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埋线对大鼠胶元诱导型关节炎(CIA)模型血清IL-1β、TNF-α表达及其滑膜新生血管的影响,探讨其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来氟米特组、穴位埋线治疗组、来氟米特+穴位埋线治疗组。ELISA法血清中IL-1β、TNF-α表达含量变化和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滑膜组织MVD计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清中IL-1β、TNF-α及滑膜组织MVD均明显下降(P0.01),且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能通过降低大鼠血清IL-1β、TNF-α表达而发挥抑制关节滑膜血管新生作用,这可能是姜黄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贝伐珠单抗(avastin)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模型,评价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体重、足踝肿胀度、关节评分以及X线影像等指标,判断avastin治疗大鼠佐剂型关节炎的作用.同时,检测佐剂型关节炎大鼠血浆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 avastin能显著性抑制佐剂型关节炎引起的大鼠体重减轻,左、右足踝肿胀度;降低关节评分和骨关节腐蚀程度.avastin能降低佐剂型关节炎大鼠血浆内的TNF-α和VEGF的含量,但是与模型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vastin能抑制佐剂引起的原发性关节炎和继发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3.
郭婷  刘文  袁哲星 《广东医学》2012,33(16):2386-2388
目的研究贝伐珠单抗(avastin)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模型,评价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体重、足踝肿胀度、关节评分以及X线影像等指标,判断avastin治疗大鼠佐剂型关节炎的作用。同时,检测佐剂型关节炎大鼠血浆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 avastin能显著性抑制佐剂型关节炎引起的大鼠体重减轻,左、右足踝肿胀度;降低关节评分和骨关节腐蚀程度。avastin能降低佐剂型关节炎大鼠血浆内的TNF-α和VEGF的含量,但是与模型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vastin能抑制佐剂引起的原发性关节炎和继发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针刺、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的影响差异。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作为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分别针刺、艾灸"足三里"、"肾俞"穴区,采用ELISA检测血清TNF-α、IFN-γ含量。结果: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艾灸组、针刺组血清TNF-α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艾灸组、针刺组二者比较,艾灸组TNF-α水平明显低于针刺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IFN-γ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艾灸组、针刺组血清IFN-γ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艾灸组、针刺组二者比较,艾灸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IFN-γ的影响存在差异,艾灸降低TNF-α和升高IFN-γ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P物质(SP)的干预作用.方法:以AA大鼠为研究对象,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作为炎症活动的指标,造模成功后,予雷公藤多苷片混悬液灌胃治疗30天,分别在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液、滑膜中的TNF-α、IL-1β、SP以及脊髓后角中的SP水平,以观察雷公藤多苷治疗后各组织SP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液和滑膜中的SP、TNF-α、IL-1β和脊髓后角中的SP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30天后,给药组大鼠的右足趾肿胀较模型组减轻(P<0.05),给药组大鼠血液、滑膜中TNF-α、SP及滑膜中IL一1β水平都显著降低(P<0.05),而脊髓后角中SP水平未见明显下降(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具有抗炎镇痛免疫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除降低血清和滑膜中的TNF-α、IL一1β水平外,还可能与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外周的SP水平有关,但对中枢SP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一氧化氮( NO)、IL-18的变化,以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的发病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分成2组: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足部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制造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 AA模型),对照组足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通过关节炎评分、X线评分、病理评分等评价炎性程度;免疫后第42天处死大鼠,取血后用ELISA法测TNF-α、IL-1β、NO、IL-18水平;取大鼠踝关节做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TNF-α、IL-1β、NO水平明显升高(P <0.05)2,组IL -1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佐剂性关节炎大鼠造模成功;模型组血清中TNF-α、IL-1β、NO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提示TNF-α、IL-1、NO可能参与了RA的发病及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等不同干预方法对海洛因依赖大鼠CD4^+、CD8^+细胞百分数及CD4^+/CD8^+的影响。方法采用逐日递增法建立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自然戒断组、美沙酮组、针刺组和穴位埋线组,给予相应干预结束后,比较各组大鼠外周血CD4^+和CD8^+细胞百分数、CD4^+/CD8^+的变化。结果美沙酮组CD4^+、CD8^+细胞百分数及CD4^+/CD8^+与自然戒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和穴位埋线组CD4^+、CD8^+细胞百分数及CD4^+/CD8^+与自然戒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和穴位埋线组CD4^+、CD8^+细胞百分数及CD4^+/CD8^+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改善海洛因依赖大鼠紊乱的T淋巴细胞亚群,提高其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除痹汤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组、复方除痹汤组、复方除痹汤+雷公藤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造模为佐剂型关节炎模型,致炎30min前和致炎后8h、22h、32h、46h和56h分别给予相应药物1次,然后停药至第17天。