体外培养第25天的原头蚴中转录表达量最高(P<0.05),在体外培养第3、15、35天的原头蚴中转录表达量较低,这3个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AQP3、EgAQP4和EgAQP9在原头蚴中转录表达量最高(P<0.05),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EgAQP3、EgAQP4和EgAQP9的转录表达水平在接种原头蚴感染小鼠后第3~7个月的继发棘球蚴囊壁生发层细胞中转录表达水平很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AQP、EgAQP1、EgAQPFA-CHIP和EgAQPAnG在原头蚴和继发棘球蚴囊壁生发层细胞中的转录表达水平均很低,基本上检测不到.结论 通过geNorm软件筛选了原头蚴发育为棘球蚴过程中稳定的内参基因;原头蚴囊化的继发棘球蚴囊壁生发层细胞中EgAQPs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很低,可能与棘球蚴液形成或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细粒棘球蚴的生发膜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对棘球蚴生发膜形貌和超微结构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近年来国外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简称TEM)对人、牛、羊、猪、马等不同种属的原发感染棘球蚴生发膜进行了一些观察,而有关实验性继发性感染的棘球蚴育囊的超微结构迄今尚未见报导。因此我们应用TEM研究了小鼠细粒棘球蚴育囊的生发膜,观察到一些新的形态结构,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毗喹酮治疗腹腔细粒棘球蚴病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的研究情况。动物实验:腹腔接种取人肝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蚴的小白鼠40只,分为4组,每组10只。在接种后110天,三组动物分别饲以含吡喹酮1,000ppm的食饵6天、12天、24天,一组作对照。于开始饲药后30天剖检,分别测量每只小白鼠接种生长的包虫囊的最大直径和重量及观察包虫囊的一般形态。结果:40只小白鼠全部感染。饲药各组小白鼠包虫囊最大直径和重量与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但解剖时发现:自6天饲药组开始,包  相似文献   

15.
抗棘球蚴药常用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在实验动物体内进行,此法费时长,药物用量大。在体外培养中进行药物筛选,有关条件易控制,方法简便。自从SMgtn(1962)(1)体外培养细粒棘球绦虫(简称Eg)原头蚴成功之后,为体外筛选抗棘球蚴药提供了可能性。我们于81年建立了Eg原头蚴的体外培养方法,在此基础上对21种中藏药的34种样品的抗原头蚴效能在体外进行了初步筛选。本实验以半数效量法测算杀头蚴的用药量,以测定药物的  相似文献   

16.
17.
给已发育成细粒棘球蚴100d的C_(57)BL/6J小鼠经口灌注丙硫咪唑悬液每日200mg/kg,用药8周后解剖观察。用药组小鼠体内细粒棘球蚴的最大直径和总重量均小于对照组,用药组生发组织和角质层病理损伤程度及数量均大于对照组。另给NIH小鼠腹腔接种原头蚴后第三天同法给药4周,可明显降低小鼠对细粒棘球蚴的感染率。实验结果表明丙硫咪唑可抑制细粒棘球蚴发育生长,破坏生发层组织和角质层结构,并且具有预防原头蚴再发育成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包虫病     
包虫病(棘球蚴病)是人体感染棘球绦虫幼虫(又称包虫)引起的疾病。在我国共有两种:一种为细粒棘球绦虫幼虫引起者,称为囊型棘球蚴病,以狗为终宿主,羊为主要中间宿主,在狗与羊中间传播。人若吞食其虫卵,成为其中间宿主,引起囊型棘球蚴病。另一种为多房棘球绦虫幼虫引起者,称为泡型棘球蚴病,在自然界以野狗、狐、狼等为终宿主,被其捕食的啮齿动物如田鼠为中间宿主。人吞食其虫卵后,成为中间宿主,引起泡型棘球蚴病。  相似文献   

19.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最主要的寄生虫性囊肿,在我国引起包虫病的棘球绦虫有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细粒球绦虫的终末宿主最主要是狗,中间宿主主要是羊、牛、马,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虫卵随粪便排出,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也可直接污染草场和水源,被羊、牛、马等吞食,则在动物脏器寄生发育成棘球蚴,当动物死亡或被宰杀后,将带有棘球蚴的脏器喂狗,则原头节经过8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不同地区泡球蚴腹腔感染小鼠动物模型,分析并比较3种不同地区泡球蚴对小鼠的感染性.方法 40只BALB/c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10只)、EM-1组(青海株,10只)、EM-2组(新疆株,10只)和EM-3组(四川株,10只),建立小鼠腹腔感染动物模型,180 d后称重,处死,计算感染率,分离原头蚴,将各组小鼠的肝脏用4%多聚甲醛固定,HE染色,统计原头蚴个数,分别于感染后7 d,1、3、6个月采用小鼠眼内眦静脉取血,测定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和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及血小板(PLT)的含量.结果 3种不同地区的泡球蚴腹腔感染小鼠血常规和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的泡球蚴对小鼠的致病性存在差异,其中EM-2感染小鼠后,肝脏原头蚴数量最多;EM-3的原头蚴数量最少.EM-2组小鼠感染率最高(77.8%);EM-3感染率最低(62.5%).经HE染色后,实验各组的肝组织低倍镜下可见散在的大小不等的囊泡,EM-2感染小鼠肝细胞坏死最为明显,肝脏坏死损伤面积大.结论 该研究成功建立了3个不同地区的泡球蚴腹腔感染动物模型,不同地区的泡球蚴对小鼠的致病性存在差异,其中以新疆株的感染力最强,四川株的感染力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