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不足性眩晕10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主要由于脑动脉硬化 ,血粘度增高 ,颈椎部位的椎动脉受压 ,或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等多种因素造成椎基底动脉管腔变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等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发病率日趋增高。为了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提高本病的疗效 ,近几年来我们自拟具有补益肝肾、益气升阳、养血活血功能的眩晕平汤治疗本病 62例 ,获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将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椎动脉CTA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7例经临床表现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椎动脉CTA的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椎动脉CTA对本组病例进行相关的治疗选择的意义。结果在6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中双侧椎动脉:粥祥硬化斑块63例,钩椎关节增生32例,先天变异3例,局部无受压痉挛狭窄8例,闭塞4例。本组病例38例接受非手术治疗,18例接受介入治疗,11例接受手术治疗。结论椎动脉CTA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采取相应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早期防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提供了确切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定眩方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脑后循环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定眩方,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分别用药一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峰值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前对比,治疗后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定眩方能够显著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效。  相似文献   

4.
由动脉硬化、颈椎病等原因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占中老年各种眩晕的60%以上,其特征为头晕目眩,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来舟车,天旋地转,或伴耳鸣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属真性眩晕,有别于因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头晕.常有引起脑动脉硬化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王法德主任医师是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本文总结了王法德老师多年来的临床辨治体会,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栾川县中医院收治的8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较对照组(81.82%)高,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及左椎动脉血流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姜蓉 《海南医学》2006,17(9):153-153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是以椎-基底动脉硬化、颈椎退行性变以及血粘度增高等为病理基础,临床主要表现与头位及体位变化有关的眩晕.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底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晕等症状.笔者近年来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本病54例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5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27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40mg静滴,观察组在给予尼莫地平同时口服养血清脑颗粒3次/d,1包/次;上述两组给药14d为1疗程。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在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上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8.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体会青海省康复医院肖进文,蒋秀凤颈性眩晕系指颈椎动脉受到压迫,刺激性反射性痉挛而致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亦称推动脉压迫综合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型颈椎病等,临床十分常见。笔者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54例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1临床...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由于颈椎钩椎关节骨赘形成或椎间孔附近的骨赘形成,直接压迫其邻近的椎动脉,以及椎动脉孔纤维化使动脉固定,在颈椎活动时,动脉不能相应滑移而产生扭曲,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笔者近年来用祛邪扶正法治疗该病53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张纯娟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6,31(3):273-273,27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l)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由于脑动脉硬化、血黏度增高、颈椎病椎动脉受压等多种因素引起椎 - 基底动脉管腔变窄,血流缓慢,前庭系统、小脑缺血所致.1999年开始采用浅刺法加红外线照射(TDP)照射治疗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循环治疗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实施针对性的护理,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有差异。结论:脑循环治疗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张方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6):1073-1074
目的探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采用葛根素注射液与氟桂利嗪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较对照组(78.43%)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血流较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6%)与对照组(3.9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与氟桂利嗪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临床效果,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与椎基动脉痉挛有关,治疗主要以扩血管和改善脑循环为主。本文应用西比灵与654-2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前认为,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继发其他椎间关节退变,累及颈髓、神经根、颈部的交感神经、椎动脉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为颈椎病[1].颈性眩晕指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眩晕的分类方法很多,所谓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统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2].  相似文献   

15.
<正> 椎一基底动脉循环不全症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因此出现了许多诊断名称,诸如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后交感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Barre—Lieou综合征、颈—椎动脉综合征、颈性偏头痛、颈性眩晕、猝倒症、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椎—基底动脉系缺血性循环障碍等。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就发病、病因、临床表现、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6.
从临床治疗总结分析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近况,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起效快、疗程短、疗效好、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给予盐酸丁咯地尔和天麻素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联合654-2.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李长艳 《当代医学》2009,15(2):151-15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是由于以脑动脉硬化及颈椎退行性病变等原因导致脑血液循环障碍所致。我科于2006年12月~2008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2例,与西药血管扩张剂治疗的62例患者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使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对5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发作期患者进行脑血流检查,发现脑缺血在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占70.6%,颈内动脉供血区占29.4%。提示本病脑缺血范围已累及椎基动脉及颈内动脉两个供血区,脑血流改变几乎发生在全脑。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传统概念提出异议。本病的临床征象与脑缺血发生部位及缺血涉及范围有关。SPECT有助于早期了解本病在无脑形态变化情况下脑血流量及脑功能的变化是一种新的无创伤性早期诊断的检查方法。对治疗的疗效判定亦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脑心康口服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1例患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服用脑心康口服液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眩晕及伴随症状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为64.34%(P<0.01)。结论:中药脑心康口服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