第17天(即治疗第1天)开始再继续给药,致炎后第28天全部大鼠股动脉放血致死,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全血低切、中切、高切及卡松黏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除痹汤+雷公藤组全血低切、中切、高切指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用药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松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除痹汤+雷公藤组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用药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除痹汤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对佐剂型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口服Ⅱ型胶原(CⅡ)及抑肽酶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完全佐剂制备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模型。按不同方案口服给与CⅡ及抑肽酶后考察对踝关节肿胀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技术,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且用大鼠TNFa检测试剂盒检测大鼠外周血TNFa水平的变化。结果建立了大鼠佐剂型关节炎实验动物模型,Ⅱ型胶原组及Ⅱ型胶原和抑肽酶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可显著减轻踝关节肿胀的程度,且两组大鼠外周血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及外周血TNFa水平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Ⅱ型胶原组与Ⅱ型胶原和抑肽酶组组间作用比较,后者作用好于前者,部分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抑肽酶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治疗作用差异不显著。结论Ⅱ型胶原中加入抑肽酶后能更有效地治疗大鼠佐剂型关节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灸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家兔关节滑膜液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灸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以佐剂性关节炎(AA)作为RA疾病模型,艾灸实验性RA家兔双侧"肾俞"穴,运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治疗前后家兔关节滑膜液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 RA模型组关节滑膜液中IL-1β、TNF-α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艾灸治疗组关节滑膜液中IL-1β、TNF-α含量明显低于RA模型组(P<0.05, P<0.01).结论艾灸治疗能抑制RA滑膜细胞分泌IL-1β、TNF-α,对抑制滑膜炎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桂芍知母汤对实验性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的影响,探讨桂芍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机理。方法:选用60只清洁级SD大鼠,按体重将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桂芍知母汤低剂量组、桂芍知母汤中剂量组、桂芍知母汤高剂量组、激素组。用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大鼠类风湿关节炎,建立CIA大鼠模型。药物干预治疗30天后,采用ELISA方法测血中TNF-α、MMP-2及MMP-9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桂芍知母汤各剂量组及激素组TNF-α、MMP-2及MMP-9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桂芍知母汤各剂量组及激素组TNF-α、MMP-2及MMP-9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与激素组相比,桂芍知母汤组与其无显著差异。结论:桂芍知母汤可降低血清中CIA大鼠血清中TNF-α、MMP-2及MMP-9水平,减少关节局部滑膜炎和软骨的破坏,对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大鼠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BN50730对神经病理痛大鼠痛阈及脊髓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其受体参与痛觉信号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鞘内置管后的SD大鼠24只随机等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模型(SNI)组,SNI+二甲基亚砜(DMSO)组和SNI+BN50730组,建立SNI疼痛模型,手术后1、3、5、7、10和14d鞘内给药并测痛阈,第14天取大鼠腰段脊髓,冷冻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TNF-α表达。结果SNI神经损伤大鼠机械缩爪阈明显降低(P〈0.05),同侧脊髓背角TNF-α表达增强(P〈0.05);鞘内应用BN50730降低脊髓背角TNF-α的表达,同时伴有大鼠痛行为的改善。各组大鼠辐射热缩爪潜伏期无明显差异。结论BN50730对SNI神经病理痛有治疗作用,TNF-α的表达下调可能与其镇痛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红霉素对佐荆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TNF-α、IL-1、IL-6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红霉素对佐刑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给大鼠右后足跖部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AA)。在致炎后第14d,大鼠继发性关节炎出现。开始在治疗组AA大鼠腹腔注射红霉素注射液50mg/kg,连续7d,直至第28d处死全部大鼠,断头取血后用放免法测大鼠血清中TNF-α、IL-1、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1、IL-6水平均低于模型组,红霉素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TNF-α、IL-1、IL-6表达均成抑制作用。结论:红霉素可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TNF-α、IL-1、IL-6的表达,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鱼王浆对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相关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及量效关系。