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中山医院显微外科中心实验室为了使运动终板损害的患者能恢复肢体肌肉的运动功能,于1982年开始进行了运动神经终板再生的实验研究。以2只狗与18只大白鼠做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动物的腓总神经用显微外科技术分离至束与亚束后再植入去神经的腓肠肌外侧头浅表肌束内。术后90天,对3只大白鼠作了检查,刺激腓总神经,其新支配的腓肠肌外侧头有明显的收缩,另2只大自鼠分别在  相似文献   

2.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对解剖学的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种适合显微外科需要的显微解剖正在逐步形成。 1973年大块游离肌肉移植在临床上获得成功,但对供肌的血管、神经适用于显微外科解剖知识,在一般大体解剖书刊中却往往查不到。为了解人体供肌的选择与其血管神经的详细解剖,自1976年以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调查50具成人尸体(100例下肢〕的腓肠肌及其血管神经,对其在显微外科上的应用作了初步评价。 一、腓肠肌内、外侧头的肌腹较宽厚,肌力较强,各有单一的血管和神经;血管外直径在2mm以上,血管蒂长度为3~4cm;移去一头对下肢功能影响不大,可用于战伤修补大块组织缺损,或对某些动力肌的功能重建。 二、腓肠肌内侧头的肌腹宽厚度、血管外径以及血管蒂长度均大于腓肠肌外侧头,故选用供肌以内侧头为宜。内侧头区的皮肤血供以肌皮动脉为主,外侧头区以直接皮动脉为主,故前者可选用肌皮瓣,而后者可选用皮瓣或肌瓣。  相似文献   

4.
近十余年来,随着临床显微外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也有较大的进展,尤其显微外科的小血管缝合技术的提高,使带血管的神经游离移植成为可能。许多临床,实验研究和解剖研究都证明了,带有血供的神经移植优于不带血供的神经移植。由单纯的神经移植到吻合血管的神经移植。是周围神经显微外科的重大发展。而正是周围神经(简称神经)血供的研究,为自体带有血管蒂的神经移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报告11例骨与软组织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吻合血管腓骨移植;带血管蒂髂骨移位和带血管蒂的背阔肌皮瓣,腓肠肌皮瓣及下腹岛状皮瓣移位进行修复与重建,均获得良好效果。并就修复方式的选择及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的优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查腓肠肌变异的程度与形式,为显微外科手术移植材料提供有用的资料。方法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尸体并进行全面解剖,切取出变异的肌组织进行切片,H-E与镀银染色,光镜观察形态变化。结果在该例左右窝处,于半膜肌止点的肌腱上各发出一条肌腱(长约2~3cm,宽约2~2.5cm),该肌腱连接着一段肌腹(长约3~4cm,宽约2~2.5cm),并从内上方延续到外下方斜行走,最终与腓肠肌的外侧部完全融合。两侧变异的肌肉均有独立的相应神经支配和血管系统。H-E染色的结果正常;镀银染色显示,由胫神经发出的细小神经末梢与变异肌腹的肌纤维形成正常的连接。结论该例的两侧变异的肌肉均形成了完整的神经—运动联系单位,这有可能使其成为潜在的移植材料而用于显微外科的创伤修复。  相似文献   

7.
<正> 在显微外科发展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是1960年Jacobson和Suarez在手术显微镜的放大下,对直径1.6—3.2毫米的细小血管进行缝合获得100%的通畅率。由于细小口径的血管学够接通,很快就使显微外科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 吻合直径1毫米左右的营养血管而移植组织或肢体,是显微外科的又一贡献。继六十年代取得断肢(指)再植、姆至拇的移植、神经束膜缝合和束间神经移植,七十年  相似文献   

8.
郑松  刘明 《浙江医学》2004,26(9):695-696
血管球瘤又称球状血管瘤、血管神经瘤、血管平滑肌神经瘤,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但以手指甲下最多见.本病发生率并不高,但误诊率极高.笔者于2001~2003年收治5例,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显微外科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18例分析董长峰高喜春朴哲范(吉林化工医院神经外科132021)我院自1992年至1997年采用显微外科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1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女7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游离皮瓣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们在1982年7月选用直接供应肩背部皮肤的旋肩胛动脉浅支为血管蒂将肩背部皮肤作为游离皮瓣应用于二例急诊病人,获得初步体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