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减重步行训练是否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某院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接收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式,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的前提下,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器械进行综合恢复训练;恢复训练13周后,将记录的结果进行对比,主要考察患者的步行功能、5米步行时间、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恢复治疗后,相比接受治疗前都有明显提高(P0.05)。而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具有较大改善。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一般方式恢复训练的基础上搭配以减重步行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各项能力的恢复状况,具有推广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减重平板步行组和一般康复组,各24例.一般康复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减重平板步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在此间分三阶段强化患者负重、膝踝控制、屈髋和踝背伸能力.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给予Motricity index中下肢肌力积分(MI-L)、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MBI)来分别评定患者的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同时12周后还测定患者的功能性步行分级(FAC)、通过10米最大步行速度测定出患者的步速、步长和步频参数,Tinetti步态评测表评测步态.结果 治疗后MI-L、BBS、FMA、MBI减重平板步行组较治疗前比较(P<0.01)两组间比较P <0.01.减重平板步行组FAC步行功能分级4级及以上者22例(92%),一般康复组共12例,(50%),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10米最大步行速度、步长、步频以及步态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功动能的恢复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倒退步行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ng CS  Wang J  Pan XY  Yu ZZ  Wang G  Gao LP  Huo CN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7):2635-2638
目的探讨倒退步行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速度的影响。方法下肢Brunnstrom分级为3或4级、在不使用拐杖和矫形器情况下可独立步行10m以上的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3例)和对照组(13例)。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步行训练治疗60min,试验组的患者在接受常规步行训练治疗30min基础上附加倒退步行平板训练治疗30min,每周5次,连续3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3周治疗后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价(Fusl—Meyer法)、平衡功能评估(Berg平衡量表)、步行速度评定(10m最大步行速度测量)。结果经过3周治疗后,在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速度改善上,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3、0.001和0.034。结论倒退步行平板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5年1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8例初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组(47例)和减重步行训练组(51例).常规康复治疗组仅接受常规步态康复训练,减重步行训练组除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外,尽早开始接受减重步行训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AC量表、Fugl-Meyer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康复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但减重步行训练组FAC、FMA积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组(FAC、FMA积分比较P<0.01,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较常规康复治疗能更大程度地提高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偏瘫后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减重组33例,行减重步行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时照组31例,仅行常规康复训练。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改良Ashorth法肌张力评级和Holder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训练前、后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和步行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减重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步行功能分级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战重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时脑卒中偏瘫后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训练与普通MOTOmed智能训练相比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普通MOTOmed智能训练,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与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训练。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FAC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8周后FAC步行功能分级情况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的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相比,虚拟情景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更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进行上述治疗的站立和行走训练中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6周治疗后,其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进行上述治疗的站立和行走训练中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6周治疗后,其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使用动态式踝足矫形器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姿势的站立架站立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首次发病的60例单侧偏瘫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下肢功能(肌力、肌张力、运动模式、负重情况等)实际情况,接受不同姿势站立架站立训练,对照组按常规姿势站立架站立训练,治疗前后4周随访,观察患者的平衡与步行能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运用不同姿势的站立架站立训练4周后,其Holden步行能力分级、肌张力、Fugl-Meyer平衡量表和下肢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用不同姿势的站立架站立训练训练4周后,平衡能力、下肢运动功能、肌张力和步行能力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10.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45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以全部体重负荷下训练和减重训练,经过8周的训练分别给予躯干平衡评定-Sheikh、运动指数评定-RMI评定、痉挛的Ashworth评定。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的积分明显升高。说明减重训练提高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减轻痉挛。结论减重训练配合康复治疗比传统单一不连续的康复训练有更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弥散加权序列(DWI)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重T2加权水成像技术和弥散加权序列对50例患者行MRCP、DWI检查,MRCP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另选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然后按照实验室胆红素水平将50名患者分为轻中重组,将组间ADC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6%(48/5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4%(42/50)。结论:ADC值能够反映肝脏损伤程度、评价肝脏功能,MRCP联合DWI序列扫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起到定位定性诊断的作用且准确率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四肢联动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具有一定步行能力的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国进口四肢联动(NustepT4)运动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分)、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及步行能力(采用10m步行时间和6min内步行距离测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ADL能力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联动系统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和ADL能力,提高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治疗时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1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康复治疗时间,观察治疗后Fugl-Meyer值与Barthel指数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3个月后,早期治疗组和晚期治疗组患者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与晚期对照组相比较,早期治疗组疗效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时间为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前各临床评价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后,2组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FMA下肢评分、FAC步行功能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可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7):85-88
目的 探讨动态人体重心训练联合双跑带运动平板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 年1 月~2017 年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6 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53 例和对照组53 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不同康复训练模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取消步行训练,采用双跑带运动平板训练,平衡训练在动态人体重心监测系统下以坐-立转移的方式进行。所有患者均于入组前及训练4 周后进行运动功能评价,通过Berg 平衡量表(BBS)对患者的平衡能力进行评价;采用Fugl-Meyer 功能评分量表(FMA)对患者的下肢功能进行评价;采用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对患者训练后的步行能力进行评价。同时采用Barthel 指数(BI)对患者训练前及训练后2 周、训练后4 周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训练后平衡能力及下肢功能均有显著改善,研究组患者训练后的BBS 评分及FMA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训练后研究组患者的步行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06,P<0.05);两组患者经过训练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升,研究组患者训练2 周及4 周后的BI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人体重心训练联合双跑带运动平板能显著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运动能力,对提高患者的预后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导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临床护理组(对照组)和康复指导组,对照组给予康复科常规治疗和临床护理,康复指导组给予康复科常规治疗及临床护理和ADL指导。采用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对患者进行护理前后评分。结果:指导前两组ADL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DL指导后康复指导组ADL及运动功能评分较指导前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ADL及运动功能评分较指导前明显提高(P〈0.05)。ADL指导后康复指导组ADL及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加强ADL指导,有利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ADL。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MonitoredSRehabSSystems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于我院就诊的1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组,58例患者为研究组,5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MonitoredSRehabSSystems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水平,给予患者肌电图检测,记录Hmax波、Mmax波,计算H/Mmax,采用 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两组患者平衡能力,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价患者步行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价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ADL)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Vm、V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R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Hmax、Mmax、H/Mma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BBS、FAc、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患者ADL、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MonitoredSRehabSSystems下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卒中偏瘫患者,可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调节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提升患者患者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步行训练的时机选择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病人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在早期肌张力不低下的条件下开始进行科学的步行训练,对照组在具备一定的条件(站立平衡等级超过3级、患肢能够支持3/4以上体质量、患肢具有主动屈/伸膝、屈/伸髋、踝关节背屈功能)后进行步行训练。2组在训练前、训练2个月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thel指数(MBI)、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定病人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步行能力。此外,通过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定法获得病人的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步态参数来评价步行质量。结果: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BBS、FMA、MBI以及FAC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训练后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步行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步行训练时机的选择,对于肌张力恢复正常的偏瘫病人来说有重要意义,尽早开始科学的步行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平衡及步行能力,进而提高病人的步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