方法通过腹腔环磷酰胺(Cy)强化注射制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鱼王浆高、中、低剂量组及模型组,另设1组为空白对照组。观察比较鱼王浆高、中、低剂量对模型小鼠相关免疫因子的影响,检测外周血CD3^+、CD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含量,脾脏组织TNF-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鱼王浆高、中剂量组CD3^+、CD4^+的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鱼王浆低剂量组CD3^+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所升高(P〈0.05);鱼王浆各剂量组TNF-α、IFN-γ的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鱼王浆各剂量组脾组织中TNF-α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鱼王浆能明显提高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外周血中相关免疫细胞因子CD3^+、CD4^+及TNF-α、IFN-γ的含量,增强免疫组织器官中TNF-α的表达,并且其作用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法对实验性癫痫大鼠脑电地形图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埋线组、西药组、针刺组,分组进行预处理后,以腹腔注射青霉素造成大鼠癫痫模型,观察各组造模后70-85min内脑中线Pz区脑电地形图各频带功率的变化。结果:①模型组8、0频带的功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而埋线组、西药组、针刺组的8、0频带功率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②模型组α1、α2频带功率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而埋线组、西药组、针刺组α1、α2,频带的功率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③模型组β1、β2频带功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埋线组、西药组、针刺组β1频带功率以及埋线组、西药组β2频带功率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④埋线组、西药组、针刺组各频带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法可明显降低癫痫大鼠脑电地形图δ、θ、α、β频带的功率,改善脑功能,抑制痫性放电,具有显著的抗痫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爱磊  张学明 《四川医学》2009,30(5):636-638
目的研究UC大鼠的免疫功能的变化,包括细胞因子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以TNBS/L醇方法制备UC大鼠模型,检测UC大鼠细胞因子TNF-α、IL-2、IL-4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清TNF-α、IL-2含量及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比在1、3,7周3个时间段均升高(P〈0.05)。而血清IL-4含量在1、7周时UC大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周时出现降低,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3^+细胞百分比较正常组降低(P〈0.05);CD;/CD8^+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说明UC大鼠存在的细胞免疫功能亢进,进而引发肠粘膜局部的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外源性P物质(SP)对糖尿病(DM)大鼠胃肠功能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0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将28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M组、DM+SP组。DM组:经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DM大鼠模型;DM+SP组:SP(10μmol/g)灌胃6W后,测胃肠推进率及血清SOD、MDA值。结果DM大鼠胃肠推进率、血清SOD均降低,MDA升高(P〈0.05);SP提高DM大鼠胃肠推进率及血清SOD值,降低血清MDA值(P〈0.05)。结论SP增强DM大鼠胃肠功能,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关节炎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含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关节炎丸大、小剂量组及雷公藤阳性对照组各指标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公藤阳性对照组比较。关节炎丸大、小剂量组各指标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炎丸能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IL-6和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周期穴位埋线法对乳腺增生症大鼠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的影响。方法 将32只雌性未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周期穴位埋线组和普通穴位埋线组。治疗组每个性周期埋线1次,1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于末次治疗后,腹主动脉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E2及孕激素P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对比,周期穴位埋线组大鼠血清E2含量明显降低,血清P含量明显升高,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普通埋线组大鼠血清E2含量明显降低,血清P含量明显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普通穴位埋线组比较,周期穴位埋线组大鼠血清E2和P的降低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周期穴位埋线法和普通埋线法均能抑制和改善乳腺增生症,但周期穴位埋线法疗效优于普通埋线法,其原因可能与调节血清的性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病理及免疫学的角度观察小剂量的雷公藤甲素与双氢青蒿素配伍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影响,探讨能否通过减少雷公藤甲素的用量而降低药物的毒性。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甲素高、低剂量组,雷公藤甲素双氢青蒿素高、中、低剂量组)。动物模型用弗氏完全佐剂于SD大鼠右后足跖皮内诱导关节炎发生。给药组治疗1个月后取血并处死动物,取关节进行病理学分析,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踝关节软骨上的IL-6、TNF-α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甲素双氢青蒿素配伍可明显抑制AA大鼠的关节病理损伤,能显著降低外周血CD4^+、CD4^+/CD8^+水平及降低踝关节软骨上的IL-6、TNF-α的表达(P〈0.01),且与雷公藤甲素高剂量组比较则无差异(P〉0.05),优于雷公藤甲素低剂量组(P〈0.05)。结论:通过与双氢青蒿素配伍可以减少雷公藤甲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