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道、佛对喻昌医学品格及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昌,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少时曾遇一异人,授以秘方,兼善黄白术(道教炼丹术),接触道教的轨迹可见一斑,一生经历了"自儒而禅,自禅而医"的曲折历程。其医学品格和思想饱受儒、道、佛的浸染,医学思想尤见与佛理相参,别具一格。本文仅就儒、道、佛对喻昌医学品格和思想的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宋代统治者高度重视医学和养生学,大量吸收有文化素养的儒生学医,儒而知医成为一种时尚,文人热衷于养生的风气空前兴盛,形成了宋儒养生流派.儒、道、释3家在宋代均有所发展并相互融合,他们受儒家思想影响,以"仁"为立身之本,修身养性;受道家、释家思想影响,以"道"为养生原则,随缘任运;受医家思想影响,以"预防"为养生宗旨,益寿延年.  相似文献   

3.
龚廷贤医学思想的形成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认为"仁"即"王道",主张"王道"行医,精勤不倦,博施济众;推崇"王道"医方,如六味地黄丸、八味丸、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等,避免使用猛烈峻攻之药;采用诸家"王道",反对攻邪治法,注重固护元气。  相似文献   

4.
"中和"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理论体系,古代儒、释、道学在"中和"思想方面互相融通。《黄帝内经》没有直接明道"中""和"及其关系,但其归纳了人体自身、人与自然的生命运动规律。通过从"中和"思维角度,探讨《黄帝内经》所阐述的人体生理的人与自然、人体自身的"中"态,体现在阴阳升降之自和、四气五运与人为和、五脏生理功能成和的"和"态,以及情志与五味的"和"之用的养生指导,体现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思想。失其"中和"则表现为病理现象,中医防治疾病期以达天与人的"中和"为王道。《黄帝内经》的"中和"思想,奠定了气一元论及其气化理论的基础,不断启迪后世医家之思学,成为中医学重要的理论思维和辨证方法,对中医药理论及其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儒佛道思想对孙思邈医学伦理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儒佛道并立融合的局面对孙思邈医学伦理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的仁爱之说成为孙氏医学伦理思想的核心,佛教、道教思想也成为孙氏医学伦理思想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学伦理学各自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医学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受到的儒、道、佛哲学和宗教思想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古代西方社会医学道德观念的伦理学基础主要是受到了传统犹太教、基督教、天主教和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自然哲学思想的影响.随着医学科学和生命科学的进步,医学伦理学开始向生命伦理学过渡,对中西医伦理学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养生"一词出自《管子》,是指人们通过保养身体,防病延年的一类行为。我国的养生文化以古代哲学和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融合了儒、道、释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曹操在《龟虽寿》中说"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寿命的长短,不只是由上天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养生文化以古代哲学理论为基础,融合了儒、道、释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国人总结了很多有关养生的学说和方法.明代的张景岳在其《摄生篇·类经》中指出:"内外俱有养,则恬愉自得而无耗损之患,故寿可以百数."  相似文献   

9.
赵文 《开卷有益》2014,(8):31-33
<正>保健养生,即指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健身活动。我国古代文化对保健养生思想的吟诵阐述源远流长,保健养生一词见于《庄子·养生主》篇:"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耳"。历代名家对保健养生多有论述。《诗经·小雅》中的"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的颂辞,即是对于保健养生的祈愿。中国的儒、释、道哲学思想所倡导的"大德必寿"道德理念,无不蕴含着保健养生思想的光耀。有的  相似文献   

10.
兰茂为云南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在养生方面,调养脾。肾治未病构成了其养生思想中的脏腑理论。重实践探药性,善用酒构成了兰氏养生用药的特点。其养生思想糅合了儒、道、释的哲学文化,注重守静,清心节欲以达中和等养生理念。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体系,其中遵循自然养生、防重于治的思想贯穿在整个理论体系中。纵览古代文化与哲学思想,不难看出黄帝内经吸收周易、儒、道中先进的养生和预防思想,不仅从医学的角度明确提出“治未病”的概念,而且奠定了完善的“治未病”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吕凤子的美育思想是中国近现代美育思想史上最有现代意味和创造精神的理论体系之一。这个体系的形成来源于吕凤子对中国儒、道、释三家主体文化的精深研究,同时也接受了西方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影响。吕凤子的美育观倡导的是为人生而艺术、尊异成异、就异成异、还人为人的非物教育,其中蕴含着丰厚的佛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老老恒言》中的许多养生方法、养生理论均受到儒家、道家养生思想的影响。如戒得养性、中庸养生的儒家养生思想;守静摄生、道法自然的道家养生思想。曹氏将儒、道两家养生思想融会贯通,应用于自己的养生实践中,从而身心安泰,克享遐年。  相似文献   

14.
《菜根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典籍,是一部讨论和研究修身、处世、待人、接物、行事的格言合集,贯穿全书始终的思想经纬为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大主流思想,体现出兼容并蓄的处世为人的文化意识、“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思想和“和谐高于一切”的人际关系观念,对高等医学院校的伦理管理具有现实意义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5.
纵观历史,法家思想当中所蕴含的管理之道对推动时代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贡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时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年代。而儒、墨、道、法四家中,又以法家的"严刑重典"最为让人眩目。管仲,法家之鼻祖,辅佐齐桓公十余载,最终助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首位霸主;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生死观的伦理内涵及现代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死问题是人类终极关怀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尊重生命、善待死亡、恬淡物欲、崇尚自然、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等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生死观的伦理内涵,对现代人反思自己的生存状态、领悟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建立健康和谐的生命观和人生观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略述万全重视固护小儿脾胃之气。万全认为“胃主受纳 ,脾主运化 ,脾胃壮实 ,四肢安宁 ,脾胃虚弱 ,百病峰起”。故提出“调理脾胃者 ,医中之王道”的观点。万全强调 :调脾胃宜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 ,并取中和之道。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徽州地域,文教发达,儒风独茂,医家辈出。新安儒士对医学领域的涉足,确保了传统世家医学不仅在临床辨证思维以及医学文化理论研究方面都蕴含了儒文化思想;同时,在医德及个人修为上也更高一筹,亦儒亦医。故文章从"新安王氏医学"以及古徽州地区医学世家已有的医学文化、德行修为所得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地域文化和世家流传对于新安王氏家族特色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强调医学家族在医风、医德、医技上的传承以及其在现今教育领域的深层影响,从而肯定新安王氏家族在新安医学史学及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和贡献。通过本研究丰富完善王氏家族医学文化理论体系,以期发扬传承王氏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9.
隋唐时期儒家教育思想可分为四个阶段 ,即以王通为代表的孕育期、以孔颖达为代表的形成期、以韩柳为代表的复兴期和以皮日休为代表的延续期。这个时期儒家教育思想的特点一是关注现实并建立统序 ;二是确立“师”、“道”关系 ;三是思考儒与释道的分合  相似文献   

20.
稷下争鸣与《黄帝内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帝内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构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它集道、法、儒、墨、名、阴阳、农、兵等各家思想精华,是我国古代唯一保留至今的完整的自然科学理论巨著。是什么样的文化氛围、具有怎样文化素质的一群医家成就了《黄帝内经》?它为中医理论注入了什么样的文化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